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风电产业政策正文

北京发改委:“十三五”新增风电装机45万千瓦 建成百万千瓦风能生物质发电工程(附规划)

2017-07-20 12:58来源:北极星风力发电网作者:北极星关键词:北京风电风电项目风电装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五章 实现可再生能源利用新突破

创新发展模式,突破技术制约,大力实施绿色电力进京和绿色能源行动计划,将可再生能源融入城市能源供应体系,大幅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2020年,全市可再生能源消费总量达到620万吨标准煤,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8%以上。

一、跨区域调入绿色电力

实施绿色电力进京计划,支持北京周边地区可再生能源基地建设,推动建立京冀晋蒙绿色电力区域市场。到2020年,年外调绿色电力总量达到100亿千瓦时。

(一)扩大绿色电力消费。研究建立本市可再生能源目标引导及考核制度,探索建立绿色电力交易机制,逐步形成京冀晋蒙绿色电力市场。倡导绿色低碳消费理念,政府及公共机构率先使用绿色电力,研究开展绿色电力自愿认购制度,鼓励企业及个人使用绿色电力。结合“煤改电”、集中供热清洁改造,探索绿色电力供热新模式。

(二)支持冀晋蒙可再生能源输出基地建设。完善京冀晋蒙可再生能源协同发展机制,大力支持国家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张家口)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乌兰察布市和山西省大同市等可再生能源输出基地建设,综合开发风能、太阳能,就地配套电力调峰储能设施,推动京张、京蒙绿色电力输送通道建设,扩大外调绿色电力规模。

二、充分利用本地可再生能源

实施绿色能源行动计划,充分开发太阳能和地热能,有序开发风能和生物质能。推进分布式光伏、热泵系统在既有建筑的应用,新建建筑优先使用可再生能源,新增电源建设以可再生能源为主。

(一)实施“阳光双百”计划。加快分布式光伏在各领域应用,实施“阳光校园、阳光商业、阳光园区、阳光农业、阳光基础设施”五大阳光工程,鼓励居民家庭应用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推动全社会参与太阳能开发利用。积极探索利用关停矿区建设大型光伏地面电站。进一步扩大太阳能热水系统在城市建筑中的推广应用,鼓励农村地区太阳能综合应用。到2020年,全市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100万千瓦,新增太阳能集热器面积100万平方米。

(二)实施千万平方米热泵利用工程。加快推动热泵在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应用。在延庆新城、大兴采育、通州西集等地热资源丰富地区,稳妥开发深层地热。在城市副中心、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等区域重点发展地源热泵供暖制冷。结合集中供热清洁改造和散煤治理,推动浅层地温能应用。在东坝、金盏园区的电厂周边区域,优先利用余热热泵供热。在首钢、丽泽的再生水干线周边区域,大力发展再生水源热泵供热。到2020年,全市新增地热和热泵系统供热面积2000万平方米。

(三)建成百万千瓦风能生物质发电工程。完成官厅风电场四至八期工程、昌平青灰岭风光互补发电工程,加快推进延庆旧县镇等风电项目前期工作。推动顺义、通州、房山等垃圾焚烧发电工程建设。到2020年,新增风力发电装机容量45万千瓦,总容量达到65万千瓦;新增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15万千瓦,总容量达到35万千瓦。

三、创新引领产业发展

充分发挥首都科技创新优势,集中攻关大规模储能等关键技术,加快成果转化应用,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精尖产业集群,打造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高地。

(一)提升技术引领能力。以国家级研究机构和龙头企业为主体,加强国家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实证测试平台建设,重点攻关高效储能、智慧融合控制等关键技术,进一步提升风电、光伏等领域装备研发水平,加快推动重大科技成果交易转化,提升产业链核心竞争力。增强先进技术对可再生能源创新发展的支撑作用。

(二)做强可再生能源产业。扶持本地能源投资企业发展,鼓励其参与周边地区资源合作开发。结合新能源微电网示范项目建设,培育可再生能源综合运营商。建立可再生能源融资服务平台,健全可再生能源行业绿色信用体系,积极推动绿色金融产业发展。加大第三方认证服务支持力度,建立可再生能源研究基地和系统测试平台,加强认证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京风电查看更多>风电项目查看更多>风电装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