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江西国土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重点保障火电、水电等项目用地(全文)

2016-11-04 17:11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电力十三五规划热电联产江西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六节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工程

一、 稳步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

按照节约用地、保障农民权益的要求,创新农村土地管理制度,采用先垦后用机制,待复垦形成实际周转指标后,再依据建设需求落实具体建新位置,积极稳妥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试点。结合新农村建设和村镇规划,优先选择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工作基础较好、经济发展与用地紧张矛盾突出且有大量闲置集体建设用地的区域,统筹确定城乡建设用地增减相挂钩规模和范围,合理安排建新区的城镇村用地比例,确保挂钩项目区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促进城乡用地结构更合理、布局更优化。在连片特困地区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开展异地扶贫搬迁,将部分节约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在省域范围内使用。力争“十三五”期间完成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总规模1万公顷(15万亩)。

二、 稳步推进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

为落实节约优先战略,将历史遗留的工矿废弃地以及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废弃地加以复垦,促进耕地保护和矿山环境治理恢复,拓展建设用地空间。“十三五”期间,我省将继续积极推进工矿废弃地复垦试点,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工矿废弃地现状与利用潜力,科学编制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专项规划,合理确定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的范围和规模,在治理改善矿山环境基础上,与新增建设用地相挂钩,盘活和合理调整建设用地,切实做好权属管理和变更登记,提升土地资源的综合承载能力。“十三五”期间,预计全省工矿废弃地复垦规模0.33万公顷(5万亩)。

第七节 紧缺和优势矿产资源保障工程

一、 加强紧缺和优势矿产资源的勘查

根据全省成矿地质条件、矿产资源禀赋特征和地质找矿工作进展,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积极争取地方财政的大力支持,以省地勘基金和页岩气专项资金为抓手,在重点成矿区带、国家级整装勘查区和省级重点突破区,优先开展铀、地热、页岩气、煤层气等能源矿产,铜、铅、锌、锡、铌钽、锂、金、银、富铁等金属矿产,萤石、黑滑石、晶质石墨、高岭土、陶瓷土(瓷石)、水泥用灰岩、硅灰石、透辉石、硅石(粉石英)等非金属矿产的勘查,力争找到5处以上大型规模、20处以上中型规模的矿床,提交一批重要矿产资源储量,形成一批具有宏观影响的大中型资源基地,努力缓解我省紧缺和优势矿产资源后备基地缺乏的局面,全面提升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工程预计投入15亿元。

二、 继续做好矿产地储备试点工作

贯彻落实矿产资源储备地保护政策。积极配合国土资源部开展钨、“三稀”矿产的矿产地国家战略储备工作。积极争取落实“泰和县瑶岭钨矿普查、修水县望火尖钨矿普查、安福县浒西钨矿普查、龙南县汶龙上庄稀土矿区、寻乌县吉潭稀土矿区、会昌县珠兰埠稀土矿区和定南县沙头长桥稀土矿区”7个矿产储备试点,并根据试点工作进展情况,结合我省实际,在财政支持的基础上,探索对11个国家稀土规划矿区及外围查明稀土矿产地、大湖塘钨矿外围及朱溪钨铜矿的矿产地储备。矿产地储备试点工作形成资源储量规模为中型以上、未设置矿业权(中国地质调查局和中央地质勘查基金管理中心单独持有的矿业权除外)、尚未占用、交通运输方便的矿产地;资源储量计算满足一般工业指标要求,能够在当前经济技术条件下开发利用;地质工作程度达到预查或普查,经过短期工作可迅速满足矿山开采设计。工程预计投入7000万元。

第八节 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工程

一、 开展江西省实物地质资料档案馆建设

完善原始地质资料和实物地质资料统一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江西省实物地质资料档案馆。开展实物地质资料整理、建档、数字化及成果集成工作,形成实物地质资料馆藏体系,为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提供资源,发挥地质事业、政府决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作用。工程预计投入3亿元。

二、 开展地质钻孔数据属性库建设

在江西省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库的基础上,按照固体矿产地质(每孔共85个数据属性项入库)、水文地质(每孔共143个数据属性项入库)、工程地质(每孔共216个数据属性项入库)和煤田地质(每孔共192个数据属性项入库)4种工作类型,分别根据各钻孔的属性表格内容进行资料采集、整理、入库,形成电子表格提交,同时各钻孔提交岩心属性库电子表格,完成省内6个整装勘查区的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属性库建设。工程预计投入2450万元。

三、 开展江西省地质博物馆建设

建设集地学科普和江西地质、矿产、环境于一体的专业博物馆,成为我省宣传地质文化的新平台、展现地质工作者风采的新媒介、普及地质知识的新课堂、开展地质教育与研究的新基地,充分发挥“收藏与积淀、教育与研究、展示与交流、文明与进步”的功能。工程预计投入3亿元。

第九节 绿色矿山和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工程

一、 推进绿色矿山建设

稳步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加强经验总结和推广,依据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和条件严格矿山准入管理,加强对生产矿山监督管理;研究制定有利于绿色矿山建设的资源配置制度,加强技术政策引导;加强组织协调,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矿山企业认真履行社会责任开展绿色矿山建设。

