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安徽亳州市十三五规划:推进华能(蒙城)2×100万千瓦超超临界建设 发展可再生能源(全文)

2016-11-22 09:31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电力十三五规划火电亳州市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十一章 强化禁止开发区域的保护

严格保护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域、文化自然遗产、风景名胜区、湿地、水源地保护区等。保护自然文化遗产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艺术、历史、社会和科学等方面的特殊价值,最大限度维护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科学规划、统一管理和严格保护风景名胜区,严格控制人工景观建设,减少人为包装。在严格保护下,适度进行旅游开发。加强湿地保护,维护湿地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禁止随意围(开)垦和填埋湿地,禁止擅自采沙、取土、引进外来物种、污染水源等活动。加强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

专栏1  禁止开发区域

自然文化遗产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蒙城县尉迟寺遗址、万佛塔,谯城区曹氏家族墓群、亳州古地道、花戏楼、古井贡酒酿造遗址、南京巷钱庄。

国家湿地公园:涡阳县道源国家湿地公园。

水源保护地:茨淮新河饮用水源地、引淮济亳工程调剂河道、西淝河饮用水源地、引淮济亳工程清水廊道、阜蒙新河水源地、引淮济亳工程向蒙城输水河道、界洪河水源地、引淮济亳工程向涡阳输水河道。

第四篇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

实施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4105”行动计划,大力推进信息化引领下的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充分发挥服务业引领作用,促进服务业与工业、农业融合发展,加快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第十二章 增强新型工业支撑能力

坚持工业强市战略,大力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工程、质量品牌升级工程、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工程,积极开展工程质量标准化建设,着力发展新兴产业。

现代中药产业。以打造“现代中华药都”为目标,推进省级现代中药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加快形成药材种植、饮片加工、中药提取、成药制造、物流贸易、保健医疗、科教研发等完整的产业体系。

——推进药材种植新提升。巩固中药材种植规模,推动种植区域向三县扩展。积极实施中药材绿色增效模式攻关行动,建设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建立道地中药材脱毒组培中心,制定中药材种子种苗标准,推广道地中药材种植规范,提升种植技术推广服务水平。力争“十三五”末,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发展到120万亩,其中规范化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

——完善中药工业新体系。引导饮片加工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鼓励开发新型产品,培育饮片知名品牌。发展中药提取物,建设现代中药提取物生产基地。壮大中成药制造,引进研发中药新品种及配方颗粒,实施中成药大品种的二次开发。加快中药食品及保健品研发和生产,培育中药保健食品品牌,建立药膳制作与品尝基地。延伸中药工业产业链,开发中药日化产品、中药消毒杀菌剂、中兽药产品,加强药用辅料、包装耗材和加工设备等配套生产。发展家用医疗器械,推进家用医疗器械产业园建设。力争到2020年,中药工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现代中药规模以上工业企达220家。

——争创中药服务业新优势。围绕打造全国性中药材交易首位品牌、国内最具权威的中药材价格指数发布平台、全市统一的药业诚信体系建设平台,加强现代中药物流体系建设,完善中药材流通行业规范,建立包装、仓储、养护、运输等行业标准。建设中药材商品交易中心,建设中药材电子商务平台,建立质量追溯体系,建成中药材中长期大宗交易中心、中药材价格形成中心,形成现货交易、价格形成、信息反馈、电子商务为一体的现代网络化市场。建立中药材质量追溯体系。扩大中药材出口,增加中医药国际市场销售。到2020年,中药材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元。

——拓展中药文化发展新路径。建设中华中医药文化博览园,形成中药种植、科研、科普、商贸、旅游“五位一体”中药产业绿色、生态旅游区。开发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区,建成以中药城为中心的中医药消费旅游区,以谯城区重点乡镇为中心的中医药休闲观光旅游示范区,以中药产业园区及重点工业企业为中心的中医药工业旅游示范基地,以华佗中医药博物馆为中心的中医药科普展示、历史文化体验区。培育中医药创意文化产业,建设华佗医学文化创意产业园、中医药养生文化产业园、老庄文化创意产业园。

专栏2  加工制造业重点项目

竣工项目:九洲方圆制药(20亿元)、江淮汽车零部件供应巢(20亿元)、涡阳三星化工(15亿元)、修正药业(13.6亿元)、司尔特肥业(10亿元)、天津中新药业(6亿元)、华佗国药新厂(3.2亿元)、井泉药业(3亿元)、源和堂药业(3亿元)。

开工项目:市及三县一区食品产业园区(30亿元)、蒙城北汽农业装备制造(25亿元)、江淮安驰小客扩建(10亿元)、北京同仁堂现代中药产业基地(10亿元)、五洲制药医药工业园(10亿元)、亿丰亳达环保包装材料生产(6亿元)、蒙城北方国建大口径管材生产(6亿元)、康美中药提取及配方颗粒生产(5亿元)、亳芜辉创中药产业园(5亿元)、白云山和记黄埔大南药大健康产业基地二期(5亿元)、海创新型建材二期(5亿元)。

