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中国制造2025”上海行动纲要》印发

2016-09-26 09:03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燃煤发电分布式能源燃气轮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四)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

新能源汽车。以引领变革、示范推广为重点,加强对新技术、新型产业组织方式、新商业模式的研究和布局;加强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核心技术的研发;自主研发燃料电池汽车的关键材料和零部件,提高动力电池、燃料电池等关键零部件安全性、可靠性和耐久性,降低燃料电池成本,提升燃料电池研发服务与检测认证能力,开展在大客车等领域的示范应用;突破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及控制系统等关键零部件技术;加强新能源汽车标准体系建设,推进新商业模式的示范应用;努力建设成为国家新能源汽车示范区。

智能网联汽车。聚焦突破无人驾驶、车载信息终端、汽车进程服务、人机交互系统等车联网各项关键技术,建立完善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自主研发、检测认证、示范应用与生产配套等体系;持续推进智能驾驶辅助系统(ADAS)等安全智能化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推动整车网络体系构架、网络操作系统、嵌入式系统平台建设,不断优化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整车控制器(HCU)、变速器控制器(TCU)等汽车电子关键技术;推进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上海)试点示范区建设,努力建设成为国家智能网联汽车领航者。

(五)航空航天

航空产业。实现干支线客机设计、制造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开展双通道干线客机详细设计,形成ARJ21-700、C919客机制造产业集群;突破CJ-1000A商用航空发动机研制关键技术,推进机载设备及系统研制,构建关键零部件、航空材料配套体系;发展通用航空产业,提升飞行控制地面保障设施能级,布局无人机产业链;进一步提升航空维修能力;形成布局较为完善的民用航空产业链。

航天产业。大力发展新一代运载火箭、应用卫星平台、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和空间安全与维护等领域的研发制造;建立航天技术转化应用机制,加快推进航天型号制造模式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提高核心元器件和关键基础材料自主保障能力;促进航天技术转化和空间技术应用,推动以智慧能源、智能装备为重点的航天技术应用和相关服务业发展,努力构建门类齐全、技术领先的航天产业体系。

(六)海洋工程装备

重点发展深海深潜、深测、深探、深海资源开发利用,提高半潜式和自升式钻井/生产平台、钻井船、深海浮式生产储卸装置(FPSO)等油气勘探开发装备的设计建造实力,突破浮式天然气储卸和再气化装置(LNG-FRSU)等前沿型装备空白;大力发展钻井系统、水下生产系统、动力定位系统、海洋平台控制系统、油气水处理等核心系统和配套设备;开展新概念、新原理潜水器的前瞻性研究,研制极深水无人遥控潜水器、载人深潜器、极区低温深水探测装备;形成研发设计、总装建造、关键设备和技术服务于一体的海洋工程产业体系。

(七)高端能源装备

核电装备。自主研制以AP1000、CAP1400、“华龙一号”为代表的第三代先进压水堆和高温气冷堆关键设备与技术,跟踪开发模块化小型堆、钍基熔盐堆(TMSR)、快中子堆、先进燃料重水堆等新型核能系统;突破数字化核级安全保护控制系统、核级仪控、核电材料、辐射监测等关键配套环节的核心瓶颈;开展乏燃料后处理技术与装备研发;打造国际领先、产业链齐全的核电装备制造和技术服务产业基地。

气电装备。加强国际合作,加快建成燃机技术平台和研发中心;实现F级和H级燃气轮机的国产化和联合研制;积极争取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等落户,建设动平衡试验、轴系试验和燃烧试验等服务平台;开发1.5-5.7MW等级燃机、30-60MW等级燃机,形成涵盖轻型燃机与重型燃机的燃机产品系列;开发页岩气、深水油气等油气勘探开发装备;打造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气电装备产业基地。

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装备。开展大规模储能技术研制及产业化,开发新能源接入的大功率变流器、控制器等智能电网核心器件,发展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先进储能装置、能源互联网等;重点突破二代高温超导带材及制造装备,发展燃气内燃机、微小型燃气轮机等分布式能源生产设备,开发能源管理、智能家居、远程通信等需求侧管理设备;努力打造成为具有重大示范带动效应的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装备自主创新区。

高效清洁煤电装备。大力发展二次再热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先进超临界机组、高参数新型循环流化床燃煤锅炉、关键单元技术、关键高温部件和零部件等;大力发展和推广基于大数据的煤电站远程诊断系统;打造成为国际一流的绿色高效煤电装备产业基地。

风电及光伏能源装备。主攻高端领域,突破提升大型平台直驱海上风机技术,建设一批国家级的风能勘探设计、海上风电装备质量监督检验等公共服务平台;突破多种光伏工艺装备,建设国家光伏检测重点实验室和光伏技术公共研发平台;努力建设成为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可再生能源装备产业基地。

(八)新材料

瞄准具有重大应用需求的关键材料,系统开展全链条材料基因工程研究,发展新型纳米材料与结构的制备及其器件化与工程化技术;研发创新石墨烯、新一代生物医用材料、特种光纤材料、3D打印材料等战略性新材料;培育提升高性价比高温超导带材、量子材料、人工晶体、功能陶瓷、碳化硅(SiC)、氮化镓(GaN)、轻量化复合材料、储能材料等为重大工程配套的新材料;壮大发展超高强韧汽车用钢、高等级硅钢、改性塑料、稀土永磁材料等具有一定基础和规模优势的新材料;突破凝固成型、气相沉积、智能加工、单体提纯、高效合成等新材料制备关键技术和装备;开展新材料在高端制造和国防领域的应用对接;围绕高端制造业龙头企业,布局新材料产业配套集群,显著提升新材料核心技术研发水平和产业创新能级,努力建设成为国内领先、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新材料生产研发基地之一。

(九)节能环保

先进环保。开发城镇污水箱式处理系统和高浓度难降解工业废水成套处理装备,发展大型垃圾焚烧设施炉排系统和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研发整合土壤修复工艺及技术成套装备、新型重金属和有机物修复药剂;开展燃煤污染治理、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环境监测等领域先进环保技术和设备研发,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探索和推进碳排放交易、排污交易等市场化机制。

高效节能。培育纳米红外线圈电热、烟气余热有机朗肯循环发电、达到IE4能效等级超高效电动机、兆瓦级高温超导变压器等高效节能装备技术,推广应用高效家电、节能建材等绿色产品,构建“一站式”合同能源管理综合服务体系。

资源循环利用。突破大型化、精细化、成套化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装备,推动废弃机电设备、汽车零部件等再生资源及大宗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研发无损拆解、表面预处理、零部件疲劳剩余寿命评估等再制造技术,推进航空发动机、汽车零部件、高端装备等再制造。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燃煤发电查看更多>分布式能源查看更多>燃气轮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