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对于核聚变能,人们一直寄予着美好的希望,认为这是一种清洁、干净的核能,其资源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人类的终极能源。这一认识写进了教科书,甚至写进了国内各种级别的能源发展战略和规划,并吸引着许许多多的科学家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着。本人也从事核聚变能研究多年,对聚变能的未来前景作过较为认真的思考。这里我把我的一些看法谈出来,供大家参考。
我的看法之一是,能源也是一种商品,某种能源能否获得青睐,就看它是否优质优价。一种能源的优劣,我们可用安全性、经济性、持久性和环境友好性来进行评价。理论上看,作为未来可支撑人类长期生存发展的能源有太阳能,核能中的快堆、聚变堆和聚变裂变混合堆。太阳能的优势是安全性、持久性(光伏电站的持久性将取决稀有金属元素储量及可回收性)和环境友好性。劣势是间歇性、分散性和经济性,能否成为稳定的规模能源(如保证大城市的能源供应),则取决于储能技术的发展,而储能则是技术上的大难题,并将严重影响它的经济性。核能的重要优势是稳定、持续、规模化。核能中的快堆,可把铀资源的利用率提高至60%左右,即使是地球陆地上的资源,也可单独维持人类能源供给千年以上,故是一种持久能源。劣势是经济性不很好,技术上依赖于铀、钚核燃料核循环,并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其安全性大致与压水堆相当,但运行中要更加小心。聚变能,就当前来说还是科学技术上的一大难题。实现聚变的主要途径有磁约束和惯性约束,惯性约束聚变必须有驱动器来创造条件,最有可能的驱动器是激光器和Z-箍缩驱动器。但无论是哪种途径,经济性都很差。以规模为百万千瓦电功率计,对Tokamak型磁约束商用电站而言,其造价将超过100亿美元,且运行控制难度大,发出的电有近50%将自耗(Q值小于3)。目前来看,还有诸多的问题,如氚自持、等离子体破裂、材料抗辐照能力等都存在着一定的技术风险。对激光聚变,秒级重复频率运行的激光器是最大困难,其造价将远超100亿美元。对Z-箍缩驱动聚变也是如此,现在驱动器的运行频率是0.1Hz,要10台以上的驱动器并联才能建成一个电站,因此电站的造价也将超过100亿美元。而且无论是激光还是Z-箍缩,能量生产效率都较低(Q值小于5)。所以,我们说,纯聚变电站不是一种有竞争力的能源。聚变裂变混合堆则是解决聚变应用于能源的有效途径。以Z-箍缩驱动的聚变裂变混合堆(Z-FFR)为例,它以裂变放能为主,聚变只占总功率的5%左右,这就大大降低了聚变作为能源应用的要求;对裂变堆而言,由于高能聚变中子的加入,通过巧妙的设计,可以更发扬其长处,改善甚至去除其缺点,使之成为一种优质能源。概念研究表明,一个堆只需一台驱动器;裂变堆以金属天然铀锆合金为核燃料,水作传热、慢化介质,可实现10倍以上的能量放大,并能实现易裂变核素的增值,因而可用“干法”进行核燃料循环,放射性核废料每年仅200kg左右;5年换料,换料时可加入5t贫铀或钍继续燃烧,铀资源的利用率达90%以上,故这种方式可单独维持人类数千年的能源供给。此外,更重要的是它安全性极好,裂变堆始终处于深次临界状态,不会有临界安全事故,且可容易设置几种非能动余热安全系统,因此可以说,从根本上解决了核能的安全性问题。这种堆造价估计在30亿美元左右,经济性和环境友好性都很好。所以,未来的能源将会在太阳能、快堆和Z-FFR之间竞争。
我的看法之二是,聚变也难以(或基本不可能)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当前的聚变,都是以氢的同位素氘、氚作燃料,而氚是放射射性核素,半衰期12.3年,自然界不存在,主要用中子轰击锂-6产生。因此,可开发利用的聚变能量就取决于锂-6的储存量。从目前地质勘探的情况看,陆地聚变能的存储量,仅为陆地铀裂变能储存量的三分之一左右,故以氘氚为燃料的核聚变能不可能长期支持人类的能源供给。原本意义的取之不尽,主要是寄希望于氘氘聚变。但除核爆的方式外,其他方式的氘氘聚变能从物理上讲,几乎不可能。我们先看磁约束方式,由于氘氘聚变反应速率比氘氚低近两个量级,要实现氘氘聚变,必须较大幅度提高燃烧等离子体的温度和密度,增加对等离子体的约束时间。这样做,带来的工程、材料等的困难且不说,加热等离子体的功率恐怕有数倍的提高,于是电站不可能有能量输出。惯性约束聚变情况也一样。从靶丸压缩的角度看,即使用更多的能量来压缩,压缩度不可能有明显提高。要使氘氘烧起来,只有成量级增加聚变燃料的质量,而要求驱动器提供的能量则需提高近两个数量级。这样的系统,能量增益会远小于1,根本谈不上作能源。所以终极能源的说法,仅仅是一种美丽幻想,甚至是一种误导。
我的看法之三是关于“干净性问题”。核能都会产生放射性,纯聚变也不例外。因此,“干净”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关键是放射性物质产生的数量和形态,能否方便对它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使之不对人类和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伤害,且经济代价适当。无疑,裂变产生的放射性物质数量比聚变多,但如果像我们前面提到的Z-FFR,由于采用“干法”处理,每年核废料量仅200kg左右,处理起来将很方便,不会有太多难处。因此,我们认为,对裂变堆放射性问题的讨论,要视具体情况,不能一概而论。
