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一、山西行政区域内成立配电网经营权售电公司的特殊要求
2015年3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印发新一轮电改纲领性文件——《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下称9号文),成为时隔12年后中国电改再起步的标志。本轮电改推进两年以来,电力市场化已成为业内共识。其后国家发改委及国家能源局等部门联合印发6个电力体制改革配套文件要求各省人民政府按照执行。依据以上文件,全国各试点省份大力推进电力体制改革,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山西作为首批地方电改领头羊的省份之一,为进一步加快推进输配电价改革、电力市场建设等八大重点改革任务落地落实,已出台了多个实施方案,其间山西省内规定的关于具有配电网经营权的售电公司的特殊准入条件,引人关注。
山西省人民政府2016年7月29日出台《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售电侧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对拥有配电网经营权售电公司的准入条件作出了规定。比较国家能源局《售电公司准入与退出管理办法》中规定的拥有配电网运营权售电公司的条件,山西省内要求由“省级政府电力管理部门”确定供电营业范围并颁发供电营业许可证。换言之,在山西省行政区域内成立具有配电网经营权的售电公司除了按照国家能源局《售电公司准入与退出管理办法》的要求办理“电力业务许可证(供电类)”,还应按照山西省级政府电力管理部门(即省经信委)的要求办理“供电营业许可证”。针对此特殊准入条件,有什么特别之处?首先可参考一下国家能源局及其他相关省份关于成立配电网经营权售电公司的具体条件。
二、国家能源局及各省成立配电网经营权售电公司的条件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在2016年10月12日出台的《售电公司准入与退出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拥有配电网运营权的售电公司应按照有关规定取得电力业务许可证(供电类)”。
重庆市出台的《关于重庆市售电侧改革市场主体准入与退出的指导意见》规定,“拥有配电网经营权的售电公司需取得电力业务许可证(供电类)”;《福建省售电侧改革试点方案》规定,“拥有配电网经营权的售电公司应取得电力业务许可证(供电类)”;《浙江省售电侧改革试点方案》规定,“拥有配电网经营权的售电公司应取得电力业务许可证(供电类)”;《华北区域电力市场内蒙古电力多边交易市场主体准入和管理办法》规定,“申请配电网经营权的售电公司必须获得电力业务许可证(供电类)”;《安徽省电力市场主体准入退出管理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规定,“拥有配电网经营权的售电公司还应取得供电类的电力业务许可证”。
由此可见,按照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及国内大多数省份的文件规定,成立拥有配电网经营权的售电公司取得电力业务许可证(供电类)即可,因该许可证件需要在国家能源局的派出机构办理,只需向国家能源局派出机构申报颁发,均无需再重复申报取得供电营业许可证。
三、山西成立配电网经营权售电公司特殊要求的溯源
我国1995年出台的《电力法》第二十五条第三款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的供电营业区的设立、变更,由供电企业提出申请,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电力管理部门会同同级有关部门审查批准后,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电力管理部门发给《供电营业许可证》”。2015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针对此条中关于工商登记前置审批的规定进行修改,删除“先证后照”程序,规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得以《供电营业许可证》作为颁发营业执照的前提,但是并未取消《供电营业许可证》。
2013年7月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取消和下放50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国发[2013]27号),该决定中明确电力业务许可证核发的审批权下放,并要求“与供电营业区的设立、变更审批及供电营业许可证核发整合为一项行政许可,下放区域能源监管机构”。自此“供电营业许可证”被整合为“电力业务许可证(供电类)”,由国家能源局派出机构全面接管。而后2015年国务院再次出台《关于“先照后证”改革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意见》(国发[2015]62号)中再次明确“电力业务许可证”颁发部门为国家能源局。
