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随着21世纪纳米技术的迅速发展,纳米级别的导电油墨凭借印刷电子技术的高速产业化在国内外备受关注,其在无线射频识别系统、智能包装、印制电路板等领域中的应用日愈增多。由此可见,对导电油墨的研发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巨大的经济价值。目前已有大量文献涉及到纳米金属导电油墨的研究,及其在导电电极、光电子器件、射频识别、生物传感器等柔性电子领域的应用。
石墨导电油墨
以碳纳米管和石墨烯为代表的碳基纳米材料在导电油墨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关注。由于发现时间早于石墨烯,碳纳米管在印制电子中的应用更加成熟,但是最近研究人员已经将目光投向了石墨烯。因为与纳米金属导电油墨相比,石墨烯导电油墨的成本优势突出,而且较传统碳系导电油墨而言,其不仅在导电性能方面更胜一筹,还具有能与喷墨打印方式兼容的优势。
1˙石墨烯导电油墨制备研究进展
导电油墨是一种由导电填料、连结料、溶剂和助剂组成的导电性复合材料。导电填料是核心组分,直接影响油墨的导电性,即石墨烯导电油墨的填料就是
石墨烯。
石墨烯的疏水性会使石墨烯纳米片极易通过强烈的范德华力产生团聚,使用有效的溶剂可以阻止石墨烯的团聚,从而使之成为稳定的石墨烯分散液。理想的溶剂主要有N-甲基吡咯烷酮(NMP)和二甲基甲酰胺(DMF)。
Torrisi等人采用表面能与石墨烯十分接近的NMP作为溶剂,制备了能够稳定分散的石墨烯油墨。为了克服NMP和DMF有毒的缺陷,扩大石墨烯导电油墨的应用范围,Li等人将用于制备高浓度石墨烯分散液的溶剂交换法应用到石墨烯油墨的制备工艺中。该法首先在DMF中剥离分散石墨片,然后加入松油醇进行置换,因DMF的沸点低于松油醇,DMF蒸发后只留下环境友好的松油醇;再加入乙基纤维素(以下简称EC)作为稳定剂,并采用乙醇调整导电油墨的黏度和表面张力以适应喷墨打印的要求。制备出的石墨烯油墨浓度高、稳定性好,且其流体特征符合喷墨打印技术要求。
Secor等人使用EC作为连结剂,先在乙醇溶液中液相剥离石墨制备石墨烯,并将质量分数为2.4%的石墨烯/EC加入环己酮和松油醇的混合溶剂(环己酮和松油醇质量比为85∶15)中制成导电油墨,室温下石墨烯/EC的絮凝即可去除多余的EC和溶剂。
Gao认为Secor的方法冗长且复杂,通过盐絮凝和在溶剂中再分散来获得石墨烯/EC粉末会限制其应用,因此采用超声强化超临界CO2技术制备出PG,并以此作为导电相,分别以环己酮和EC作为溶剂和稳定剂制备了高浓度和高稳定的导电油墨。
采用液相剥离石墨制得的PG没有结构缺陷,导电性能优异。如果剥离溶剂与石墨烯的表面能差异较大,则需添加稳定剂、表面活性剂等,这些助剂可以在印刷后处理(如高温退火)中去除,对油墨的导电性影响较小。石墨烯理想的剥离溶剂如DMF和NMP的黏度较低(<2cP),这会影响喷墨打印的效果,而且溶剂有毒会使得相应的油墨的应用场合受到限制,因此研究既能良好分散石墨烯又对环境友好的溶剂很有必要。
石墨烯的疏水特性使其在大多数溶剂中溶解度较低,而GO因其结构边缘含有羟基和环氧基团能在水中稳定分散,可以作为配制导电油墨的前躯体,经印刷后的还原处理即可获得导电性。
Dua等人利用抗坏血酸在含质量分数为1%聚乙二醇的GO水分散液中还原GO,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X-100的辅助下分散在异丙醇溶剂中,制备了可用于喷墨打印的石墨烯油墨。
Lee等人用N2H4还原GO纳米片,滴加氨水调节pH值至10,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作为表面活性剂,水和二甘醇(体积比9∶1)作为溶剂成功地制备了高度稳定的石墨烯油墨,并喷墨打印在聚酰亚胺薄膜上研究导电性。400℃烧结可有效去除油墨里过量的SDS,烧结后油墨膜的电导率可提高到121.95S/m。
Lim等人发现聚乙烯醇与氧化石墨混合能增强石墨片的剥离,提供稳定的喷墨打印,将DMF和水以体积比9∶1混合作为溶剂制备出分散良好的RGO/聚乙烯醇油墨。
Giardi团队以GO作为填料,以丙烯酸树脂作为连结料基体制备了紫外光固化的导电油墨,研究发现在紫外辐射过程中,油墨中的GO可以在聚合物基体固化时被还原成石墨烯,且打印的图案具有导电性。该种油墨可应用于柔性和有机电子产品中。
虽然RGO的制备工艺已十分成熟,此导电相的导电油墨也已有很多应用,但是这种工艺对石墨的氧化引入了含氧官能团,打破了石墨烯的大π共轭结构,产生缺陷,致使导电性下降,需要后续的还原过程恢复导电性,而还原过程中RGO片强烈的π-π堆叠会引起不可逆的团聚;并且因还原剂的选择和用量的差异可能导致对GO还原得不彻底,进而导致RGO存在一定的缺陷。由此,研究人员还需集中力量研究如何最大限度地恢复RGO的导电性,并解决石墨烯团聚的问题。
目前,关于石墨烯导电油墨的制备工艺研究主要集中于油墨导电相的制备,而大部分报道对连结料、溶剂等并没有明确说明,这很可能是由于涉及专利、商业机密等问题而不便提出。由此,研究人员仍需对连结料、溶剂和助剂的选择、配比等进行尝试,配制出各种不同的石墨烯导电油墨。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人员最近发表文章,分享了他们使用一种特定类型的塑料实现更高效能源存储的突破性工作,这种新材料可能为全球可持续能源转型提供解决方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到处使用塑料。塑料有助于保持食物新鲜和医疗设备的无菌状态,并且为电子产品提供绝缘。事实证明,塑料还可以做
