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身高166cm的蒋兴良,站在人群里,很不起眼。11月中旬,当重庆大学有关领导推着他对大家说“这是我们今天的主角”时,多少让人有些意外。他穿着黑色夹克外套,瘦而小,脊椎管瘤切除尚未完全康复,整个人似乎缩在那儿。在重庆大学高压输电实验室大厅,每台实验装置都是庞然大物,研究人员只能借助吊车和升降机攀爬才能上去。瘦小的蒋兴良,已然成为这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学术带头人。
“自2012年以来,根据我国特高压输电工程的特点和电网智能化发展要求,蒋兴良首次提出了‘分裂导线电流转移智能融冰防冰’方法,发明了智能融冰防冰装置,可望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超高压、特高压电网目前除冰装置笨重中断供电、成本昂贵和操作复杂等难题,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重庆大学科技处负责人这样介绍。
奇遇冰雪与高压
“1979年高考没考好,我在湖南大学邵阳分校上了大专。毕业后,分配在湖南邵阳市玻璃厂工作,这份工作于我太没挑战性,加之上大专心有不甘。3年后,我考上了重庆大学硕士研究生,被调剂到高电压工程技术专业,幸运地拜到恩师顾乐观教授门下。”蒋兴良张口讲述自己与冰雪高压的奇缘。
那一年,顾乐观老师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绝缘子覆冰闪络特性”研究项目的支持,即让蒋兴良做绝缘子覆冰研究。从此,他开启了用冰雪与高压书写人生的历程。
在3年硕士研究生学习过程中,蒋兴良积极主动,参与导师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孙才新团队的研究工作中,建立了国内外第一个人工气候室。蒋兴良则成为中国第一个利用人工气候室系统研究绝缘子覆冰的研究生。得益于个子小、灵活机动,蒋兴良每年有一半时间在人工气候室做试验,在完成硕士研究生论文的同时,在覆冰试验方法和覆冰绝缘子特性上做出了开拓性工作。
尽管蒋兴良的研究内容具有开拓性,而当时的他,并不能看不到这个研究方向的发展前景。高压覆冰试验研究常常在零下20摄氏度以下进行,人工气候试验室潮湿寒冷。“每次进去调试试验品和测量,全身都会湿透,人与冰棍无异。”他说。
毕业时,导师将他推荐到电力工业部武汉高压研究所工作。他得知,武汉高压研究所当时承担着国家“七五”重大装备攻关项目“重冰区输电线路覆冰及其防护”的研究,因研究人员不够,启动一年半后研究工作没能顺利开展。
报到后,他才发现,武高所对于覆冰项目的所有研究都需要在野外自然环境和重庆大学人工气候室才能完成。他寻思,既然选择了,就义无反顾。
由此,蒋兴良自1989年~1992年的4个春节,都只能在冰天雪地的贵州六盘水野外试验站度过。每次野外工作至少坚持50天。六盘水试验站由3间土坯房组成,用水与附近村民共用一点山泉,接1桶水需要1个小时。他记得,1990年的冬季,因冰雪封路,无法洗澡,他和同事在山上连续呆了40多天后,步行3小时到六盘水市洗了个澡,然后再步行回试验站。
就在这4个冬季,蒋兴良和同事们在六盘水观冰站,系统观测了自然环境线路覆冰积雪的规律,试验研究了几十种防冰除冰的方法,提出了低居里磁热线除冰防冰的技术措施。这项成果获得了电力工业部和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4月27日,从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获悉,截至目前,浙江省间电力交易电量突破500亿千瓦时,达到571.3亿千瓦时。浙江是一个资源小省,同时又是个经济大省。一季度浙江全社会用电量1526.9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54%。预计今年浙江全社会最高用电负荷将达到1.3亿千瓦,全年用电量超过7200亿千瓦时,而这其
在全球能源结构加速向低碳化、智能化转型的背景下,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生产与消费国,正以前瞻性战略眼光系统布局未来能源产业,构建“传统能源清洁化+新兴能源规模化+跨界融合创新化”的三维发展体系。截至2023年底,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升至17.9%,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突破12亿千瓦,新能源
