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煤气能源评论正文

【深度】如何理解年初以来的煤炭价格上涨?

2016-09-09 13:57来源:能源杂志作者:张树伟关键词:煤炭市场煤炭行业燃煤发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这些因素在解释煤价上涨程度的贡献有多大,是否存在主导性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将来会如何变化与互动,无疑是个复杂到目前都无法给出清晰答案的程度。但是,中国因素,50%的生产,50%以上的消费,20%的贸易额,是世界煤炭市场无论如何无法忽视的因素。

因此,上半年中国进口增加6%,600万吨左右的量级,已经带动澳大利亚、印尼等出口商出口的明显增长。国内的煤炭政策的制定,必须基于明确的价值观,更加清晰明确的考虑这些国际因素。

未来会怎样——一个煤炭“新高”的情景

国际煤炭市场将日益成为亚太煤炭市场。我国将继续在国际市场占据非常大的权重与话语权。南美、南非、东南亚的煤炭日益需要到亚太市场寻找出路,受益于国际海运的低价格,目前仍然可行。

那么,我国的煤炭消费,是否如一些预测所言的,“已经达峰”了,从而价格也长期维持“熊市”,这只有事后很多年才能知道,它可能是真的,也可能不是。对过去的变化形成了充分的理解,会对理解未来有帮助,但是对解决预测的准确性的难度仍旧没有降低。因为,那些相关因素未来如何变化,仍旧是个难题。

不过,从非预测角度,未来煤炭需求重新增长,甚至超过2013年的高度,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以下笔者就展示一个这样的情景——

经济形势有所改善,高耗能产业出现反弹。经济理论往往告诉我们:能源价格是由经济增长决定的,但是反过来不一定,存在不对称影响。这没有降低猜测价格的难度,因为经济增长本身更是一个难题。经济增长的周期性特征很明显,这一结论还是不够足够精确。但是,经济改善了,整体的能源需求必然会出现比较明显的正增长。经济增长与能源增长脱钩(decoupling)的说法往往经不起现实检验,也存在“反事实”问题的逻辑错误。

可再生能源增长陷入死锁,持续维持在5%以内的发电份额。没有实质性的体制机制变化,特别是缺乏显性的竞争机制,使得弃风弃光限电严重消损其在增加发电量上的贡献。2016年上半年,弃风率已经超过20%,其装机的增长已经几乎被下降的利用率所抵消。这是笔者尤其不希望看到的。但是如笔者之前多次提到的,在弃风限电原因缺乏共识性诊断、一些旧有的模糊的、误导性的归因(比如“缺乏协调”说)仍旧具有很大市场,煤电具有事实上的优先地位的情况下,这一点是有可能的。需要严格落实可再生能源并网的优先权安全,保证其政策规定的小时数。

整体电力需求的增长,需要传统煤电的进一步扩展。电力需求摆脱目前低于3%的低迷,进入一个更高的区间。而可再生能源由于弃风限电严重,其增长无法满足所有的额外需求。

在更高需求的推动下,各地的限煤控煤措施开始松动。尽管燃煤排放标准可能更加严格,但是直接减煤控煤的力度可能会随着需求的无法满足而变得不那么坚定,特别是一些不存在明显成本有效性的“命令-控制型”关停并转措施。减少污染,跟减少煤炭消费,无法划等号。

这种可能性可能不会发生,笔者也并不希望它发生,但是也是不能完全排除的。从煤炭行业而言,发挥行业的政策影响力,提升自身的抗风险能力与韧性,坚决反对对自身决策自主权的侵犯,是面临不确定市场的必然选择。市场力作用下的形势恶化,煤炭行业只能承受并无可厚非,但是不需要超越市场力的力量决定自身的命运。

无论怎样,政府政策选择的基础,不能基于对未来的高度简化的判断与预测,无论是维持“熊市”还是转为“牛市”的判断。面临一个高度不确定的世界,需要推出更有弹性的政策(resilient policy)。这是全社会福利与公共政策的视角。

煤价的这种上涨,可能还将维持一段时间,这是部分煤炭企业的福音(价格上涨的部分,弥补了产量下降的损失),但是从其他利益主体视角,意味着人为抬高了全社会的用能成本,下游用户与消费者的支出增加。这一现象是否合理、如何评价,需要秉持“程序正义”与市场力作用的原则,消除市场中的各种扭曲因素,特别是政府对生产端的微观具体控制。

(作者简介:张树伟,卓尔德环境研究中心(DERC))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煤炭市场查看更多>煤炭行业查看更多>燃煤发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