2024年12月14日,第二届能源电子产业创新大赛重点终端应用赛道决赛及颁奖活动在广州盛大开幕。本次大赛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发展促进中心与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联合主办,旨在推动能源电子产业的创新发展,推动技术应用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效能提升,为绿色降碳领域提供解决方案和应用案例。大赛以应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1月19日,北京市经信局发布了《北京市石墨烯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根据方案,到2025年,北京石墨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突破5~10项关键共性技术,面向航空航天、新能源、人工智能领域开发出不少于10类典型产品,形成30项以上高质量专利和10项标准,引进和培育5家以上
备受瞩目的2024(十一届)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于11月1日至3日在宁波成功举行并圆满落下帷幕。本届大会以“烯创未来,赋能发展”为主题,旨在以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新材料领域的技术创新、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推进基础材料从研发、应用、到需求相融合、相匹配,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石
时间:2024年11月1日-3日地点:宁波湖畔凯悦尚萃酒店(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同源路600号)展会简介国内最专业的先进碳材料应用方向博览会国际最专业的石墨烯材料应用方向博览会国家石墨烯创新中心石墨烯联盟(CGIA)指定展会70000+参会人数30+与会国家1400+报告专家5000+参会单位2000+参会项目博览会展区包括
日前,正泰在出席配电相关会议上发表了题为“石墨烯创新技术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实践”的主题演讲,深刻剖析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背景下,正泰石墨烯产业的创新应用,吸引了众多行业伙伴前来咨询和探讨,寻求更多共同发展机会。高效电力传输:石墨烯“超导铜”引领节能新纪元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
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践行国家新材料自立自强新战略,着力解决关键战略材料领域的“卡脖子”核心问题,以及新材料研发、应用、需求脱节的问题,进一步促进石墨烯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由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CGIA)和国家石墨烯创新中心联合主办的“2024年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将于2024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获悉,10月12日,大同新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与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科技大学合作共建新型光伏材料联合实验室及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工艺及设备开发项目签约揭牌仪式举行。大同新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立足企业创新发展,依托产业优势、专业人才和设备优势,与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合作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8月18日,福建龙岩永定区石墨烯动力(储能)锂离子电池生产项目签约。据悉,该项目总投资18亿,由深圳宁迪新能源有限公司投建,项目年产4GWh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分两期建设。约定一期项目投产后3年内达产,实现年产值8亿元以上、年纳税5000万元以上。
