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二)资源类型全
石墨资源根据结晶程度分为晶质石墨和隐晶质石墨两种类型,据国土资源部相关资料,截止2015年底,我国有晶质石墨矿区140个,隐晶质石墨矿区30个,查明资源储量均很丰富,晶质石墨在世界上占有重要位置。
(三)分布集中
我国晶质石墨资源主要赋存在黑龙江、内蒙古、四川、山西、山东等省,5个省份晶质石墨查明资源储量占全国的87.6%,其中黑龙江省晶质石墨查明资源储量占全国46.9%;隐晶质石墨资源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湖南、广东、吉林等省,4省查明资源储量占全国85.8%。
开发利用特点
(一)采选技术简单
晶质石墨矿开采一般是露天开采,技术设备简单;隐晶质石墨开采一般是井下开采,开采容易,与煤炭开采成本相当或更低。天然晶质石墨的可浮性较好,选矿优先采用浮选方法,当前技术条件下,选矿后最高能将石墨纯度(固定碳含量)提高到95%左右。隐晶质石墨品位通常较高,通常固定碳含量大于60%,优质矿物在80%~85%,少数高于90%,可以不通过选矿即可应用于低端用途。
(二)深加工对环境污染高
天然石墨为粉体,传统用于冶金、电力、化工等原辅料,要制备高技术新材料,必须进行精细加工,石墨提纯是进行精细加工的必经之路,亦是提高天然石墨资源价值的主要途径。石墨提纯方法包括高温法、化学法及高温化学法等,高温法由于能耗及设备大型化、连续化的要求,推广应用受到限制;化学法提纯石墨成本低、工艺简单,但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酸性废水(提纯1吨石墨平均需要用水10吨左右)尤其是含氟废水对环境产生了较大负担。
(三)应用前景广阔
国际专家预言“20世纪是硅的世纪,而21世纪是碳的世纪。”随着科技发展,石墨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不但用于重化工业,在电子工业和清洁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应用也逐渐增加,从新能源到航天航空材料,石墨产品都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
新能源、新材料、航天航空、生物信息等高新技术、战略新兴领域将为石墨资源创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2004年石墨烯发现后尤其在2010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后,掀起全球范围内石墨烯研究热潮,作为第一个仅有一个原子层厚度的二维完美晶体,理论上可颠覆所有现行材料属性,是实现新科技革命的承载材料,应用领域主要集中在电子、新能源、生物医疗、高精度制造业、水处理等高精尖技术领域。
产业发展现状
(一)开发总量居世界首位
全球共有十几个国家开发石墨矿产,中国、印度和巴西是世界主要石墨生产国,我国一直是世界最大的石墨生产国,石墨产量多年居世界首位,产量占世界比重在70%左右,2009年后,我国石墨产量占世界比重有所下降,2015年产量占世界比重为56%。
(二)形成完整工业体系
自20世纪30年代起我国石墨资源产业经历了起始阶段(30年代~解放前)、起步阶段(解放后~80年代初)、快速发展阶段(80年初~90年代初)、产业下滑阶段(90年代初~新世纪初期)、恢复性发展时期(2005年~至今)等5个阶段,至2013年,已经有上千家石墨企业,主要生产低中高碳石墨、高纯石墨、微粉石墨等石墨产品以及膨胀石墨、碳素材料等石墨制品。山东、黑龙江、内蒙古及湖南是我国石墨产品的主要产区,其产量占全国75%以上。
(三)进出口贸易稳步发展
我国是世界石墨贸易的主要国家之一,石墨是我国传统出口商品,出口量占世界70%以上。据海关统计资料,我国天然石墨出口量呈现先增后减的波动态势,2007年出口量为67万吨,达到近15年来的最高值,随后波动下降,2015年出口量降至25万吨。
存在问题
(一)采选技术设备落后
我国石墨的采选矿技术设备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基本没有进步,一直沿用传统的工艺技术,缺少创新,工艺不完善,很多选矿企业的设备仍然采用上世纪80年代的技术设备,选矿回收率低,尾矿中尚含有相当部分可利用的石墨,造成了资源浪费。隐晶质石墨资源的利用未受到重视,有些地区将隐晶质石墨资源作为增碳剂,或直接用为煤炭烧掉,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二)历史遗留矿山环境问题突出
