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政策正文

河南省“十三五”节能低碳发展规划:煤电机组节能改造规模4100万千瓦

2017-03-13 15:39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节能低碳燃煤发电超低排放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绿色交通行动计划。将绿色发展理念全方位融入交通运输发展过程,以运输结构优化、装备技术革新、运输效率提升为重点,着力调整交通运输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发展公共交通、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推动交通运输领域绿色低碳发展。到2020年,全省营运客车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下降2.1%和2.6%,营运货车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下降6.8%和8%,全省市区人口百万以上的大城市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到60%。

——完善综合交通体系。继续推进交通运输结构调整,统筹推进铁路、公路、水路、民航等多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充分发挥不同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推进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优化城区道路布局,合理规划建设城市快速通道。大力发展多式联运、甩挂运输和共同配送等高效运输组织模式,深化郑州、新乡、濮阳、许昌等公路甩挂运输试点,推进客货运输装备专业化、标准化和大型化,推动绿色货运发展。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优化交通出行方式,加强各类公共交通方式的配合衔接,建设零换乘交通枢纽。加快郑州、洛阳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因地制宜推广快速公交系统。推进城市公交线网优化提升,完善城乡公交网络,基本实现全省城市建成区公交站点500米全覆盖,提高城乡公交覆盖率。规范巡游出租车、网络预约出租汽车,发展电动汽车租赁市场。建设步行和骑行等慢行交通体系,提高绿色出行比重。

——优化交通运输能源消费结构。加快天然气加气站设施建设,以城市出租车、公交车为重点,积极有序发展液化天然气汽车和压缩天然气汽车,稳妥发展天然气家庭轿车、城际列车动车组、市郊列车、大型厢式货车等绿色低碳运输装备。发展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以及配套建设高速公路服务区、城市主干道、重要枢纽场站、停车场等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提高城市公交、小汽车中新能源车辆比重。鼓励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及充换电配套设施在隧道、服务区、收费站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中的应用。深化郑州、新乡国家“公交都市”及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适时开展城市配送、城际客货运输车辆新能源汽车试点推广。实施道路运输车辆和营运船舶燃料消耗量限值准入制度,淘汰老旧高耗能车辆、船舶和作业机械。

——大力发展智能交通系统。实施“互联网+智能交通”工程,加快完善以现代信息网络为基础的交通系统,推动交通运输资源在线集成,加强跨地域、跨类型交通信息互联互通。加快建设全省交通运输运行监测协调指挥中心。推广应用交通智能管理、动态导航、车辆跟踪、物流公共信息、车辆自动收费、公众出行信息服务、运输监控以及维修救援网络等系统,大幅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公共机构节能低碳行动计划。充分发挥公共机构的示范引领作用,以创建节约型公共机构为主线,创新公共机构用能管理方式,实施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形成勤俭节约、节能环保、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到2020年,全省公共机构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1800万吨标准煤以内,人均综合能耗、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分别较2015年降低11%和10%。

——强化监督管理。实行公共机构节能目标责任制,实施年度考核制度。健全公共机构能源计量、能源统计、能源审计等制度,开展能源资源消耗定额试点,逐步实行能源消耗定额管理。落实公共机构节能环保产品强制采购制度,提高节能环保产品采购比重。编制公共机构节能专项规划,按年度制定节能实施方案。推动公共机构建立能源管理体系,提高公共机构物业节能管理能力。以学校、医院等公共机构为重点,试点实施能效“领跑者”制度,逐步涵盖各类型公共机构。深化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再创建100家国家级、200家省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

——开展绿色行动。开展绿色建筑行动,组织实施既有办公建筑绿色化改造示范项目,对建筑及所属设备实施综合节能改造。开展绿色办公行动,减少纸张使用,降低待机能耗,执行空调温度设置规定。开展绿色出行行动,推行步行、骑行、公共交通出行方式,推广建设公共机构自行车网点,停车场规划建设(改造)充电设施或预留充电设施的车位数量比例不低于10%。开展绿色食堂行动,建立绿色食堂评价标准,开展绿色食堂创建,推进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开展绿色信息行动,推进节能信息公开,实施数据中心节能改造,加大公共机构采购云计算服务的力度。开展绿色文化行动,倡导公共机构开展个人“碳足迹”计算,减少个人工作生活对自然环境影响。

——实施节能工程。实施可再生能源应用、能耗监测平台建设、大型设备系统节能改造、管理能力提升等节能重点工程,实现公共机构行政、业务、后勤等功能分区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达到100%、重点用能设备及系统分项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达到100%。改进公共机构合同能源管理组织实施程序,将公共机构合同能源管理服务纳入政府采购范围。

第四节  实施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

建立“双控”管理机制。坚持保障合理用能,控制新增用能,淘汰落后用能,全面节约用能,确保民生用能。明确全省能源消费总量、强度和碳排放强度控制目标,分解落实到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和重点用能单位。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制度,签订目标责任书,改进目标考核方式,实施目标责任考核,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健全用能预算管理制度,建立能源消费预算指标核算体系,开展按年度用能预决算,实现用能精细化、科学化、长效化管理。建立“双控”预警制度,加强对年能源消费量300万吨标准煤以上的县(市、区)、5000吨标准煤以上重点用能单位的监测。强化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提高能耗准入门槛,开展节能审查意见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实行项目建设单位自行节能验收,构建“事前有批准、事中有监管、事后有报告”的能评全过程监管体系。

开展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按照配额内用能权免费为主、超限额用能有偿使用的思路,科学合理确定用能单位初始用能权。建立能耗消费报告、审核和核查制度,推行第三方用能量核查服务,核定用能单位能源消费量,推进用能权确权工作。明确交易要素,确定交易主体,制定交易规则和流程,选择交易机构,搭建交易平台,开展用能权指标交易。建立奖惩机制,确保责任主体及时履行履约义务。完善交易争议解决机制,妥善处理交易争端。研究设立交易调节基金,维护交易市场秩序。到2020年,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和制度。

全面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明确纳入碳排放权交易企业名单,建立健全重点企事业单位碳排放监测、报告和核查体系,推动重点企业年度碳排放报告与核查工作常态化。制订出台我省碳排放权初始分配方案,加强配额管理和市场监管。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深层次、大范围开展能力建设培训,积极培育我省第三方核查机构。注重宣传引导,强化企业碳排放权有偿使用意识。依托碳排放权交易,培育发展碳金融、碳咨询、碳认证等低碳新兴服务产业,鼓励金融保险企业开展碳信贷、质押、担保和融资等业务。

积极开展低碳试点建设。深化低碳试点内容,扩大低碳试点范围,打造一批产业高度集聚、行业特色鲜明的低碳园区,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具有先进管理水平的低碳企业,建成一批示范价值较高、可复制性强的社区、城镇,为全省各区域、各领域、各行业的绿色低碳发展起到示范作用。鼓励国家和省级低碳城市试点碳排放总量率先达峰。

完善低碳管理制度。建立应对气候变化统计指标体系和温室气体排放统计制度,完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定期编制省、市级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实行重点企(事)业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数据报告制度,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数据信息系统。完善温室气体排放计量检测制度,推动重点排放单位健全能源消费和温室气体排放台账记录。

相关阅读: 【重磅】2017清洁燃煤发电中国国际论坛通知!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节能低碳查看更多>燃煤发电查看更多>超低排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