5月11日,镇江500千伏访仙变电站室外5号主变500千伏侧5042开关汇控柜,喷涂了新型纳米陶瓷散热材料,柜体温度半小时内从26.5℃降到了20.8℃。此次采用的纳米远红外陶瓷材料与高品质石墨烯组合“降温服”,可以大幅提升热管理效率,在不需要外部任何能源、不占用额外体积、不增加设备的情况下,以“零能
“目前,单层石墨烯的市场公价是每克近千元,通过我们的特殊提取技术,可以使成本下降至目前的百分之一。”日前,在参观北京旭华时代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旭华”)研发车间时,该公司董事长崔旭指着玻璃容器内的黑棕色液体向记者如此介绍。该公司曲面石墨烯已量产下线,当前产量达20吨;预计年
3月28日上午,2025年“投资北京”大会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期间举办。会上,北京星川新能源电池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星川”)超高倍率锂离子电池项目签约落地北京经开区(北京亦庄)。该项目预计将于明年6月开始量产。北京经开区有关负责人在大会上作推介。“北京星川超高倍率锂离子电池项目总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1日,深圳新宙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披露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回答投资者提问。对于公司电解液市场后续规划,新宙邦回答:公司核心业务之一为电池化学品,主要产品包括:锂离子电池化学品(如电解液、添加剂、新型锂盐、碳酸酯溶剂)、超级电容器化学品、一次锂电池化学品、钠离子
三月下旬,安徽大别山区桐城小花、岳西翠兰等地方名茶进入集中生产黄金期,为应对季节性用电高峰,国网安徽安庆供电公司创新应用移动式新型储能设备,确保茶厂用电平稳。“这就相当于为电网增加了一个个‘充电宝’。”国网安庆供电公司数智配网部主任储著刚说,“移动式新型储能设备可以根据实时电压情
2025年3月31日,在“2025榆林—珠三角地区经济合作交流座谈会”深圳主会场,中钠储能技术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定边中钠新能源有限公司与榆林市政府、产业链合作伙伴正式签署协议,启动总投资9.7亿元的“500MW全钒液流储能电池制造项目。项目规划建设年产500MWh全钒液流电池生产线及年产5000吨PPH储罐配
近日,在行业周期性调整的挑战下,盐湖股份发布了一份逆势增长的年报。其2024年度财务报告显示,全年净利润达到了46.63亿元。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在锂业务板块,盐湖股份同样实现盈利,且毛利率高达51.86%,远超行业同行。这家被外界称为“资源之王”的企业,究竟是凭何在逆境中稳扎稳打,实现逆势突围
近期,储能安全与质量问题再度成为行业焦点。随着行业快速发展,低价竞标、假冒伪劣(性能虚标)、虚假宣传、服务乱象等问题接连出现,甚至引发安全事故。这其中行业既存在“无知”的问题——对电池及电化学储能的安全研究不够,防范方法缺失;又存在“知而不行”的问题,有的存侥幸心理,有的是从成本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1日,龙门索英鑫能储能科技有限公司发布惠州市龙门县200MW/400MWh独立储能项目-EPC工程总承包项目招标公告,项目资金为自筹资金68000万元,约合1.7元/Wh。原文如下:
近日,宁德时代与中国石化在北京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全面深化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共同建设覆盖全国的换电生态网络,今年将建设不少于500座换电站,长期目标是扩展至10000座。宁德时代董事长兼CEO曾毓群与中国石化董事长、党组书记马永生,宁德时代首席投资官王红波,中国石化总经理、党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1日,华润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广西分公司发布华润电力防城港防城区100MW/200MWh集中式共享储能电站项目储能系统设备采购招标公告,项目位于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原文如下:
