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近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山东省“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规划指出,开展余热余压余气利用技术的研发及推广,发展烧结及炼钢烟气干法余热回收利用、火电厂烟气综合优化系统余热深度回收、乏汽与凝结水闭式回收等节能工艺。推动生物质能装备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突出发展大型沼气发电机组、低热值生物质燃气发电机组、高效低耗大功率压缩成型机、规模化生物质成型燃料生产工艺和成套设备。到2020年,生物质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30万千瓦时,占全省总装机容量的比重达到1.4%。重点发展陆上3兆瓦以上、海上10兆瓦以上大型发电机组,加快研发先进高效、应用广泛的低风速风力发电机组,提升大尺度叶片、轴承、齿轮箱、控制系统、变桨系统、偏航系统等关键部件的自主化水平等。详情如下: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十三五”战略性
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鲁政发〔2017〕7号
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现将《山东省“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山东省人民政府
2017年3月9日
(此件公开发布)
山东省“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我省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筑经济增长新动能,加快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要支撑和带动作用。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根据《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
“十二五”期间,我省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医药和生物、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海洋开发、高端装备制造等“四新一海一高”六大产业快速发展,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对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发展支撑作用显著增强。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建设,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青岛国家深海基地、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威海国家浅海海上综合试验场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成,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数量全国第一,承担了一大批国家重大创新工程和研发计划。浪潮天梭K1高端容错计算机、康平纳筒子纱数字化车间、盛瑞前置前驱8档自动变速箱(8AT)、三角巨型工程子午胎等一批新兴技术获全国科技进步一等奖,海洋、生物、高端装备、新材料等产业规模居全国前列,形成了一批影响力强、辐射带动作用大的产业集聚区和创新型产业集群,具备了向更大规模壮大的坚实基础,孕育了向更高层次爆发突破的新动能,为“十三五”加快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同时,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也面临一些瓶颈和问题:产业整体规模仍然偏小,引领支撑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部分领域核心技术缺乏,创新能力仍不够强;中低端产品比重较高,产业结构仍不尽合理;高层次人才团队偏少,智力支撑有待增强。对此,必须保持清醒认识,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准确把握未来一段时期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加快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未来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持续推进“能源新政”“绿色技术”“低碳经济”“工业4.0”等发展战略,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仍将蓬勃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有望保持快速发展,逐步成为各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经济复苏振兴、抢占竞争制高点的重要突破口。我国“一带一路”“创新驱动”“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双创”等重大决策部署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营造了更优的政策环境,“三去一降一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创造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同时,相关产业深度交叉融合发展,涌现出智能制造、数字创意、绿色低碳等新的产业发展方向。
二、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引领创新发展、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新材料、现代海洋、绿色低碳、数字创意等7大产业为发展重点,以创新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重大项目带动、市场消费拉动、开放拓展空间、多元投融资、人才队伍建设、协调组织推进等措施为保障,着力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向规模化、绿色化、集聚化、国际化、服务化发展,培育一批先导性产业、支柱性产业,着力打造环渤海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高地,成为全国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策源地和示范区。
