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安徽省电网发展规划(2017—2021年)
为贯彻落实安徽省五大发展行动计划,按照省委、省政府推进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工作的统一部署,根据《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和《安徽省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省电力需求与日俱增,电网建设处于较快发展阶段,电网发展取得明显成绩。
1.输电网资源配置能力显著增强。2013年建成世界首个商业运行同塔双回特高压交流工程——皖电东送淮南至上海特高压交流工程,2016年建成淮南—南京—上海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安徽段),有力保障了“皖电东送”和省内电力配置需求。500千伏电网在东、中、西3个输电通道基础上,贯通第二条中部通道,同步加强通道间横向联络。各设区市基本形成清晰的220千伏地区电网结构,全省分为6片运行。截至2016年底,全省220千伏及以上变电容量10138万千伏安,线路2.18万公里,分别是2010年的1.98倍和1.51倍;全网供电能力超过3500万千瓦,省际电力交换能力达到1400万千瓦,均为2010年的1.75倍。
2.配电网供电能力大幅提升。加强城乡配电网建设,完成新增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启动小城镇(中心村)改造、农村机井通电工程,基本解决了农村地区供电能力不足和电网安全水平不高、“卡脖子”、低电压等突出问题。截至2016年底,安徽电网110千伏和35千伏变电站共计1664座,变电容量6950万千伏安,线路3.75万公里,分别是2010年的1.9倍和1.4倍;户均配变容量由2010年的1.18千伏安提升至2.58千伏安。
3.服务可再生能源并网卓有成效。积极应对光伏、风电可再生能源井喷式发展,建立电网配套工程建设“绿色通道”,有效保障了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截至2016年底,电网累计建成风电、光伏并网线路567公里,投资6.05亿元,满足全省177万千瓦风电、345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的并网需求;全省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比由2010年的6.3%提高到15.9%。
4.装备与智能化水平稳步提高。全面开展电网标准化建设,装备水平大幅提高。特高压技术在工程设计、施工调试等多项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并实际应用。大电网调度运行能力不断提升,供电安全可靠水平有效提高。截至2016年底,建成智能化变电站126座,机器人巡查和无人机巡线等智能巡检技术、输变电设备状态检测、灾害检测平台等投入应用。在合肥市二环内、滨湖新区等地区系统性试点建设配网自动化系统。建成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城市级监控中心1座,信息采集监控站3个,实现高速公路服务区城际快充网络全覆盖。
5.电力体制改革持续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和输配电价方案等获国家批复,电力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电力直接交易规则、市场主体准入退出实施细则、市场管理委员会组建方案等政策性文件陆续出台。开展电力直接交易,2014年国内首个直接交易平台建成投运;2016年省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挂牌成立,注册市场主体3500余家,直接交易电量39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21%,全年降低企业电费约54亿元。宁国河沥园区等6个增量配电试点项目获国家批准。
与此同时,安徽电网发展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输电网结构仍需进一步优化。部分500千伏变电站单台主变运行,对地区电网支撑能力不足;500千伏/220千伏电网普遍保持电磁环网运行,存在因潮流转移导致线路过载的风险;宿州、亳州、黄山等市缺少500千伏变电站,依靠220千伏线路远距离输电。二是配电网薄弱问题仍然存在。城市配网网络结构不清晰、联络不合理,变电站的10千伏出线间隔紧张。水电供区等农村局部地区配电线路供电半径偏大,“卡脖子”、低电压等问题尚未完全解决;配电设备装备水平较低,高损耗配变、地埋线台区尚未完全改造等。三是电网智能化水平需进一步提高。配电自动化建设需进一步加强,信息化、互动化水平需要整体提升,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尚需完善,智能巡检技术需进一步提高。
注:[ ]中为6年累计值。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深化改革的攻坚期,也是电网加快转型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在环境资源约束不断增强,我省电力需求保持刚性增长的情况下,电网发展面临一系列新形势、新挑战。
1.电力需求保持中高速增长,电网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快。2016年,我省全社会用电量179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46%,全社会最大负荷3490万千瓦,同比增长10.8%,位居全国前列,发展势头较好。但我省人均用电量仅为全国的66%,用电增长空间较大。未来五年,电力需求与经济社会发展仍将保持同步增长,电网建设必须满足500千伏骨干网架向“网格式、内需型”转变要求,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需要,以及区外来电发展需求等。
