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环保政策正文

福建省“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重点推进大型火电企业污染治理(全文)

2017-01-04 14:11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火电企业超低排放煤电节能减排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三、深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逐步实现化肥和农药“零增长”。深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重点推进设施作物、蔬菜、果树、茶叶等作物测土施肥,不断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大力推广高效新型肥料,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引导农民增施有机肥。推广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推行精准施药和科学用药。建立农药使用安全风险监测和再评价体系、病虫监测预警体系,扶持病虫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研究实施方案,推进公司化运作。

实施环水有机农业行动计划。以县为单元,任务分解到乡镇,严控水产养殖面积和投饵数量,推进生态健康养殖。开展循环经济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试点。合理处置农药废弃包装物、秸秆、农膜等农业废弃物,推广可降解或易降解农地膜,加大秸秆养分还田力度,开展秸秆还田和废弃农膜综合利用等循环经济项目。在山仔水库等有水体富营养化库区和九龙江北溪流域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试点,提升农田、农村集水区河段滨岸植被面源污染截留功能。

四、持续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整治

加大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力度。全省生猪年出栏量控制在 2000 万头以内,新(扩、改)建养殖场均应符合当地畜牧业发展规划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各地禁养区、可养区划定要细化到村,按照重点乡镇领导班子成员挂点、乡镇干部分片联村“一乡一组”的形式,建立网格化动态巡查机制,严防禁养区畜禽养殖回潮,依规关闭拆除可养区内存栏 250 头以下、未提出改造方案或改造后仍不能达标排放的生猪养殖户。

推进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以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途径,整县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分类推广种养平衡的生态养殖模式,鼓励支持养殖场、其他单位和个人建设以畜禽粪便为原料的有机肥厂,建立产业链。鼓励支持畜禽粪便处理利用设施建设,到2020 年,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配套建设废弃物处理设施比例达 75%以上。散养密集区要实行畜禽粪便污水分户收集、集中处理利用。短期内不能实现集约化经营的,建设小型沼气和堆肥设施。与“河长制”结合,成立养殖污染治理工作队,强化整治督查。

五、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加大环境保护工作对农村地区的覆盖。以村庄环境改善提升为主要内容,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结合村镇环境保护的难点和重点,着力推进生产、生活方式变革。聚焦规划保留的农村居民点,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村容环境整治、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善,协同推进村庄环境改善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切实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优化农村人居环境。

持续增加农村环保资金投入。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的财政投入,积极实施“以奖代补”政策,充分发挥财政性资金杠杆作用,并积极向中央争取资金支持,对欠发达地区农村给予倾斜,重点支持饮用水水源保护、生活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处置、小流域整治、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等项目和工作。

第六章 强化风险管控,确保环境安全

提升风险防控基础能力,将风险防范纳入常态化管理,系统构建事前严防、事中严管、事后处置的全过程、多层级风险防范体系,切实管控核与辐射、危险废物、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等重点领域风险,牢守环境安全底线。

第一节 完善环境风险管控机制

一、推进环境风险全过程监管

加强重点行业、领域和区域环境风险管理。强化企业环境安全主体责任,督促企业开展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健全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建立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档案。抓好重点行业企业和重点区域的环境风险评估工作,持续推进企业、园区和重要环境敏感点的三级防控体系。强化环境风险预警体系建设,开展生物毒性等监测预警试点。严格源头防控、深化过程监管,严厉打击污染治理设施不规范、不运行、偷排、漏排等行为,强化事后追责,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将环境风险防范纳入到日常环境管理。

加强环境风险信息化管理。推进建立环境风险源、环境敏感区、应急物资储备等基本信息数据库,加强各类环境基础信息集成共享,建立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系统,提高环境应急专业化和信息化水平。

二、优化布局严控环境风险源

严禁在生态保护红线控制区、人口聚集区新建涉及化学品和危险废物排放的项目。新建立的涉化企业原则上应在合法设立的工业园区内选址建设。严格管理和落实建设项目周边安全防控距离,安全防护距离内的集中居住区等环境敏感人群应加快制定搬迁计划。城市建成区内现存化工企业在 2017 年前完成搬迁改造或依法关闭。严格控制主要流域干流沿岸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医药制造等项目环境风险。增强泉港、泉惠、古雷、江阴、海沧等重点石化、化工园区环境风险预警与处置能力。

三、强化应急防范处置能力

健全环境应急处置机制。完善省、市、县三级环境应急指挥系统,保持与国家、本级政府、环境应急联动单位以及周边省份应急指挥中心的沟通,健全指挥协调机制。加强环境应急预案管理,强化应急演练,建立健全应急预案演练制度和预案演练评估制度,推进环境应急管理规范化。加强同相关部门间的应急联动机制建设,完善环境应急监测装备,提高应急监测水平,充分发挥环境应急专家的作用,为应急处置提供技术支持。