(二)发展原则。
1.市场需求,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注重市场化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需求为引领,自主选择发展路径和方向。政府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和普惠性政策,鼓励创新、适度监管,优化调控指导方式。
2.技术支撑,创新驱动。选择优势领域,构建企业主导的协同创新平台和创新机制。聚焦可能产生革命性突破的技术方向,开展基础性、引领性、标志性重大核心技术研发,推动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3.重点突破,开放发展。充分发挥各地比较优势,明确主攻方向,集中力量培育差异化的特色优势产业,打造若干核心节点和发展高地,塑造竞争新优势。紧抓“一带一路”和中国—阿拉伯国家网上丝绸之路建设等战略契机,高效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加快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全球布局。
4.链条延伸,集聚带动。充分发挥创新骨干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带动打造“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群,形成分工合理、协作密切、特色鲜明的产业链。依托高技术产业基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试点区域等载体,培植一批规模优势突出、创新能力强、示范带动作用大的产业聚集区。
(三)发展目标。
1.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6%,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新材料、现代海洋、绿色低碳等6个产业产值规模均超过50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带动高质量就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
2.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3%左右,重要骨干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5%。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等载体支撑作用增强,授权发明专利数量年均增长20%以上,形成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自主技术、产品和品牌。
3.竞争优势大幅增强。到2020年,培育形成100家以上创新型骨干企业,壮大一批机制灵活、创新突出的中小微企业,打造一批技术含量高、核心竞争力强、特色优势明显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参与国内外分工的层次不断提高,部分重要领域由跟跑、并跑向领跑转变。
4.发展环境更加优化。到2020年,全省有利于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支持创新、市场、开放、人才等关键环节的政策体系更加健全,形成综合要素资源汇聚的优良生态环境。
三、重点发展产业
(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紧跟网络强国、“互联网+”、大数据等国家战略,重点推进网络基础设施、高端整机、核心应用软件、物联网等核心技术的开发、应用及产业化,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相关领域协同跨越发展,打造互联、融合、智能、安全的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全方位拓展网络经济新空间。到2020年,全省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达到4900万个,第三代移动通信(3G)/第四代移动通信(4G)基站规模达到30万个,第五代移动通信(5G)启动商用服务, 省内主要商业网站、教育科研网站和政府网站支持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
1.高速宽带网络。
推进固定宽带网络升级。推动全省城乡光纤网络深度覆盖和速率提升,城市家庭普遍具备每秒1000兆比特(1000Mbps)以上接入服务能力,农村家庭普遍具备100Mbps接入能力。推进超高速、大容量光传输技术应用,升级骨干传输网,大幅提高城域网和骨干网出口带宽,提升高速传送、灵活调度和智能适配能力。
加快建设泛在先进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加快推动4G网络布局和商用发展,完善农村4G基站铁塔等宽带网络基础设施,促进城市和农村无线宽带网络协调发展,实现4G网络深度和广度覆盖。积极开展5G联合研发与试验,研发基于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的移动互联网高性能内容分发、多媒体彩信、移动搜索、位置服务等特色移动通信服务;加快基于互联网协议第四版/第六版(IPv4/IPv6)技术过渡的骨干网和接入网改造。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截至6月30日,国家电投集团贵州金元鸭溪电厂今年累计发电量达30.46亿千瓦时,较去年同期增发2.96亿千瓦时,创近15年来上半年发电量新高。今年以来,鸭溪电厂锚定年度发电任务,以“起步即冲刺、开局即决战”的奋进姿态,多维度施策、多举措发力,为高效完成发电任务筑牢坚实基础。密织防线,筑牢安全生
在降低工业能耗和提升可持续性要求日益严格的背景下,运营商是否应重新关注泵的能源效率?对此,苏尔寿中国区服务事业部总经理周敏先生进行了深入探讨。在全球范围内,能源密集型工业部门的产量不断增长。受此驱动,全球能源消耗持续攀升,这使得提升能效的紧迫性日益凸显。国际能源署(IEA)指出,通
