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储能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市场正文

数码锂电池转型动力电池 要跋山涉水翻山越岭

2016-08-03 09:01来源:高工锂电作者:赵冲关键词:动力电池动力蓄电池德赛电池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智能手机进入存量期后,市场增长乏力的“瘟疫”开始蔓延,上游数码锂电池企业已深受波及。

德赛电池近日发布的业绩快报称,预计1至6月实现营业收入约30亿元,同比下降约2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324万元至7474万元,同比下降35%至45%。

对于营收净利的双双下滑,德赛电池并没有太多掩饰:期内公司智能手机电池产品销售收入下降;同时主营业务为大型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等电源管理系统及封装集成业务的二级子公司尚处于投入期。

事实上,德赛电池的业绩疲态从2015年就已经开始,其2015年全年净利润下滑1.84%,今年第一季度净利润下滑34.25%。

巨头尚且如此,其它数码电池企业的境遇可想而知。从高工锂电网上半年走访的多家数码电池企业的营运情况来看,业绩下滑、净利润萎缩已经成为行业普遍状况。

在此境遇之下,不少数码企业已无心在传统领域继续征战,而开始转向动力电池新蓝海。然而转型的口号喊起来容易,但要想真正跻身动力电池国家对,则仍需突破政策、资本、技术、人才、供应链等五大壁垒。

数码行业“疲态”蔓延

过去的几年里,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成为数码锂电池增长的最大动力,但从2015年开始,市场开始进入存量阶段,市场增速开始收窄,这也成为数码电池企业业绩下滑的直接元凶。

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智能手机销量预计增长仅7%,达到15亿部。而在2015年,智能手机销量增长为14.4%,更早的2010年,增速为历史最高点,高达73%。

“智能手机市场将不会再现过去七年间的高速增长态势,随着存量期的到来,数码电池市场增速将进入个位数的时代。”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总监高小兵表示。

销量放缓的同时,手机厂商间的竞争却在明显加剧,在国内,以小米、魅族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通过低价策略来抢占市场份额,这种方式已经成为很多企业的共同选择。

“智能手机的低价竞争路径必然会对供应链企业进行一定的压力。”一家给小米提供手机电池的企业负责人介绍,软包电池的价格一直在下滑,目前的毛利已经低至10%,有的甚至更低,基本属于赔本赚吆喝。

数码电池企业生存的艰难之处在于,一方面要面对下游客户的成本压缩,另一方面还要面对上游原材料的价格波动的压力。

原标题:数码锂电池行业“疲态”蔓延 转型动力面临五大壁垒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动力电池查看更多>动力蓄电池查看更多>德赛电池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