以上看法,仅是个人的一孔之见,但愿对大家讨论相关问题时能有所借鉴。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3月27日至28日,国家电投集团在上海召开核能企业专职董事座谈会。国家电投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卢洪早参加会议并讲话。会议指出,国家电投集团核能企业立足集团作为我国核能技术创新和型号开发主体、三代核电规模化发展主体和现代非能动核电产业链建设主体的战略定位,从落实核安全责任、提升建设运
上海未来启点私募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上海未来产业基金”)拟战略投资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为上海未来产业基金首个直投项目,也是上海国投公司在未来能源领域的重大战略布局。上海未来产业基金规模100亿元,存续期15年。上海未来产业基金及其管理人上海未来启点私
3月28日,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首次实现原子核和电子温度均突破一亿摄氏度,综合参数聚变三乘积实现大幅跃升,中国聚变挺进燃烧实验。可控核聚变作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前沿颠覆性技术,具有资源丰富、环境友好等突出优势,是能够最终解决人类能源问题的重要
3月26日,中核集团在连云港徐圩新区组织召开江苏徐圩核能供热发电厂一期工程项目融资启动会。中国核电(股票代码:601985)旗下江苏徐圩核能供热发电厂一期工程项目于2024年8月获得国务院常务会议核准,规划建设2台华龙一号和1台高温气冷堆核电机组。江苏徐圩项目是“全球首个”将高温气冷堆与压水堆耦
3月25日,中核集团党组副书记、总经理申彦锋在集团公司总部会见天津市委常委、河西区委书记王旭一行。双方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基础设施建设、核技术应用产业等领域进一步合作进行深入交流,中核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张凯参加会谈。申彦锋对王旭的到访表示热烈
近日,百吨级硼同位素生产基地在湖北省宜昌市高新区正式奠基,标志着由中核集团原子能院技术团队自主研发的低温精馏法硼同位素分离技术,成功打通了“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成果转化全链条,实现了从技术突破到规模化生产的跨越式发展。该项目建成后,有望实现相关硼同位素产品的国产化替代,为我国核能
3月21日,我国最大核能供热商用示范工程——国家电投集团“暖核一号”完成第六个供暖季任务,有力保障了烟台海阳市、威海乳山市城区40万居民清洁温暖过冬。从2019年首次投运以来,“暖核一号”供热能力不断提升,清洁效益不断放大,关键技术不断突破,品牌效应不断凸显,成为烟威两地重要清洁热源、核
3月21日,国家电投集团在上海举办燃气轮机、非能动核能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推进大会。会议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强化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的决策部署,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全力以赴打造燃气轮机、非能动核能原创技术策源地。上海市副市长陈杰出席会议,市政府副秘书长庄木弟,国务院国资委
3月17日,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会见了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CNNC)总经理申彦锋,双方就核能领域的合作前景进行了深入讨论。托卡耶夫总统向申彦锋介绍了哈萨克斯坦发展核能产业的计划,并强调了近期关于成立核能署的决定的重要性。他表示,成立核能署旨在系统性地落实国家经济面临的战略任务。国
3月9日,无锡贝塔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与西北师范大学在江苏省江阴市共同召开碳-14(C-14)核电池重大技术突破发布会,发布了国内首款C-14核电池原型机“烛龙一号”。这标志着我国在核能技术领域与微型核电池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西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王全进出席发布会并致辞,无锡贝塔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董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核能作为高效、清洁的低碳能源,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核能,无所不能”,全国政协委员,中核集团总经理助理,中国核电党委书记、董事长卢铁忠说,“当核能供暖取代燃煤锅炉,当海水淡化解决缺水危机,当AI算力驱动绿色转型……你会发现,核能早已渗透进高质量发展的每个