日前,2025年陕西省企业“三新三小”创新竞赛传来喜讯,陕投集团电力运营君创科技《基于中频感应与红外控温的超厚壁大口径集箱精准热处理工艺创新》斩获一等奖,《一种火电厂管道焊缝减小加热宽度的热处理方法及装置》获二等奖。陕西省企业“三新三小”创新竞赛由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陕西省工业和信息
据国家能源集团7月8日消息,龙源电力广西公司北流500MW/1000MWh共享储能电站取得北流市发展和改革局备案批复。作为国家能源集团目前在广西区域获批的容量最大的电化学储能电站,项目获批将为后期新能源多元化发展和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注入新动能。该储能电站位于广西玉林北流市,规划装机容量500MW/1000M
环渤海港口方面,市场价格企稳,贸易商挺价意愿坚挺。尽管短期受高温影响,煤价存在小幅上涨可能;但高库存压力与需求疲软共同作用下,市场整体呈现供需僵持的状态。综合分析,市场陷入涨跌两难的僵持局面,预计短期内,煤炭价格将以缓慢上涨为主。(来源:鄂尔多斯煤炭网作者:吴梦)从市场供需两端看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7日,黑龙江电力交易中心发布2025年7月份第1周黑龙江电网发电偏差情况及未来一周影响发电相关情况。根据新能源、水电、火电发电能力及电力平衡预测,2025年7月4日-7月11日(周五至下周五),省内电力供需总体平衡。7月4日-5日、7月7日、7月9日,部分时段阶段性存在电力紧张情况,
上半年,华能西安热工院在燃机燃烧监测与诊断、新型储能耦合煤电机组灵活性提升和技术监督数智化创新等领域取得一批高水平科技成果,共有22项科技成果顺利通过由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中国煤炭学会等一级学会协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其中,燃机燃烧监测与诊断技术、新能源电站跨系统
进入7月,受副热带高压稳定控制影响,湖北省迎来今夏首轮大范围晴热高温天气,最高气温达38摄氏度以上,局地40摄氏度以上,社会用电需求旺盛。7月4日,湖北省电网负荷再创历史新高。面对高温,三峡集团湖北能源省内10台火电机组全开运行,在稳定电力供应、增强系统调节能力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全力守护
进入7月,受副热带高压稳定控制影响,湖北省迎来今夏首轮大范围晴热高温天气,最高气温达38摄氏度以上,局地40摄氏度以上,社会用电需求旺盛。7月4日,湖北省电网负荷再创历史新高,襄阳、宜昌、荆州、荆门、鄂州、随州、十堰等7个地市用电负荷创新高。面对来势汹汹的高温,三峡集团湖北能源省内10台火
入夏以来,最强高温过程影响我国,全国日用电负荷超14亿千瓦,创历史新高。7月6日,国家能源集团浙江公司北仑电厂首台8号机组完成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正式投入商业运行。该厂以“火风光储”总装机6400兆瓦,为迎峰度夏期间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更强电力保障。该项目建设8号、9号两台1000兆瓦超超临
煤电将继续发挥供热“稳定器”重要作用——2025智慧热电与灵活调峰大会观察“火电厂供热面临成本和供热能力的双重考验”“传统煤电将向新型智慧煤电、区域能源服务中心、新型虚拟电厂等新一代煤电转变”“深度推进热电机组的灵活性、供热与节能改造,在大力提升机组调峰能力的同时,实现节能降碳”....
近日,由东方电气集团所属东方汽轮机自主研制的我国首台商业化G50重型燃气轮机,济南热电华山1号项目高温部套完工下线,标志着东方汽轮机在重型燃机转子制造、高温透平叶片制造、燃烧器制造、整机装配四大核心领域完成自主化能力建设,在国内率先实现重型燃机设计制造一体化,成为国内唯一一家具备重型
近两年,中国能源版图正经历一场深刻的重构。贵州、广西、新疆、湖南、四川、青海等省份的能源企业密集启动整合重组,一批大型省级综合性能源集团相继亮相。依托区域资源禀赋,地方能源集团的实力不容小觑。资产规模超千亿元者比比皆是,虽然电力装机总量仍不及国家能源集团、国家电投、华能等五大央企
前言目前,在钢铁行业的高炉热风炉烟气脱硫,轧钢加热炉烟气脱硫及煤气发电系统烟气脱硫配套的固定床/间歇性移动床脱硫装置越来越多,大多企业对于固定床/间歇性移动床脱硫装置上配套使用的钙基颗粒脱硫材料了解不多,在实际使用、操作及选择上有一定误区,本文将从固定床/间歇性移动床脱硫装置及床塔
大唐集团近日发布【江苏公司大唐南电二期2x745MW燃气轮机创新发展示范项目新建工程初步设计评审及重大专题咨询服务招标项目】中标候选人公示。第一中标候选人:电力规划总院有限公司,投标报价:3950000.00元,工期:满足,质量:良好;第二中标候选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安徽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投
据南华早报报道,2025年5月新加坡可再生能源在发电结构中的占比提升至历史新高。新加坡国家电力市场数据显示,5月份太阳能发电量自2024年3月以来增长最快,可再生能源进口连续第三个月上升,达到两年多来的最高水平,将可再生能源在新加坡电力结构中的占比提升至2.58%。(来源:国际能源小数据作者:ES
第四章nbsp;天然气行业发展本章作者nbsp;杨永明(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一天然气供需01天然气表观消费同比增长8%国家发展改革委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4260.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8%。随着稳经济政策及接续措施加快推进并落地生效,国内经济持续呈现复苏向好态势。各个领域的用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6月27日,四川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发布《2025年用户侧新型储能项目相关事宜》。储能用户与储能运营商采用自主协商方式,自行约定储能运营收益计算方式,开展储能运营收益计算,并自主约定储能运营收益分配方案(包括但不限于按比例分成等),自行完成支付。储能运营收益包括储能充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6月28日,上海临港重型燃气轮机试验电站保障机组工程1号机组顺利完成168小时满负荷试运,正式投入商业运行。该项目是国家“两机”重大专项,配置1台500兆瓦F级和1台670兆瓦H级联合循环机组。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6月27日,华能泰安2×9F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联产项目推进会在项目现场举行。华能山东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黄涛出席仪式并宣布浇筑第一方混凝土。华能泰安燃机项目是山东省重型燃机示范项目、泰安市首个重型燃机项目,是落实华能集团与山东省政府、泰安市政府战略合作协议的重点