酿酒及饮料加工业。依托悠久的白酒文化和产业基础,发挥农产品资源优势,努力创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做大做强酿酒及饮料加工业。到2020年,培育1个销售收入过百亿的全国白酒龙头企业,酒类及饮料加工业总产值达200亿元,基本建成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和知名度的白酒历史文化中心、白酒产业集聚中心、知名品牌运作中心和酿酒科技创新中心。

——优化发展格局。巩固古井集团和徽酒集团的龙头带动作用,引导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白酒企业规范健康成长,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技术改造升级和兼并联合,打造谯城区古井镇和涡阳县高炉镇两个特色产业聚集区,形成大、中、小型企业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

——开发市场新品种。着力打造古井贡酒年份原浆等白酒产品,鼓励徽酒集团重点开发白酒新品种,加大中端白酒产品生产和研发。坚持以浓香型白酒生产及加工为主导,顺应健康饮酒、理性饮酒深入人心,个性化、功能化、优质化消费方向,加大产品研发和创新力度,开发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的特色产品,加快中药保健酒研制步伐,力争在产品的类别、口感、功能上实现新突破,形成淡雅浓香型白酒特色品牌。

——促进白酒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坚持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走低投入、高产出、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引导白酒产业聚集,完善配套产业,做长产业链条。推动传统酿造业与金融、商贸等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提高酒类产业与旅游文化产业互动性和关联度。

——积极发展软饮料产业。依托亳州及周边地区较为丰富的谷物、大豆、蔬果、中药材等农副产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含乳饮料、植物蛋白饮料、谷物饮料、蔬果饮料、中药保健饮料、碳酸饮料、果汁饮料等。

——加快发展配套服务业。加大对古井配套产业园及白酒产业集群专业镇支持力度,将产业链由生产制造环节延伸到原料基地建设、配套产业、现代服务业、工业旅游、文化旅游等环节,实现包装材料、包装印刷、玻璃制品等包装材料市内配套供应量50%以上,不断增强酒及饮料业的综合竞争能力。

食品制造产业。突出“安全、健康、生态、养生”理念,形成布局合理、技术先进、特色鲜明的食品产业体系。力争到2020年,全市食品工业产值达到600亿元。

——做强粮油加工业。加快发展主食食品加工,打造主食工业知名品牌。扩大休闲营养食品生产规模,带动休闲食品发展。发展玉米食品加工,提升大豆、芝麻、薯类等杂粮加工水平。开展粮油副产品综合利用。

——做大畜产品加工业。发展冷却肉、分割肉,加快屠宰加工企业HACCP管理体系认证。加快休闲肉制品开发,开发延伸精深加工产品。开发畜产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开发各种生物制品。

——做优健康养生食品业。发展养生保健代用茶,形成生产企业集群。加快中药养生保健食品开发,提高中药材综合开发利用能力和水平。加强特色养生保健药膳产品开发推广,加快药膳食疗产品推广应用。加快传统食品工业化进程,弘扬亳州饮食文化,培育“中华老字号”、“安徽老字号”品牌。

煤化工和新能源产业。积极发展煤电一体化、现代煤化工行业,着力提高煤炭就地转化率和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水平,打造新型煤化工产业集群。利用先进技术促进产业升级,实现“煤炭-电力-乙二醇-下游深加工产品”等循环发展。建设涡阳涡北循环经济园区、茨淮新河光伏产业带,建成蒙城、利辛煤电一体化基地。力争“十三五”末,全市煤矿建设规模达到1350万吨/年,基本建成千万千瓦级新能源电力基地。

汽车农机及零部件产业。加快汽车产业升级,依托江淮安驰等龙头企业,主攻中高端微车领域,大力发展低排量微客、微货等车型,积极发展中高端专用车、纯电动车、增程式混合动力车、新能源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及其关键零部件。加大汽车企业技术研发省级创新平台建设。打造辐射中原的现代农业机械制造基地,以北汽农机、中联重机为龙头,以推进主粮作物全过程生产机械制造为重点,引进知名企业,嫁接先进技术,整合要素资源。力争到2020年,实现汽车农机及零部件产业总产值350亿元。

电子信息及物联网产业。依托我省电子信息产业基础和谯城物联网产业园,加快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促进电子信息和物联网产业加快发展。

——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物联网技术和应用,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结合智慧城市建设,发挥中医药现代物流产业优势,打造物联网产业园,建设中医药物联网、电子商务、智慧城市物联网云服务中心。

——搭建物联网发展平台。引进物联网龙头企业及信息化研发机构,推进物联网技术、产品研发与应用,搭建物联网技术认证平台,为物联网发展提供人才储备。推动物联网与生态环境保护、智能农业、食品安全等行业融合发展与应用。

——打造电子信息产业链。以智能终端和信息家电产业发展为突破,大力发展汽车电子和新型元器件产业,鼓励支持重点企业从零配件转向整机生产,引进著名智能终端制造和家电制造企业,发展培育壮大智能终端和和信息家电产业。到2020年,实现智能终端和信息家电产业产值25亿元,形成特色鲜明、企业规模聚集、品牌效应显著的皖北电子信息产业聚集地。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火电查看更多>亳州市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