国际能源研报(2025年1月)(来源: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作者:杨永明)本期核心观点❖近期,泰国、波兰等国相继进入核电领域。其中,泰国计划将核电纳入2037年国家清洁能源发展目标,波兰政府则批准了高达147亿美元的资金用于建设该国的首座核电站。老牌核电大国也不甘落后,1999年以来法国首
本世纪中叶核聚变能可实现应用——访全国政协委员、中核集团核聚变领域首席专家段旭如在科幻作品中,核聚变一直是经久不衰的话题。如在今年年初上映的电影《流浪地球2》中,就有着不少关于核聚变技术应用的镜头。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可控核聚变的研究进展情况如何?科幻作品中展现出的行星发动机等核聚变
钢铁侠穿着带有核聚变装置的战衣一次次拯救人类,电影《流浪地球》中,万座巨大的核聚变发动机推动地球逃离太阳系......在科幻电影中,人类不断幻想可以拥有神秘而包含巨大能量的核聚变能。事实上,这几年,随着国际热核聚变实施堆(ITER)进入核工程阶段,这个颠覆性前沿技术——核聚变不断被攻克难关
预计到2050年左右可使用核聚变能源——访全国政协委员、中核集团核聚变堆技术领域首席专家段旭如在科幻小说中,核聚变一直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关于核聚变的想象更是层出不穷。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可控核聚变的研究进展情况如何?人类何时才能利用核聚变产生的能量?就上述热点问题,在2022年全国两会召
在近日举行的“国际惯性聚变科学与应用”(IFSA)会议上,我国理论物理学家、宁波镇海籍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研究员贺贤土领取了2019年度爱德华·泰勒奖。每两年颁布一次的爱德华·泰勒奖是世界聚变能源领域最高奖项,由美国核物理学会设立、以“氢弹之父”爱德华·泰勒命名。
中科院等离子体所今天发布消息,我国大科学装置“人造太阳”日前取得重大突破,实现加热功率超过10兆瓦,等离子体储能增加到300千焦,等离子体中心电子温度首次达到1亿度,获得的多项实验参数接近未来聚变堆稳态运行模式所需要的物理条件,朝着未来聚变堆实验运行迈出了关键一步,也为人类开发利用核聚
视频中,中国环流器二号A的升级版正在预装,这套升级版的环流器,将在2019年起实现第一次等离子体放电,它能够大大提升等离子体的约束水平。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聚变科学所副所长许敏表示,到六十或者六十岁他退休,他希望在二十五年内看到核聚变能源的和平利用率先在中国实现。(点击图片查
核聚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现在从聚变过程输出的能量还不足以证明我们现在的工作是正确的。目前麻省理工学院(MIT)的一支研究团队可能已经找到了增加能量输出的方法,距离我们使用核聚变能这种清洁能源似乎又近了一步。核聚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现在从聚变过程输出的能量还不足以证明我们现在
对于核聚变能,人们一直寄予着美好的希望,认为这是一种清洁、干净的核能,其资源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人类的终极能源。这一认识写进了教科书,甚至写进了国内各种级别的能源发展战略和规划,并吸引着许许多多的科学家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着。本人也从事核聚变能研究多年,对聚变能的未来前景作过
自1985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领导人在日内瓦发表了一项联合声明,声明中提到两国将“本着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开发一种新能源。时至今日,这个项目已经演变成21世纪人类最宏大的一场科学活动。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它将一劳永逸地解决人类的能源危机。这就是ITER (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全称“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它要在地球上制造出人造太阳,消耗50兆瓦的能量,却会输出达到500兆瓦的动力,所需要的仅仅是宇宙中蕴藏丰富的物质:氢。该项目一直
随着操作员按下启动键,亚洲首艘圆筒型FPSO(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海葵一号”搭载的双燃料发电机组成功并网运行,这是我国首个深水油田二次开发项目在能源综合利用领域取得的又一创新性成果。双燃料发电机组顾名思义就是既可以烧油又可以烧气,既拥有柴油机组卓越可靠的性能,又具备天然气机组经济环
