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去年这个时候,我曾写了一系列文章,用以讨论动力电池技术路线的选择,其中详尽对比了锂电池、燃料电池、超级电容的优劣。
最终结果是锂电池轻松胜出。
那些认为日本的燃料电池代表未来的人,其实思维还停留在燃油车的时代,只不过是把加油站替换成了加氢站。
至于超级电容,在特定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例如轨道交通能量回收、塔吊能量回收、汽车动能回收装置;而在动力汽车领域,由于能量密度和成本的问题,无法成为未来可行的技术路线。
故而毫无疑问,在即将到来的电动车革命中,锂电池将是真正的主角,是未来十年甚至二十年的不可动摇的路线。
而且,一旦锂动力电池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全产业链上下形成稳定、完整、成熟的配套后(产业配套是巨大护城河,整个产业链成熟起来,投资可能需要数万亿,这是任何其他新的技术路线难以逾越的障碍),锂动力电池的技术路线就更加难以动摇。
所以,锂电池是这场擂台赛中毫无疑问的冠军。
但是锂电池技术路线内部还有多种技术路线,大致有钴酸锂、钛酸锂、锰酸锂、铁酸锂、三元电池等等,朋友们或许更关注这些技术路线哪一种更具有优势。
为了厘清这一问题,笔者将在本文中进行一系列的深入探讨,不足之处各位朋友文后留言不吝指正。
初选
先说钴酸锂:循环性能太差,且大量使用了极其稀有的金属钴,缺点太过明显,其宿命唯有淘汰。
再说钛酸锂:高充电倍率,寿命长;但也有一个鲜明的缺点——能量密度太低,导致成本过高。
其特性类似于超级电容,这个致命缺点也阻碍其成为动力电池主流路线,故而也无法在初选中脱颖而出。
第三说下锰酸锂:成本低,充电倍率高;但是高温性能差、循环性不佳。
故而很少直接选用锰酸锂作为动力电池,而是同时添加其他材料形成改性电池,例如镍、钴成为镍钴锰电池,从而实现各项性能的均衡。
但是经过这些改进之后,已经不再是简单的锰酸锂电池了,而是成为了三元电池类型中的一种。
这样的论述结果表明:锰酸锂也要被淘汰。
在锂电池众多的技术路线中,磷酸铁锂vs三元电池两种技术路线的对决最为胶着。
磷酸铁锂安全性高,寿命长,但是能量密度低,低温性能差,一致性差;
三元电池能量密度高,一致性好,低温性能好,成本较低,但是安全性能差,循环寿命不如铁锂电池。
当前,磷酸铁锂最成熟的产业链在中国,我们对相关领域掌握的核心技术也较多;而三元电池则以日韩为代表,且更成熟一些。
所以这两种技术路线的对决更有一种中国vs日韩的意味。
过去的一年中,我仍然每天孜孜不倦的思考这个问题,大量阅读相关领域的文章,阅读众多对相关领域技术专家的访谈,思考两种动力锂电池技术路线的优劣。
终于在今天我自认为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下决心完成这篇拖了一年多的稿子,好了,废话不多说,决赛打擂正式开始!
