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锂电池正极材料产量16.16万吨,同比增长43%。主要是受动力电池带动,2016年国内动力电池产量同比增长超过60%。
具体来看,磷酸铁锂产量5.7万吨,同比增长75%。磷酸铁锂大幅增长主要受动力电池及储能锂电池带动。三元材料产量5.43万吨,同比增长49%,增长主要受新能源乘用车、锂电自行车、中低端数码锂电池等市场带动。钴酸锂出货量同比去年增长9.4%,出货量3.49万吨。钴酸锂主要用于日用消费品。
从产值来看,2016年锂电池正极材料产量持续增长及材料价格上涨,使正极材料产值增速大于产量增速。2016年中国锂电池正极材料产值208亿元,比2015年增长超过54%。其中,国内三元材料、磷酸铁锂、锰酸锂等正极材料市场规模同比增速超过70%,其中三元材料市场规模接近80亿元,磷酸铁锂与锰酸锂产值分别突破50亿与7亿元。
高工产研认为,2017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新政开始实施,汽车厂降价压力增大,将传导至动力电池厂商及材料厂商,因此未来几年,正极材料厂商也面临降成本、提高材料利用率等压力。另外,2016年正极材料产销两旺,多家正极材料企业不断扩产,且有多家新进入者涉足正极材料及上游原材料,新增产能将于2017年开始陆续投放,行业竞争将越来越激烈。
延伸阅读: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2025年,锂电池行业发生关键性转折的一年,多年后回望,也许你会发现2025年将成为诸多技术产品的爆发元年。其中,固态电池、硅碳负极、高压密磷酸铁锂、9系超高镍、磷酸锰铁锂、无极耳大圆柱、兆瓦超充、盐湖提锂、新型钠电池,以及更加安全的锂电池系统,以上10大技术和对应产品将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快
动力电池出货量同比增长41%,储能电池出货量增长120%。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初步调研数据显示,2025Q1中国锂电池出货量314GWh,同比增长55%。其中动力、储能电池出货量分别为210GWh、90GWh,同比增长分别为41%、120%。2024-2025Q1中国锂电池出货量(GWh)说明:动力锂电池含乘用车、商用车、工程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5日晚间,振华新材发布公告,公司于2025年4月24日召开董事会和监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募集资金投资项目重新论证并暂缓实施的议案》。根据该议案,公司将暂缓实施正极材料生产线建设项目(义龙三期)。根据公告显示,义龙三期项目原计划总投资62.45亿元,其中使用募集资金10亿
中国动力电池行业的扩张步伐正在持续,头部企业中创新航与国轩高科近期的投资动作再次印证了这一趋势。与此同时,一个显著的并行现象是,围绕大圆柱电池、固态电池及其相关新材料的产能布局正变得日益密集,呈现出“拥挤”的态势。中创新航公布了大规模的扩产计划。其成都项目二期已于3月底动工,该项
2024年,由于此前产能迅速扩张导致的阶段性、结构性过剩问题仍未解决,锂电产业产能建设进入“理性期”,主要表现为投资放缓,产能扩张减速。进入2025年一季度,各领域的产能投建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少数头部企业扩产态势不减,更多的企业则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削减项目,回笼资金。四巨头“悬崖勒马”去年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5日,国轩高科发布变更募集资金用途的公告,在其第九届董事会第十二次会议和第九届监事会第十二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关于变更募集资金用途的议案》,公司拟将原募投项目名称“年产20GWh大众标准电芯项目”变更为“大众标准电芯产线项目”,项目实施内容由“年产20GWh动力锂离
被称为“白色石油”的锂辉石已探明储量达6000万吨,平均品位1.3%,按照一辆新能源电车需40公斤碳酸锂计算,可建造4000余万辆汽车。这是24日记者从四川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万千气象看四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金川专场获悉的信息。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金川县地处高原,坐拥“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2日,中伟股份正式向香港联交所递交境外上市股份(H股)发行并上市申请并刊发申请资料。据公告显示,本次H股上市,募集到的资金将用作韩国生产基地第一期项目,以扩大镍系材料产能,预计镍系pCAM年产能为36000公吨。还将用作新能源电池材料的研发及推进。及镍系材料、钴系材料、磷
2025年一季度,中国储能行业在资本市场表现活跃。据CESA储能应用分会产业数据库不完全统计,该季度内储能领域共发生92起融资事件,单笔金额最高达14.2亿元,显示出资本对该领域的强劲信心。宁德时代、中金资本、长江资本等资本巨头持续加码,重点布局电池技术、氢能储能、智慧能源三大赛道,推动行业快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23日,在江苏南京举办的2025第二届绿氢产业创新发展大会上,亿纬氢能凭借在AEM制氢领域的突破性技术与规模化应用实践,一举摘得“氢能优秀实践奖”和“氢能行业影响力企业”两项重磅殊荣,以技术领跑者姿态为全球能源转型注入新动能。在“双碳”战略加速推进的背景下,绿氢产业化
