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碳纤维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战略性新材料,近年来,我国碳纤维产业化进程快速推进,成为少数几个可以生产碳纤维的国家。但是发达国家重点企业垄断了全球市场并实现了产业化,相比之下我国碳纤维产业仍然存在较大差距。总结先进国家的成功经验,找到影响我国碳纤维行业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是行业突破的前提条件。
我国碳纤维行业整体处于起步阶段,关键技术装备以及产品稳定性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对碳纤维行业进行深入研究,发现影响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总结先进国家的成功经验,提出适合我国碳纤维行业的发展思路和政策建议,有助于行业实现突破,对于保障国家重大工程以及国防科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从战略高度看待碳纤维业发展
碳纤维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战略性新材料,密度不到钢的1/4、强度是钢的5-7倍,并且具有耐高温、耐腐蚀、热膨胀系数小等特点,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能源装备、交通运输、体育休闲等领域。碳纤维行业发展需要集成化工、纺织、冶金、材料、装备等多领域的技术和工艺,可以有效带动传统产业和下游产业的转型升级。碳纤维行业的发展水平可以体现一个国家的工业基础、研发实力和管理水平。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
碳纤维是为了满足军事领域对隔热、耐烧蚀、轻质高强材料的需求而开发的,是典型的军民两用材料,在航空航天、卫星导弹、武器装备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可以满足先进武器装备对材料性能指标的要求,在实现武器轻量化和节能化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如美国B1、B2、F22、F117等隐型战机大量使用碳纤维材料;国产战斗机、神州飞船也需要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备的关键结构件。碳纤维是国防现代化建设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之一。
按《新材料“十二五”发展规划》统计,“十二五”期间,我国风电新增装机6000万千瓦以上,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将超过50万辆,大型客机等航空航天装备的复合材料应用比重将大幅增加。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应用是风电大型化、轻量化的必然趋势,是新能源汽车实现减重、提高行驶里程的关键,可以大幅提高大型客机的燃油经济性。另外,碳纤维在压力容器、建筑补强、输电电缆、高铁设备等工业领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碳纤维行业的发展不仅能够满足国民经济和重大工程对高性能材料的需求,还可以推动石化化工、纺织化纤等传统行业的技术进步和转型升级,带动下游的航空航天、机械设备、能源交通等行业的发展,可以推动上下游产业的技术进步,形成上下游产业相互促进、互相推动的格局。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应用,可以提高设备、装备的安全性,实现轻量化,提高燃油的经济性,减少有毒有害气体排放。
(二)日美企业产量占全球八成以上
1974年,日本东丽公司开始生产T300级和M40级碳纤维,之后美、英、德等国也相继掌握了生产技术。碳纤维早期主要用于航空航天和导弹等军事装备。随着碳纤维性能不断提升和低成本化的发展,在工业领域的应用逐步占据主导地位。
2011年,全球聚丙烯腈基碳纤维产能约9.8万吨,产量约6万吨,保持了年均约18%的增长速度。日本的产能占世界57%,美国占24%。世界生产PAN基碳纤维的重点企业约10家,日本东丽、东邦、三菱、美国赫氏、卓尔泰克、氰特是碳纤维主要生产企业,产量占世界80%以上,其中日本东丽公司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独家垄断高端碳纤维市场。2011年全球碳纤维消费量超过5万吨,其中工业应用约占60%,包括压力容器、汽车部件、风电、电子材料和石油、天然气设备等,其次航空航天约占20%,体育休闲器材约占20%。
从发展趋势看,随着碳纤维趋于高性能化,加之成本和价格不断下降,民用工业用量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航天航空和体育休闲用量将稳定增加。据行业预测,到2015年,世界碳纤维产能将达到15万吨/年,产量约9.5万吨,消费量约8万吨。跨国公司将不断扩大产能,巩固其垄断地位,到2015年,日本东丽计划将产能从目前的1.9万吨/年增至2.7万吨/年。新兴国家的很多企业也不断进入碳纤维领域,如土耳其阿克萨、印度凯马奥思凯、韩国晓星、泰光和沙特沙比克等公司都加大了碳纤维产业的投资。