决赛
评价动力电池性能大致有以下7个维度:
1、安全性
2、能量密度
3、循环寿命
4、成本
5、充电倍率
6、电池单体一致性
7、低温性能
作为一种合格的技术路线,在以上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能有太过鲜明的缺点,需要做到各方面的均衡才能是一种具有可行性的路线。
1、安全性
这个方面磷酸铁锂电池有着鲜明的优势:温度达到480°以上才会分解,能通过针刺、火烧等严酷试验。
以镍钴铝为代表的三元电池,则在180°就会分解并释放出气体,并且反应更加剧烈。
这一局迅速有了结果,铁锂电池胜。
2、能量密度
磷酸铁锂电池由于材料的缘故,放电平台的电压更低,只有3.2V;且压实密度很低,只有2.2~2.5左右,这些都导致了磷酸铁锂电池的理论能量密度不高,只有178wh/kg。
而磷酸铁锂的领先厂商比亚迪目前已经把电芯单体的能量密度做到了147wh/kg,比亚迪电池事业部老总王文峰宣称要在2018年把磷酸铁锂做到160wh/kg。
这已经是相当了不起的成就,但已经逼近这一电池路线能量密度的理论上限,未来很难再有大的提升。
而反观镍钴铝(NCA)三元电池(特斯拉采用),当前18650电池能量密度是245wh/kg,未来在model3上使用的20700电池要把能量密度做到300wh/kg以上。
国内很多产商选择镍钴锰(NCM)三元锂电池技术路线,它的理论能量密度上线是280wh/kg,大疆无人机身上的锂电池就是使用的这种锂电池,当前80%的无人机锂电池由广东的厂商供应。
我看了一下参数,当先规模化生产后的镍钴锰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可以做到190wh/kg的水平,距离理论密度上限还有较大距离,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在不久的未来,理想情况下能量密度可以做到230wh/kg以上,电池组整体的能量密度依然可以做到200wh/kg以上,比磷酸铁锂高40%左右。
另外磷酸铁锂压实密度较低,这就导致了同等电池容量下,磷酸铁锂的体积更大。
经对比测算比亚迪e6电池组和特斯拉models的电池组后得出结论,同等电池容量下,磷酸铁锂的体积要比镍钴铝三元电池大48%。
把能量密度和安全性这两个参数放在一起评价我们就可以发现,能量密度和安全性这两个指标是一对天生的敌人,其实通过最简单的物理学和化学知识我们就可以知道,能量密度越高,它就越不稳定,越不安全。
3、循环寿命
在评价这个方面的性能时,我接接触的信息让我头疼。
就以磷酸铁锂为例,有文章说寿命是2000次,王传福说他的铁锂电池寿命能达到4000次以上,甚至还有文章说全周期寿命能达到2万次。
差距如此之大的数据令我头晕,需要反复仔细甄别才能有一个正确认知;后来发现以上说法都“不错”,只不过是他们评价标准不同罢了。
说寿命只有2000次的,是按照1C充电倍率反复冲放,电池容量在标定容量80%以下时即认为寿命终止(这是一个极其严苛的充放电测试,1C的速率意味着1小时把电池充满)。
王传福口中的4000次,则更可能是通常使用条件下,根据大量已经上路的e6运营实测的结果。
而最后所谓2万次则是全使用周期下的结果。
因为电池容量低于标定的80%并不意味着这个电池彻底不能用了,毕竟还有80%的容量,此时的电池可以取下来梯次利用,用作储能电站,在合理电流合理温度合理使用环境下可以达到2万次的反复充放电。
但无论怎样,磷酸铁锂的使用寿命都明显长于三元电池。
三元电池在1C充放倍率,反复充放800次左右,实际容量就已经低于标定容量的80%了,从这个角度看,铁锂电池甚至是三元电池寿命的三倍。
但实际使用中也并不是这样,由于磷酸铁锂电池的一致性较难控制,使得铁锂电池电池组的整体寿命短一些,并没有寿命可以达到三元电池3倍那么夸张。
但无论如何,循环寿命这一项,铁锂胜出。
4、成本
有些人认为磷酸铁锂的正极材料当中不使用稀有金属,而三元电池则要使用到钴、镍等较为贵重的金属,所以就理所当然的认为磷酸铁锂的成本更低一些,这其实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
磷酸铁锂的放电电压3.2V,三元电池的放电电压平台在3.8V,更高的放电电压意味着更高啊的电池容量,这就意味着同等材料消耗情况下,三元电池的容量更大。
或者反过来说也一样:同等容量的电池,三元电池消耗原材料更少。
尤其是当锂电池必不可少的碳酸锂价格从去年4万元飙涨到当前的15万元后,碳酸锂材料消耗量更大的铁锂电池的成本问题就凸现出来,根据国轩高科董事长李缜的数据,当前国轩高科三元电池的成本反倒比铁锂电池低10~15%。
现在三元电池走向了高铝高镍、低钴的技术路线,对昂贵的稀有金属消耗量降低。
去年全球钴产量9.8万吨,其中40%用于锂电池,消耗量并不算非常大。而且钴资源依然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当前20万/吨的价格处于历史上的低位。
