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第二节 推进生态系统修复,持续改善生态环境
一、加强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
加强天然林保护。开展全区天然林资源调查,摸清天然林资源底数,制定和完善适合于广西的天然林保护制度,停止天然乔木林商业性采伐。自 2016 年起,停止国有林场 9.02 万公顷的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协议停止集体和个人 230.05 万公顷的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将天然灌木林和可以培育成天然林的未成林封育地、疏林地纳入保护范围。健全和落实天然林管护体系,加强管护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管护区域全覆盖。对典型的天然林生态系统集中分布区域建立自然保护区或森林公园。争取将未纳入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天然林全部纳入自治区级以上公益林管理,落实森林生态补偿资金。到 2020 年,初步建立天然林监测评价体系,天然林保护能力全面提高。
加强重点防护林建设。继续加强珠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和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促进山脉、流域、河湖、沙地生态建设协同发展。开展血防林建设,营造抑螺防病林,建立以林为主的复合生态系统,改变钉螺的孳生环境,降低钉螺密度和阻断传播途径。启动实施退化防护林改造,提升防护林质量,建设树种配置合理、结构稳定、功能完善的森林生态系统。到 2020 年,完成珠防林人工造林 4.0 万公顷,低效林改造 3.3 万公顷;完成海防林人工造林 1.0 万公顷,低效林改造 3.3 万公顷;完成血防林建设 6.7 万公顷;改造退化防护林 6.7 万公顷。
强化公益林保护。进一步优化全区公益林布局,逐步提高公益林占比,强化公益林管护和经营管理,加强低效公益林改造,实施公益林提质增效工程。完善公益林管理政策,加大公益林投资和补偿力度,完善补偿机制、提高补偿标准,争取实行分区、分类区别化补偿机制,提高重点公益林林分质量和建设管理水平。完善自治区级以上公益林动态监测体系、地籍管理体系和管理成效检查考评体系。到 2020 年,确保自治区级以上公益林面积保持在 544.7 万公顷以上,完成公益林桉树纯林改造 5.3 万公顷。
二、推进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
实行湿地资源总量管理,对全区湿地逐一编目、登记和公布,将保护任务逐级分解落实到地方,明确保护责任。实施湿地生态补水、退耕还湿、退养还滩等措施,不断增加湿地面积;实施水系联通、岸线修复、污染防控、农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水禽栖息地恢复、水位调控、湿地植被恢复、生态河流廊道恢复、湖滨带和库塘消涨带恢复与修复以及富营养化综合治理等措施,不断增强湿地生态功能。通过湿地公园、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小区和湿地多用途管制区的建设,确保全区自然湿地保护率达 25%。
推进海洋生态整治修复,以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为带动,围绕湿地、岸滩、海湾、海岛、河口、珊瑚礁等典型生态系统,重点实施“南红北柳”湿地修复、“银色海滩”岸滩整治、“蓝色海湾”综合整治和“生态海岛”保护修复等工程,有效恢复受损海洋生态系统。
加强饮用水水源和备用饮用水水源地植被改造和恢复。加强水源地水源涵养林建设,研究制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重要水库周边商品林经营政策,试点开展商品林收储改造为公益林工作。开展水源地植被恢复和改造,坚持适地适树原则,改造水源地人工纯林,营造水源涵养能力较强的乡土阔叶树种,逐步将以木材经营为目的的人工林改造为以发挥水源涵养功能为目的的阔叶林,延长林木经营周期。逐步形成水源地公益林生态补偿逐年提高的机制,鼓励财政能力较强的市县先行试点,多渠道筹措生态补偿资金。
三、推进岩溶区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
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落实好《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十三五”建设规划》,43 个重点县继续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充分发挥植被恢复措施在治理中的主体作用,通过封山育林育草、人工造林、退耕还林还草、森林抚育等措施恢复植被,维护生物多样性,增强石灰岩生态系统稳定性。结合石漠化片区生态扶贫和生态移民,加大困难立地植被恢复,增加森林蓄积,增强生态功能。大力发展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兼优的乡土树种、珍贵树种以及林药、林草等林下经济,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建立石漠化土地动态监测管理系统和石漠化综合治理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定期开展石漠化土地动态变化和治理效果监测。到 2020 年,确保岩溶区乔灌植被面积保有量达到 400 万公顷。
