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甘肃省发布“十三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重点发展热电联产 推动陇东煤电一体化(全文)

2016-08-24 08:19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热电联产燃煤发电电力十三五规划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四、餐饮住宿业

到2020年,餐饮住宿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明显降低,一次性用品使用率大幅度降低。

(一)推进餐饮住宿业绿色化。鼓励企业自主或通过合同能源管理的方式推动餐饮住宿业对照明、空调、锅炉系统进行节能改造,使用节能节水产品和环保高效洗涤剂,分类排放生活垃圾,分类存放餐厨废弃物。鼓励大型住宿餐饮企业建设具有集中加工、采购、贮存和配送功能的厨房。

(二)倡导绿色服务。积极采取措施减少使用一次性木筷、快餐盒以及客房一次性牙刷、剃须刀等用品。鼓励企业开设绿色客房并给予消费者相应优惠。倡导酒店使用客房能源管理系统,最大程度节约能源。

五、现代物流业

到2020年,全省建立起低碳、循环、高效的绿色物流体系,物流设施绿色能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

(一)加快绿色物流体系建设。加快构建以兰白都市圈为中心,天水、平庆、金武、酒嘉为枢纽,张掖、陇南、定西、临夏、甘南等区域节点城市物流园区为支撑的“一中心四枢纽五节点”绿色物流体系。同时,鼓励仓储设施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大力发展多式联运。

(二)提高物流智能化信息化水平。按照“互联网+”高效物流要求,建成省级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物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引导传统物流企业向智能化、信息化转型,发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积极推广物联网技术,包括货物跟踪定位、无线射频识别、可视化技术、移动信息服务、智能交通和位置服务、高性能货物搬运设备、铁路散堆装货物运输抑尘技术和快速分拣等新技术应用,提高储运工具的信息化水平,减少返空、迂回运输。

(三)加快运输工具和包装的绿色化改造。积极发展标准化、厢式化、专业化的公路货运车辆,逐步淘汰栏板式货车。推广铁路重载运输技术装备,积极发展铁路特种、专用货车以及高铁快件等运输技术装备。鼓励采用低能耗、低排放运输工具和节能型绿色仓储设施,加快建立绿色物流评估标准和认证体系。鼓励包装重复使用和回收再利用,提高托盘等标准化器具和包装物的循环利用水平。大力发展逆向回收物流,鼓励生产者、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联合开展废旧产品回收和再生处理。

第六章推进社会层面循环经济发展

加快社会大宗固废的资源化利用和城市低值固废的收集和利用体系、再生资源和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体系,推动再生资源利用产业化,发展再制造,推进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施绿色建筑行动和绿色交通行动,推行绿色消费,实施大循环战略,加快建设循环型社会。

一、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到2020年,在全省各县(市、区)全面实施“一县(市、区)一场、一镇(乡)一站、一村一点”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建立“户分类收集、村长效保洁、市场化清运、无害化处理”的收运处理体系。

(一)加快建设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加快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建设,合理布局回收网点和加工企业(园区)。全面建设城市社区和乡村回收站点、分拣中心、集散市场“三位一体”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开展废旧农膜“以旧换新”试点,建立全省废旧农膜捡拾、收购、加工利用市场化运作体系。进一步推进兰州市、武威市再生资源回收试点城市、肃州和敦煌国家级区域性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基地建设。将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纳入城市建设整体规划和商业网点规划,在全省各市州全面开展标准化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建设工程。

专栏3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建设工程

全面开展标准化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建设和改造。按照“便于交售”的要求,城区每2000户居民设置1个回收站、乡镇每2500户居民设置1个回收站;按照“交通便捷,功能完善,管理规范”的原则,每个城市至少设置一个再生资源回收分拣中心,实现社区回收站(点)、再生资源综合交易市场和再生利用企业的良好衔接;在交通便利、基础设施齐全的近郊地区选址建设区域性集散市场,在全省建成一批功能明确、管理规范、区域辐射和带动作用显著的再生资源市场。

(二)试点“互联网+再生资源”发展新模式。通过环保企业业务延伸、再生资源企业与互联网回收企业建立战略联盟、智能回收机向互联网回收的延伸和电商的业务拓展等方式的试点,积极探索“互联网+废品回收”发展路径及模式。

(三)构建生活垃圾分类、资源化、无害化处理体系。加快实施《甘肃省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管理办法》(甘建城〔2015〕439号),在兰州、白银、嘉峪关、酒泉等城市的社区开展垃圾分类回收试点工作,使试点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在2020年达到95%。探索政府支持废旧衣物回收箱、民间自发组织回收、品牌服装企业自主回收及公益组织回收等各种模式,尤其要依托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提高我省废旧纺织品的回收利用率。

二、推动再生资源利用产业化发展

到2020年,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纸等重点废旧商品回收总量达到630万吨,利用总量达到550万吨,废钢铁回收利用率达到93%,废有色金属精深利用率达到95%,废纸利用率达到83%,废塑料利用率达到82.5%,废橡胶利用率达到88.5%。

(一)推进再生资源规模化和高值化利用。引导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企业在园区集聚发展。加快培育再生资源龙头企业,推动龙头企业按市场规律收编和整合个体经营户,规范回收网络,提升再生资源产业化经营水平。推动再生资源利用行业向规范化、有序化方向发展。通过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技术设备,推动再生资源分选、拆解、破碎、加工利用技术和装备提质升级。支持再生资源利用企业延长产业链,着力加强深度加工利用,提高产品附加值。

(二)合理布局再生资源利用产业。依托全省已基本形成的再生资源空间格局,兰州、白银、酒泉、金昌、嘉峪关、临夏等市州重点发展废钢铁、废有色金属的回收分拣加工;兰州、天水、酒泉、平凉、庆阳、陇南等市主要发展废纸、废橡胶等品种的回收分拣利用;武威、张掖、定西、甘南等市州主要发展废塑料、废玻璃、废旧纺织品的回收分拣利用。

专栏4“城市矿产”基地建设示范工程

以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红古园区建设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为重点,通过政府引导、龙头企业带动,依托兰州市现有产业集群和物流枢纽,统筹区域、园区和企业各层面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构建集约化、高值化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链,建成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废钢铁、废有色金属、报废汽车、废家电、废塑料、废橡胶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基地。

立足兰州—白银石油化工、冶金有色循环经济基地建设,辐射全省及青海、宁夏、陕西等省区,积极探索“互联网+回收”的模式及路径,推动和引导“城市矿产”综合利用模式创新,构建冶金、有色金属循环产业链条,形成覆盖全省的“城市矿产”回收利用体系,建设辐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区域性“城市矿产”集散交易中心和综合利用示范基地。

到2018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通过出城入园、改造提升,形成一批试点示范企业;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公共基础设施服务保障体系和科技支撑体系,形成以“废弃—回收—拆解—加工—深加工”模式为核心的循环型产业链条。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热电联产查看更多>燃煤发电查看更多>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