我国石墨资源开发利用最早可追溯到上个世纪30年代,大规模的开发利用开始于上世纪80、90年代,多年露天开采石墨资源产生了大量废石,占用破坏了大量土地和植被资源;晶质石墨选矿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尾矿,黑龙江省平均生产1吨石墨精粉产生9吨以上尾矿,大量尾矿存放于尾矿库中,占用大量土地,存在着溃坝的风险;山东省平度市已有的矿权分布在村庄周边,破坏了大量土地,生产的尾矿随意堆积,对环境影响严重,隐患巨大。石墨尾矿随意堆放,尾矿水中含有的浮选药剂向下渗漏污染地下水质,对周边居民生活造成影响。
(三)深加工技术落后
产品附加值低我国石墨工业总体水平在国际上仍处于中等水平,由于技术开发投入不够,目前仍以原料生产及初加工鳞片石墨为主。我国在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方面,如柔性石墨、胶体石墨、高纯超细石墨以及氟化石墨等产品,处于落后状态。部分高档次的产品仍需要从国外进口。一些国家和地区购买我国廉价石墨原料,经过加工或分装,高价返销中国,赚取高额利润,如中国含碳99%的微晶石墨电极出口后,经国外厂家再提纯,返销中国,价格提高近10倍。
(四)产业发展不合理
我国石墨行业是个小行业,石墨产业链包括上游矿石原料、中游深加工原料、下游应用材料等环节,从产业链看,我国石墨企业大部分以石墨原料粗加工为主,缺乏精深加工和新材料开发能力。从企业结构看,石墨企业数量多,企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从生产产品看,以初加工产品为主,主要为选矿石墨精粉,深加工产品较少,据不完全统计,石墨行业加工制品比例不足10%。
(五)隐晶质石墨开发利用重视不足
隐晶质石墨(即微晶石墨)由于是煤炭变质成矿,矿物本身品位很高,石墨化程度高,在石墨低端用途中可以直接使用矿产品。国内对隐晶质石墨资源利用认识不足,行业小,专业人才极度缺乏,几乎没有专业从事隐晶质石墨应用技术研究的单位和个人。
开发利用管理建议
《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年)》于2016年11月发布实施,石墨被划为战略性矿产,是矿产资源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的重点对象。规划中划定了6个石墨能源资源基地和6个石墨国家规划矿区,作为指导石墨资源安全供应的战略核心区域和开发重点监管区域,以促进石墨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一)防范新兴材料应用造成资源过度开发
石墨烯在全球范围内研究热潮正盛,生产产业化已经实现,但其下游应用是制约的最大瓶颈,没有一个领域可以实现石墨烯的规模应用。根据有关研究机构预测到2020年石墨烯需求量小于1000吨,约占我国晶质石墨现产量的0.15%。石墨烯的应用是将原有石墨产品性能进行升级,应用领域新能源、生物医疗、环保等与现有石墨应用领域重叠,未来石墨烯产品规模化应用可能不会引起石墨资源需求量大幅提升。当前石墨资源开发与市场需求基本协调,遏制企业借技术圈占资源,防范资源过度开发,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二)调控石墨资源开发规模
我国对石墨资源实现限制性开采,但仍需进一步严格石墨资源开发管理,以石墨资源消费结构为基础,分行业科学预测石墨产品的需求量,科学确定石墨资源开采总量。严格控制石墨资源采矿权数量,整治矿山企业超设计生产规模开采和非法采矿行为,保障资源开发合理有序。
(三)保护大鳞片石墨资源
大鳞片石墨的保护主要在选矿阶段,在选别方法上采用多段磨矿、多次选别的工艺提高大鳞片石墨产出率。尽快更新我国已有矿山企业选矿技术设备,鼓励企业根据资源赋存情况,设计建设先进的石墨采选矿生产线,提高能耗、回收率、大鳞片石墨产出、水资源利用、尾矿处理等多项指标。
(四)重视隐晶质石墨保护和利用
根据隐晶质石墨的成矿特点,加强煤炭赋存丰富地区的隐晶质石墨资源勘查,查明隐晶质石墨的分布情况,总结成矿规律;应用技术实现突破前,限制隐晶质石墨资源采矿权投放,并限制微晶石墨原矿出口;加强隐晶质石墨应用基础研究,鼓励研究院所与企业合作进行隐晶质石墨应用技术研究,提高隐晶质石墨应用技术和水平。
(五)专项治理石墨矿山地质环境
开展石墨行业环境专项整治,对石墨矿山、选矿企业、深加工企业开展环境核查工作,查处石墨企业污染环境的行为,促使石墨企业进行环保整治和技术升级,提升整个行业的环保水平。对于历史形成的生态环境破坏、尾矿和废水污染等问题,进行专项整治,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成熟的尾矿资源洗砂、制砖等技术,减少尾矿堆放量,逐步减轻石墨资源开发的环境影响。
(六)严格资源开发利用环境要求
