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水电水力发电企业正文

汉能模式对我国企业创新发展的启示

2017-02-09 18:01来源:众谷新闻网关键词:汉能水电清洁能源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汉能并购成功的重要因素

通过研究,我们认为汉能并购成功的重要因素有三个:一是机会青睐于有准备的公司。2012年伊始,全球光伏市场出现不景气,特别是薄膜太阳能企业的生存状况受到了较大的影响。这些公司经营多年,其研发投入到了一定阶段,有的已经具备了做生产线的能力,需要大量的资金。然而这时候人们对薄膜太阳能技术不看好,不仅没有新的投资进入,原来已投入的基金公司也急于撤出,一些薄膜太阳能技术公司面临着破产的威胁,急需找到新的股东。汉能在这时候有了并购的机会。例如,2012年底,Miasolé公司深陷资金紧缺的问题时,汉能基于前期对这家公司有全面的研究和了解,抓住了这个契机,一举并购了这家公司。而在此之前因时机未到,李河君曾带着技术团队去美国Miasolé公司,希望谈判合作,但是他们受到冷落,在公司的大厅等待了30分钟,连公司的CEO都没有见到。

然而在汉能全球并购之后,随着技术进步,薄膜太阳能有了长足的进展,转化率提升很快,成本大幅下降。到了2014年底,全球又重新开始重视薄膜太阳能。美国国会研究服务局的行业组织、商业领域专家、美国的麻省理工大学(MIT)等多次提议美国政府应加大投入,支持代表太阳能未来技术的薄膜太阳能光伏发展。因此可以说,汉能成功地抓住了全球并购的最佳窗口期。

二是用专业精神赢得信任。为了顺利地实施海外收购,汉能组建了一支技术团队和一支商务团队。技术团队对上百家公司的资料进行筛选、对比、评估分析,深入标的公司实地考察判断其技术的先进性,进行全面技术论证把控并购风险等等。这种专业化精神展示了汉能致力于薄膜太阳能的决心,赢得了标的公司的信任。在并购美国Alta Devices公司后,对方给汉能技术团队的评价是“三最”:考察时提的问题最专业;技术方面的尽职调查做得最仔细;提供的材料和写出的评估报告最详实。

三是用诚意打动人心。商务团队整合了国际知名的投行、咨询公司、律师、会计师等资源,负责并购交易的商务谈判。汉能的每一个并购交易,都对股东、债权人(银行、金融机构)、管理层三方的利益诉求进行详细的分析,比如,股东希望尽量减少损失,并能把公司转让给靠得住的新股东;债权人则是关心自己借出的资金是否能收回来,不希望承担太大的风险;管理层则希望新股东能把公司发展得更好。汉能进行并购谈判的时候,充分考虑了三方利益不一致性,对各方制定不同策略和承诺,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利益相关方的利益诉求,用最大的诚意打动各方,赢得了顺利并购。与此同时,汉能设计了对核心人才的留任激励计划和奖励机制,为年轻的技术人员搭建成长平台,留住了绝大部分的员工。

汉能在几次并购中也是大赢家,最终都以较低的价格、尽量小的成本买下了这4家公司的股权。

全产业链集成创新形成自主创新能力

1.技术上继续保持全球领先地位

完成了并购的汉能没有停止继续创新的脚步,他们持续投入大量的研发资金,整合国际国内的技术资源,不断提升薄膜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如下表。其中,Alta Devices公司的高效柔性砷化镓薄膜发电技术是全球最薄、最轻、转换效率最高的柔性太阳能薄膜技术,经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认证,单结电池研发转换效率达28.8%,双结电池的研发转换效率为31.6%,这也是太阳能电池技术转换效率的世界纪录。

他们的主要做法是:一是创建全球联动的技术研发中心,形成全球共创空间。通过构建全球技术研发体系,汉能由此站在了全球薄膜太阳能技术的最前沿。目前汉能在北京、四川、江苏、美国硅谷、德国、瑞典等地建立了8个研发中心,全球研发团队有近1800名研发人员,从事薄膜太阳能发电技术、应用产品的创新和研发。二是建立全球协同创新机制。经过多年的整合努力,汉能已经在不同的薄膜太阳能技术之间形成了比较好的协同发展机制,多条技术路线可以在开放的环境中互相参照和促进。由集团CTO丁建博士牵头,集团各公司的首席技术官组成技术委员会,定期召开交流会。尽管各项技术之间有差异,但是也有很多共通的、启发性的地方。比如,之前德国子公司正在研发一项技术,而美国子公司已经把这个问题解决了;美国子公司正在搞的课题,德国子公司也已经解决了,但是他们以前有技术保护,互相不来往。在汉能的全球技术整合的大前提下,几家子公司技术共享,产生了协同效应,加快了研发创新的进度。三是通过专利等知识产权全球布局对全球薄膜太阳能技术实现鸟瞰。目前,汉能的专利一共有1319件,其中发明专利占到59.8%,覆盖了中国、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技术和市场活跃地区,为汉能持续的技术创新以及市场开拓提供了有力保障。

2.在产业化上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制造商

汉能开展海外并购,其目的并不只是获得一个现有的技术产品,或者规模和市场,关键是获得技术和能力。这几家欧美薄膜太阳能企业技术先进,量产规模相对还较小,通过汉能的技术消化能力、产业化和资金能力,把海外先进技术最后在中国落地生根,扩大量产规模,打开中国市场,提升我国光伏产业的技术和装备能力,这是汉能海外并购的最终逻辑。

实现产业化除了要规模化生产,还要解决两个关键性问题:一是研发成果的快速转化;二是降低量产成本。汉能的研发主要放在国外,产业化放在国内。首先汉能将全球研发与国内规模化生产同时推进,例如,汉能海外公司在研发10.0版组件的同时,就开始帮助国内工厂大规模生产9.5版组件,使最新的研发成果与生产线实现无缝对接。二是汉能通过多方面的技术提升,扩大机组装备产能、提高产品优良率、国产化替代等措施,快速降低了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成本,使得成本已接近晶硅太阳能电池。汉能在四川、广东等地投资建设了多个薄膜太阳能研发制造基地,薄膜发电产能已达到3GW,相当于每年可新增发电量40亿度。在江西、湖北等地也正在建设铜铟镓硒、砷化镓薄膜电池生产基地。汉能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薄膜太阳能制造商。

原标题:汉能模式对我国企业创新发展的启示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