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往返地狱与天堂
如今,很多人可方便地乘坐火车进藏领略高原美丽风光,但鲜有人知晓,蒋兴良及其团队为青藏高铁输供电的稳定和安全所付出的艰辛。
在2003年~2006年间,蒋兴良带着学生利用人工气候室系统研究了青藏铁路供电工程和隧道间隙的选择,并在2800米至5100米的格尔木、昆仑山口、风火山、拉萨进行了自然环境的高压输电电气外绝缘试验,获取了一批电气外绝缘高压输电试验数据,成为截至目前高寒地区世界唯一的高压输电试验数据,解决了青藏铁路供电工程外绝缘和隧道电气间隙设计的难题。
在海拔5050m的风火山试验点,严重缺氧。蒋兴良在这里坚持不吸氧,因担心产生依赖性无法把试验做下去。“白天咬着牙关坚持,一到晚上便度日如年,无法入睡。只要一躺下去,喉咙就似乎被勒紧了。”回想这种感觉,蒋兴良记忆犹新。
在这里的每一个晚上,他都只能坐着睡觉。痛苦至极实在难以坚持时,他就只能与同事、学生们开车200多公里到海拔4200米的三江源头小镇休息一晚。“虽然海拔仅相差800米,可仿佛从地狱到了天堂”。
然而,巍峨壮丽的昆仑山,留在蒋兴良心中的更是死神敲门的感觉。2004年12月初的一天,他们在昆仑山寻找到了试验点,搭建帐篷时,天气晴朗。临近傍晚,突然下起了大雪。师生们为是否留宿试验点讨论了许久,蒋兴良最后决定,与陈爱军同学留下来摸情况,其他人回格尔木过夜。
当晚,师生二人啃了个在煤球炉上烤焦的馒头后,想躺在简易行军床上休息。可帐篷外狂风撕扯着帐篷,漫天大雪。他的心不由自主地颤抖。他知道,一旦帐篷被撕裂,任何物品,将消失在茫茫昆仑之中,了无踪迹。
直到半夜11点,上天眷顾了他们,风雪逐渐减弱。而小小煤球炉的热量无法抵挡帐篷外涌进的寒流,温度已降到零下十几摄氏度。这一夜,蒋兴良没敢入睡,一直坐在煤球炉旁,一边添煤,一边关注着陈爱军的呼吸。偶尔听不到学生的鼾声,他就用手触碰他的鼻息。作为老师,他不敢有一丝懈怠。
高原的试验,索命的还不只是风雪和缺氧。有一次,他们在昆仑山进行试验刚几天,试验变压器一台大型设备就出了故障。这台设备是他们用一个多月时间,从重庆通过火车托运到格尔木,又租了大货车才转运到昆仑山口,运费花去几万元。如果将设备运回重庆厂家修复,或者在兰州找厂家修复,至少需要1个月时间,费用尚且难以估算。几位参与试验的老师,经一番盘算和思想斗争,一致同意了蒋兴良的大胆决定:现场拆卸变压器,自己修理。
于是,他们买来了20多个油桶,把变压器里的油吸出来,从昆仑山兵站借了3根树木,吊出变压器铁机芯。在修复过程中,凶险的一幕让他们迄今心有余悸。在吊装变压器铁芯的过程中,有位学生伸着脑袋进去查看,吊装滑轮突然松动,2吨多重的铁芯下坠。师生们一片惊恐。似乎又是上帝的眷顾,滑轮滑了几米后,嘎然而止,稳定了。此时,铁芯距离这位学生的脑袋仅差10公分。
他们在3天内修复了变压器。试验中,他们获取了海拔5100米电气外绝缘高压输电数据。这项研究成果获得了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兼做民工与教授
很多人会记得,2008年春节期间,我国南方地区遭遇冰灾,造成大面积停电。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覆冰不仅对电网造成巨大危害,南方高湿地区覆冰导致的风力发电机每年损失发电量达15%以上。而在航空器灾难害事故中,15%也由覆冰所引起。
应电网公司邀请,蒋兴良作为我国最早从事高压覆冰研究成员之一,分别到重庆、湖南、贵州等9个冰灾受损严重的省市调查,分析冰灾的成因和特点,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防冰除冰措施。在这次调研过程中,蒋兴良常常感觉双腿麻木,肋骨频发刺疼,行走极其不便。他以为是风湿疼或腰椎盘突出引起,没在意。不料,检查结果是脊椎管瘤。每一个现场的考察调研,他都只能依靠拐棍和同行的搀扶才能完成。
蒋兴良团队,虽然对于高压输电覆冰积雪有一定研究,但并不系统,特别是自然环境覆冰的多样性及其与人工气候室模拟试验的差异,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调研基础上,他选择在湖南雪峰山建设试验基地,希望开展电网、风力发电机、飞机机翼、火车机车和接触网覆冰等一系列研究。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4月27日,从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获悉,截至目前,浙江省间电力交易电量突破500亿千瓦时,达到571.3亿千瓦时。浙江是一个资源小省,同时又是个经济大省。一季度浙江全社会用电量1526.9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54%。预计今年浙江全社会最高用电负荷将达到1.3亿千瓦,全年用电量超过7200亿千瓦时,而这其
在全球能源结构加速向低碳化、智能化转型的背景下,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生产与消费国,正以前瞻性战略眼光系统布局未来能源产业,构建“传统能源清洁化+新兴能源规模化+跨界融合创新化”的三维发展体系。截至2023年底,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升至17.9%,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突破12亿千瓦,新能源
