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输配电输配电智能用电评论正文

详解|一文带你暴力拆解大数据

2016-08-23 17:12来源:36大数据关键词:大数据智慧城市智能电网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具体来说,现在城市都在走向智能和智慧,比如,智能电网、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环保、智慧城市,这些都依托于大数据,可以说大数据是智慧的核心能源。从国内整体投资规模来看,到2012年底全国开建智慧城市的城市数超过180个,通信网络和数据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接近5000亿元。“十二五”期间智慧城市建设拉动的设备投资规模将达1万亿元人民币。大数据为智慧城市的各个领域提供决策支持。在城市规划方面,通过对城市地理、气象等自然信息和经济、社会、文化、人口等人文社会信息的挖掘,可以为城市规划提供决策,强化城市管理服务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在交通管理方面,通过对道路交通信息的实时挖掘,能有效缓解交通拥堵,并快速响应突发状况,为城市交通的良性运转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在舆情监控方面,通过网络关键词搜索及语义智能分析,能提高舆情分析的及时性、全面性,全面掌握社情民意,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应对网络突发的公共事件,打击违法犯罪。在安防与防灾领域,通过大数据的挖掘,可以及时发现人为或自然灾害、恐怖事件,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和安全防范能力。

另外,作为国家的管理者,政府应该有勇气将手中的数据逐步开放,供给更多有能力的机构组织或个人来分析并加以利用,以加速造福人类。比如,美国政府就筹建了一个data.gov网站,这是奥巴马任期内的一个重要举措:要求政府公开透明,而核心就是实现政府机构的数据公开。截止目前,已经开放了有91054个datasets;349citizen-developedapps;137mobileapps;175agenciesandsubagencies;87galleries;295GovernmentAPIs。

企业的大数据

企业的CXO们最关注的还是报表曲线的背后能有怎样的信息,他该做怎样的决策,其实这一切都需要通过数据来传递和支撑。在理想的世界中,大数据是巨大的杠杆,可以改变公司的影响力,带来竞争差异、节省金钱、增加利润、愉悦买家、奖赏忠诚用户、将潜在客户转化为客户、增加吸引力、打败竞争对手、开拓用户群并创造市场。

那么,哪些传统企业最需要大数据服务呢?抛砖引玉,先举几个例子:1)对大量消费者提供产品或服务的企业(精准营销);2)做小而美模式的中长尾企业(服务转型);3)面临互联网压力之下必须转型的传统企业(生死存亡)。

对于企业的大数据,还有一种预测:随着数据逐渐成为企业的一种资产,数据产业会向传统企业的供应链模式发展,最终形成“数据供应链”。这里尤其有两个明显的现象:1)外部数据的重要性日益超过内部数据。在互联互通的互联网时代,单一企业的内部数据与整个互联网数据比较起来只是沧海一粟;2)能提供包括数据供应、数据整合与加工、数据应用等多环节服务的公司会有明显的综合竞争优势。

对于提供大数据服务的企业来说,他们等待的是合作机会,就像微软史密斯说的:“给我提供一些数据,我就能做一些改变。如果给我提供所有数据,我就能拯救世界。”

然而,一直做企业服务的巨头将优势不在,不得不眼看新兴互联网企业加入战局,开启残酷竞争模式。为何会出现这种局面?从IT产业的发展来看,第一代IT巨头大多是ToB的,比如IBM、Microsoft、Oracle、SAP、HP这类传统IT企业;第二代IT巨头大多是ToC的,比如Yahoo、Google、Amazon、Facebook这类互联网企业。大数据到来前,这两类公司彼此之间基本是井水不犯河水;但在当前这个大数据时代,这两类公司已经开始直接竞争。比如Amazon已经开始提供云模式的数据仓库服务,直接抢占IBM、Oracle的市场。这个现象出现的本质原因是:在互联网巨头的带动下,传统IT巨头的客户普遍开始从事电子商务业务,正是由于客户进入了互联网,所以传统IT巨头们不情愿地被拖入了互联网领域。如果他们不进入互联网,他们业务必将萎缩。在进入互联网后,他们又必须将云技术,大数据等互联网最具有优势的技术通过封装打造成自己的产品再提供给企业。

以IBM举例,上一个十年,他们抛弃了PC,成功转向了软件和服务,而这次将远离服务与咨询,更多地专注于因大数据分析软件而带来的全新业务增长点。IBM执行总裁罗睿兰认为,“数据将成为一切行业当中决定胜负的根本因素,最终数据将成为人类至关重要的自然资源。”IBM积极的提出了“大数据平台”架构。该平台的四大核心能力包括Hadoop系统、流计算(StreamComputing)、数据仓库(DataWarehouse)和信息整合与治理(InformationIntegrationandGovernance)

相关阅读:

【推荐】面向全球能源互联网的电力大数据基础体系架构!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大数据查看更多>智慧城市查看更多>智能电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