二、 推进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

在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的基础上,在资源相对富集、矿山分布相对集中、矿业发展水平总体较高、矿业秩序良好、管理创新能力强的地区,择优选择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集中连片建成矿业领域生态文明建设样本区、资源合理利用和先进技术装备应用展示区、生态保护和矿地和谐模范区、资源开发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先行区,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引领传统矿业转型升级。

第十节 矿山复绿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

一、 矿山复绿工程

开展全省废弃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建立全省矿山地质环境信息数据库,组织实施“三区两线”周边矿山复绿工程及废弃矿山集中区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建立全省矿山地质环境动态监测体系,健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章制度,督促矿山企业履行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义务。“十三五”期间,实施275座闭坑及停采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督促生产及在建矿山规范采矿行为,并按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方案履行矿山复绿义务。工程预计投入35.12亿元。

二、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对重要地质灾害隐患实施专业监测,为预判重要地质灾害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加强对一般地质灾害隐患的监控,提高群测群防的水平;提高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水平,推动地质灾害精细化预警。主要任务包括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完成全省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的专业监测网点布设工作,建立地质灾害监测数据中心,开发监测数据管理系统;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精细化技术研究与示范区建设,并将成果予以推广,推动地质灾害精细化预警。工程预计投入0.77亿元。

重要地质灾害隐患治理与搬迁。对危险性高、危害性大且适宜工程治理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分期分批实施工程治理。对不适宜工程治理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则结合扶贫移民、新农村建设等实施地质灾害避灾移民搬迁。“十三五”期间,对140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工程治理,完成222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危险区内约16654人的避灾移民搬迁。工程预计投入7.46亿元。

县级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十三五”期间,通过竞争性谈判,拟完成20个重点县(市、区)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工程预计投入1.2亿元。

第十一节 “国土资源云”与信息化建设工程

一、 建设统一的国土资源信息化基础设施体系

完善国土资源信息化基础设施,建立以“国土资源云”为核心的网络体系、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运行存储环境等,形成统一的国土资源信息化基础设施体系。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国土资源云”建设总体框架》的通知精神,在现有省级数据中心基础上,建立江西省国土资源云中心和数据灾备中心,纵向上连接部、省、市、县,横向上连接政府有关部门。最终完成“江西省省级国土资源云”建设,形成完善安全的国土资源网络体系、数据中心体系、数据灾备体系。工程预计投入1500万元。

二、 建设统一的国土资源数据资源体系

建立以不动产登记数据为主的,覆盖土地、矿产、地质环境等数据为一体的国土资源“一张图”核心数据库和主要自然资源信息目录,构建统一的国土资源数据资源体系,实现对主要自然资源的集中统一管理。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快推进国土资源遥感监测“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建设与应用的通知》精神,建立涵盖全省不动产、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地质环境等各类国土资源数据,形成国土资源“一张图”核心数据库,并分布存储在省级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和异地备份中心。最终形成全省国土资源“一张图”。工程预计投入500万元。

三、 建立国土资源大数据及大分析平台

建设全省国土资源大数据库(包括土地、矿产数据),实现国土资源数据的集中存储、管理;建立大分析平台,实现跨部门、跨领域大数据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数据服务;建立数据更新机制,保持全省国土资源数据的现势性。工程预计投入900万元。

四、 建立国土资源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系统

深化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推动不动产登记信息平台建设和应用,建立以土地“批、供、用、补、查”、矿产资源规划和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监测监管、地质环境管理、地质灾害防治等为一体的网上办公系统,逐步实现所有国土资源管理业务在网上运行,推进简政放权、审批提速,推进行政行为透明规范和监测监管水平提升,促进国土资源管理方式转变,提升国土资源管理和服务能力。建立江西省国土资源厅行政办公、综合事务、行政权力网上办理、矿产资源规划、土地管理、矿产资源管理、地质环境管理等各项管理系统,实现省级国土资源政务办公信息化。逐步完成各类业务管理系统的建设,最终形成省级国土资源政务办公平台。工程预计投入680万元。

五、 建立国土空间利用评价与决策支持系统

建立集国土规划管理、不同规划协调、国土空间利用管控为一体的利用评价与决策支持系统。逐步建成全天候遥感监测体系,建立健全综合监管平台并提升应用水平。提高以大数据为主的国土空间利用和决策支持能力。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快推进国土资源遥感监测“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建设与应用的通知》精神,依托全省国土资源“一张图”核心数据库,建立全省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实现全省国土资源全方位、全周期的监测监管,为辅助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最终形成省级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工程预计投入400万元。

六、 建立国土资源信息共享与社会化服务平台

建立网络化、智能化的信息共享与社会化服务体系,以国土资源“一张图”核心数据库为基础,面向政府、企业及社会公众,提供资产产权交易、资源开发利用等重要信息的共享与服务。以全省国土资源网站群、全省国土资源网上交易系统为基础,建立全省国土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全省国土资源政务信息网上公开、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的网上交易,为政府、企业及社会公众提供优质服务。最终形成全省国土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工程预计投入420万元。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热电联产查看更多>江西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