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企业正文

国电集团十二五冶科技创新工作:火电大容量、高参数机组比例不断提高 风电装机跃升世界第一

2016-11-11 10:04来源:中国国电作者:陶志刚 崔青汝关键词:超超临界火电机组风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为科技环保产业提供新动力

“十二五”期间,科技环保产业积极应对市场严峻挑战,围绕集团公司主业发展,在环保、节能、新能源装备制造和信息化等板块,加大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推广和应用,多项技术处于国际领或先进水平,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在可比企业处于领先地位。

新技术开发与转化成绩斐然。先后开发双尺度低氮燃烧器、W 型火焰炉低氮燃烧、高频电源、汽轮机通流改造、能源梯级利用热电联产供热等多种节能技术并在系统内推广。等离子点火及稳燃技术、少油点火及稳燃技术装机容量4.5 亿千瓦,出口到韩国、俄罗斯等国家;汽轮机通流改造技术装机容量1500万千瓦。电站自动化控制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20%,产品进入印尼、印度等国际市场。自主研发风轮直径97 米、115 米风电机组,并在低风速地区得到广泛应用,总装机台数近1500 台。风机变桨控制技术成功产业化,在近万台风机上得到应用,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应用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湿法脱硫技术装机容量1.77 亿千瓦、海水脱硫技术装机容量2100 万千瓦、高效脱硝技术装机1000 万千瓦、低氮燃烧技术装机近2亿千瓦。

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激发创新活力

集团公司遵循科技工作规律,结合企业实际,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强化协同创新,注重人才培养,逐步建立适应集团发展、具有国电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激发了创新活力。

集团公司初步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与集团发展相适应的三级科技创新体系,以科技规划为纲,健全一系列规章制度,推行科技项目指南制度,加强产学研方面的协调协作,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调动各级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科技成果的应用和产业化工作,有效提升了科技效能。集团公司拥有3 家科研院所,建成1个科技产业平台、8 个国家级科技研发平台、2个博士后流动站,所属国家级、省部级研发机构可比企业最多。

鼓励各级各类企业,围绕集团公司战略需求,加强与国内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以及领先企业开展协同创新,加强集团公司内部协同创新,推进创新要素的协同,充分发挥各类创新主体活力。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等国内外高等院校建立良好合作关系,与华北电力大学共同组建“智能发电协同创新中心”;与中核集团、上海电气等国有企业进行研发、产业等深层次合作,与通用、西门子等国外著名企业开展技术交流,促进了资源共享。

集团公司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推进员工“首席师”制度,采取培养与引进相结合,加强科技队伍建设,立足世界科技前沿,着力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涌现出了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创新精神的科技人才,提升了集团整体科技创新实力。集团公司拥有5 名“千人计划”领军人才,12名人才进入省、市级人才计划。拥有博士227 名,比“十一五”末增加68%;高级以上职称人员6384名,比“十一五”末增加21%。

“十二五”以来,集团公司系统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整合科技资源,持续优化创新环境,着力推进企业创新体系建设、重大关键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在实施装备技术升级、促进节能减排,科技实力稳步提升,科技创新硕果累累,科技对集团公司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显著增强。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超超临界查看更多>火电机组查看更多>风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