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加强石墨行业的环境管理,促进石墨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从石墨资源开采、选矿以及深加工等不同环节,严格行业环境准入要求,尤其严格石墨资源深加工环节的环境要求,杜绝在提高资源开发经济效益同时破坏生态环境。
相关阅读: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12月30日上午,秦巴石墨产业发展研究中心成立授牌仪式举行。仪式结束后,四川省巴中市石墨产业发展规划新闻发布会举行。记者从会上了解到,截至今年11月,巴中市已查明部分石墨矿石储量为8347.5万吨,石墨资源的远景储量更是达到2.5亿吨以上。未来十年,将重点规划发展基础原料(高纯石墨)、新能源储能
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近日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石墨烯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提出,推进石墨烯产业绿色、循环、低碳发展,鼓励石墨烯粉体制备与天然石墨资源开发有机结合。《意见》提出,石墨烯是在光、电、热、力等方面具有优异性能,极具应用潜力、可广泛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
有消息称:“中国石墨资源20年内将耗尽,或成下一个稀土“,受此消息影响,炒石墨烯概念股石墨股欢腾。 记者采访的多家国内领先石墨烯企业首席科学家或石墨烯研究院所专家称:“石墨资源对石墨烯影响微弱。”据了解,石墨烯主要分为粉体和薄膜两大类。只有石墨烯粉体以石墨为原料,生产石墨烯薄膜根本不需要石墨。石墨烯对石墨需求与石墨资源的储存量存在鸿沟。 行业预计,今年中国的石墨烯粉体产量只有几百吨。其中,中国规模最大最成熟的石墨烯粉体企业第六元素年产可能在100吨左右;宁波默西科技,去年年底宣传300吨石墨烯生产线投产,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为保护性开发和高效利用石墨资源,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技术创新,保护生态环境,促进高质量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对《石墨行业准入条件》(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12年第60号)进行了修订。编制了《石墨行业规范条件(征求意见稿)》,现公
一、特种石墨行业概述特种石墨主要指高强度、高密度、高纯度石墨制品(简称三高石墨),其主要以优质石油焦为原料,煤沥青或合成树脂为粘结剂,经原料制备、配料、混捏、压片、粉碎、再混捏、成型、多次焙烧、多次侵渍、纯化及石墨化、机加工而制成,具有优良的耐高温性、导电导热性、润滑性、高温特性、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随着国家对新能源产业、动力电池等产业政策倾斜力度加强,石墨烯产品正快速从实验室走入百姓生活中,也由此引发了新一轮石墨烯产业化热潮。石墨烯产业也在中国市场空前火爆,石墨行业准入门槛逐渐趋于规范化,12月31日,工信部公布了符合《石墨行业准入条件》生产线名单(第二批)。北
北极星电力网从工信部网站获悉:根据《石墨行业准入条件》和《石墨行业准入公告管理暂行办法》,经企业申报、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核实推荐和专家复核,现将拟公告的符合石墨行业准入条件生产线名单(第二批)予以公示。公示时间:2015年6月23日至7月21日。如有异议,请将意见传真至工业和信息化部原
今年以来,平度市环保局把治理工业污染、不断改善环境质量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常抓不懈,不断加大环境监察执法力度,确保工业污染长期稳定达标排放。进一步加大了环保执法力度,严格落实12369举报电话24小时值班制度,不断提高监察频次,加大夜间和节假日的监察力度,并通过加大处罚和排污收费力度,督促企业自觉遵守环保法规,主动保持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从而有效地遏制了企业偷排现象的发生。据了解,该局强力推进污染减排工作,实施“再提高”工程。坚持从工程减排、结构减排和管理减排三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做到工程目标有措施、工程建设有责任、工程进度有时限。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