近日,湖南省湘乡市人民政府官网发布了“湖南裕能循环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万吨废旧锂离子电池拆解回收利用项目”环境影响审批决定公示。从公示信息来看,湖南裕能拟投资15000万元,在现有厂区预留的二期用地范围内建设2万吨废旧锂离子电池拆解回收利用项目,项目建成后生产规模为年拆解回收2万吨废旧锂电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2月12日,深圳市德方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披露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回答投资者有关磷酸盐系正极材料、储能产品性能和以及固态电池技术的问题。2024年上半年,公司磷酸盐系正极材料产量和销量分别实现了怎样的增长?答:您好!2024年上半年公司主要产品磷酸盐系正极材料产量11.55
电池工业网讯近日,磷酸铁锂电池再次让行业刮目相看。今年8月,我国动力电池装机量为47.2GWh,其中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35.0GWh,占总装机量74.2%。显然,在成本控制和安全性的考量下,越来越多的厂家将磷酸铁锂电池作为首选方案。与之相比,三元电池则仅剩四分之一的市场份额。01市场订单突然大增磷酸铁
修炼内功,如何发力?磷酸铁锂上市公司给出的答案是:在产业布局、技术创新、市场拓展等诸方面多管齐下。近年来,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市场大起大落,行进在这一赛道中的企业不可谓不艰难。虽然磷酸铁锂价格在2024年上半年逐步趋稳,但行业供求失衡的情况尚未得到有效缓解,价格竞争反而愈演愈烈。据SMM统
北极星电池网获悉,7月26日,西藏珠峰发布2024半年报。西藏珠峰表示,报告期内,公司通过控股公司开始进行锂盐湖资源的开发。据悉,西藏珠峰参与的阿根廷锂盐开发项目,在2023年8月初完成了安赫莱斯盐湖项目五万吨/年碳酸锂当量产能的环评报告材料调整完善和补充,2023年11月下旬组织着手准备三万吨/年
4月15日,工信部数据显示,2024年1-2月,我国锂离子电池(下称“锂电池”)产业延续增长态势。根据锂电池行业规范公告企业信息和行业协会测算,1-2月全国锂电池总产量超过117GWh,同比增长15%。电池环节,1-2月储能型锂电池产量超过17GWh。新能源汽车用动力型锂电池装车量约50GWh。1-2月全国锂电池出口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月31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锂业分会发布数据,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锂业分会统计,2022年我国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产量如下:三元正极材料产量65.6万吨,同比增幅约为48.8%;磷酸铁锂产量119.6万吨,同比增幅约为160.6%;钴酸锂产量7.8万吨,同比下降约为22.8%;锰酸锂产量8.7万吨
随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逐步推进落实,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不断提高,电力系统对灵活性资源的需求愈发迫切,储能作为提升系统灵活性的重要选择,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其中,电化学储能凭借其受自然环境影响小、建设周期较短、安装便捷、使用灵活等优势,受到市场普遍关注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6月21日丰元股份发布公告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行审核委员会于6月20日,审核通过了山东丰元化学股份有限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申请。但截至目前,丰元股份尚未收到中国证监会的书面核准文件。据丰元股份之前发布的公告显示,本次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9.4亿元,其中7.14
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磷酸铁锂材料出货量达到47.8万吨,同比增长了274.2%。2022年一季度,中国磷酸铁锂材料出货量17.05万吨,同比增长268%。磷酸铁锂受益于电动汽车和储能市场的增长带动,将成为未来5年增长最快的正极材料。(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起点锂电大数据“ID:weixin-lddsj)磷酸铁锂正极
4月8日,龙蟠科技公告称,公司拟与襄阳市襄城区人民政府签署《投资合同书》,计划投资19亿元在襄城区建设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生产基地项目。(来源:微信公众号“电池中国”ID:cbea_battery作者:马云腾)公告显示,龙蟠科技此次扩产一期拟建设年产5万吨磷酸铁锂、2.5万吨磷酸铁项目,建设期为6个月。二
