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市场正文

通用、本田“联姻” 共建氢燃料电池系统合资公司

2017-02-06 15:13来源:网通社作者:徐晓晨关键词:氢燃料电池燃料电池系统氢燃料电池产品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本田全新Clarity氢燃料电池车的车身尺寸为4895*1875*1475毫米,标配18英寸铝合金轮毂和LED头灯。新车的电池组位于座舱地板下方,动力模块得到了优化,电池密度提升了60%。根据美国环保署的估测,Clarity燃料电池汽车拥有366英里(约589公里)的续航里程,优于所有不搭载内燃机的电动汽车。同时,它的燃油经济性表现相当于一般汽油车的68英里/加仑(约3.45升/百公里)。

作为拥有百年历史的汽车企业,通用汽车已经积累了数百万英里的燃料电池汽车实际道路行驶里程。 2016年,通用汽车公司与美国军方的陆军坦克与自动车辆研究中心合作,共同研发雪佛兰全新氢燃料电池皮卡概念车——Colorado(科罗拉多)ZH2,其量产版车型将作为美国军方用车。美国军方预计2017年对新车进行路试。

新车定位为一款中型皮卡,底盘在标准版Colorado的基础上进行了加固与加宽,车身宽度超过2,133毫米,车身高度超过了1,981毫米,轮胎直径为939毫米,并对悬挂系统进行了升级。

除了通用和本田外,全世界越来越多车企也纷纷加入氢燃料电池产品的研发当中,包括丰田汽车、奔驰母公司戴姆勒集团和现代起亚集团等。预计到2027年,市场中将至少新增17款氢燃料电池车。

对于可再生资源的氢燃料电池车型,配套设施是否完备,也直接影响其推广效果。在此前网通社梳理奔驰、宝马等知名车企的新能源战略后发现,包括奔驰、宝马、丰田在内的8家车企规划建设“加氢站”,完善基础配套设施,以便于燃料电池车的推广。

统计8家车企分别是戴姆勒、宝马、现代、大众、上汽、本田、丰田、日产,他们之中均规划加大力度建设“加氢站”。除戴姆勒、现代汽车外,其余6家车企均选择互相组成战略联盟的形式,共同建设完善的燃料电池车“补给站”,从而解决制约氢能源车发展和推广的问题。全球加氢站数量(单位:座)2015年2020年2025年德国50>100>400日本80160320韩国1380-美国12>75>100中国420-全球2145,20010制表:网通社 Internet Info Agency

到2016年10月为止,国内加氢站只有4个,且主要是为研发型和供共示范性汽车提供加注服务,还未实现全商业化运营。这是由于建设加氢站所需要的核心部件并没有实现量产(国产),目前主要依托进口,所以在建设方面的成本是一大因素。此外,由于氢燃料电池汽车行业并未实现量产规模,所以建设加氢站的成本回收周期也较长,无法盈利是其建设速率缓慢的又一重要因素。

虽然加氢站的建设受各因素制约,但实际上国家也对其有着相应的补贴,同时也对符合国家标准的氢燃料电池汽车有相应的补贴政策,即每辆补贴20万元。总的来看,国家对于新型清洁能源汽车的推广力度仍是比较强大,相信未来也会加大在这一领域的政策扶持。(图/文 网通社 徐晓晨)

延伸阅读:

影响深远:本田通用合作生产氢燃料电池系统的意义

来源:汽车控;作者:阮明

本田和通用近日传出令人振奋的消息,两家企业将以50:50的比例在美国成立子公司,合作生产氢动力车的核心——燃料电池系统。作为未来新能源的重要发展方向,氢动力车的核心部分燃料电池,或许会因为两家巨头的结合,而发生新的改变。氢动力或许能够加速进入寻常用户的购车清单。

氢动力车目前遇到的两大最棘手问题就是氢供应和氢燃料电池。

氢供应又分为氢气的生产,以及加氢站的建设。氢气的原始生产过程,目前要达到无污染的状态,仍需要较高的成本。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就十分不看好氢动力的未来,主要原因就是制氢过程成本太高。到了将氢气运动到加氢站,并储存起来的过程,由于氢气液化所需要的压力等因素,运输过程和加氢站本身所需要的技术支持,特别是提供高压的设备,要比普通石油燃料更贵。据较早前的数据,在美国建设一个加氢站大约需要130万元美元(约合人民币880万)。

氢燃料电池是目前最简单也最复杂的问题。在60年代,氢燃料电池就应用在航天领域,那为何现在还不能廉价生产呢?还是那个关键的问题:电量和电池体积。

丰田和本田现有的燃料电池,使用聚合物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在催化剂铂的作用下,氢气分解为氢离子和电。在这一过程中,还有两个关键技术:第一是氢的反应接触面,第二是电池里收集电离子的电极。氢更多的接触到催化剂,就会更多的产生电。但接触面增大后,电池体积势必更大,收集电离子的电极面积也会更大,后续的传导等问题就会相应变得复杂。另外,这套催化、收集过程中,各种材料的要求也非常高。

所以,以上两个最简单也是最基础的问题都如此复杂,导致了各国和汽车界人士都知道氢能源是未来方向,可发展氢能源却不是现在各国的首选。

不久前这个情况有了新的转机,在达沃斯论坛上,法国液化空气集团、阿尔斯通、英美资源公司、宝马集团、戴姆勒集团、ENGIE、本田汽车、现代汽车、川崎重工、荷兰皇家壳牌、林德集团、法国道达尔和丰田汽车联合发起倡议,并成立了氢能委员会,以促进氢能源的使用,氢燃料电池的发展。

在这一大背景下,本田和通用成立合资公司的意义,是两家传统实体汽车企业真正的在可操作层面迈出了一步,并可能会带动更多的企业间合作,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本田的CLARITY氢燃料电池车,已经在日本和美国正式销售;通用作为美国的老牌车企,在资金、规模以及批量化生产上面,有着优势。两家企业的合作,无疑将把本田现有的技术优势极大的放大,并降低实用化成本。

示范效应和实用化的憧憬,是本田和通用在氢燃料电池车发展里程碑上,刻下的最重要的意义。

延伸阅读:

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落后国外5-10年 商业化待解?

原标题:通用/本田“联姻” 共建氢燃料合资公司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氢燃料电池查看更多>燃料电池系统查看更多>氢燃料电池产品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