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储能电动汽车市场正文

新能源汽车如何从阵痛中突围

2016-10-12 08:31来源:中国能源报作者:赵唯关键词:骗补新能源汽车补贴新能源汽车推广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自财政部9月8日公开通报《关于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专项检查》的结果以来,关于新能源汽车骗补丑闻持续发酵,为这一新兴产业的健康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补贴政策是政府培育市场的手段,是市场建立过程中的临时性、必要性措施,也是国际上通用的办法。”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近日在由万帮新能源研究院主办的“电动汽车下一站”主题沙龙研讨会上指出,“但事实证明,过度补贴必然会妨碍市场化,害多而无一利。”

不少车企代表更是在现场坦言,很多一线销售人员经常会碰到消费者提问预购车辆是否存在骗补等问题。“如果新能源汽车产业被贴上‘欺骗’这样的标签,这对车企来说将面临巨大的推广压力。”北汽新能源品牌总监金新如是说。

市场化过程中的“插曲”

据悉,财政部在此次通报新能源车骗补检查结果中曝光了5个典型案例,分别是苏州吉姆西、苏州金龙、深圳五洲龙、奇瑞贵州万达以及河南少林等客车企业。其中,苏州金龙以5.2亿元的违规补贴资金高居榜首,而同在苏州的另一家车企吉姆西则因恶意骗补情节严重,被取消了整车生产资质。

“正是由于补贴过度,促使生产企业追逐新能源汽车补贴最高的纯电动客车,国营公交公司包销,即便产品寿命不长也不必担心销不出去,不仅不思降低成本去营造市场,反而故意抬高车价,让补贴成了这些汽车企业的超额利润。”杨裕生表示。

然而骗补事件的背后到底谁之过?很显然,政府补贴过度、监管不力确实是诱发骗补的外因。但个别企业受利益驱动蓄意骗补,出现了虚假申报补贴产品“骗补”的情况,其诚信、守法观念缺失却是不容忽视的首要内因。

“出现骗补其实是正常现象,不仅中国有,国外也有,而且光伏行业也有相同经历。”在国网能源研究院主任工程师李立理看来,补贴政策对于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发挥了正面积极的重要作用。“不得不承认,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发展对于整个能源行业来说是一次惊天动地的变化。”

作为车企代表,金新则认为,尽管骗补事件对行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对车企来说更是一次洗心革面的重要机遇,“车企更应自我反省、自强不息,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市场化路径。”

此外,杨裕生也指出,骗补事件终究只是新能源汽车市场化过程中的“插曲”,不会阻挡其市场化发展的继续前行。

地方补贴乱象引争议

新能源车除了享有国家层面的补贴之外,还拥有带有浓厚地方保护主义色彩的地方补贴。

中国汽车工业研究院北京分院院长刘英近日透露,2016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预计将在10月出台,行业准入门槛以及补贴要求都将有所提高,并对补贴标准要求更为具体。而谈到当前新能源汽车中央和地方补贴叠加的问题,刘英指出,由于补贴力度过大,取消地方补贴将是大趋势。

原标题:新能源汽车如何从阵痛中突围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骗补查看更多>新能源汽车补贴查看更多>新能源汽车推广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