2016年2月在山西省政府上报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的《山西省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实施方案》第五点“推进售电侧改革试点先行,逐步放开售电侧市场准入,健全购电交易机制。”第三条中规定“社会资本投资增量配电网控股的,在取得供电业务许可后即拥有配电网运营权,在供电营业区内拥有与电网企业相同的权利,并切实履行相同的责任和义务。”需要注意的是,在上报的“方案”中对社会资本拥有配电网运营权的要求是拥有“供电业务许可”。而此处的“供电业务许可”并没有进一步明确是“电力业务许可证(供电类)”,还是“供电营业许可证”。就此,山西省内根据《电力法》相关条文和《山西省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实施方案》,要求山西省配网经营的售电公司需要再办理“供电营业许可证”。
四、成立配电网经营权售电公司特殊要求的溯源探究
通过上述文件的对比,能源监管部门与地方电力主管部门对于电力业务许可行政审批的权属纠纷已表露无遗。国家能源局及其派出机构是依据国发[2013]27号、国发[2015]62号、电力体制改革的文件及《售电公司准入与退出管理办法》,要求配电网经营权的售电公司办理“电力业务许可证(供电类)”。地方电力主管部门按照《电力法》的规定,要求拥有配电网经营权的售电公司办理“供电营业许可证”。
从法律位阶的角度分析,《电力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而国发[2013]27号是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显然《电力法》的效力更高。但是,从行政审批实践角度分析,国发[2013]27号文件要求各省人民政府遵照执行,按照国家简政放权的大政方针,电力业务许可证核发的审批权下放,已“与供电营业区的设立、变更审批及供电营业许可证核发整合为一项行政许可,下放区域能源监管机构”。从各省的电力业务许可审批实际要求可见一斑。值得注意的是,国发[2013]27号或许意识到了有关法律规定与“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审批”存在冲突。在该文件中提到了“国务院将依照法定程序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修订相关法律规定……”。只可惜电力法修订遥遥无期,相关规定冲突也无从协调解决。
由此可见,“电力业务许可证(供电类)”与“供电营业许可证”两个行政许可冲突在于旧的高位阶法律未及时修订,新的政策指导规范性文件出台后效力不高,针对同一行政许可的法律政策规定表述不一,尤其是行政许可审批单位不一致造成的尴尬境地。
五、浅谈权属纠纷的解决方案
山西省内拥有配电网经营权的售电公司需要重复办理完成“电力业务许可证(供电类)”与“供电营业许可证”两个行政许可,显然不同于国家规定的准入程序和准入条件,给相关企业增加了负担,影响了山西省售电市场的活力,不利于售电侧改革的落地。笔者在此浅谈权属纠纷解决方案。
一是山西省地方电力主管部门应尽快修正相关准入条件,推进售电侧改革符合国家规定落地山西。国务院在2013年和2015年分两次均在国发[2013]27号和国发[2015]62号文明确电力业务许可证核发为国家能源局,要求各省人民政府、各部委遵照执行。参考国内大多省份,地方电力主管部门应对与国家电力体制改革及配套文件精神不一致的政策进行调整,使地方规定和国家规定保持一致。对增量配电业务,除项目核准和《电力业务许可证(供电类)》核发外,不应再实施其他行政许可,避免给增量配电网运营企业的准入造成混乱,增加审批人的重复申报负担,影响政府公信力。
二是地方政府与部门之间规范性文件冲突应协调解决。
鉴于国家和山西省内均未对地方政府与部委之间规范性文件冲突如何解决做出明确规定,针对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实施的《关于印发山西省售电侧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与国家能源局《售电公司准入与退出管理办法》相关内容规定不一致,可参考《法规规章备案条例》第十五条规定“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规定不一致的,由国务院法制机构进行协调;经协调不能取得一致意见的,由国务院法制机构提出处理意见报国务院决定,并通知制定机关”进行协调解决。
三是加快推进《电力法》修订相关规定已迫在眉睫。随着新一轮电力体制的改革推进,电力法制建设滞后的不适更加凸显,实施20年的《电力法》修订进展缓慢,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电力体制改革,对此已由人大代表多次建议“电力行业的健康发展必须依靠完善的法律法规作为保障,加快推进《电力法》修订。”应由国务院依照法定程序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修订相关法律规定,或是针对具体条款出具解释说明,从而达到行政许可的权责统一,避免行政相对人的重复申报及审批资源浪费。
综上所述,为进一步推进电力体制改革的方案,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按照能源局《售电公司准入与退出管理办法》的要求办理“电力业务许可证(供电类)”更切合当下实际,符合国家简政放权的大政方针,有利于山西电力体制改革大局出发,为售电侧改革树榜立标。