2025年4月1日,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宣布,其澳大利亚子公司与澳大利亚领先的能源零售商FlowPower公司达成合作,双方将在南澳大利亚州库纳瓦拉地区(Coonawarra)共同建设首个采用阿特斯抗冰雹组件的“光伏+储能”项目,并计划于2025年建成投运。该项目的落地标志着阿特斯自主研发的抗冰雹技术首次进入澳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3月31日,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发展部发布关于《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举措(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到,加快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及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培育。瞄准人工智能、低空经济、前沿新材料、氢能与储能等新领域新赛道,前瞻布局未来产业,
国内新能源储能器件隔膜开发商「柔创纳科」于近日再次获得数千万元A2轮投资,投资方为中金传化基金。这是公司继2022年底完成金鼎资本数千万元A1轮融资后,不到半年时间内第二次获得知名机构加持。截止本轮融资后,柔创纳科已累计完成五轮融资,融资总额接近壹亿元。本轮融资主要用于超级电容隔膜产能的
据巨湾技研微信公众号消息,2月8日,“巨湾技研储能器件与系统生产基地”主体结构在广州市南沙区正式开工。巨湾技研储能器件与系统总部及生产基地项目位于广州市南沙区南沙大道东涌段东侧,占地面积约18.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2.23万平方米,建设内容包含电芯生产车间、电池安全实验车间、试验车间、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布关于有关项目验收结果公示的通知,用于柔性印刷电子的石墨烯基材料与含储能器件研发、高品质石墨烯和新型二维材料的规模化制备关键技术及其电子与光电器件应用研发、石墨烯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开发和工程化示范验收合格,石墨烯基复合碳负极材料的
2021年1月18日,今朝时代与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举行了科研合作签约仪式。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刘伟强、先进储能材料及器件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徐永进、新能源与环保技术研究所所长陈建军、先进储能材料及器件实验室副主任王臣,以及今朝时代董事长张俊峰先生、常务副总经理杨国庆先生出席了合作签
主讲嘉宾:苏方远,中国科学院炭材料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新型电化学储能器件体系及工艺开发、碳材料电化学过程模拟、基于多孔电极理论的储能器件仿真、机器学习在储能器件开发中的应用等。作为负责人及执行负责人完成和主持国家、山西省和国内外企业委
苏方远,中国科学院炭材料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新型电化学储能器件体系及工艺开发、碳材料电化学过程模拟、基于多孔电极理论的储能器件仿真、机器学习在储能器件开发中的应用等。作为负责人及执行负责人完成和主持国家、山西省和国内外企业委托项目十余
苏方远,中国科学院炭材料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新型电化学储能器件体系及工艺开发、碳材料电化学过程模拟、基于多孔电极理论的储能器件仿真、机器学习在储能器件开发中的应用等。作为负责人及执行负责人完成和主持国家、山西省和国内外企业委托项目十余
摘要:随着高性能储能装置的快速发展,电化学储能材料要求拥有更高的容量,更高的性能和超长的循环寿命。为了达到这样的要求,需要开发新的电极材料和能量系统。基于石墨炔的材料的研究不但丰富了碳材料的家族成员,在储能领域也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来源:微信公众号“MaterialsViews”ID:materi
引言:随着可穿戴电子产品市场的不断增长,柔性和可穿戴式储能装置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纤维形状的电池显示出独特的一维结构,具有优越的灵活性、小型化潜力、对变形的适应性和与传统纺织工业的兼容性,特别有利于可穿戴应用。近年来,在纤维形状电池领域的研究前沿,除了具有更高的性能外,多功能化、
微型化与自供电电子系统的快速发展与高度集成化,迫切需要开发电化学微型储能器件,主要包括微型电池和微型超级电容器。其中,平面化微型电池和微型超级电容器因能直接在单一基底上与微电子器件集成,可成为独立的或补充的微电源,引起了广泛关注。近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研究员吴忠帅与中国科学院院士
在各种储能技术中,电化学储能具有更高的效率、更长的循环寿命、更低的成本以及更好的可持续性等优势,已显示出巨大的前景。近来,锂离子电池已成为电化学储能装置的主流,然而由于锂资源稀缺、价格高昂和安全问题,仍需寻找更好的替代品。钠离子电池、钾离子电池和多价电池的研究也正在进行中,但仍然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