(三)我国产业链初步建立
长期以来,日、美等发达国家在碳纤维高端产品、技术装备等方面对我国进行封锁或限制性管理。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对碳纤维技术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产业化进程十分缓慢。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碳纤维行业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建立了国产化主流技术,初步建立起技术研发、工程化研究和产业化生产的行业格局。特别是近年来,建立了国家级的研发平台,工程化技术日益成熟,千吨级工业化装置陆续建成并投产,初步建立了从原丝、碳纤维到复合材料及下游制品全产业链,为加快产业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2012年,我国碳纤维产能约1.2万吨,在建产能约6300吨,产量约2550吨,开工率约22%,表观消费量约1万吨,进口碳纤维约8600吨。我国碳纤维应用以体育休闲为主,约占60%,航空航天和工业领域的应用占比较低。我国碳纤维生产企业约26家,分布在14个省区市,江苏、吉林、辽宁比较集中。其中,具有千吨级(以12K计)规模的企业有4家,分别是山东威海拓展、中复神鹰、江苏恒神和中国化工。从资本构成看,碳纤维生产企业既包括央企和上市公司,又包括民企和股份公司等。从企业原来从事行业看,既包括与碳纤维生产技术密切相关的石化、化纤、纺织机械,又包括煤化工、工程塑料、冶金等。从技术来源看,碳纤维企业各具特色,包括:中石油吉化长期以自主研发为主;江苏恒神以引进为主,既引进国外先进的设备,又注重从国内外引进人才;中国化工收购英国Courtaulds公司,部分引进原丝技术;常州中简、河南永煤和中科院扬州中心的技术来自于中科院山西煤化所,浙江先泰的生产技术来自于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北京化工大学同样是行业重要的技术支撑力量。
二、碳纤维行业发展四大特征
碳纤维技术研发周期长,对稳定性要求很高。碳纤维属于技术密集行业,研发周期长,技术壁垒高,需要集成高分子化学、纺丝工艺、高温冶金、精细化工、复合材料等方面的理论技术和工艺装备,产业链条非常长,关键控制点超过3000多个,同时对稳定性有非常苛刻的要求,既要求同时生产的每根、每束性能保持一致,又要求随着生产周期的延长,性能要保持稳定。在碳纤维发展史上,东丽花了5年的时间专门研发原丝,用了10年时间不断稳定提升T300碳纤维的性能,1984年研发成功T800碳纤维,近年来才开始大规模生产。
重点企业垄断全球市场并实现了产业化。美国注重原始创新,日本擅长精细化生产,在碳纤维产业发展中各具优势。复杂的工艺流程、高昂的研发费用以及很长的研发周期,使得国际上真正具有研发和生产能力的公司屈指可数。日本东丽公司独家垄断高端碳纤维市场,但其他重点企业也各具特色,在原料多元化、合成体系、纺丝技术、丝束规格等方面具备各自的比较优势。比如,美国氰特除了可以生产PAN基碳纤维外,还可以生产高性能沥青基碳纤维;美国卓克泰尔在更具前景的大丝束PAN基碳纤维方面,产能处于领先地位;中国台湾台塑技术水平普通,但通过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等手段,借助自身在塑料领域的优势,迅速扩张;土耳其阿什卡与陶氏合作,充分利用其在油剂、上浆剂、树脂、复合材料领域的技术优势,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潜在市场逐步成熟。碳纤维下游应用技术的开发难度较高,碳纤维、树脂、上浆剂等之间工艺参数必须系统配合,复合材料设计与成型需要一体化,下游领域的应用开发需要较长的研发过程。同时,重点企业垄断市场,通过国防科工和航空航天等高端市场就可以获得巨额利润,缺乏降低价格扩大应用市场的动力。加之研发投入高、生产成本高,碳纤维应用范围长期局限在一些高端领域。近年来,随着碳纤维应用成本的下降,应用领域逐步由航空航天、体育休闲等扩展到一般工业领域,风力发电、压力容器、交通运输、输电电缆等领域的应用逐步成熟。为了应对这种趋势,东丽公司将成本更低的干喷湿法T700级碳纤维作为发展重点之一,收购了美国卓克泰尔,进入了成本更低的大丝束碳纤维领域,扩大单线产能规模以降低成本,建设了公共研发平台,不断加强与下游企业的合作研发。
市场和政府在行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碳纤维属于军民两用、政治敏感的战略性新材料,其早期开发具有浓厚的国家意志。时至今日,俄罗斯依然沿用前苏联模式,国家主导研发和生产,国有部门负责开发研究生产制造,保障国防科工和重大工程的需求。美国和日本采取以市场为主的模式,主要依靠大企业研发和生产,同时供应民用和国防应用领域。但是碳纤维天然与国防军工密不可分,企业的背后始终存在国家的影子。日本通过各种途径支持本国碳纤维企业发展,将其作为十大战略性产业之一。美国规定国防军工所需的重要材料都必须立足于本国生产,波音可以用东丽的碳纤维,国防军工则采用本国赫氏或氰特的碳纤维,同时对碳纤维高端产品和技术装备出口严格管控。