2.可再生能源开发呈加快趋势,网源发展需要进一步协调。随着两淮地区积极推进采煤沉陷区国家光伏先进技术示范基地建设,金寨县创建国家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示范县,滁州等地稳步推进风电场建设,各地大力推广厂房、公共建筑等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我省可再生能源发展仍处于快速增长阶段。未来五年,在合理规划电源项目布局的同时,电网建设要适应光伏、风电等项目建设周期短的需求,克服区域电网间隔和廊道资源紧张等困难,进一步协调电网与电源发展。
3.多元化负荷不断增加,电网智能化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随着电动汽车推广应用、电能替代持续推进及相关政策不断完善,我省将加快推动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电蓄冷、电储热等储能经济利用成为可能。未来五年,为满足电动汽车、电蓄冷、电储热等多元化负荷的大规模接入,以及电力需求侧管理的要求,需要全面提升电网智能化水平,适应电网对多元化负荷的及时接纳和协调控制。
4.电力改革深入推进,电网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模式将发生变化。随着输配电价核定机制的形成、增量配电业务的放开,新型业态和商业模式创新不断涌现,电力市场化体系逐步形成,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凸显。未来五年,电网企业功能定位和盈利模式将发生变化,电网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方式也将随之改变。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配电网连接着电力主网和千家万户,是电力供应的“最后一公里”,是现代经济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和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围绕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要求,持续深化配电网建设改造,提高配电网可靠性和承载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用电
日前,内蒙古电力集团根据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与国家电网公司签署的备忘录相关协议,从电网发展和人才培养战略着眼,与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达成特高压人才培养合作意向,并由内蒙古超高压供电公司与山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签订合作协议,旨在加快特高压高层次管理、技术人才培养等。7月10日,内蒙古电力集团
在全球能源转型和“双碳”目标的双重驱动下,电力系统正经历从传统集中式大电网向大电网、配电网、微电网多层级协同(以下简称主配微协同)的转型。主配微协同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路径,逐渐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主配微协同可以打破传统电网中大电网、配电网和微电网之间的壁垒,实现能源在各级电网
近期,国网大厂县供电公司发展建设部以“绿色希冀”为契机,精心组织了以聚焦电网规划核心任务为焦点的线下自主学习与研讨活动,旨在全方位提升团队专业技能与实战能力,推动公司电网规划工作迈向新台阶。在学习过程中,大家以新型配电系统规划策略为重点,依托“网上电网”平台,深入探讨规划新思路、
全球绿色低碳浪潮下,中国绿色认证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2025—2030年中国绿色认证服务行业全景评估与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显示,2020—2024年中国绿色认证市场规模从28亿元激增至18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45.7%,远超全球平均水平,预计2030年将突破800亿元。本文将深入梳理南方电网公司绿色低碳评价认
6月25日,锦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协作合力推进全市电网建设的通知(锦政办发〔2025〕9号)。其中提到,电力部门及时组织编制电网规划,电网规划要与能源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有机衔接。电网规划应依法纳入能源发展规划,对无法及时纳入的项目,按法定程序评估后调整。在国土空间规划修编中,应
6月27日,围场公司党委举行“学规定、强作风、守底线、做表率”主题党日暨“传承红色基因践行绿色使命”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20名党员干部、新发展党员和团青代表前往塞罕坝机械林场供电所展厅和塞罕坝展览馆,开展教育活动。在塞罕坝机械林场供电所,集中参观了供电所文化展厅,零距离聆听供电所服
6月12日,中国电建储能安全技术中心揭牌仪式暨首次工作会议在上海召开。上海市黄浦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徐惠明,上海市经信工作党委二级巡视员张成金,中国电建总工程师、安全总监和孙文,上海院党委书记、董事长蔡光宗出席会议,共同为中国电建储能安全技术中心成立揭牌。中国电建储能安全