去年锂电池产业的火爆也没有带动钴资源的飙涨,多种因素导致当前铁锂电池的成本要高于三元电池。
但我们要以动态的眼光看待二者的成本对比,要认识到,在碳酸锂价格大涨之前,磷酸铁锂的成本是略低于三元电池的。
反过来思考,如果明年“钴”资源供不应求,也出现类似于碳酸锂一样的4倍甚至5倍的飙涨,那么三元电池的成本也就水涨船高。
总之,两种技术路线的成本不分伯仲,具体到某一时间点,和上游原材料价格有很大关系。
长期来看,我认为碳酸锂15万/吨的价格不具有可持续性,因为锂并不是稀缺资源,国内天齐锂业、赣锋锂业等众多厂家碳酸锂每吨生产成本约为2.9万~3.5万元之间,而盐湖股份的子公司蓝科锂业更是宣称成本只有1.9万元/吨。
当前碳酸锂行业,可谓是暴利行业,3万元的成本,15万元的价格,整整翻了5倍。
巨大的利润诱惑自然便是疯狂的扩产,全产业链上的公司都在成倍的扩充产能,蓝科锂业更是成数十倍的扩充产能,虽然需求也会继续跟着增长,但产能的扩张更疯狂。
当不久的将来,上游原材料的价格发生变动,碳酸锂和三元的成本孰高孰低还未可知。
这一项,二者平手。
5、充电倍率
先说结论吧,在充电倍率方面磷酸铁锂大幅度的领先。
其实前年在阐述电池寿命的时候就已经能得出结论:磷酸铁锂电池在高充电倍率下,寿命明显好于三元电池。
美国a123公司(现在为万向子公司)甚至在实验室里做出了25C倍率充电的磷酸铁锂电池(25C倍率充电意味着60÷25=2.4分钟把电池充满)。
充放电倍率方面,铁锂大幅度胜出。
6、电池单体一致性
使用镍钴铝三元的特斯拉models的电池组中有7000节小电池串联、并联在一起,如果电池的一致性存在问题,那么后果就是灾难性的,因为串联电池有一个木桶原理,性能最差的那一个电池影响电池组整体性能。
但使用磷酸铁锂的2014款秦混动车却出现了让人焦头烂额的问题,标定13kwh的电池,使用一年多以后很多车主就在反映只能充进去8kwh的电量,衰减厉害。
前面我不是说磷酸铁锂寿命更长吗?怎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这其实就是电池单体一致性的问题。
其实比亚迪2014款"秦"电动车所使用的电池,单个拿出来绝大部分可能没有什么问题,电池返厂均衡后也能恢复原先的性能,但唯独电池成组后就出问题了。
其实电池一致性问题并不是没有办法,办法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升级工艺,提升工厂自动化水平以及控制精度。
另外一个就是做大单体电池容量,2014秦使用的是27AH的电池单体,而比亚迪K9则使用270ah单体容量的电池单体,相比于秦,K9的问题就少很多甚至不存在电池一致性问题。
最后就是改进电池管理系统(BMS),这一方面我们也确实落后于欧美日。
相比于2014款秦,2015年推出的秦由于使用了全新的电池管理系统,在每一个小节的电池上都加装了控制器方便更好的操控并且额外多出8节电池(就是说实际容量大于标称)。
电池一致性的问题已经解决很多,但无论如何,在一致性方面,磷酸铁锂落后于三元电池。这一局:三元胜。
7、低温性能
这一项结论很清晰:磷酸铁锂低温性能差,三元更优。
冬天里,电动车的续航里程都要变短,但磷酸铁锂电池问题更严重一些。但到底缩减多少呢?
还是要拿出清晰的数据来说话,就以新款400公里续航的比亚迪e6为例,进入冬天后车主纷纷反映续航只能做到原先的60%,也就是240公里。
但这不能全怪罪于电池,根据热胀冷缩的简单原理,我们就知道进入冬天后,汽车的胎压会降低,而胎压低则是导致续航缩短的重要原因,当车主注意胎压以及脚法后,续航可以恢复到标称的70%~75%,达到近300公里的续航,比标称的400公里少100公里。
问题是这100公里的续航哪里去了呢?答案在于空调。
传统燃油车能量转换效率只有不到30%,剩余70%的能量以废热的形式散发,进入冬天以后,汽车打开暖风并不需要额外消耗汽油,只需要把发动机散发出的废热吹送到驾驶室即可。
但电动车电机能量转换效率达到了90%,并没有额外的废热,如果冬天要开空调,就只能额外消耗电池里的能量。所以续航里程的缩减并不能完全怪罪于磷酸铁锂的低温性能差。
使用三元电池的北汽ev200在冬天里一样明显缩减,而且由于电池整体容量更低,本来续航只有200公里,打七折之后更只剩下140公里了,司机们叫苦不迭。
针对冬天,磷酸铁锂电池也有很多应对办法,例如材料纳米化以及碳包覆,还有一个更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给电池组安装加热装置。
综合来看,低温对磷酸铁锂电池组对整体性能的影响<10%。另外,由于三元电池也或多或少要收到低温的影响,所以两者在低温下的性能实际差别其实就更小了。
但无论如何,低温性能成为磷酸铁锂的一个短板,这一局三元胜!