三、加速中国碳纤维行业发展
(一)基本思路
全球碳纤维市场的基本特征是寡头垄断,与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有很大区别,同时其技术密集、军民两用、政治敏感的特征,使得企业行为的背后始终伴随着国家意志。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碳纤维企业研发实力薄弱,资金资本积累不足,单纯依靠市场和企业自身的力量,很难突破国际巨头的垄断。另外,从发展中国家的成功经验来看,日本和韩国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许多产业都经历了政府大力推动的过程,之后随着现代化的深入,政府又逐步转移经济主导权。但是政府主导行业发展的模式并不可取,计划经济的内在缺陷使企业对市场发展形势不敏感,缺乏持续创新适应市场的内在动力和基础,缺乏持续造血的能力。
我国碳纤维行业发展迅速,但仍有较大差距。近年来,我国碳纤维产业化进程快速推进,成为少数几个可以生产碳纤维的国家。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碳纤维产业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为:
一是产业化水平有待提高,关键工艺技术还须完善,原辅料及装备水平落后,综合的工艺技术集成能力存在差距。高强中模和高模碳纤维还没有实现产业化,恒张力收丝装置、高温碳化炉、石墨化炉等大型关键设备不能自主制造,进口成本高并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二是国内部分企业经营困难,普遍存在开工率低、产量小、质量不稳定、成本高等问题,同时根据国内行业发展情况,国际大企业不断降低出口我国市场的碳纤维价格,国内生产企业面临很大竞争压力。
三是低水平重复建设较严重,产业集中度低,全球重点企业仅有10家,而我国已建、在建的碳纤维企业就有约26家,并且多数企业采用东丽工艺路线,没有实现差异化发展,多数建设的是T300级碳纤维生产线,而大丝束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和高性能沥青基碳纤维仍然处于空白。
四是产学研用缺乏密切的协作,企业的技术实力弱。上下游企业缺乏深度合作,应用产品标准和设计规范滞后,应用市场亟须培育和开拓。多头管理体制,资金投入强度不足,使用分散。
我国碳纤维产业发展必须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发展模式,政府对重大科技攻关事项等进行引导,集中力量攻克关键共性技术,同时尊重市场经济和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产业化和市场化交由企业自主决策、自主实施。
(二)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
切实落实《加快推进碳纤维行业发展行动计划》的要求,发挥国家专项资金和重大工程的牵引作用,集中力量突破关键共性工艺和装备,重视新技术、新工艺、新应用的研究开发,形成技术突破和核心专利。制定和完善基于国内产品的产品标准和工程设计规范,建设公共检测和服务平台,打通上下游产业链的关键环节。抑制低水平重复建设,规范市场秩序,推动要素向优势企业和高端项目集中,增强行业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增强企业全产业链竞争优势
碳纤维生产企业不仅要注重提高产品本身的质量性能,同时要高度重视高端装备、专用化学品、高性能树脂以及复合材料设计开发等方面的发展,积极与下游企业联合设计开发产品,主动帮助下游企业发现需求,积极拓宽应用领域,发展量大面广的产品,带动提升质量性能,降低成本,发展高端产品满足重大工程和国防科工的需求,走军民融合的发展道路。根据自身比较优势,提高产业化竞争能力,逐步由提供产品向提供综合性解决方案转变,不断增强全产业链的竞争优势。
(四)加强产学研用合作,提高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能力
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加强合作,充分利用互补资源,攻克解决生产技术难题,形成技术突破和专利,提高科研成果和专利技术的转化效率,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为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技人才参与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创造条件,联合培养既精通技术又熟悉行业形势的高端复合型人才,不断壮大企业高层次创新队伍。
(五)推动成立产业联盟,加强运行监测和风险预警
