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储能电动汽车市场正文

补贴“草案”再现 “骗补”结局疑云待解

2016-09-05 09:30来源:汽车内参关键词:新能源汽车补贴骗补电动客车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张志勇认为,补贴应该向消费终端和产业链上游调整,根据正式的上牌量来发放补贴,把补贴放在电池企业。电池企业生产多少电池,给多少补贴,补贴体现在B2B的价格体系当中。“补贴政策调整主要就是回答骗补的问题,要想杜绝骗补,从上下两个出口就能把它卡死。”

事实上,从工信部设立动力电池准入目录,规定采用未经准入许可的动力电池的新能源汽车无法享受相关财政补贴不难看出,补贴政策调整似乎有意向上游产业倾斜。

此外,本次流出的草案还提到,要在2016~2020年补贴方案基础上,准入门槛指标增加整车能耗、续驶里程、动力电池、安全性以及企业诚信等要求。同时,还在保持2016~2020年补贴标准总体稳定的前提下,适当完善部分车型补助标准,6~8米、8~10新能源客车的补贴标准再次下调。这些调整一方面提高补贴门槛,一方面适度降低补贴,并无太大争议。

业界彷徨不安

从年初至今已有大半年时间,骗补风波仍未落定。骗补企业如何处罚,补贴政策如何调整,都没有明确结论,给广大新能源车企及相关产业链造成了极大困惑。 最直接的便是补贴发放的问题。正如上文中刘昆所言,要等到清算工作完成之后补贴才会发放下来。因为补贴没有及时到位,已经给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造成了较大影响。

目前绝大部分动力电池企业都被客户拖欠了大量货款,巨额货款无法及时收回,给动力电池企业在生产采购、产能扩充、研发投入和设备升级等方面都造成了极大压力,以至于企业不得不降低开工率减少支出等待“回血复活”。

对此,AutoKol日前曾发布《电池企业“回款难”,行业洗牌或将加速》一文予以关注。与下游客户恶意拖欠货款导致企业回款困难不同,这一次出现大范围电池企业回款难的主要原因,在于国家补贴没有到位。南京金龙产品总监黄福良表示,“由于去年和今年上半年的国家补贴至今都还没有下发,导致整车企业资金流非常紧张,所以无法及时回款给电池企业。”

如今,“草案”又提出事后清算,并且是当年补贴次年发放,这无疑会使相关企业的资金链变得更为紧张,并且也不利于企业合理安排研发生产。“这样的话,企业真不知道以什么价格来卖车,而且也不知道我们应该生产多少新能源汽车。卖得多的话,每辆车的补贴就会减少。”一位企业高管这样表示。

与此同时,补贴政策的调整并不是孤立事件,还涉及到行业准入等一系列问题。目前,新能源车企面临的较大问题是,新的推广目录仍然悬而未定。

新能源汽车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部分产品技术含量低、品质差,以及企业骗补等问题。因此,国家在产品准入方面采取了更严格的审核与要求,并开启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申报工作。 2016年发布的前三批目录已是重新申报审核后的结果,剔除了很多“僵尸”车型。然而新目录发布没多久,又要打回重审。一方面对车辆产品、电池安全等方面更加规范严格,另一方面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进程。

“现在推广目录没推出,很多企业很苦恼。如果现在推出新产品等于没有补贴,补贴下不来也没法卖,要进入推广目录才行。现在就是老车老办法,新车办法还没出。没有补贴就没有办法操作,没人买账,即便是企业自己贴钱,但万一补贴下不来,就会赔本。”钟师告诉AutoKol。

据了解,产品目录和补贴目录并不是一回事。通过了产品目录,只意味着相关车型可以拿到合格证进行销售,但跟财政补贴没有关系。只有进入更高层次的推广目录,才能享受到更多优惠,比如各种补贴、配套等。

此外,政策频繁变动,也不利于企业的健康运营和有序发展。有业内人士向AutoKol反映,由于动力电池技术路线一变再变,使得部分企业无所适从,个别企业甚至陷入困顿,“定下来的方向做着做着就被否了”。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需要科学的顶层设计,稳定有序的政策环境,以及公平开放的市场化氛围。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尽快解开骗补谜团,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修订政策,给各相关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原标题:补贴“草案”再现,“骗补”结局疑云待解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新能源汽车补贴查看更多>骗补查看更多>电动客车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