今年新能源汽车产业迎来了需求爆发点。截至11月,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302.3万辆和299.0万辆,同比增长均为1.7倍。超越过去两年的销量之和。产销两旺带来的就是行业超高景气。所以2021年,A股各大行业,沾上新能源汽车概念的股票就一飞冲天,基金经理们见面的相互问候,从“有没有白酒?”变成了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逐渐推广、大型储能系统应用,电池市场随之变得火热,尤其新能源汽车对于动力锂电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电池成本的首要组成部分,正极材料对关键电池性能指标能力有着重要影响,是当前企业和科研主要研究的重点。在2014年以前,普遍主要使用钴酸锂作为正极材料。目前已大规模市场化
根据数据统计,2017年我国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产量32.3万吨,同比增长49.54%,消耗碳酸锂约11万吨,同比增长52.14%,十多家企业正极材料的产量超过1万吨。由于补贴政策的调整,在国家产业政策引导和市场需求的双重刺激下,三元材料的生产量持续增长,当升科技、贝特瑞、宁波容百等企业已开始生产NCM811
2017年,我国锂电产业发展增速明显加快,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增速超过50%,锂离子电池产量增长超过40%,锂电池正极材料总产量增长超过50%,碳酸锂、氢氧化锂产量增长均超过50%。行业内大多数企业利润增加,但少数企业经营困难,出现亏损。下面分几个方面分别介绍:一、锂资源开发情况国内锂矿石资源主要位
随着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的增加以及国家补贴的逐渐降低,对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要求也越来越高,正极材料也从最初的NCM111向NCM523、NCM622,甚至是NCM811、NCA逐渐过渡,材料的形貌也从二次颗粒向大单晶颗粒过渡,从而提高了能量密度,负极也从人造石墨向复合、高压实石墨、硅碳负极过渡,本文将从各个企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锂业分会根据调研情况,预计2017年我国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产量将达到30万吨左右,与2016年相比增长约39%。11月23日,一年一度的全球电池行业盛会第5届中国(广东汕头)锂电新能源产业国际高峰论坛(ABEC2017,锂电达沃斯)在广东汕头隆重开幕,来自全球锂电新能源产业链的矿产资源、
近几年,下游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繁荣拉动了动力电池需求的增长,2016年我国动力达电池出货量达28.04GWh长,同比增长78.6%。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和客车电池分别出货9Gwh和15.90Gwh,占比32.09%和56.71%,纯电动专用车产量较低,其电池出货量为3.14Gwh,占比11.2%。我国历年动力电池出货量分车型动力电池出
由于全球分布广泛的钠资源以及价格低廉的钠盐成本,钠离子电池有望应用于未来大规模储能领域。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分子纳米结构与纳米技术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在寻找能可逆脱嵌钠离子的正极材料上进行了系统探索。前期研究中,开发了具有零应变特性(J.Mater.Chem.A2015,3,4799)、高钠含量
近日,研究机构EVTank发布了《2017年中国锂电池正极材料产业研究报告》,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锂电池正极材料总体产量达到16.2万吨,同比增长51.4%。其中LFP产量5.7万吨,NCM产量6.1万吨,LCO产量3.5万吨,LMO产量0.9万吨。从不同类型材料的增长幅度来看,EVTank统计数据显示,NCM材料的同比
4月26日,厦门钨业(600549,SH)发布的2016年年报显示,2016年实现净利润1.47亿元,而2015年为亏损6.63亿元。同日,公司发布一季报称,一季度净利润为1.31亿元,同比增长534.32%。厦门钨业认为,2016年以来其业绩能够实现翻身的根本原因在于主营产品钨价格回升、盈利好转,此外,公司锂电池材料产销实
一、新能源汽车:告别叛逆期,进入市场化规范发展轨道在过去的几年中,新能源汽车相关政策层出不穷,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在2014年至2015年实现了爆发式增长,产销量大幅上升,增速均保持在300%以上,各环节生产商热情高涨。强烈的政策支持一方面起到了持续推进的积极作用,而另一方面,高额补贴和市场热
摘要:笔者开发了一种用于锂电池粉体活性材料正极、负极、导电剂、粘接剂的完全无尘清洁合浆技术,并进行了相应的知识产权保护布局。通过在锂电池粉体活性材料合浆过程中,使用相应的可溶解的包装袋来包装粉体的锂电池活性材料(例如纯PVDF材质包装袋),把可溶解包装袋和锂电池粉体活性材料一起投入合浆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