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产业政策正文

《甘肃省“十三五”节能和应对气候变化规划》发布(全文)

2016-08-11 08:18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超低排放燃煤发电十三五电力规划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二)加快城乡道路运输低碳化进程。

积极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加快推进绿色交通低碳城市试点和公交都市建设。加快完善城市慢行系统建设或改造工程,倡导居民采用“步行+公交”、“自行车+公交”、“步行+自行车”、“公交+地铁”等“绿色出行”方式。推动建立城市交通立体化,加大平交道口互交化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公路”建设,持续推广耐久性路面材料等高速公路施工技术,加快机动车充电站、CNG(压缩天然气)等节能服务网点建设,尽快在高速公路服务区设计布置与车流相适应的电动汽车充电桩。加快城市道路等基础设施节能环保改造,开展太阳能供电系统、太阳能公路隧道照明专用控制系统等风电、光电试点。推进城乡交通一卡通、物流系统建设,促进农村交通低碳化发展。大力发展甩挂运输、共同配送、统一配送等先进的物流组织模式。

(三)推动公路、铁路、航空运输节能降碳。

重点推进高速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水上公交、公共自行车等方面的技术研发推广。加快淘汰高耗能客货运输车辆,积极推广LNG(液化天然气)、纯电动汽车等绿色交通运输装备和节能型绿色仓储设施,推广应用电子不停车收费(ETC)、超限超载不停车检测、信息传输系统、ETC联网工程、集装单元化技术、采用低照度下高显色性隧道照明灯具,运用车辆感应式隧道照明智能控制系统、隧道通风照明智能控制技术,提高客车实载率和能源利用效率。加强机场低碳化改造和运营管理,在机场设计中考虑自然光照明系统,使用智能照明系统,采用高效节能灯,使用电动汽车逐步替代机场大巴。

四、深化农业、林业领域节能降碳

(一)加强农业领域节能降碳。

加强农村节能管理。大力支持大中型沼气集中供气工程,鼓励农村家庭电气化等电能替代项目,加快发展节油、节电、节煤等农业装备和设施。鼓励农民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灶、太阳能采暖房,因地制宜发展光伏发电。积极开展畜禽养殖排污申报试点工作,加强畜禽散养户管理,减少农业养殖领域温室气体排放。深入推进农村供水、灌溉水工程,淘汰耗电高、检修频繁、陈旧落后的设备,加快推进“大水漫灌”转变为“喷灌”、“滴灌”的灌溉方式,建立高效节水农业;加大对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力度,提高水质达标率、供水保证率。

增加农业碳汇。发展高效节水农业、旱作农业和现代农业,合理使用化肥农药,有效改善农业灌溉水水质,积极推广有机肥、专用配方肥、堆肥种植,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提升土壤有机质,增加碳汇。深入推进“365”现代农业发展计划,稳定玉米和马铃薯等高产作物粮食种植面积。以河西灌区、沿黄灌区、渭河流域、泾河流域、“两江一水”流域为重点,加快蔬菜标准园创建和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打造特色优质蔬菜产业基地,提升农业碳汇。

优化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方式。加快农业生物育种创新和推广运用,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大力推广“种—养—沼”等低碳循环生产方式,加强农机农艺结合,优化耕作环节,实行少耕、免耕、精准作业和高效栽培。加强土壤培肥改良,开展“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和现代化建设。重点推进农牧业生产过程减排、水资源高效利用、高产抗逆作物育种和栽培、土壤修复、森林经营、湿地保护与恢复、防沙治沙、生态功能保护恢复关键技术与珍稀濒危物种等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继续推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农林废物资源化利用和牲畜粪便综合利用。禁止秸秆露天焚烧,推进秸秆全量化利用。加快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构建农村清洁能源体系。推进规模化畜禽养殖区和居民生活区的科学分离。

(二)增加林业及生态系统碳汇。

增加林业碳汇。以林业重点生态工程为依托,不断增加森林资源。统筹城乡绿化,加大荒山造林力度。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和三北防护林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加强自然保护区等重点生态功能区森林资源保护。继续推进森林可持续经营,开展林业碳汇的增汇、适应机制、计量监测、碳汇林建设等关键技术研究。以平凉、庆阳、天水、陇南和中部等区域为重点,打造苹果产业基地,稳步发展陇南优质核桃、油橄榄等木本油料,河西走廊重点发展优质设施葡萄、黄冠梨、大枣、枸杞等特色优质林产品生产基地,增加林业碳汇。将退耕、禁牧、封山和人工造林种草相结合,重点营造生态林。

增加草原和湿地碳汇。按照甘肃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布局中的“三屏四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划分,以修复生态、保护环境、提供生态产品供给为主要任务,对河西内陆河、中部沿黄、甘南高原、南部秦巴山、陇东陇中黄土高原等五大片区实施分区域综合治理,推进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建设。加强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两江一水”区域、渭河源区、黄土高原地区、董志塬等生态脆弱区保护与综合治理,增强提供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保护的能力。争取国家启动实施祁连山生态保护与建设综合治理工程,对冰川、湿地、森林、草原进行抢救性保护。探索建立草原生态补偿长效机制,进一步在草原牧区落实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划区轮牧等草原保护制度,遏制草场退化,加强虫鼠害治理等管理措施。加强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建设与管理,不断增强湿地储碳能力。

五、强化商业机构、公共机构领域节能降碳

(一)开展商业机构节能降碳活动。

推广低碳管理模式、绿色低碳采购和绿色服务等,培育一批绿色市场、商场、写字楼、饭店、宾馆和旅游景区,加快设施节能改造,严格用能管理,引导消费行为,严格执行夏季、冬季空调温度设置标准。开展商贸流通领域节能标准建设和能源消费统计试点,逐步建立完善商贸流通领域能源统计体系和平台。

(二)强化公共机构节能降碳活动。

推行绿色办公消费行为,全面实施绿色采购制度,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率先实施公共建筑设施节能及办公用品节约使用。积极推广绿色办公模式,推行精简高效会议组织模式,继续完善电视电话会议、网络视频会议等系统。推行办公自动化,大力推进公文无纸化传输,推广使用再生纸。结合不同公共机构特点,总结绿色办公经验,推广典型模式,重点推进公共机构建筑及数据中心、电梯、空调、锅炉房等用能系统和附属设施节能改造。加快公共机构办公区节能改造,实施办公建筑节能改造工程,积极推广使用太阳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国家机关等公共机构率先开展供热计量改造,推行按热量收费制度。建立健全公共机构能源审计、能效公示和能耗定额管理制度,推进能耗监测平台和节能监管体系建设。

六、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落实《甘肃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力争甘肃省节能环保产业产值保持年均增速16%以上,实现总产值比2015年翻一番。

(一)优化节能环保产业空间布局。

依托兰州新区甘肃省节能环保产业园等节能环保产业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整合资金,分阶段、分步骤动态扶持和重点培育新能源汽车、高效锅炉、节能换热设备制造、节能电气装备制造、余热余压利用装备制造等领域产业特色突出、规模效益较好、带动能力较强的龙头骨干企业,配套扶持原料和零部件生产企业,构建和完善“汽车整车制造/配套充电设施建设—车体配套材料—售后服务”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锅炉装备制造/粉煤制备—物流配送—热力供应”产业链等主导产业链条,形成横向关联配套、纵向延伸拓展的产业网络。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超低排放查看更多>燃煤发电查看更多>十三五电力规划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