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保护与控制政策正文

云南《中国制造2025》实施意见 加快特高压、超高压产业发展

2016-08-08 09:13来源:北极星输配电网关键词:电力装备中国制造20205云南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三、实施7大重点工程

(一)智能化改造工程

在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选择一批重点企业,实施企业、工厂、车间(产线)不同层次整体或部分智能化改造试点示范,每年滚动实施一批重点项目,带动行业智能化改造。率先实施烟草企业生产、管理、仓储、销售等全过程智能化改造,树立智能制造云南标杆。引导企业优化产品结构,全面提升设计、制造、工艺、管理水平,促进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等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提高智能化水平。加快装备、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轻纺、军工等行业的成套设备及生产系统智能化改造,促进智能装备广泛应用。引导企业建设数字化生产车间、在线及远程测控等先进制造能力。鼓励智能制造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发展解决方案设计及系统集成等服务机构。加快工业机器人在汽车、电子信息制造、物流仓储等领域的推广应用。围绕生产系统的智能化改造,鼓励企业使用柔性自动化生产装配线、数控机床等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制造设备。加快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现有产业,支持企业智能化成果应用、新产品开发、新工艺应用等。鼓励企业开发智能终端产品。推动制造业产品与传感器、物联网、大数据、无线通信、移动互联网、自动控制等技术的集成和跨界融合创新,提升产品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促进工业大数据集成应用,支持第三方大数据平台建设,开展工业大数据创新应用试点。

(二)创新能力提升工程

组织实施制造业创新体系建设行动计划,建立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制造业创新体系。在烟草、有色及稀贵金属新材料、精细磷化工、生物医药、高原特色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优势产业领域,支持建设一批省级重点行业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基地),开展共性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应用示范,打造公共技术创新体系,为重点产业及其中小企业提供研发设计、试验试制、检验检测、质量管理、技术咨询、技术推广、人才培训等技术服务。完善技术创新成果储备和交易机制,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和社会资本建立一批从事技术集成和工程化的中试基地。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大力推进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和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形成国家级、省级、州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体系。继续组织实施省级科技重大专项,重点支持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发挥行业骨干企业的主导作用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基础作用,建立一批产业创新联盟,开展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攻克一批对产业竞争力整体提升具有全局性影响、带动性强的关键共性技术。围绕重点产业,每年滚动实施一批重点技术创新项目。

(三)两化融合工程

加大网络基础设施、应用基础设施、服务平台、安全保障体系4方面统筹,构建以“网络+云资源+公共平台”一体化为特征的新一代互联网基础设施,确保“互联网+”的应用需求。围绕建设国际通信枢纽和区域信息汇集中心,加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国际光缆建设。建设面向东南亚的区域性通信互联互通网络和面向南亚的战略性国际通信大通道,部署大容量光传输设备、昆明国际数据专线节点,发展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国际数据专线业务。加强基础网络、重要平台和信息系统安全防护建设。建设云南省互联网互联互通中心。

全面落实《云南省两化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4—2020年)》。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现有传统产业,以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与制造业结合为重点,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打造制造业企业互联网“双创”平台,推动互联网企业构建制造业“双创”服务体系,促进众包设计、定制化生产、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等新兴业态发展。推进两化融合贯标,对照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支持试点企业开展基础建设、单项应用、综合集成、协同创新。推进“互联网+制造”,开展工业互联网创新融合试点,推动制造企业开展线上线下、柔性制造、个性定制等制造模式创新试点;加快产品全生命周期、客户关系、供应链等管理系统的推广应用,促进传统制造模式向基于消费者个性需求的新模式转变。推进工业云平台建设,鼓励大型企业集团建设云服务平台,服务周边地区和中小型企业。推进工业园区数字化信息平台建设,提升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四)质量品牌提升工程