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总体方案》,以改善生态环境、改善民生为总任务,认真总结前一轮退耕还林经验,加强统筹规划和政策导向,进一步扩大退耕范围,推动重点生态脆弱区 25 度以上非基本农田坡耕地、由基本农田调整为非基本农田的 25 度以上坡耕地、重要水源地 15-25 度非基本农田坡耕地、土地二调成果耕地范围以外 25 度以上实际耕作地(含石山裸地)、25 度以上非基本农田梯田梯地、易地扶贫搬迁及库区移民搬迁后腾退出来的非基本农田耕地、严重污染耕地上实施退耕地造林,重点向贫困地区倾斜。同时,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对第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形成的森林加强抚育管护、补植补种和低效林改造。到 2020 年,实施退耕地还林 2 万公顷,积极争取在其他适宜地类上扩大退耕还林规模,进一步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四、建立健全林业应对气候变化体系
实施《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 年)》和《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13-2020 年)》,增加森林和湿地碳汇,大力发展林业生物能源,支持发展绿色清洁能源,倡导木质林产品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减少林业碳排放。开展林业碳汇调查和连续动态监测,完善森林、湿地、木质林产品各类碳库现状及动态数据库,加强广西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中心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碳汇林业建设,指导开展碳汇造林。加强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研究和培训、宣传及人才队伍建设。到 2020 年,完成碳汇造林 10 万公顷,实施森林经营碳汇项目 16.7 万公顷。
第三节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保障可持续发展
一、加强自然保护区和保护小区建设
优化自然保护区建设布局,加大自然保护小区建设,推进自然保护区建设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监测科学化,宣教多元化,社区和谐化,实现自然保护区数量和质量“双提升”。以小种群物种保护为重点,到 2020 年,在保护空缺地区新建各类自然保护区 2—3 处;申报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 处,加大典型生态系统、物种、景观和基因多样性保护与恢复力度。
加快自然保护区勘界划定工作,加强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及能力建设,健全管理机构,完善管理体制。完善自然保护区信息管理体系建设,构建自然保护区数字化监测管护平台等,将自然保护区管理从传统抢救式保护与巡护式管护模式向科学化、信息化、数字化管理模式转变,提升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和管护效益。正确处理保护区建设与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的关系,推动社区共管、共同发展。
遏止野生动植物生境破碎化、片段化,最大限度地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结合城乡绿化美化、森林旅游产业发展需要,在全区建立森林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小区 100 处。
二、加强重点野生动植物保护
不断加强和完善全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体系。重点开展白头叶猴、黑叶猴、冠斑犀鸟、鳄蜥、穿山甲等极度濒危野生动物、极小种群野生动物拯救保护工作,建设中越边境、滇黔桂和南岭 3 条生物廊道。加强野生动物科研、种质资源收集保存、救护繁育,完善野生动物调查监测体系。加强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工作,对元宝山冷杉、德保苏铁、广西青梅、凹脉金花茶等 28 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采取就地保护、近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等措施,稳定、恢复和壮大野生资源。加强农村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重点开展野生稻、野生茶等农村野生经济作物原生境保护点以及一类保护区建设,加大中药材资源与珍稀品种的保护力度。“十三五”期间,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保护率达到 95%。
三、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建设示范研究
实施四大生态功能区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与优先项目,包括
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建立监测评估与预警体系、建设自然保护区外的相关保护工程、加强保护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开展珍稀濒危物种人工繁殖、驯化及野外放归、开展生物多样性惠益共享示范、扩大生物多样性保护交流与合作、人才建设、提升保护管理机构管理能力、深入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技术基础研究和相关专题研究及应用研究。建立农业野生植物资源监测预警和外来入侵物种监测网点,提升资源保护能力。强化中越大湄公河次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的示范作用,继续支持曹邦(越南)-广西靖西市跨境生物多样性保护二期廊道建设,加强生物多样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巩固生物多样性保护廊道建设示范和环境绩效评估项目成果,为保护大湄公河次区域中国、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和越南丰富的生态资源共同努力。