6月30日,辽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协作合力推进全市电网建设的通知(辽市政规发〔2025〕3号),本通知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其中指出,精简优化小微企业配套电网工程行政审批流程,通过告知承诺、审批改备案或取消审批等方式,加快行政审批速度。同步核准电源与配套送出工程,同步办理行政审批要件。同时,
历经两年半、四个保供期,分五个阶段——6月15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迄今完成的最复杂的500千伏省级电网“心脏手术”攀西电网优化改造工程全面投运,将原本的攀西电网建成南北两组互不干扰的输电通道。这不仅让四川电网实现结构性升级,推动电力外送通道向清洁能源基地延伸,更构建起支撑“西电东送”的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党组工作部署,紧扣战略管理机制、电网管理机制、企业治理机制建设,突出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和底线思维,以争创“两个标杆”(新型电力系统示范标杆、高质量发展标杆)为安全生产
7月14日,江西省能源局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文件提出:1、大型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规划管理权限和年度开发方案编制纳入设区市能源主管部门管理范畴;2、电网企业要进一步压实并网安全责任,指导并网项目严格执行接入技术规范,落实“四可”等技术要
配电网连接着电力主网和千家万户,是电力供应的“最后一公里”,是现代经济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和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围绕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要求,持续深化配电网建设改造,提高配电网可靠性和承载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用电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方天公司深耕专业技术,优化服务品质,践行社会责任,最近,顺利完成一二次融合柱上断路器成套化抽检试验,成功解锁成套化检测新能力,这不仅是对传统检测模式的革新突破,更彰显了其在保障新型电力设备质量、护航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关键作用。读完这则消息,笔者不禁生出许多感慨
6月26日,成都市经信局公示支持供电公司配电网建设市级财政补贴资金审核结果。原文如下:关于支持供电公司配电网建设市级财政补贴资金审核结果的公示按照市经信局《关于组织申报2025年电力相关政策补助和奖励资金的通知》(成经信财〔2025〕3号)文件要求,我局组织申报了支持供电公司配电网建设市级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统筹发展和安全,任何时候都必须紧紧抓在手上。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能源保供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党组决策部署,以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为主线,聚力重大风险隐患清仓见底、安全稳定保供水平跃升,在统
本文是《关于深化提升“获得电力”服务水平全面打造现代化用电营商环境的意见》(发改能源规〔2025〕624号)系列解读之六。从政策制度设计出发,系统解析绿色用电的核心机遇与商业模式创新,助力相关主体在“获得电力2.0”时代实现精准发力与价值重塑。(来源:微信公众号“春观能源”)在“双碳”战略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6月23日消息,通辽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蒙东(通辽)绿色算力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其中,打造绿色算力中心中提出,鼓励算力中心部署高效IDC设备,推广模块化UPS,支持算力企业探索利用共享储能、储氢、飞轮储能、锂电池等作为多元化储能和备用电源装置。优化算力中心能源、水资源、土
近期,四川省能源局转发了国家能源局《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及《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问答(2025年版)》,并结合四川省实际提出五点意见。其中提到,要坚持应备尽备、能建快建,支持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发电加快发展。科学有序实施“千家万户沐光行动”,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保护