近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开展电力安全治理体系建设专项行动的通知(国能综通安全〔2025〕39号)。通知明确三个阶段:工作部署阶段(自本通知印发之日至3月31日)、对照落实阶段(4月1日至10月31日)、评估总结阶段(11月1日至12月1日)。电力安全治理专项行动任务细化表中指出,要求坚持团结治网,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近日,特变电工电装集团沈变公司研发的22项输变电新产品日前顺利通过国家级鉴定,其中16项新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6项新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标志着我国在特高压输电、新能源并网等关键技术领域实现了新的重大突破。鉴定会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组织举办,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维江
人勤春早功不负,击鼓催征开新局。新春伊始,新疆能源监管办统筹协调,抓住关键环节、强化政策指导、靠前监管服务,督导“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重点项目------南疆环塔750千伏电网工程全面复工建设,为全国最大的750千伏超高压输电环网工程在年底前按期投产垫定坚实基础。下一步,新疆能源监管办将聚焦
3月6日,国家“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的重点工程——甘肃—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下称“甘肃—浙江特高压工程”)首个线路标段在杭州市富阳区正式动工建设。据国网浙江电力消息,甘肃—浙江特高压工程是世界首条柔性直流特高压输电工程,作为第四条落地浙江的“西电东送”工程,其也是中国能
3月6日,国家“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的重点工程#x2014;#x2014;甘肃-浙江#xB1;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首个线路标段在杭州市富阳区环山乡双林村正式动工建设。甘肃-浙江特高压工程不仅是世界首条柔性直流特高压输电工程,作为第四条落地浙江的“西电东送”工程,也是我国能源战略布局的重要一环。工程
2月21日,锡林郭勒盟工业和信息化局、能源局联合召开“推进能源和战略资源发展”主题新闻发布会。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截至2023年底,全盟新能源并网装机容量达1971万千瓦,位居全国地市级第三,年绿色发电量378亿度,稳居内蒙古自治区首位。预计2025年全盟新能源总装机规模将突破3000万千瓦,全产业链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2024年,国家电网投资首次超过6000亿元,建成投运3项特高压工程,累计建成“22交16直”38项特高压工程,同时全年投产110千伏及以上线路4.38万公里。这3项特高压工程分别是分别是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武汉-南昌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张北—胜利1000千伏特高压输电交流项
龙年已过,蛇年已至。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国特高压项目建设屡屡创新。在2024年年底,我国首个高海拔特高压交流工程#x2014;#x2014;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投运,该工程能有效承接四川省川西甘孜、阿坝地区水电等清洁电能外送,保障成渝负荷中心用电需要,推动社会发展。像川渝特高压工程一样创下“首个”记录
1月19日,国内首条110千伏国产导电炭黑屏蔽料电缆在广东东莞投运,标志着我国高压电缆屏蔽料及其关键原材料高性能导电炭黑自主化技术实现重大突破。据悉,此次投运的110千伏万宏乙线输电线路是东莞市首条跨江隧道工程的架空线路迁改工程,总长达6公里,投运后可释放周边地块空间,有效缓解周边交通压力
受寒潮降雪影响,区域性能源需求集中释放;然而冰雪导致部分特高压覆冰,且水电乏力,火电压力加大,电煤需求再度凸显。此外,“双拉尼娜”冷冬预期,后续降温幅度和范围将继续扩大,目前动力煤价格已较年内峰值回落超一倍。终端用户开始锁定优质货源,加快补库进程。
受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影响,多个省份水泥开始降价,降幅在20—30元不等。水泥价格的下降,预示着建材市场的火热程度有所降温,从而将影响用煤需求。本周,随着日耗下降,煤炭消耗减少,终端电厂库存结束连续去库的趋势,保供的压力有所缓解,煤价逐渐转稳。从本周一开始,着急出货的货主明显增多,贸易商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