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为推动世界可持续发展,2015年9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倡议“探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推动以清洁和绿色方式满足全球电力需求”,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和积极响应。
2016年3月,我们发起成立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搭建了共商、共建、共享、共赢的合作平台。今年1月9日,我与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进行了会谈,他表示全球能源互联网作为解决气候变化等问题的“中国方案”应纳入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引导各成员国共同参与和建设。下面,本文将结合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和亚洲能源系统变革,提出三方面认识。
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提出和发展前景
当前,世界能源发展面临资源紧缺、环境污染、气候变化三大挑战,加快能源变革迫在眉睫。按目前的开发强度,全球已探明煤炭和油气储量只能开采110多年和50多年。大规模开发使用化石能源还带来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等突出问题。如不控制,本世纪末全球温升将超过4℃,导致严重的生态灾难。这些问题的根源是对化石能源也就是碳基能源的依赖,最有效的解决方案,就是发展低碳能源、零碳能源。基于长期研究和实践,我认为,推动世界能源变革,要遵循从高碳向低碳、从低效向高效、从局部平衡向大范围配置的发展规律,以“两个替代、一个回归、一个提高”为方向,以全球能源互联网为平台,加快形成以清洁能源为主导、电为中心、全球配置的能源发展新格局,为世界提供更安全、更清洁、可持续的能源供应。
“两个替代”,即能源开发实施清洁替代,以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能源消费实施电能替代,以电代煤、以电代油、以电代气、电从远方来、来的是清洁发电,根本解决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以及碳排放等世界难题。“一个回归”,即化石能源回归其基本属性,主要作为工业原料和材料使用,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大价值。(单位原油作为原材料创造的经济价值是用作燃料时的1.6倍)。“一个提高”,即提高电气化水平,增大电能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在保障用能需求前提下降低能源消费量。(电力产生的经济价值相当于等当量煤炭的17.3倍、石油的3.2倍,电能占终端能源比重每提高1个百分点,能源强度下降3.7%)
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是实施“两个替代”的关键。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全球互联的坚强智能电网,是清洁能源在全球范围大规模开发、输送、使用的基础平台。实质就是“智能电网+特高压电网+清洁能源”。智能电网是基础,特高压电网是关键,清洁能源是根本。全球清洁能源资源十分丰富,仅开发万分之五就可满足全球能源需求。但全球清洁能源分布不均衡,清洁能源富集地区大都远离负荷中心,需要远距离输电,在更大范围优化配置。同时,风电、光伏发电具有间歇性、波动性,只有融入大电网才能实现大发展。这就决定了只有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才能实现清洁能源高效开发利用,保障能源安全、清洁、可持续供应。
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条件基本具备。技术上,特高压、智能电网等关键技术日趋成熟。±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距离可达6000公里以上、输送能力达到1200万到1500万千瓦。经济上,清洁能源发电经济性快速提升。随着技术进步,2025年前风电和光伏发电竞争力将全面超过化石能源。政治上,《巴黎协定》已于2016年11月4日正式生效,为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创造了良好政治环境。实践上,中国已建成“六交七直”13个特高压工程,在建“两交七直”9个特高压工程,已投运和正在建设的特高压线路长度、变电容量分别达3.5万公里、3.6亿千伏安。依托中国能源互联网,中国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分别达3.3亿、1.5亿、0.8亿千瓦,均居世界第一。
面向未来,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前景广阔。总体可分为国内互联、洲内互联、洲际互联三个阶段。到2050年,基本建成全球能源互联网。届时,全球清洁能源比重达到80%以上,二氧化碳排放仅为1990年的一半左右,能够实现全球温升控制在2℃以内的目标。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能够促进清洁能源大规模开发使用;能够利用时区差、季节差、电价差,获得巨大联网效益;能够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为世界经济发展创造新机遇、注入新动能。
亚洲能源互联网的构建和意义
从全球看,亚洲能源问题更突出,加快能源变革更紧迫。一是能源消费总量大、增长快、需求旺。2000~2015年,亚洲能源消费从36亿吨增长到75亿吨标准煤,年均增长5.1%,比全球平均增速高2.8个百分点。目前,亚洲年人均用能为1.8吨标准煤,仅为OECD国家的30%。预计到2050年,亚洲能源需求总量还将翻一番,达到158亿吨标准煤。二是能源环境问题十分突出。亚洲能源消费煤炭占比高达53%,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24个百分点。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导致亚洲大气污染和碳排放居高不下,二氧化硫、氮氧化物、PM2.5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占世界的49%、39%、59%和54%。三是保障民生用能面临巨大挑战。目前,亚洲还有5亿多人口用不上电,占全球无电人口的43%。四是对外依存度高。日本、韩国化石能源消费几乎全部依赖进口,中国和印度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分别达到63%、80%。