建立环境应急物资储备体系。逐步优化区域应急物资储备,建立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的环境应急平台体系,实现企业、部门、政府间环境应急物资、环境风险防控设施的共享共用。

四、开展环境健康风险与损害评估研究

开展环境与健康的风险调查评估。制定环境健康调查、监测及评估技术规范。建立环境健康风险监测哨点,组织开展环境与健康分析评价工作,探索环境健康信息公开机制,逐步建立应对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健康问题的管控体系。

第二节 提升核与辐射环境监管水平

进一步提高核设施与核技术利用单位辐射安全水平,提升核与辐射安全监管能力,降低辐射环境安全风险,确保辐射环境质量保持环境正常水平,保障核安全。

一、完善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监测体系

提升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精细化水平。配合环保部持续加强核电厂安全监管,指导和督促核电厂落实各项环保措施,推进我省低、中水平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置场建设。强化核电厂、石化工业园区等重点区域,省放射性废物库、辐照中心等重点单位,以及移动放射源、停用放射源等重点目标安全监管,建成移动放射源安全管理系统,实现对省内使用伽马探伤放射源的实时监控。加强省放射性废物库运行管理,全省废弃放射源安全收贮率继续保持 100%;完成放射性废物库围墙、安保用房等基础设施改造,确保库内废源安全。做好输变电、广播电台、核技术利用等辐射类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事前审批与事中事后监督管理的有效衔接,推进输变电项目环境监理工作;开展伴生放射性矿污染源普查,强化伴生矿开发、利用项目的辐射环境安全管理。

完善核与辐射环境监测网络。按照“覆盖全省、密布沿海一线,对核电厂实施重点监控”的原则,在南日岛、诏安等地新建一批国控点自动站。健全全省辐射环境质量监测、核电厂监督性监测,以及辐射环境应急监测为基本构架的核与辐射监测体系。强化 14 个国控、省控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以及宁德、福清核电厂 21 个自动监测子站的运行维护,增强系统抗台抗灾能力和灾后恢复能力,提升数据获取率和稳定性,确保能够及时、有效预警辐射环境异常,保障全省辐射环境安全。

提升核与辐射监测能力。根据全省核电、核技术利用项目快速发展的形势,推进省辐射环境监督站完成国家级计量认证和实验室认可,建设国内一流辐射监测实验室,提升人员队伍的监测能力和水平。加强与国内外高水平辐射环境监测机构的沟通交流,与核电厂等单位设立辐射环境监测联合实验室,选准技术攻关课题研究方向,推动我省辐射环境监测前沿技术研究。强化设区市核与辐射安全监测能力建设,有核电的设区市开展核电厂辐射环境监督性监测;无核电设区市具备基本的核与辐射日常监测及应急监测能力。

二、加强核与辐射应急管理

保持核事故应急工作常备不懈。进一步推进核应急法规制度体系建设,研究制订《福建省核与辐射环境保护条例(草案)》。不断提升各级核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组织修订宁德、福清核电厂场外核应急预案及实施程序,制定漳州核电厂场外核应急预案及实施程序。进一步完善全省核与辐射环境监管指挥决策系统,各级核应急指挥中心进一步加强互联互通,形成覆盖任务连接、技术支持和保障支撑的应急支持网络。充分发挥省核应急委作用,加强全省核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开展省级核应急救援力量规范化建设。加强宁德、福清核电厂周边核应急基础设施管理,推进漳州、霞浦等新建核电项目场外核应急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建立稳定的核应急培训和演练长效机制,按照国家要求,针对宁德、福清核电厂分别组织一次核应急演习。研究制定核与辐射公众沟通有效机制,每年开展核安全、核应急知识科普活动,力争核电厂烟羽应急计划区内公众全覆盖。

做好辐射事故风险防范与应急准备。推进放射性物品一体化安全监管改革,实现环保与公安、卫计、安监等部门的联动监管。实施加强放射源安全行动计划,对各类高危放射源实施有效管控;及时收贮废旧闲置放射源,预防放射源丢失、被盗等辐射事故发生。不断完善省级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和对应的实施程序,促进市、县(区)按照规范要求修订辐射事故和实施程序,形成上下联动的辐射事故应急预案体系;增配伽马相机、无人机监测等先进应急仪器设备,定期开展贴近实战的辐射事故演练。同时,加强与卫计、海洋与渔业、部队等单位的交流合作,实现应急资源共享,协同处置,有效提升辐射事故应急能力。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火电企业查看更多>超低排放查看更多>煤电节能减排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