(作者:山西中吕律师事务所电力与能源建设投资部逯尧律师)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据北极星氢能网不完全统计,4月共计16个氢能项目传来消息,涉及氢能制储输用多个领域,详情如下:签约4月,甘泉堡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区)与江苏富仕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投资协议,建设绿氢智慧能源一体化示范项目。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产15万吨绿氢、60万吨绿色甲醇和40万吨绿氨项目。据了解,
4月30日,江苏电力交易中心发布关于收集《江苏省电力现货市场运营规则(V2.0版)》意见的公告,计划自5月份起,参考新版规则开展调电验证。经营主体包括发电企业、一类用户、售电公司、电网侧储能、虚拟电厂、微电网等。电网企业代理购电根据国家政策参与现货市场交易。其中,参与中长期交易的公用燃煤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30日,陕西电力交易中心发布2025年3月省间交易结算情况、市场化发电企业预结算情况、用户侧交易结算情况。详情如下:省间交易结算情况2025年3月,主网外送交易结算电量51.13亿千瓦时,同比增加29.31%;主网外购交易结算电量26.48亿千瓦时,同比增加220.97%。2025年截至3月底,主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29日,内蒙古电力交易中心发布市场信息简报。文件显示,截至2025年03月底,内蒙古电力多边交易市场主体数量达到3453家,其中发电企业575家,电力用户2758家,售电公司120家。发电企业中,火电企业69家,风电企业221家,光伏企业259家,一体化项目2家,独立储能10家,六类市场化项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青海电力交易中心公示宁夏太阳山京智综合能源(售电)有限公司和西能售电有限公司强制注销的公告。宁夏太阳山京智综合能源(售电)有限公司和西能售电有限公司由于连续3年未在任一行政区域开展售电业务,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售电公司管理办法》(发改体改规〔2021〕159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28日,四川电力交易中心发布关于印发《四川电力零售市场交易管理实施细则(暂行)》的通知。四川电力零售市场成员包括零售用户、售电公司、新型储能企业、虚拟电厂、电网企业、市场运营机构等。零售交易方式分为挂牌交易、邀约交易、双边协商交易。在四川电力交易中心完成注册的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甘肃电力交易中心发布2025年3月退市市场经营主体名单,涉及1家电力用户、1家售电公司,详情如下:
4月29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下发《关于全面加快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出,湖北电力现货市场要在2025年6月底前、浙江电力现货市场要在2025年底前转入正式运行,安徽、陕西力争在2026年6月底前转入正式运行。2025年底前,福建、四川、辽宁、重庆、湖南、宁夏、江苏、河北南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全面加快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工作的通知,文件提到,湖北电力现货市场要在2025年6月底前、浙江电力现货市场要在2025年底前转入正式运行,安徽、陕西力争在2026年6月底前转入正式运行。2025年底前,福建、四川、辽宁、重庆、湖南、宁夏、江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河南电力交易中心公示恢复交易资格售电公司相关情况。河南电力交易中心对中蕴售电有限公司等3家售电公司提交的恢复交易资格材料进行了完整性核验,现将通过核验的售电公司有关信息予以再次公示。公示期满无异议的售电公司,恢复在河南电力交易市场的交易资格。恢复交易资格相关售电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命脉。2025年一季度,在“双碳”目标和能源安全新战略引领下,我国能源保供扎实有力,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记者调研发现,国家能源行业转型升级浪潮下,越来越多民营企业逐“绿”而行,在加速布局能源领域中开辟发展新空间。阳春三月,湖北大冶。特变电工集团自主研发的±800千伏特高压
《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基本规则》(下文简称《规则》)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随着新能源占比不断提高,电力系统对调频、备用等资源的需求大幅增加,需要通过市场化手段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电网调节能力,确保电力供应的安全与高效。《规则》的实施不仅有助于完善全国统一电力市场
4月20日,新疆办市场监管处发布关于公开征求《新疆电力中长期交易实施细则部分条款修订稿》意见的通知。关于公开征求《新疆电力中长期交易实施细则部分条款修订稿》意见的通知为贯彻落实党中央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重要精神,进一步规范新疆电力中长期市场运营管理,维护市场经营
