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市场正文

科技 | 我们如何看国内核电技术发展?

2017-03-21 09:19来源:iAnalyst作者:郑丹丹、高志鹏关键词:核电站核电技术核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趋势四:核燃料循环后端短板将补齐

核燃料闭式循环是国策。乏燃料又称辐照核燃料,指的是在反应堆内燃烧过的核燃料,具有一定较高放射性。目前对于乏燃料的普遍处理做法是先在乏燃料水池中存储5-10年,然后等待进一步处理。我国既定的的核燃料处理路线是闭式循环路线,即需要对乏燃料进行分离回收利用,对于提取出的可用物质进行进一步加工,形成MOX燃料继续使用,而对于分离出的高放射性废物进行深地质层处理。图9为核燃料闭式循环示意图。

目前国内乏燃料处理能力稀缺,面临持续增长乏燃料卸出量,后端短板亟待补齐。根据《中国能源报》相关数据,单台1GW机组每年卸出反应堆乏燃料为18.8吨,届时2020年,我们预计国内在运行核电机组总装机容量将达到51.15GW,当年乏燃料卸出量将高达962吨。结合我国核电站投入运行的时间来看,我们预计截至2016年底过国内累计卸出乏燃料量约为4000吨左右。图10为2010-2022年国内乏燃料卸出量预测情况。

目前我国后处理能力单薄,只有404厂具有一处中试厂能够进行乏燃料处理,从目前运行情况来看,中试厂每年处理乏燃料量不足100吨,乏燃料主要的存储方式还是在堆贮存。2015年6月30日,中核集团与阿海珐集团签署《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与阿海珐集团关于后处理/再循环工厂项目合同商务谈判工作路线图的谅解备忘录》,此外据中国核电信息网报道,2015年9月,中核集团宣布由其负责建设,法国阿海珐集团承担总体技术责任的中国核循环项目将在2020年开工。近期于2017年2月21日,中核集团又与新阿海珐集团签订核燃料循环全产业链合作框架协议,切实推动我国后处理大厂建设。我们认为随着我国乏燃料后处理大厂的开工建设,将带动乏燃料处理相关产业快速增长。

中子吸收材料与乏燃料处理设备是上游刚需,一旦乏燃料处理产业启动,将率先受益。中子吸收材料主要用于吸收乏燃料衰变所释放的中子,由于在乏燃料贮存、运输、处理、储存过程中均会发生衰变,因此在乏燃料处理的过程当中均会用到中子吸收材料,未来新建核电站所建设的乏燃料水池、运输核废料所用到的运输罐、储存核废料所用到的储存罐都会新增中子吸收材料需求。乏燃料处理设备专用性较强,而且具有较高技术壁垒,如果乏燃料处理市场启动,乏燃料处理设备市场将实现从0到1的突破。

原标题:科技 | 我们如何看国内核电技术发展? (by 浙商·电气新能源)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核电站查看更多>核电技术查看更多>核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