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电网建设评论正文

中国能源革命的目标与路径——从能源互联网到智慧能源

2017-07-27 13:18来源:能源杂志关键词:能源互联网智能电网智慧能源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当前,新一轮能源革命及其对应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已蓄势待发,以信息新技术和新能源技术引领,并与生物电子、3D打印、智能机器人、纳米材料等新技术相融合,相互关联、交织共进,正在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升级改造。

绿色能源革命自新世纪以来,逐步在西方发达国家上升为国家战略。德国以实现减少能源消耗总量为目标的“能源转型计划”已取得重要进展,并计划于2050年将再生能源发电比率提高到80% ;美国成功开发了价格仅相当于传统天然气1/3的页岩气,大大加快了对传统能源的替代进程。

中国作为世界头号能源消费国,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4倍 ,同时能源供应任务持续艰巨、能源消费结构不尽合理、能源利用方式粗放低效、环境污染及温室气体减排压力巨大。2012年的党的“十八大”报告正式提出要推动能源革命;2014年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6次会议强调,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必须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从而有效解决当前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以及能源安全问题,促进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能源互联网呼之欲出

“互联网+”,就是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支撑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近年来,互联网在其产业边界不断延伸、产业形式不断演化的进程中,开始担负起带动传统产业与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使命,在影响甚至重构各大传统产业的同时,正在向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基础的能源产业进行全方位渗透。能源作为经济社会运行的基础产业,拥有庞大的基础设施、传统的组织体系、专业的技术要求,电力油气等物理管网具有天然的互联网初级形态。为了适应能源革命的要求,加速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能源产业必须主动推进能源技术与其他领域先进技术的融合,尤其需要借力互联网技术及思想,将其创新成果融入本产业,突破发展瓶颈,重塑能源的消费、供给、技术与制度。

互联网与能源两大产业,既着眼于各自升级的需求,也顺应着社会与经济发展的趋势,天然具有相互融合的可能与必要。两大产业结合各自优势和特点的深度融合,将共同完成向更高层次的蜕变,形成具有深远影响的全新业态——能源互联网,并以此推动能源革命,进而开启和完成第三次工业革命。

互联网与能源融合之所以是能源互联网,而不是互联网能源,是因为能源产业作为人类社会与国民经济的基础与命脉,具有更加至关重要的地位,能源革命也具有更加深远重大的意义。互联网产业作为一种在基础和命脉之上衍生而出的轻资产,难以全面驾驭厚重的能源产业,其在与能源产业的共生同进中,必然只有以能源产业为主导。

如果说互联网是高飞之翼,能源则是根本之力。当前,尤其需要借力互联网技术及思想,综合利用IPv6、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思想,赋予能源信息数据属性,改造能源物理网络形态,优化能源传统组织结构,全面提高能源产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

能源革命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产物——能源互联网,是互联网技术全方位渗透能源领域、能源产业主动融合互联网技术的结果,相比目前已开展的智能电网,具有更广泛的内涵与外延、更复杂的框架与构件、更突出的功能与特征。

原标题:中国能源革命的目标与路径——从能源互联网到智慧能源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互联网查看更多>智能电网查看更多>智慧能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