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风电海上风电政策正文

国家发改委、海洋局:“十三五”加强5、6MW及以上大功率海上风电设备研制(附文件)

2017-05-16 13:37来源:北极星风力发电网作者:北极星关键词:海上风电海上风电设备海上风电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前  言

海洋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战略空间,是孕育新产业、引领新增长的重要领域,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海洋经济发展,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战略部署。壮大海洋经济、拓展蓝色发展空间,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

“十二五”时期,我国海洋经济总体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海洋经济在拓展发展空间、建设生态文明、加快动力转换、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十三五”时期是我国海洋经济结构深度调整、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的关键时期,要坚持陆海统筹,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机遇,推进海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本规划。规划涉及区域包括我国管辖海域以及海洋经济发展所依托的相关陆域(未包括港、澳、台地区)。规划期至2020年。

一、总体要求

“十二五”期间,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成就显著。“十三五”时期,我国海洋经济发展面临重大机遇和挑战。

(一)发展成就

海洋经济总体实力进一步提升。“十二五”期间,我国海洋经济继续保持总体平稳的发展势头,年均增长8.1%,依然是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有力引擎。2015年海洋经济总量接近6.5万亿元,比“十一五”期末增长了65.5%;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9.4%;涉海就业人员3589万人,较“十一五”期末增加239万人。

海洋经济布局进一步优化。“十二五”期间,发挥环渤海、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引领作用,北部、东部和南部三个海洋经济圈基本形成,一些内陆省份海洋经济逐步发展,浙江舟山群岛、广州南沙、大连金普、青岛西海岸等国家级新区以及福建平潭、珠海横琴、深圳前海等重要涉海功能平台相继获批设立。山东、浙江、广东、福建、天津等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地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重点领域先行先试取得良好效果,海洋经济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一批跨海桥梁和海底隧道等重大基础设施相继建设和投入使用,促进了沿海区域间的融合发展,海洋经济布局进一步优化。

海洋经济结构加快调整。“十二五”期间,海洋产业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海洋经济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5.1:47.7:47.2,调整为2015年的5.1:42.5:52.4。传统海洋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海洋油气勘探开发进一步向深远海拓展,海水养殖比重进一步提高,高端船舶和特种船舶完工量有所增加。新兴海洋产业保持较快发展,年均增速达到19%。海洋服务业增长势头明显,滨海旅游业年均增速达15.4%,邮轮游艇等旅游业态快速发展,涉海金融服务业快速起步。

海洋科技创新与应用取得新成效。“十二五”期间,一批海洋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深海遥控无人潜水器作业系统海试成功,海洋深水工程重大装备及配套工程、3000米水深半潜式钻井平台通过验收,南极深冰芯钻探第一次试钻成功。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率超过50%,海水淡化设备国产化率显著提升,兆瓦级海洋潮流能装备正式并网发电,200千瓦波浪能装备初步具备远海岛礁应用能力。

海洋管理与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首次全国海洋经济调查正式启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取得明显成效。海域使用管理深入推进,海域空间资源全面保障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海洋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海洋预报区域从我国近海延伸到全球大洋和两极,海洋灾害预警发布频率显著提高,海洋渔业生产安全和海上搜救环境保障服务系统投入试运行,管辖海域巡航执法时空覆盖率进一步提高。抵御风暴潮灾害能力进一步增强,建成海堤约1.4万公里。

海洋经济对外开放不断拓展。“十二五”期间,上海、天津、广东、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相继设立。涉海企业通过对外投资建港、承接海洋工程项目、收购涉海公司等方式,拓宽了海洋产业合作模式和领域。“一带一路”建设战略顺利实施,我国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经贸合作、环境保护、人文交流、防灾减灾等领域展开务实合作,对外贸易和直接投资显著增长。

(二)面临形势

“十三五”时期,海洋经济发展面临重大机遇。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的重组和流动进一步加快,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全球范围内孕育兴起,为我国海洋经济转型升级和“走出去”提供了良好条件和重要支撑,“一带一路”建设战略加快实施,为我国海洋经济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合作拓展了新空间。我国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综合国力稳步提升,科技实力明显增强,为海洋经济加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制造业实力显著提高,服务业增长势头明显,为海洋产业加速转型升级奠定了重要基础;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实施,为海洋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能和活力。

同时也要看到,世界经济仍处于深度调整期,全球经济仍未摆脱低迷,国际市场需求依旧乏力,地缘政治关系复杂多变,给我国海洋经济相关领域对外投资、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带来诸多不确定性。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海洋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存在,海洋经济发展布局有待优化,海洋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压力加大,部分海洋产业存在产能过剩问题,自主创新和技术成果转化能力有待提高,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压力不断加大,海洋生态环境退化,陆海协同保护有待加强,海洋灾害和安全生产风险日益突出,保障海洋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尚不完善等,这些因素仍制约着我国海洋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树立海洋经济全球布局观,主动适应并引领海洋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优化海洋经济区域布局,提升海洋产业结构和层次,提高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科学统筹海洋开发与保护,扩大海洋经济领域开放合作,推动海洋经济由速度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为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建设海洋强国做出更大贡献。

(四)基本原则

改革创新、提质增效。以创新为手段激发市场活力,着力推动海洋经济体制机制创新,引导海洋新技术转化应用和海洋新产业、新业态形成,依托“智慧海洋”工程等培育海洋经济增长新动力,提升海洋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陆海统筹、协调发展。统筹陆海资源配置、产业布局、生态保护、灾害防治协调发展,统筹沿海各区域间海洋产业分工与布局协调发展,统筹海洋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融合发展。

绿色发展、生态优先。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加强海洋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强化海洋环境污染源头控制,切实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开放拓展、合作共享。主动参与国际海洋经济合作,构建利益共同体,逐步提升我国海洋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增进人民福祉为目的,共享海洋经济发展成果。

(五)发展目标

到2020年,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空间不断拓展,综合实力和质量效益进一步提高,海洋产业结构和布局更趋合理,海洋科技支撑和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海洋经济国际合作取得重大成果,海洋经济调控与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形成陆海统筹、人海和谐的海洋发展新格局。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海上风电查看更多>海上风电设备查看更多>海上风电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