推进“云南制造”质量品牌建设,实施我省工业质量品牌行动计划,扶持一批品牌培育和运营专业服务机构,开展品牌管理咨询、市场推广等服务。建立公正、公平、公开的认定机制,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云南制造”知名品牌和优势产品。支持省内企业开展与国内外知名大企业(集团)、院校的全方位合作,深化与周边国家的产能合作和市场开拓。鼓励企业争创中国驰名商标、云南省著名商标、云南名牌、地理标志产品、老字号等。支持我省企业参与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制订修订,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主导制定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引导企业建立健全以技术标准为主体,包括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在内的企业标准体系,指导中小企业开展工业产品标准的宣贯工作,加强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的落实。支持企业采用先进质量管理技术和方法,组织开展质量标杆和领先企业示范活动,积极推广卓越绩效、六西格玛、精益生产、质量诊断、质量持续改进等先进生产管理模式和方法。鼓励企业采用生产流程控制、在线检测、仓储物流的智能装备及系统,提高质量在线监测、在线控制和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能力。加强中小企业质量安全培训、诊断和辅导,鼓励企业开展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建立健全检验检测技术保障体系,在有色、能源、化工以及烟草、生物医药等重点行业,加快建设一批省级工业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健全完善行政管理、行业自律和中介服务相结合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立云南省生产经营企业产品事故强制报告制度和质量黑名单制度,加强监管、检查和责任追究。

(五)绿色制造工程

组织实施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能效提升、清洁生产、节水治污、循环利用、安全生产等专项技术改造,加快节能环保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推广应用。实施电机、变压器、锅炉、窑炉等终端用能设备专项能效提升计划。稳步推进淘汰落后机电产品和耗能装置。坚持有扶有控,有序化解过剩产能,合理调控铜、铝、铅锌、锡以及电石、焦炭、黄磷等行业产能规模。积极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开展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安全生产、再制造、低碳技术产业化示范。依法强力推行清洁生产,开展重点地区、园区、行业、企业清洁生产水平提升行动。鼓励和引导企业采用先进适用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实施升级改造。努力推进中低品位矿产和冶炼渣、化工废渣、尾矿等工业固废资源综合利用,培育一批资源综合利用示范企业。推进工业节水,鼓励和引导企业采用先进适用节水技术,培育树立一批节水标杆企业。支持企业打造绿色供应链,加快建立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导向的采购、生产、营销、回收及物流体系。开展绿色示范引领,打造一批绿色园区、绿色工厂、绿色产品。

(六)制造业服务化工程

引导我省金融电子、远程医疗、高端数控机床、自动化物流、轨道交通、特色轻工机械等具有较好基础的装备制造企业延伸服务链条,促进企业生产模式从以产品制造为核心向产品、服务和整体解决方案并重转变,营销模式从提供设备向咨询设计、项目承接、工程施工、仓储物流、系统维护和管理运营等系统集成总承包服务转变。支持冶金、化工骨干企业利用技术优势开展从研发设计、技术转让、培训到建设管理的系统集成服务。促进生物医药、高原特色农产品加工与健康服务业协同发展,开发个性化产品,拓展定制化服务。

积极发展面向智能制造的信息技术服务业,提高制造业信息应用系统的方案设计、开发和综合集成能力。鼓励互联网企业无缝对接制造企业,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提供产品、市场的动态监控、预测预警和精准营销服务。加快发展研发设计、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等科技服务业,重点培育和建设100个以上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示范平台。支持骨干企业整合资源,组建或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专业设计单位共建工业设计中心,推动企业与工业设计服务对接。培育一批专业化、开放型的工业设计企业和工业设计公共平台。发展壮大第三方物流与多式联运、节能环保、安全生产、检验检测认证、电子商务、服务外包、人力资源、售后服务、品牌建设等生产性服务业,提高我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支撑能力。

(七)人才培养工程

加强制造业人才发展统筹规划和分类指导,组织实施制造业人才培养计划,加大专业技术、经营管理和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完善从研发、转化、生产到管理的人才培养体系。鼓励我省企业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联合培养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和创新型人才。改革我省有关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博士、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和培养模式,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深化企院、企校合作,探索建立云南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制度。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高度重视企业家和经营管理人才培养,锻造一批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企业家。强化职业教育,全面推行订单式培训,引导一批普通高等院校拓展应用技术类专业,扶持做强一批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技术职业院校,建立一批实训基地,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示范。完善政策和机制,加大引智力度,积极引进智能制造领军人才和紧缺人才。依托省内高等院校建立云南省工业干部学院,鼓励省内各高等院校通过开设专业、委托培训等多种方式,开展对各类工业人才的培训,加大工业和信息化管理干部培养力度,提高干部素质,为落实智能制造提供人才保障。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装备查看更多>中国制造20205查看更多>云南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