组织重点上下游企业和研发机构,推动成立碳纤维产业联盟,配合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密切关注国内外的发展态势和竞争情况,及时发布行业最新态势,实现信息在行业内共享和交流,引导行业发展。推动企业间的加强合作和资源整合,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条,推进与国际的交流与合作。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中车德令哈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投产并开展清洁能源装备产业链共建行动5月11日,中车青海造首台套应用于高海拔地区的高原风电机组在刚刚投产的中车德令哈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成功下线,标志着我国西部地区规模最大、产业最全的“风光储氢”一体化产业基地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实现了清洁能源装备青海
4月29日,时代新材公布2024年年报,公司营业收入为200.6亿元,同比上升14.4%;归母净利润为4.45亿元,同比上升15.2%。报告期内,风电叶片板块年销售风电叶片21.22GW,平均单套功率达5.96MW/套,全年完成销售收入82.00亿元,较上年同期67.01亿元增加14.99亿元,增长幅度为22.37%,全球市场竞争力进一步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讯:九鼎新材4月30日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江苏监管局下发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经查明,公司涉嫌存在以下违法行为:一是公司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持股情况;二是九鼎新材涉嫌未及时披露重大事件和进展情况,包括未及时披露股票被冻结事项以及未及时披露股票拟拍卖事项。
4月28日、29日,东方电气(若羌)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首支风电叶片、东方电气(怀化)风电装备制造基地首台风电机组相继下线,标志着正式具备投产能力。作为东方电气集团深化全国产业布局的重要落子,位于新疆、湖南两大基地的投产,将助力东方电气集团进一步拓展区域市场,提升新能源装备制造与服务能
4月21日,邯郸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印发《2025年全市生态环境工作要点》的通知,通知指出,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积极推进退役风电叶片、光伏组件等新型废弃物循环利用。原文如下:邯环〔2025〕1号邯郸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印发《2025年全市生态环境工作要点》的通知各县(市、区)分局,局机关各科室、局属各
4月18日,明阳与巴斯夫签署谅解备忘录,携手共进,致力于研发适应行业可持续需求的先进材料与技术解决方案,共同推动创新进程。此次合作,双方将重点关注电转X(Power-to-X)材料与技术的创新,积极推进在技术和商业等多个领域合作。巴斯夫将充分发挥其在催化材料与技术领域的研发优势,而明阳将以其在
4月18日,四川省经信厅关于印发《四川省新能源产业链建圈强链工作方案(2025—2027年)》的通知,通知指出,到2027年,主要承载地和协同发展地融合态势基本形成,新能源产业链关键材料、核心技术和装备自主可控水平大幅提升,市场机制、标准体系和管理体制更加健全,链主链核企业规模实力不断壮大,产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18日,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发布关于印发《四川省新能源产业链建圈强链工作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进一步完善电力市场交易机制,促进省内发电企业充分竞争,推动电源企业和新能源制造业用户在更大范围内协商形成交易价格。鼓励“三州
我国的风电产业,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一场围绕叶片长度的“军备竞赛”。近年来,风电叶片长度不断突破纪录,百米级的叶片不断更新迭代,一次次刷新人们的认知。叶片长度不断刷新2024年1月,三一重能131米陆上风电叶片在巴彦淖尔零碳数智产业园成功下线,刷新当时全球最长陆上风电叶片纪录。2024年9月,
4月13日,由中国建材市场协会主办,国材(北京)检测认证服务有限公司、北京众城永信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风车叶片树脂纤维板》生产技术及产品专家论证会在北京成功举行!近三十名来自科研院所、检测机构、行业协会、生产企业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和行业代表出席。中国建材市场协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
4月4日,时代新材发布一则关于签署日常经营合同的自愿性披露公告。公告指出,时代新材2025年1月1日-2025年3月31日与风电各大主机厂(以下简称“买方”)签订《叶片销售合同》。时代新材向买方销售叶片及相关服务,合同金额总计约合人民币19.8亿元(含税价)。其中,合同包括2.1亿元海上风电项目和7.7亿元陆
