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储能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市场正文

动力电池产业:300%的增速之下 暗藏乱象和危机

2016-11-08 08:46来源:高工锂电作者:赵冲关键词:动力电池动力电池企业电池管理系统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国内动力电池行业正在经历大跃进,太多外来者垂涎欲滴打算进入这个领域!”

在对产业完成一轮集中调研后,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院长罗焕塔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GGII发布的一组数据显示,2015年至今,在动力电池领域的新增投资额超过1000亿元,而国内动力电池企业的数量也从2014年底的50家左右快速飙升到2016年的接近150家,增长近3倍。

新增的100多家企业中,有传统数码电池转型过来的,有从上下游延伸进入的,也有从房地产、钢铁、消防、家电等不同领域闻声而来的。

有光的地方就有阴影,300%的增速之下,暗藏乱象和危机:“挖墙脚”现象骤增、安全问题频发、低端产能过剩风险、产品抄袭模仿……这些都随时可能毁掉行业前行的“地雷”。

种种乱象中,挖墙脚最受业内诟病,也是引发安全隐患和产品模仿抄袭等的根本原因。

资本的急功近利,使得不少新进企业并无耐心做人才的储备培养和企业员工制度体系的建设,而是投机取巧的企图通过到一线企业“挖人”来解决眼前之需。

“短期逐利的思维下,一些浑水摸鱼、不负责任的外来者企图通过“挖墙脚”的方式快速建立团队,但被挖的角色往往只是一些小工程师,这些人出去摇身一变就成为总工。”

罗焕塔发现,不少所谓的“总工”对设计体系并不了解,对产品设计也只是略知皮毛,“由于缺乏系统的认识,这些企业生产出的产品忽略安全概念,加上不少以低价抢占市场,因此严重扰乱了行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极为负面的影响。”

挖墙脚蔚然成风,说明行业过于浮躁。和罗焕塔的感受类似,北方车辆监督检验鉴定试验所(201所)主任、《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评审专家王子冬用浮躁二字评价当下的动力电池行业。

浮躁的最大恶果就是频发的安全事故,高工锂电网初步统计,截至目前,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已超过20起。在王子冬看来,引发安全事故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动力电池企业缺乏技术研发积累和实际应用经验。

而如果再往下深究,技术研发的短板背后则体现的的是人才团队建设和系统化制度的缺失。

事实上,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其对于整车的安全作用不言而喻,要实现动力系统安全,则涉及到材料、电芯、成组结构、电池管理系统、动力总成匹配、整车环境、运营管理、充维管理等多个层面和维度。

延伸阅读:

动力电池产业马太效应 中小企业面临停产、半停产

原标题:动力电池产业大跃进背后 警惕“挖墙脚”连锁反应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动力电池查看更多>动力电池企业查看更多>电池管理系统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