我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要求公司推动构建多层次统一电力市场体系,促进能源电力资源和相关要素市场化配置,助力畅通国内大循环,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发展格局下全国统一大市场需要加快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加快全国统
在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背景下,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正崛起成为我国电力系统的主力电源。2025年以来,新能源全面入市步伐加快,灵活调节能力强的新型经营主体也纷纷入市,电力市场竞争格局发生变化,电力市场步入“3.0”全新时代!2025年4月24日-25日,由中关村华电能源电力产业联盟、
新型电力体制改革浪潮翻涌,市场形势复杂多变。面对挑战,国家电投集团河南公司持续深化改革,扎实开展“一分钱”提质增效专项工作,从“五个强化”全面发力,一季度同比增利1.52亿元。强化市场营销。面对省内电力需求疲软、全产业电价下调的严峻挑战,河南公司积极求变,深化国家电投集团“113”营销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积极推动虚拟电厂因地制宜发展,针对省级、地市级电力调节需要,培育不同特点的虚拟电厂主体,完善虚拟电厂发展体系。此前,多地已针对虚拟电厂建设和运营开展了积极探索。为了解当前虚拟电厂建设情况,中能传媒记者
在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战略指引下,2024年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部委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纲领性政策和建设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加强电网调峰储能、智能化调度、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等各电力关键环节的指导意见,强调要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统筹发挥源网荷储各类调节资源作用,加快
新电改十年历程中,“双碳”目标和体制改革双轮驱动电力领域新型经营主体完成从政策培育到市场化运营的范式转变。在建设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引发的系统波动性矛盾与灵活性资源结构性短缺,催生了源网荷储协同调节的刚性需求;而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制度创新与多层次价格传导机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23日,国家能源局云南监管办发布关于开展2025年电力市场秩序突出问题专项监管的通知。文件明确,重点监管2024年以来市场经营主体公平合规参与市场化交易有关情况。具体包括:市场经营主体串通报价、滥用市场力操纵市场价格、违规开展特定交易或利用“发售一体”优势违规抢占市场
能源法作为我国能源领域的基础性、统领性法律,其颁布实施填补了我国能源法律法规在顶层设计上的空白,重构了我国能源法律体系,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法治意义。为贯彻落实宪法法制统一原则,需加快修订电力法,并确保精神与能源法保持一致。加快修订电力法是当务之急能源法是能源革命的顶层制度设计。自20
2015年电改9号文出台开启的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已历经十年,处于改革潮头的南方区域从独具特色的省级市场发展为创新融合的区域市场,走过了一条破冰、融合、发展的电力市场化改革之路。正可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让我们重温十年改革历程,总结经验教训,在新的历史起点再出发。(来源:电联新媒作者:梁
自2015年开始的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经过5年已经进入深水区,电力行业“有法可依、政企分开、主体规范、交易公平、价格合理、监管有效”的市场体制已经形成。自改革以来,售电公司的发展十分迅速,其向电力用户提供的商业服务模式和取费模式也是多样的。对于电力用户而言,在签订《购电服务合同》时需要
2017年5月10日,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的一个角落上登出《行政处罚听证公告》。内容显示依山西省电力行业协会及18个燃煤发电企业申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听证程序规定,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决定于2017年5月18日上午在太原市发展大厦举行行政处罚听证。寥寥数字背后却是全国电力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