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海上风电报道正文

海上风电专家:一身故事 半生精彩

2016-08-01 09:01来源:下城发布关键词:海上风电海上风电机组中国电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李炜:大连理工大学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专业博士,华东海上风电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总工程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培养人选,下城区优秀科技工作者。

项目联络会、协调会、策划会、技术交流会、报告、算稿、图纸、施工现场……随着多个项目陆续进入施工图阶段,李炜像上满发条的钟表一般的忙碌着。

今年35岁的李炜,目前在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从事海上风电机组基础结构相关的研究和设计工作,受聘华东海上风电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总工程师。“新领域面临新挑战,更有新机遇和新创造”是他的职业信仰。

2010年,看到企业博士后招聘启事后,刚从大连理工大学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专业博士毕业的李炜应聘进入华东院工作。当时,中国海上风电刚刚起步,海上风电机组风机基础设计方面国家没有相关的设计规范,企业所承担的多个海上风电工程的勘测设计工作面临着诸多亟待攻克的关键技术难题,当时从事该领域的技术人员也较为匮乏,虽然身为“在站博士后”,李炜已经投入到生产设计的最前线。

2012年博士后出站时,李炜已经是手握三项企业重大科技攻关课题、十余项专利、十多篇科技论文的海上风机基础设计领域的专家,被华东院聘为新能源工程设计院海工室副主任、华东海上风电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总工程师。

在设计院工作,完成生产设计工作任务占据了李炜绝大多数工作时间,然而,李炜深刻的明白:作为新兴领域,海上风机基础结构设计需要强有力的科研作为支撑,“生产促生科研、科研反哺生产”、“一手抓技术钻研、一手抓团队建设”,提炼生产设计工作中的重难点问题,借助申请国家、企业的课题资助,通过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科研合作,对关键技术问题进行攻关,在解决实际生产设计难题的同时,产生了大量成果也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

从设计员到项目主设,再到项目总工程师,主持设计我国第1根海上风电机组大直径单桩基础(江苏如东海上风电场106号单桩基础)、目前国内单机容量最大(6MW)的全钢结构海上风机基础(江苏如东海上风电场明阳6MW样机单立柱6桩导管架基础)、目前国内试桩桩径最大(直径2.8m钢管桩,江苏如东海上风电场)和国内试桩桩长最长(桩长超100m,浙江普陀6号海上风电场)的海上现场试桩工程;申请并获得企业首个美国专利、企业首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项目……一次次的突破,一层层的积淀,成就了一片天地。李炜表示:“解决新问题、创造新成果带来莫大的满足感”,因此尽管诸多荣誉加身,他仍旧在生产一线继续拼搏。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海上风电查看更多>海上风电机组查看更多>中国电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