6月19日,四川省能源局发布关于转发《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川能源〔2025〕22号),文件提出:大型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项目原则上全部自发自用,省电力现货市场连续运行后(含连续结算试运行),可申请调整为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参与现货市场。阿坝州、甘孜州、凉山州和攀枝花市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6月17日,安徽省能源局发布关于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106号代表建议答复的函。答复文件明确,大力拓展光伏发电应用场景。建立并不断完善竞争性配置、源网荷储一体化、煤电与可再生能源联营等模式,做好风电和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规模管理。推进实施开发区适宜建筑屋顶光伏全覆
近日,国网三门峡供电公司通过配自系统启动FA(馈线自动化)功能,31秒内成功完成故障区域精准研判、故障点隔离及非故障区域恢复供电等一系列复杂操作,实现了非故障区的“秒自愈”。今年以来,国网三门峡供电公司紧紧围绕配网自愈体系建设,持续提升配自终端覆盖、开展配网线路保护适应性调整、FA配置
7月14日,甘肃发改委员发布甘肃省关于建立发电侧容量电价机制的通知(征求意见稿)。通知指出,本机制适用于不同类型机组,考虑到风电、光伏在用电高峰时段提供可靠电力供应的能力有限,抽水蓄能电站尚处于建设初期,实施范围暂包括合规在运的公用煤电机组、电网侧新型储能,均不含直流配套电源。容量
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批复《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了跨电网经营区中长期、绿电、现货等各品种和场景的交易规则。这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打通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关键堵点的重要突破性举措,标志着我国电力市场建设正式迈入跨电网
我国自2022年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发改体改〔2022〕118号)以来,在构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总体要求下,电力行业加速市场化转型,体制机制不断创新,电力资源正逐步实现全国范围内的高效流动与优化配置。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正式批复《跨电网经营区
云南奔腾的江河之水、广西的好“风光”化身为电能,穿越山河,点亮上海外滩的夜色、驱动浙江轰鸣的生产线、保障安徽实验室的精密仪器用电;广东富余的电能送入福建,变为寻常人家的空调凉风。这场千里奔赴,源于一场电力“全国购”。近日,我国规模最大跨经营区市场化电力交易落地。在北京电力交易中心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14日,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公开征求《甘肃省关于建立发电侧容量电价机制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文件明确,本机制适用于不同类型机组,考虑到风电、光伏在用电高峰时段提供可靠电力供应的能力有限,抽水蓄能电站尚处于建设初期,实施范围暂包括合规在运的
电力工业关系国计民生,电力行业统计分析是监测电力工业发展的重要工作。其中,电力生产消费统计数据不仅反映电力需求和供应情况本身,也反映电力供需平衡的基本状态,结合历史统计数据还能反映电力供需波动变化的总体趋势。同时,分行业的用电需求及其变化情况,在反映各行业用电需求的同时也反映行业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方案的复函》(发改体改〔2025〕915号,以下简称《方案》)。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同志就《方案》接受采访,回答了记者提问。问:建立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是深化
7月9日,新疆办市场监管处关于印发《新疆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实施细则》的通知,通知指出,新疆省调及以上电力调度机构直调,参与疆内电力电量平衡,单机容量10万千瓦及以上的并网公用火电(以下简称火电),风电、光伏、光热(以下风电、光伏、光热统称新能源),全厂容量5万千瓦及以上的水电,抽水蓄能
山东省作为国内储能发展的先行区域,其政策环境持续引导着独立储能项目的运营形态与收益模式深刻演进。在电力体制改革深化,尤其是电力现货市场全面推进的背景下,山东独立储能项目已从早期主要依赖容量租赁和容量补偿的单一模式,逐步转向更为复杂多元、与市场波动紧密关联的运营格局。本文旨在解读现
南方区域电力市场迈向常态运行之后,中国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两大电网突破经营区域限制,建立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中国统一电力市场“最后一公里”被打通。今年6月底,中国南方区域电力市场正式转入连续结算试运行阶段,标志着南方区域电力市场从“试行验证”迈向“常态运行”。南方区域电力市场交易范
近日,我国规模最大跨经营区市场化电力交易落地。7月1日至9月15日,超20亿千瓦时来自广东、广西、云南的电能,将通过闽粤联网工程全天候送至上海、浙江、安徽、福建,国家电网、南方电网跨经营区电力交易进入常态开展新阶段。这是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初步建成的重要标志之一。此次交易由北京电力交易中心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