山东威海碳纤维产业园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项目线路工程一期规划设计方案及规划许可批前公示。该线路工程途径临港区草庙子镇、茼山镇及汪疃镇,开发建设单位为威海碳谷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线路包含:110kV送出线路路径长度12.293km,其中架空线路路径长度10.259km、电缆线路路径长度2.034km;35kV送出线路
4月29日,招标网发布大唐吉林长春二热“退城进郊”配套100万千瓦扶余风电项目风力发电机组及附属设备采购公告。公告显示,项目采购范围为单机容量8.0MW≤单机容量≤8.5MW。项目分为两个场区,每个场区500MW,总容量1000MW。交货日期为2026年5月30日前风电机组首套交货,2026年10月20日之前全部交货完毕
小石头又又又又签约啦!4月22日,中国石化与世索科在北京签署了战略合作伙伴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共同探索碳纤维和复合材料特种聚合物以及商业航空、交通、能源等领域的材料解决方案,推动供应链管理和可持续性发展方面创新,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中国石化总经理赵东表示,中国石化始终秉持开放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21日,山东省能源局发布山东省2025年新能源高水平消纳行动方案。文件明确,2025年,完成煤电灵活性改造2000万千瓦左右,建成新型储能300万千瓦,全省新能源利用率保持较高水平。文件提出,大力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支持采用就地就近消纳、绿电交易、虚拟电厂、分布式自发自用
日前,山西晋中市政府印发《晋中市碳达峰实施意见》。《意见》提出,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8%,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到63%以上,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稳步增长。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持续下降,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二氧化碳排放量力争达到峰值。详情如下:晋
我国的风电产业,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一场围绕叶片长度的“军备竞赛”。近年来,风电叶片长度不断突破纪录,百米级的叶片不断更新迭代,一次次刷新人们的认知。叶片长度不断刷新2024年1月,三一重能131米陆上风电叶片在巴彦淖尔零碳数智产业园成功下线,刷新当时全球最长陆上风电叶片纪录。2024年9月,
4月13日,由中国建材市场协会主办,国材(北京)检测认证服务有限公司、北京众城永信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风车叶片树脂纤维板》生产技术及产品专家论证会在北京成功举行!近三十名来自科研院所、检测机构、行业协会、生产企业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和行业代表出席。中国建材市场协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15日,明阳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传卫到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石化”)北京总部,拜会中国石化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马永生,并开展座谈。双方围绕推进全面战略深化合作、聚力打造绿色新质生产力等进行深入交流。马永生表示,中国石化牢牢把握能源革命和产业变革
2025年4月10日至12日,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在北京盛大举行。贝肯新能源有限公司作为全球高性能飞轮储能解决方案的领导者,在此次展会上大放异彩,圆满完成参展活动,为行业发展注入新动力。企业实力彰显,聚焦储能前沿贝肯新能源是一家全球化科技型高端装备制造企业,一直致力于先进飞轮储能
4月10日,“粤塔携手启新程共享丝路新机遇”新疆塔城地区招商推介会暨项目签约仪式在深圳隆重举行,沙湾市在此次活动中签约5个重点项目,签约金额达212.58亿元。在集中签约仪式中,沙湾市与中科新能源投资(广东)有限公司签订投资合作协议。中科新能源计划投资143亿元,建设3GW不并网风光发电,10万吨
“十四五”收官叠加136号文电价新政,2025年的风电市场正在迎来新一轮的抢装阶段。根据北极星风力发电网不完全统计(公开数据合并企业提供),2025年一季度国内11家风电整机制造商共中标了38269.35MW风电机组设备(国内加海外),除一季度签约的海外市场2437.08MW订单之外,一季度国内风机设备市场定标