推进亚洲能源变革,关键要大规模开发、大范围配置清洁能源。亚洲水能、风能、太阳能可开发量分别达到7万亿、160万亿、240万亿千瓦时。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中国西南,俄罗斯远东,印度、缅甸北部,东南亚湄公河流域;风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中国“三北”(西北、东北和华北北部)、俄罗斯环北冰洋沿岸、蒙古和哈萨克斯坦南部等地区;太阳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中国西部北部、蒙古中南部、中亚、西亚等地区。东北亚的中国、日本、韩国,南亚的印度、巴基斯坦和东南亚的泰国是亚洲重要的能源消费中心,用电量占亚洲80%。亚洲清洁能源资源与需求逆向分布的特征,决定了构建亚洲能源互联网,是推动能源变革、实现清洁发展的必由之路。
构建亚洲能源互联网的总体思路是:形成由中国、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六大电网组成的“1+5”联网格局;加快开发中国北部、蒙古、俄罗斯清洁能源,向中国东部、韩国、日本送电,实现东北亚电力联网;加快推进南亚、东南亚电网建设和区域内电力互联,接受中国、中亚、西亚等地区的清洁能源,满足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以及东南亚国家的电力需求。依托亚洲能源互联网,到2030年,亚洲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将占总装机容量的40%以上。分区域看:
中亚:哈萨克斯坦等国家清洁能源丰富,风能、太阳能技术可开发量分别达3万亿千瓦时/年和20万亿千瓦时/年,适合建设大型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基地,以风光火打捆方式送电中国、南亚和东南亚地区。
西亚:太阳能资源非常优质,年平均利用小时数超过2000小时,并且荒漠面积大,适合建设大型太阳能发电基地,东送南亚,西送欧洲。依托太阳能资源大规模开发,西亚可以实现从化石能源基地向清洁能源基地转型。
南亚:年人均用电量不到全球平均水平的1/4,有3.6亿人没有用上电。预计2030年最大负荷将达5.2亿千瓦,增长170%,依靠区域内清洁能源无法实现平衡,2030年电力缺口将达到1.3亿千瓦。需要受入中国、中亚和西亚电力,解决日益紧张的缺电问题。
东南亚:年人均用电量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60%,有1亿人没有用上电。预计2030年最大负荷将超过1.7亿千瓦,增长80%。受诸多因素制约,本地水能资源在近期难以大规模开发,区域内电力自我平衡十分困难,需要从周边地区受入电力。
东北亚:韩国和日本是能源消费中心,且化石能源对外依存度高。适应碳减排和电动汽车发展需要,预计到2030年用电量还将分别增长50%和25%以上。但国内清洁能源潜力有限,需要受入蒙古、中国和俄罗斯清洁电力。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2月11日,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购电专职刘恬畅参考算法库智能推荐的申报策略,运用能源互联网营销服务系统“省间现货购电业务支持”模块完成次日日前省间现货购电申报。根据出清结果,本次交易成交电量1147.305万千瓦时,最大成交电力210.121万千瓦。近期的寒潮天气影响了江苏全省,省间
农村能源作为我国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石和保障,也是我国能源革命与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抓手,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引擎,“双碳”目标下农村能源转型是必然选择。近年来农村地区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对农村电网的智能化、数字化和自动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分布式
当地时间1月14日,东盟可持续发展研讨会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马来西亚副总理兼能源及水务转型部部长法迪拉·尤索夫出席会议。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主席、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理事长辛保安应邀出席会议,并在“东盟能源的绿色未来”对话环节就加快区域电力互联互通、促进东南亚各国能源绿色转型
1月15日,在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第四届职工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暨2025年工作会议上,公司党组1号文件《中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党组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正式发布。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聚焦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对坚持党中央对进一步全面
