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电网建设访谈正文

国网冀北告诉您:如何创建创新型企业

2016-08-04 16:17来源:国家电网杂志作者:高雅 赵淑伟关键词:特高压国家电网智能电网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国家电网》:对企业而言,科技创新成果最终必须实现落地转化。国网冀北电力在科技创新落地上有哪些保障措施?

田博:主要有三项保障措施。

一是组织保障。

成立工程领导小组,组建5个专项工作组和9个技术组,制定3大工作机制和5项工作制度。突出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从企业角度提出问题建议,推动科研单位深化研究,提升工程的先进性、实用性和经济性,保障科技成果落地。

二是机制保障。

将政策向创新领域倾斜,将资源向创新项目汇集,研究建立鼓励科技创新的精神与物资奖励并重的激励机制,广泛调动各层级、各岗位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创新主体由专家向全员转变,创新驱动由“要我创新”向“我要创新”转变。

三是人才保障。

依托国家科技项目、重大科技示范工程和国家电网公司实验室,加强高水平专家人才的培养;依托重大工程、劳模创新工作室,加强一线创新人才和技能人才的培养,为国网冀北电力的可持续发展练就出一支一流的创新管理团队和专家人才队伍。

《国家电网》:您刚才也提到了人才保障,那么在科技人才培养上,国网冀北电力具体是怎样做的?

田博:人才培养是企业发展的百年大计。国网冀北电力的示范工程建设,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出高水平的专家人才队伍,主要做法有三个方面。

一是重选拔。

从业务部门、生产单位、支撑单位挑选一批技术人员,重点参加相关科研项目、技术交流、技术审查等工作,制定明确的科研支撑计划和人才培养目标。

二是重成果。

组建科技攻关团队,既加大科研需求和实验条件环境的倾斜和支持力度,又加大对知识产权保护和对重大科技成果培育的考核力度,加快破解大规模新能源并网、消纳难题,多出快出国际一流成果。

三是重协作。

在与中国电科院、联研院等研究单位开展战略合作中,将促进技术人员交流合作和人才培养进行相互约定;人力资源部门和相关专业单位之间,就加强人才培养开展深度合作。这些举措的实施,为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动提供了正向引导和激励,创造了良好的创新氛围。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特高压查看更多>国家电网查看更多>智能电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