第四节 加强森林经营,提升森林质量
一、强化森林经营管理
编制自治区、县级森林经营规划,进一步强化森林经营的法律地位、法律约束。在做好二类调查及各专项调查基础上,国有林场以提供森林生态服务为主,以林场为单元编制和实施森林经营方案,重点培育珍贵树种、大径级优质良材和优美森林景观。集体林以推进规范经营为抓手,鼓励经营主体单独编制和实施简明森林经营方案,将经营措施落实到山头地块,组建专业化的森林经营队伍。完善涵盖不同森林类型的森林经营技术标准体系。
建立森林经营成效监测评价体系,加强对森林经营活动的管理监督,明确各级林业部门推进森林经营工作的主体责任。强化森林二类调查、土壤普查、分类与质量评价,进行立地分类区划,编制林业基础数表,建立森林类型的生长收获模型,建设模式林、样板林。
二、加强良种壮苗繁育
建立健全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加大对优质林木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与开发利用;加强林木良种基地、种子园和采穗圃建设,加强林木良种选育研究,促进主要造林树种换代升级,提升珍优树种品种选育创新能力;加强自治区重点标准化苗圃和设区市、县级保障性苗圃建设,构建稳定的林木良种生产体系和贮备保障体系;加强种苗执法体系建设,强化种苗生产源头管理和市场监管;健全完善林木种苗标准规范化体系,推进林木种苗产业信息化建设,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到 2020 年,建成 15 处以上种质资源保存库,选育和审(认)定林木良种达 200 个以上,培育 50 处以上保障性苗圃基地。
三、加强森林培育经营
强化炼山、整地、抚育、采伐、测土配方施肥等一整套兼顾生态环保的人工林科学经营模式的研究、示范和推广,在桂南、桂西地区示范营造经济效益、生态服务功能皆优的多功能兼顾的森林。实施森林抚育补贴项目,提高森林质量特别是单位面积林木生长量。积极在石山灌木林中补种乡土乔木树种,增加森林蓄积量和碳汇储备量。完善全区森林经营技术标准体系,开展森林认证,提高森林经营水平。到 2020 年,建设亚热带珍贵树种基地 20 万公顷;完成中央中幼林抚育 53.3 万公顷,推动全区面上中幼林抚育 146.7 万公顷。
四、推进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
积极推进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以政府发动、政策推动、利益驱动、示范带动为抓手,利用政策性金融支持和融资平台,引导鼓励社会各种主体参与基地建设。采用良种良地良法和适地适树,组装配套和大力推广应用先进营林科研成果,新造、改培和抚育补植并举,长中短周期结合,大中小径材兼顾,培育优质森林资源。到 2020 年,建成基地面积 187.16 万公顷,把广西打造成为全国木材战略核心储备基地。
五、大力调整林种树种结构
以生态文明理念调整优化树种结构,加强政策引导,实行桉树限种与改种相结合、珍贵树种与乡土树种齐发展,稳妥推进树种结构调整,着力培育树种丰富、结构优化、品质优良、林相美丽、质效显著的多功能混交林。科学编制发展规划和森林可持续经营规划,在全区各级森林经营规划中,明确主要树种面积规模和比例,落实树种结构调整任务。以重点造林工程和村屯绿化为平台,大力发展珍贵树种,鼓励经营者营造混交林,限制营造大面积纯林,有序调整桉树结构。到 2020 年,调减桉树种植面积 26.7 万公顷,混交林占比达到 45%。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近日,山西省发改委发布《山西省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到,推动新能源上网电量参与市场交易。新能源项目(风电、光伏发电项目)上网电量原则上全部进入电力市场,以“报量报价”方式参与交易形成上网电价,暂不具备条件
上海电气入选福布斯中国“可持续发展工业企业”名单近日,上海电气成功入选“2024-2025福布斯中国可持续发展工业企业”主评选名单,彰显了上海电气在引领中国工业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标杆示范价值。该评选由福布斯中国推出,旨在发掘中国工业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最新成就,面向年营收超200亿人民币的企业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山西省发改委发布《山西省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其中表示,新能源项目(风电、光伏发电项目)上网电量原则上全部进入电力市场,以“报量报价”方式参与交易形成上网电价,暂不具备条件的接受市场形成的价格。适时推动生
近日,山西省发改委下发关于征求对《山西省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建议的函。征求意见稿明确,新能源项目(风电、光伏发电项目)上网电量原则上全部进入电力市场,以“报量报价”方式参与交易形成上网电价,暂不具备条件的接受市场形成的价格。
1439号文发布后,所有工商业用户全部进入市场,暂未直接从电力市场购电的用户由电网企业代理购电。对于电网企业代理购电用户来说,复杂的电价构成和波动让企业感到困惑:如何看懂复杂的工商业电网代理购电电价表?电费账单里的每一分钱究竟花在哪里?电价波动的因素在于?如何降低用电成本?本文将从价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3日,海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增量配电网配电价格有关事项的通知。文件明确,最高限价法。对于非招标方式确定投资主体的增量配电网项目,实行最高限价法。省级价格主管部门以用户承担的配电网配电价格与上一级电网输配电价之和不得高于其直接接入相同电压等级对应的现行省