12月24日,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主席、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理事长辛保安在合作组织总部会见马拉维共和国驻华大使艾伦·钦泰扎,就深化双方合作进行了交流。辛保安欢迎钦泰扎再次到访合作组织。辛保安表示,合作组织高度重视与马拉维的合作,今年9月中非合作论坛期间,马拉维查克维拉总统到访合作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2月19日,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发布关于市政协六届二次会议第1181号提案答复的函。文件明确下一步重点计划,其中包括持续强化科技创新支撑。继续支持重庆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重庆理工大学、重庆科技大学,聚焦储能技术、智能互联网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打造先进制
12月16日,长沙市工信局发布关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补贴资金拟支持项目的公示。其中包括湖南大唐先一科技有限公司的智慧新能源集控工业互联网平台项目,支持金额200万元;金杯电工股份有限公司的数据使能与数据治理云平台,支持金额200万元。原文如下:关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补贴资金拟支持项目的公示
17日,记者从国网青海电科院获悉,近日,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正式致函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明确同意筹建“青海电力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这是国家电网公司推动能源技术创新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国网青海电力在知识产权运营管理和产业链协同创新方面迈上新台阶。青海
最近,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通过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能源互联网营销服务系统,批量生成了包含5260.97万户用电客户和78.2万户分布式发电客户的10月份电费账单,并推送至“网上国网”APP等,将电费发行时长压缩至1天之内,实现了分布式光伏发电电费“一日发行”。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问题的
近日,由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自主研发的数据血缘运营工具功能验证工作完成。该工具可帮助运维人员实时监测数据链路,实现跨系统、全场景数据全生命周期透明化运营管理。近年来,国网天津电力深化以数据中台为核心的数据底座建设,目前已汇集营销、设备、财务、人资等专业数据近2.4拍字节,全面支撑各专
12月13日,河南省工信厅关于公布2024年河南省大数据两典型两标杆名单的通知(豫工信数据〔2024〕265号),其中12个大数据典型解决方案,15个大数据典型应用案例,14家大数据标杆企业,10个大数据标杆产品(服务)。在大数据典型应用案例中,包括基于大数据技术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密封件的智能制造协同应
“亚太地区处于对抗气候变化危机的第一线,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与《巴黎协定》目标,各成员国必须要提高可再生能源占比,并确保获得普遍可靠的电力,打造包容、韧性、低碳的能源系统。”11月2日,2020全球能源互联网(亚洲)大会在京召开。本届大会由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以下简称“合作组织”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发布《亚洲及分区能源互联网研究与展望》
2019年东亚及西太平洋电力工业协会(亚太电协)CEO会议23日在菲律宾中部城市宿务举行,中国代表提出亚洲能源互联网的构建方案和重点工程,会议还发布了《亚洲能源互联网研究报告》。在本次会议上,由中国发起成立的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发布《亚洲能源互联网研究报告》。该报告基于亚洲能源电力
马尼拉当地时间9月23日,2019年东亚及西太平洋电力工业协会(亚太电协)CEO会议23日在菲律宾中部城市宿务举行,中国代表提出亚洲能源互联网的构建方案和重点工程,会议还发布了《亚洲能源互联网研究报告》。在本次会议上,由中国发起成立的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发布《亚洲能源互联网研究报告》。
9月4日,第十三届亚洲太阳能光伏创新合作论坛在上海跨国采购会展中心拉开帷幕。近100位国内外专家、企业家及1000名业内精英相聚一堂,共同探讨当前光伏行业面临的困境与未来发展方向。特变电工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邵勇刚作创新驱动发展路线探讨。他认为,未来新能源行业发展转型重点在五个方面
4月10日,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主席、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理事长、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院士刘振亚参加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合作推进2030议程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分论坛,就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推动人类可持续发展发言。刘振亚表示,全球正面临资源紧缺、环境污染、气候变化、无电人口用电等四大挑
当前世界能源发展面临资源紧张、环境污染和气侯变化三大挑战,绿色、低碳、互联互通是能源转型的必由之路。作为经济最活跃的亚洲地区,必须摆脱传统发展模式,实现清洁、可持续发展。构建亚洲能源互联网将为这一绿色发展模式提供高效的能源解决方案。这一方案需要亚洲各国增强互动,加强沟通,通过体制