近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开展电力安全治理体系建设专项行动的通知(国能综通安全〔2025〕39号)。通知明确三个阶段:工作部署阶段(自本通知印发之日至3月31日)、对照落实阶段(4月1日至10月31日)、评估总结阶段(11月1日至12月1日)。电力安全治理专项行动任务细化表中指出,要求坚持团结治网,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近日,特变电工电装集团沈变公司研发的22项输变电新产品日前顺利通过国家级鉴定,其中16项新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6项新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标志着我国在特高压输电、新能源并网等关键技术领域实现了新的重大突破。鉴定会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组织举办,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维江
人勤春早功不负,击鼓催征开新局。新春伊始,新疆能源监管办统筹协调,抓住关键环节、强化政策指导、靠前监管服务,督导“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重点项目------南疆环塔750千伏电网工程全面复工建设,为全国最大的750千伏超高压输电环网工程在年底前按期投产垫定坚实基础。下一步,新疆能源监管办将聚焦
3月6日,国家“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的重点工程——甘肃—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下称“甘肃—浙江特高压工程”)首个线路标段在杭州市富阳区正式动工建设。据国网浙江电力消息,甘肃—浙江特高压工程是世界首条柔性直流特高压输电工程,作为第四条落地浙江的“西电东送”工程,其也是中国能
3月6日,国家“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的重点工程#x2014;#x2014;甘肃-浙江#xB1;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首个线路标段在杭州市富阳区环山乡双林村正式动工建设。甘肃-浙江特高压工程不仅是世界首条柔性直流特高压输电工程,作为第四条落地浙江的“西电东送”工程,也是我国能源战略布局的重要一环。工程
2月21日,锡林郭勒盟工业和信息化局、能源局联合召开“推进能源和战略资源发展”主题新闻发布会。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截至2023年底,全盟新能源并网装机容量达1971万千瓦,位居全国地市级第三,年绿色发电量378亿度,稳居内蒙古自治区首位。预计2025年全盟新能源总装机规模将突破3000万千瓦,全产业链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2024年,国家电网投资首次超过6000亿元,建成投运3项特高压工程,累计建成“22交16直”38项特高压工程,同时全年投产110千伏及以上线路4.38万公里。这3项特高压工程分别是分别是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武汉-南昌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张北—胜利1000千伏特高压输电交流项
龙年已过,蛇年已至。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国特高压项目建设屡屡创新。在2024年年底,我国首个高海拔特高压交流工程#x2014;#x2014;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投运,该工程能有效承接四川省川西甘孜、阿坝地区水电等清洁电能外送,保障成渝负荷中心用电需要,推动社会发展。像川渝特高压工程一样创下“首个”记录
1月19日,国内首条110千伏国产导电炭黑屏蔽料电缆在广东东莞投运,标志着我国高压电缆屏蔽料及其关键原材料高性能导电炭黑自主化技术实现重大突破。据悉,此次投运的110千伏万宏乙线输电线路是东莞市首条跨江隧道工程的架空线路迁改工程,总长达6公里,投运后可释放周边地块空间,有效缓解周边交通压力
受寒潮降雪影响,区域性能源需求集中释放;然而冰雪导致部分特高压覆冰,且水电乏力,火电压力加大,电煤需求再度凸显。此外,“双拉尼娜”冷冬预期,后续降温幅度和范围将继续扩大,目前动力煤价格已较年内峰值回落超一倍。终端用户开始锁定优质货源,加快补库进程。
受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影响,多个省份水泥开始降价,降幅在20—30元不等。水泥价格的下降,预示着建材市场的火热程度有所降温,从而将影响用煤需求。本周,随着日耗下降,煤炭消耗减少,终端电厂库存结束连续去库的趋势,保供的压力有所缓解,煤价逐渐转稳。从本周一开始,着急出货的货主明显增多,贸易商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