湖北能源两度挂牌却无人问津的营口能投公司65%股权,最终仍由同属三峡系的三峡能源“内销”接盘。从西北“沙戈荒”基地的煤电招标,到东部沿海的燃机调峰项目重启,三峡集团正以“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模式,重塑火电的战略价值。两度流拍终“内销”,三峡能源接手困局项目2024年4月,湖北能源集团股份
2025年6月30日12时18分,广东华电惠州东江燃机热电项目第二套机组一次性通过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或超过设计标准,标志着两套机组全面建成,顺利转入商业运营阶段。本项目为华电电科院与粤能公司在广东地区联合合作的第四个调试项目,其中第二套机组调试和涉网试验部分由粤能公司承
再有不到180天,“十四五”将收官。“5年前制定的规划《纲要》各项主要指标中,能源综合生产能力等8项指标进展超过预期。”7月9日,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指出。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十组数据,印证“十四五”期间能源发展取
我国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和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能源电力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深化能源管理体制改革,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能源法》提出要“加快建立主体多元、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监管有效的能源市场
第六章非化石能源发展本章作者伍梦尧(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一总体发展概况01非化石能源成为发电量增长主要力量2024年,全国全口径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同比增长15.4%,全口径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同比增量占总发电量增量的比重达到84.2%。其中,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2024年度发
7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介绍,“十四五”时期,能源综合生产能力进展超过预期。“十四五”规划把创新提到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加上大型LNG运输船全球领先;全球第一座第四代核电站石岛湾基地投入商业运行。“用能”更
7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介绍,“十四五”时期,能源综合生产能力进展超过预期。“十四五”规划把创新提到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加上大型LNG运输船全球领先;全球第一座第四代核电站石岛湾基地投入商业运行。“用能”更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7月9日,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表示,“十四五”时期,能源综合生产能力进展超过预期。“用能”更加清洁,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历史性超过煤电,建成了全球最大清洁发电体系,我们每用3度电就有1度是绿电,这个比例还会
7月1日0时,福建投资集团与国投云顶公司顺利完成湄洲湾电厂一期BOT项目的整体交接。这是继6月成功接收漳州后石电厂BOT项目后,福建投资集团在能源领域取得的又一关键性成果。湄洲湾电厂一期BOT项目于1998年开工建设,是我国首个外商独资的大型火电BOT项目,安装2台39.3万千瓦亚临界燃煤机组,总投资6.5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建立一批零碳园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作出明确部署。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等部门印发《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发改环资〔2025〕910号,以下简称《通知》),启动国家级零碳园区建设工作,为统筹有序开展零碳园区建设提供重要工
7月4日,由国网能源研究院联合国家气候中心主办的2025年电力供需分析报告成果发布会在京召开。国网能源院经济与能源供需研究所在会上发布《中国电力供需分析报告2025》的研究报告。根据预测,2025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10.3万亿kW·h,比上年增长5%。全年新投产装机容量比上年增长53.2%,规模再创历
7月4日,全国最大电力负荷达到14.65亿千瓦,创历史新高,较6月底上升约2亿千瓦,较2024年同期增长近1.5亿千瓦。为积极应对夏季用电高峰,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全力推动增发稳供,保障各类电源“应并尽并、稳发满发”;充分利用特高压通道的资源配置能力,保障电力可靠供应。入夏以来,江苏、安徽、山东、河
“预计2025年新投产装机规模再创历史新高,风电、太阳能发电合计新投产装机规模突破5亿千瓦。到2025年底,预计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39.9亿千瓦,其中新能源装机占比达到48.2%。”7月4日,由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气候中心主办的“2025年电力供需分析报告成果发布会”上,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