作为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重要的跨国实践,亚洲能源互联已成为能源界的热门话题。放眼亚洲,东北亚电力联网已签订项目合作协议,东南亚之间能源互通愈发密切,亚洲各国都在积极寻求合作,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随着亚洲能源互联逐步推进,人们发现,全球能源互联网的蓝图正徐徐展开。能源转型与经济
据外媒报道,近日一个由亚洲企业家组成的团体提出一个建立一个互联的全球能源网络的愿景,将为相隔半个地球的用户提供可再生发电资源。从亚洲的超级电网开始,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GEIDCO)计划到2050年基本建立成全球能源互联网。GEIDCO是一个总部设在中国的组织,目前来自中国、韩国、俄罗斯和
导语:探讨东北亚地区的确存在互联互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简单讲,就是把俄罗斯远东地区、蒙古和中国西部北部地区充裕的电力远距离输送到对能源或者电力需求旺盛的中国东部、韩国和日本。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能源宪章共同主办的东北亚区域电力联网与合作论坛在京开幕,
记者从南网超高压公司获悉,截至2月4日,昆柳龙直流工程累计输送电量超1000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标煤消耗4041万吨,减排二氧化碳9972万吨,减排二氧化硫300万吨。昆柳龙直流工程是世界上首个特高压多端柔性直流工程,创造了19项电力技术领域的“世界第一”。该工程线路全长1452公里,将乌东德水电站的清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2024年,河北承德牌楼输变电工程正式投运,形成“6站3通道”输送网络;积极推动大同北——天津南1000千伏承德特高压开关站扩建变电站、平泉500千伏站、围场220千伏低频输电通道争列国家和省级规划。2024年,承德市全力推动49个风光电项目并网,新增清洁能源并网装机858.8万千瓦,
2月12日,从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了解到,2025年新疆新建、续建超特高压电网工程41项,较2024年增长50%,创历史新高。新疆是党中央明确规划建设的“三基地一通道”,具有独特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自治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就加快电网建设、外送通道落地、支撑产业发展、服务新能源发展等
近日,±800千伏青豫特高压工程高端换流变压器首次本地工厂化检修正在进行,此举标志着中国高海拔地区特高压设备就地检修能力取得新进展。据悉,此次检修在位于青海西宁的国家电网高海拔特高压检修试验基地进行,这也是国网系统内首次在生产制造厂之外开展换流变压器工厂化检修,相较于返回原厂可节约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近日,生态环境部拟对甘肃~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作出环评意见公示。项目名称:甘肃~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建设地点: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陕西省、河南省、安徽省、浙江省建设单位: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环境影响评价机构: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2024年,国家电网投资首次超过6000亿元,建成投运3项特高压工程,累计建成“22交16直”38项特高压工程,同时全年投产110千伏及以上线路4.38万公里。这3项特高压工程分别是分别是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武汉-南昌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张北—胜利1000千伏特高压输电交流项
甘肃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甘肃省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指出,甘肃省将打造以国家新能源综合开发利用示范区、新能源消费转型引领区、能源产业融合集聚区、能源领域深化改革先行区、能源多边合作试验区等“五个功能区”为支撑的全国重要的
日前,±800千伏宁夏—湖南特高压直流输电光纤通信工程和±800千伏哈密—重庆特高压直流输电光纤通信工程的模块化通信机房吊装工作分别在陕西110千伏麻柳变电站、甘肃330千伏晒金变电站完成。至此,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完成了该公司首批特高压通信工程模块化机房吊装工作。据了解,模块化通
2月10日,在“十四五”重点工程±800千伏哈密—重庆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渝北换流站内,300余名作业人员分布在各个作业点,井然有序开展交流场GIS套管、直流场PLC电抗器等设备的安装、二次调试等工作。自2月4日以来,渝北换流站完成各项准备工作后已全面复工。作业人员在渝北换流站直流场安装平波电抗器
北极星输配电网整理了2025年1月电网项目动态,两项特高压工程在1月获得核准。分别是1000千伏烟威特高压工程、海阳辛安核电送出特高压工程。这两项特高压工程相继获得核准,标志着这两项特高压工程圆满完成项目前期工作。海阳辛安核电送出工程还是全球首项服务核电送出的特高压工程,同时这两项特高压工
2025年1月1日至2月5日零时,全国首条大规模输送新能源的外送通道——甘肃酒泉—湖南韶山±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祁韶直流工程)向湖南送电35.34亿千瓦时,有力支撑华中地区生产生活用电需求。春节前夕,公司详细编制春节保电方案,组织运维、检修专业人员对13座750千伏变电站、2座换流站开展主辅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