近日,广东茂名电白抽水蓄能电站机组水泵水轮机模型第三方验收试验在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力机械实验室顺利完成并通过验收。茂名电白抽水蓄能电站是国家能源局《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十四五”重点实施项目、《广东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共装机4台300MW单机容量
一、市场成员情况截至2025年4月底,内蒙古电力多边市场主体数量达到3459家,其中发电企业579家,电力用户2758家,售电公司122家。发电企业中,火电企业69家,风电企业221家,光伏企业260家,一体化项目2家,13家独立储能,13家六类市场化项目;发电企业参与市场容量:火电4047.5万千瓦,风电2851.826万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能源危机带来的压力使得能源市场、地缘政治和全球经济无法稳定发展,进一步破坏的风险始终存在。同时,由于能源系统电气化程度的提高,电力的增长速度持续超过能源需求总量的增长,电力供应愈加影响着经济、区域发展以及许多其他领域,电力安全和可负担性在许多国
5月9日,疆电(南疆)送电川渝特高压直流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克拉玛干沙漠新能源基地是国家规划建设的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之一,具备新能源资源转换成电力送出的条件。川渝地区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平台,是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支撑,也是国家推进新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与能源行业变革的大背景下,陕煤信电公司积极响应集团公司战略部署,深入开展“以‘紧日子’过‘好日子’”大讨论活动。此次活动通过广泛动员、创新研讨方式,凝聚全员智慧,形成一系列有效举措,取得了显著的经营成效,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精心部署,凝聚思想
4月,甘肃省完成发电量189.6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32%。1-4月,全省完成发电量791.9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34%。4月,甘肃省全社会用电量141.3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57%。1-4月,全省全社会用电量累计592.4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03%。一、全省全社会用电情况1.分产业用电4月,第一产业用电量1.36亿千瓦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5月12日,山西省能源局发布关于公布2025年第一批废止风电光伏发电项目规模清单的通知。文件明确,组织各市能源局对投资不积极、确定无法建设的存量风电光伏发电项目进行了梳理。根据相关市上报的拟废止、核减规模项目清单,现对娄烦县天池店乡王家崖村光储一体化发电等14个项目、总
人工智能加速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的实践与思考——以华为数字解决方案为例杨永明(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当前,人工智能(AI)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深刻改变着各行各业的运作方式。在能源电力行业,随着通用算力的飞速发展、算法模型的不断进化和行业数据的不断积累,AI技术的应用已深入到多
2025年5月7-9日,全球新能源领域的奥林匹克盛会——IntersolarEurope在德国慕尼黑盛大启幕。作为全球清洁能源转型的风向标,这里汇聚顶尖科技与创新力量,探索零碳未来的无限可能。中车株洲所位于展位号B2.540,以零碳解决方案创领者之姿,携全场景能源生态矩阵重磅亮相,与全球伙伴共绘绿色能源新图景
北极星氢能网整理了4月28日~5月9日的氢能项目动态。江苏连云港市首个商用加氢站运营近日,江苏省连云港市能源集团板桥加氢站正式启动运营,标志着该市氢能基础设施建设迈出关键一步。作为连云港市首个商用加氢站,该项目将助力氢能重卡规模化应用,推动交通运输领域绿色转型,为“双碳”目标注入新动能
1、拆除26台风机!湖北能源129MW风电改造项目中标公示4月30日,中国电建贵阳院湖北能源齐岳山风电场一期改造EPC项目风力发电机组及附属设备采购采购项目成交公示,金风科技预中标。湖北利川齐岳山风电场工程,原装机容量为49.3MW,安装58台歌美飒G58-850型风力发电机组,投运达14年。原址安装16台5.6MW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