氢燃料电池是目前氢能产业中技术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核心产品之一,在全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并大力推动能源转型的背景下,氢燃料电池作为一种高效且清洁的能源转化设备,成为各国政府、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能源技术攻关的重点方向,并推动其在多个领域的应用和商业化进程。根据电解质的不同,氢燃料电池
青海华电柴达木沙漠格尔木东基地4×660MW煤电项目勘察设计服务项目招标公告(招标编号:CHDTDZ011/21-QT-051)一、招标条件青海华电柴达木沙漠格尔木东基地4×660MW煤电项目勘察设计服务项目已批准,招标人为华电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青海分公司,项目资金为自筹。本项目已具备招标条件,现进行公开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1日,浙江省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关于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台11号建议的答复,答复指出,浙江省高度重视核电高质量发展和核电电力市场化改革,《2025年浙江省电力市场化交易方案》《省发展改革委省能源局关于明确2025年核电参与中长期交易电量的通知》中明确,三门核电参与电力中长期
全球能源价格走势分析报告(2025年6月)赵君陶(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核心提示国际原油市场:6月,俄乌地缘政治局势紧张、美伊核谈判陷入僵局,以色列与伊朗互相发动空袭,紧张的地缘政治氛围主导全球原油市场,叠加沙特希望“欧佩克+”进一步大幅增产、加拿大野火减少本国原油生产、中美经
华电汕头电厂2×1000MW燃煤发电扩建项目主体施工A标段、主体施工B标段招标公告(招标编号:CHDTDZ041/18-SG-026)一、招标条件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广东公司相关项目华电汕头电厂2×1000MW燃煤发电扩建项目主体施工A标段、主体施工B标段项目已批准,招标人为汕头华电能源有限公司,项目资金为自有资金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8日,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四川省节能减碳和能源结构优化专项省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文件提出,本办法规定的省预算内投资资金,具体安排标准如下:(一)节能增效项目、资源利用和循环经济项目、低碳项目:单个项目安排资金不超过总
日前,甘肃恒亚水泥有限公司1#线水泥窑超低排放改造项目公开招标公告发布。详情如下:甘肃恒亚水泥有限公司1#线水泥窑超低排放改造项目公开招标公告甘肃恒亚水泥有限公司招标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在酒泉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网获取招标文件,并于2025-07-2910:00(北京时间)前递交投标文件。一、项目概况1
在“双碳”战略的时代浪潮下,造纸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绿色变革。作为造纸企业的核心设备,碱回收炉烟气治理成为造纸业绿色转型的关键。随着环保政策的日益严格,因政策驱动、地区污染物总量控制及节能降耗的需要,碱回收炉烟气治理需求愈发迫切。由于碱炉烟气成分复杂且温度低、湿度大、碱金属含量
7月3日,吉林建龙钢铁有限责任公司超低排放项目硅钢项目低温催化剂采购中标候选人公示。第一名中标候选人:湖北广净环保催化剂有限公司第二名中标候选人:北京方信立华科技有限公司详情如下:吉林建龙钢铁有限责任公司超低排放项目硅钢项目低温催化剂采购中标候选人公示鞍钢招标有限公司受鞍钢集团工程
7月2日,青海盐湖海纳化工有限公司4600t/d熟料线超低排放改造布袋收尘器EPC总承包项目招标公告发布。青海盐湖海纳化工有限公司甘河水泥厂4600t/d熟料线超低排放改造项目,主要改造内容窑头、窑尾和煤粉制备系统布袋收尘器改造,采用EPC总承包模式,由供货单位设计布袋、供货并负责安装。本项目最高投标
7月3日,安徽紫朔环境公司焦化厂焦炉烟气超低排放改造项目中标候选人公示。详情如下:安徽紫朔环境公司焦化厂焦炉烟气超低排放改造项目中标候选人公示安徽紫朔环境公司焦化厂焦炉烟气超低排放改造项目(项目编号:25AT50019303932)按照招标文件规定的评审方式,评标委员会于2025年07月03日完成评审,
各有关单位:为落实《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及《钢铁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推动钢铁、焦化行业完成“十四五”超低排放改造目标,促进行业绿色低碳转型与高质量发展,由北京科技大学、河钢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第八届钢铁、焦化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技术研讨会定于2025年9月20日-21
6月30日,济南能源集团所属热电集团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长清电厂2×66万千瓦先进燃煤机组供热项目1号机组首次并网一次成功,这标志着济南市在构建安全高效、清洁低碳的现代新型能源体系征程上迈出了坚实一步。项目投运后,将为山东省迎峰度夏能源保供提供坚实支撑,对全面提升当地电力、热力供应能
