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评论正文

前沿|增量配网和光伏电站如何利用PPP模式?

2017-05-26 15:23来源:能源杂志作者:栾昊关键词:增量配网电力领域PPP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从流程上来看,首先,政府授权地方能源管理部门会同相关部门负责PPP项目的前期评估论证,进行项目遴选和实施方案编制;其次,科学筛选具备管理经验、专业实力以及信用状况良好的投资参与者作为合作伙伴,签订PPP合同协议;投资参与方进一步选择与政府部门基于股权投资、参股分红等方式共同设立出资成立项目公司(SPV),对增量配电网项目投资、建设和运营,向用户提供服务。项目合作期满后,将项目资产移交政府指定机构,或者仅选择拥有投资收益权,与售电公司自主签订委托协议,具体配电网运营权委托电网企业或符合条件的售电公司进行。

参与方的项目收益主要来自配电费收入以及有偿为各类用户提供的增值服务。一方面,基于准许成本加合理收益的测算,按照政府核定的配电价格收取配电费;另一方面,可以深入拓展智能用电、用户合同能源管理等服务,以及供电、供冷、供热等智能化的综合能源服务等,开辟新的收入来源。此外,也可在某些PPP项目协议中明确,申请在运行初期最终用户付费不足以满足社会资本或项目公司成本回收和合理回报时,由政府以财政补贴、优惠贷款和其他优惠政策的形式,给予一定的可行性缺口补助。

(2)PPP模式在光伏电站领域应用

在一些新能源项目投资建设过程中,还可以尝试将PPP 模式和项目施工总承包EPC 模式有效结合,构建PPP +EPC模式作为新能源发电项目建设的一种新型融资管理模式。近年来,EPC 总承包项目模式以其投资效益高、总成本低和保证项目工期的优势广泛应用于新能源发电项目。然而由于此类项目所需投资量较大,对项目融资需求较为迫切。因此,考虑在EPC 模式基础上引入PPP模式融资,有利于拓宽融资渠道,充分发挥总承包商的项目管理经验,同时多方参与降低投资风险,实现优势互补,多方共赢。

基于项目全寿命周期视角,这两种项目管理模式在时间阶段、工作内容及利益相关方的融合性决定了两者结合的可行性。这种模式下,项目主体包括政府部门、业主方与总承包商。其中,政府部门作为项目发起者、合作者及监督者,通过招标方式确定业主方作为项目投资者,确定总承包商作为项目承建者; 总承包商则采用EPC 模式进行施工建设过程中的项目管理。

在PPP + EPC 模式下,主要涉及前期准备、建设和运营移交三个阶段。以光伏电站项目为例,在项目的前期准备阶段,地方政府部门发起项目,同时作为合作方和监督方参与其中,并在政策支持下利用PPP模式引入社会投资者参与项目建设,能够缓解政府财政压力;投资者以自有资本和融资资本对项目进行投资,作为光伏发电项目的业主方。在项目建设阶段,业主方以招标方式选择总承包商进行工程施工建设,总承包商总体负责项目的工期、质量和成本,协调各方进行项目管理并处理施工过程中的突发问题;最后,在项目运营移交阶段,业主方负责项目投产后的运营及维护,为消费者提供电力产品及相关服务。

总的来看,PPP 模式在能源电力基础设施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在参与PPP的过程中,潜在的风险与挑战也同样不容忽视。在一些已开展PPP的项目中,由于政府审批延误、决策流程冗长、市场收益不确定等一系列风险依然存在。例如,在增量配电领域PPP项目,新建大规模工业园区,可能面临政府审批流程冗长,此外可能由于招商引资不成功导致整体入驻园区率较低,从而使配电网投资面临市场需求波动的风险。机遇与挑战并存,更需要大胆尝试、审慎运作,建立科学的风险分担机制、完善决策流程,在扩大盈利的同时,谨慎防范各类风险。

原标题:前沿 | 增量配网和光伏电站如何利用PPP模式?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增量配网查看更多>电力领域查看更多>PPP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