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储能充换电站政策正文

北京市人民政府发布《北京市“十三五”时期重大基础设施发展规划》

2016-09-08 15:26来源:北京市人民政府关键词:北京市十三五规划电力通道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八)提高重点区域承载力

基础设施对城市空间布局优化具有重要的引导带动作用。树立“紧凑城市”“精明增长”理念,在优化中心城基础设施体系结构,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效率的同时,坚持质量优先、适度超前、相互衔接,提高北京城市副中心、新城及世园会、冬奥会举办地等区域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完善体系功能,发挥基础设施引导作用,推动非首都功能有序疏解。

高水平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基础设施。落实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要求,提高北京城市副中心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和建设管理水平,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多组团集约紧凑发展的生态城市布局。构建一流的现代化城市交通网络。建设快速、高效、绿色的轨道交通联络体系,建成7号线二期、八通线二期,推动开行市郊列车,结合区域规划进一步完善轨道交通网络规划。建设城际铁路联络线,加强首都机场与北京新机场之间交通联系,为环球主题公园提供交通保障,进一步推动北京城市副中心与密云、怀柔、顺义轨道交通联系。建成广渠路二期及东延工程,建设观音堂路,提级改造潞苑北大街并与姚家园路实现连通,形成与中心城多通道的快速交通体系。推进宋梁路与通怀路连通,提级改造通马路等,加强与周边新城联系。到2020年绿色出行比例达到80%。高标准提升水环境。构建“三网、四带、多水面、多湿地”的水环境格局,推进污水全收集全处理,污水处理率超过99%,积极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保障资源能源供应。建成南水北调通州支线和通州水厂,供水安全系数超过1.3,建成运河220千伏变电站和运河核心区能源中心,试点近零排放区。率先建成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多河富水和林水相依的生态城市,构建大尺度森林湿地,推进潮白河、北运河生态廊道治理,加宽加厚沿河、沿路绿化林带,建设环状生态森林带和减河、西海子等生态休闲公园。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51%。

完善世园会及冬奥会基础设施。加强对外交通通道建设,建成京张铁路北京段,兴延高速、延崇高速、京新高速(国道110二期)等高速公路和昌赤路等骨干公路。建成延庆再生水厂和平原区地表水供水工程二期,提高延庆污水处理水平和供水保障能力。加强水资源调度和水系连通,改善世园会和冬奥会赛事场馆周边水环境。新建西白庙220千伏变电站、世园会110千伏变电站和燃气延庆门站、LNG应急储配站及次高压A调压站,提升能源保障水平,打造可再生能源示范区。

加快完善新城基础设施体系。全面提升新城基础设施综合承载能力,带动中心城人口、功能疏解。建成S1线、京沈客专、轨道交通平谷线,积极推动既有铁路资源利用,加强门头沟、顺义、怀柔、密云、平谷等新城与中心城的快速轨道交通联系,实现区区通轨道。建成顺义减河北路东延、门头沟滨河路南延、怀柔北大街、阳光街、延庆北靳路等道路,新城骨干路网基本形成。建成房山良乡水厂、昌平地表水厂、大兴黄村水厂、门头沟门城水厂等郊区主力水厂,新城供水安全系数达到1.2,提高新城供水安全保障能力。加快完善新城污水管网,新城基本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全面建成新城污泥处置设施,实现污泥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建成平谷夏各庄滨水生态休闲公园、顺义牛栏山公园等,拓展绿色空间,打造宜居宜业生态新城。加快完善乡镇和农村地区基础设施。

(九)提升智能化精细化水平

良好的基础设施服务和管理是人民群众享受美好城市生活的保障。坚持以人为本、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开放共享的理念,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精细化水平,不断提升市民对智慧城市的获得感。

提升信息基础设施能力。全面建成城乡一体的光网城市,宽带网络接入能力超过“百兆入户,千兆入楼”目标,到2020年网络接入能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加快建设无线城市,基本实现4G移动通信网全覆盖,在全国率先开展5G建设示范,分类推进重点公共场所免费无线宽带覆盖。加快推进下一代互联网发展,完善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物联感知、高速泛在、融合智能的信息基础环境。完善国际邮件处理中心,建设农村邮政公共服务平台,推进邮政快递设施建设,优化邮政快递服务网络,提升邮政快递服务能力和安全监管水平。

提供智能互动城市服务。大力发展“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应用,利用互联网技术拓展公众服务渠道,加强与网格化城市管理系统平台对接,提升基础设施服务和管理水平。推进基础设施数据资源互联互通和共享,加强城市管理数字化平台建设和功能整合,鼓励引导社会企业提供多样化的信息服务。利用智能终端,推广“线上服务”,提高水、气、热等市政查询和缴费服务的便利性,完善公交、停车等动态交通信息发布系统,提升出行服务智能化水平。建立开放、互动的城市管理监督平台,畅通公众参与监督管理的渠道,不断提升市民的参与感。

规划建设地下综合管廊。编制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专项规划,完善建设管理体系,分类推进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新机场临空经济区等新开发区域新建道路同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老城区结合轨道交通建设、河道治理、道路整治、旧城更新、棚户区改造等,逐步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建立有偿使用、合理收费的管廊使用机制,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和运营地下综合管廊。

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按照“先入渗、后滞蓄、再排放”原则,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大幅减少城市硬铺装地面,推广透水建材铺装,建设雨水花园、储水池塘、湿地公园、下沉式绿地等“城市海绵体”,提高城市雨水就地蓄积、渗透比例,实现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推进城市水系生态治理及雨洪滞蓄利用工程,恢复和拓展湿地水面规模,提升水源涵养能力,缓解雨洪内涝压力,促进水资源循环利用。到2020年,城市建城区70%雨水就地消纳面积达到20%。

完善综合协调管理机制。以区域、流域为对象,探索下沉式、网络化、全覆盖的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体制。积极推进城市管理事权法律化、规范化,明确管理范围、权力清单和责任主体,理顺各部门责任分工。落实市、区、街道(乡镇)和社区(村)管理服务责任,健全城市基层管理机制,推进管理重心下移和属地化管理。

原标题:北京市“十三五”时期重大基础设施发展规划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京市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电力通道建设查看更多>基础设施建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