2025年7月1日20时18分,广东国粤韶关综合利用发电扩建项目700MW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机组通过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国粤韶关扩建项目作为国家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700MW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示范应用依托工程,采用上海锅炉厂自主研发的全世界单机容量最大“700MW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具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6月30日,深圳能源公告称,其控股子公司深圳妈湾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妈湾公司)拟投资建设妈湾电厂升级改造煤电环保替代一期工程项目(以下简称:本项目或项目),项目装机规模为2×660兆瓦。本项目总投资为人民币633,249万元,自有资金为人民币130,450万元,由妈湾公司自筹,
陕煤黄陵店头电厂三期2×1000MW机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服务招标公告(招标编号:0866-25D3SXQY0355)项目所在地区:陕西省,延安市一、招标条件陕煤黄陵店头电厂三期2×1000MW机组项目已由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陕发改能电力【2024】2126号)批准,项目资金企业自筹20%,银行贷款80%,招标人为
为进一步加强煤电节能减排监管,根据《节约能源法》《大气污染防治法》以及能源监管统计报表制度等相关规定和要求,福建能源监管办汇总统计了2025年一季度福建省统调燃煤电厂节能减排信息,现予公布。一、总体情况2025年一季度,福建省统调燃煤电厂加权(下同)平均供电标准煤耗294.22g/kWh,同比降低0
为有效推进云南煤电机组节能降耗改造,提升煤电清洁高效利用水平,积极助力绿色低碳转型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云南能源监管办立足监管职责,对全省11家煤电企业2024年机组节能减排指标开展监管统计分析,助推云南煤电行业清洁高效发展。云南能源监管办对照国家政策要求,逐一梳理核实全省26台煤电机
2月28日,泉惠石化工业区2×660MW超超临界热电联产工程烟气环保岛(含脱硫、电除尘)EPC总承包标候选人公示(暨中标结果公示)。浙江菲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预中标,投标报价:18919万元。本项目要求:新建完整的脱硫及电除尘系统,通过本项目炉后烟气脱硫及电除尘系统的建设(SCR脱硝工程另行招标)
为进一步加强煤电节能减排监管,根据《节约能源法》《大气污染防治法》以及能源监管统计报表制度等相关规定和要求,福建能源监管办汇总统计了2024年福建省统调燃煤电厂节能减排信息,现予公布。一、总体情况2024年,福建省统调燃煤电厂加权(下同)平均供电标准煤耗295.93g/kWh,同比降低0.01g/kWh,平
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健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机制,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煤电转型发展,持续提升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来源:电联
对于煤电而言,机组改造早已不是一项陌生的工作。作为电力系统减污降碳的主战场,煤电行业长期以来面临着各类“做手术”的任务。随着“双碳”战略的加速演进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推进,煤电所承担的使命任务更加复杂和艰巨。(来源:微信公众号“电联新媒”作者:翁爽)近日,煤电转型的“任务清单”
为进一步加强煤电节能减排监管,根据《节约能源法》《大气污染防治法》以及能源监管统计报表制度等相关规定和要求,福建能源监管办汇总统计了2024年前三季度福建省统调燃煤电厂节能减排信息,现予以披露。一、总体情况2024年前三季度,福建省统调燃煤电厂加权(下同)平均供电标准煤耗296.85g/kWh,同
为进一步加强煤电节能减排监管,根据《节约能源法》《大气污染防治法》以及能源监管统计报表制度等相关规定和要求,福建能源监管办汇总统计了2024年上半年福建省统调燃煤电厂节能减排信息,现予以披露。一、总体情况2024年上半年,福建省统调燃煤电厂加权(下同)平均供电标准煤耗295.79g/kWh,同比上
中国煤电机组改造升级效果分析与展望(来源:中国电力作者:刘志强,李建锋,潘荔,王志轩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随着中国“双碳”目标工作的深入实施,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的占比不断提高,煤电的定位已逐步由电力电量的供应主体向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型电源转变。煤电装机容量及发电量占比由2010年的66.9%
国投钦州发电有限公司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聚焦主营和新业务发展,统筹好安全保供与绿色低碳发展,向科技创新要答案,向综合能源业务要效益。围绕生产力革新、转型升级发展,聚焦创新驱动、绿色发展,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煤电机组节能降碳、灵活
2013年是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历史上的重要节点之一,前一年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和《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开始实施;后一年颁布的《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年)》,推动了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的浪潮。而在这一年9月,国务院出台了《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