4月1日,三峡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刘伟平在湖北武汉与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能建”)董事长、党委书记宋海良一行座谈,双方就共同履行国资央企职责使命,聚焦主责主业深化务实合作,共促高质量发展进行深入交流。刘伟平对宋海良一行来访表示欢迎,对中国能建长期以来给予三峡集团的
天合光能海外电站事业部(以下简称“天合光能ISBU”)是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旗下专注于公用事业级光伏及储能项目开发的业务部门,近日,与全球数字基础设施及数据中心领导者Equinix(纳斯达克代码:EQIX)在日本签署了一份为期20年的购电协议(PPA)。根据协议,天合光能ISBU将通过其自主开发、建设和
3月28日,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吕军,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张传江在拉萨市拜会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正,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嘎玛泽登。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秘书长龚会才,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常务副主席旦巴;中国大唐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曲波参加会谈。王君正代表
3月28日,中国电建党委书记、董事长丁焰章在昆明拜会云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宁,省委副书记、省长王予波,双方就进一步深化央地合作、共同推动云南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深入交流。云南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邱江,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王小军参加会谈。王宁、王予波代表省委、省政府感谢中国
3月28日,±500千伏德阳—宝鸡特高压直流输变电工程累计交换电量达2039亿千瓦时,通过跨区电力交换,累计替代发电用煤652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99亿吨。德宝直流工程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支援四川灾后恢复重建、促进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工程,也是国内第一个实现远距离、大功率直流输电自主设计、制造
3月29日,华润电力在北京召开“决心浩荡行则必至”2025年工作会议。华润集团董事长王祥明视频出席会议,华润集团副总经理韩嵩、战略管理部相关负责人,华润电力管理团队成员、外部董事,华润电力直管干部、专职董事,总部部室及大区专业总监,重庆能源相关负责人,优秀员工代表等260余人现场参会。华润
美国科技巨头苹果(Apple)宣布在中国启动第二期清洁能源基金(ChinaCleanEnergyFund),承诺投资最高人民币7.2亿元(约9900万美元),预计每年可向中国电网新增约55万兆瓦时的风能和太阳能发电量。一期基金已完成,1GW风光项目建设该基金是苹果到2030年实现供应链100%可再生能源目标的一部分,将延续2018年
以“七个聚焦”抓好云南能源监管各项工作云南能源监管办党组成员、监管副专员邵先海2024年,云南能源监管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家能源局决策部署,自觉将能源监管置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大局来思考谋划,认真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3月2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部门发布关于印发《铝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实施清洁能源替代。鼓励企业参与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和氢能、储能系统开发建设。推进氢氧化铝焙烧、铝用阳极焙烧环节实施清洁能源替代。原
绿色发展是新时代现代化的鲜明标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南方电网公司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紧扣海南“三区一中心”战略定位,坚定不移贯彻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推进建设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新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