以上7个方面的分析,几乎覆盖了动力电池新能指标的各个方面,在七场对决中,三元和铁锂惨烈厮杀,痛苦角逐,互有胜负,也有平手。
那么这7场对决后,我这个裁判能给出最终的结论吗?或是你们这些读者、观众更给出自己内心的判断吗?到底谁才是当之无愧的冠军?
作为裁判的我,通过这么多分析论述后,只能遗憾地告诉大家,我无法下一个谁更优的结论,所以本场打擂没有冠军或者都是冠军。
决议
听到这个结果有些人可能要生气了,洋洋洒洒7000字,浪费大家这么多时间和感情,读到这里竟然只得到了平局结论,我这岂不是欠揍?!且慢,我们接着看下去。
虽然我不能给出一个简单的结论,直接说出谁优谁劣,但是结合具体应用环境,就会有清晰的答案,因为一些具体的应用环境,会彰显某一方面的有点,遮蔽某些方面的劣势。
1、储能应用情境
这还用说吗!这个应用情景磷酸铁锂获得压倒性的胜利。
储能电站动辄上数千千瓦甚至数万千瓦的电池堆放在一块,如果使用三元电池,等同于把成吨的炸弹堆放在一起。
磷酸铁锂的长寿命也符合储能的应用需求,储能电站往往会在偏郊建设,土地以及空间不成问题,遮蔽了磷酸铁锂能量密度低的劣势。
尤其作为电网调频的储能电站,经常需要大倍率的充放,铁锂的充电倍率也满足这一需求。在储能应用的场景下,磷酸铁锂的劣势不再是劣势,优势却又十分突出。
所以,当我们考虑这一应用场景,磷酸铁锂是无可辩驳的冠军。
2、无人机电池
这还用说吗,你见过使用铁锂电池的无人机吗?
毫无疑问,这又是另一个应用场景的极端,这个领域,三元锂电池占据着100%的市场份额。
能量密度的天生劣势这一点,就判定了铁锂电池永远不可能应用于无人机。
无人机锂电池领域,三元电池完胜。
3、电动大巴以及电动商用车
这些车自重大、空间大,对重量敏感度低,公交车、大巴车由于乘客众多,对安全性要求高;
这些车运营时间长,对电池寿命要求高,这些特点都恰好发挥了磷酸铁锂的优势,遮蔽了磷酸铁锂的劣势;
所以磷酸铁锂技术领先的比亚迪率先敢把纯电动车应用于公交车以及电动叉车、电动卡车等。就是凭着对铁锂电池安全、高充放倍率、长寿命的自信。
前段时间,国家暂停了三元电池大巴车的目录申报,其实这在某种程度上宣告了三元电池在这一领域没有应用未来,电动公交大巴以及商用车领域,磷酸铁锂完胜。
4、插电式混合动力车
这个领域的争议其实也很小,虽然现在的插电车都以磷酸铁锂为主,但比亚迪自己却准备开始抛弃这一技术路线了。
从秦唐100开始,比亚迪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将全面转向镍钴锰三元电池,我认为这种转变背后最核心的原因就在于磷酸铁锂小单体电池一致性问题。
这个领域,三元胜。
5、纯电动乘用车
这又是一个胶着的战场。首先纯电动乘用车使用的磷酸铁锂是大单体,每个单体容量高达0.82千瓦时,比在插电混合动力车里面使用的单体大十倍。
以秦ev300为例,整台车仅仅只有58块电池,这比起models的7000节电池,真是个零头。
由于电池单体少,给每一个单体上安装一个控制单元从成本角度也划得来,进而最大程度地解决一致性问题,再之,大单体电池的一致性问题也不是那么突出。
但这并不意味着磷酸铁锂在纯电动乘用车领域获胜,情况远比这个复杂。
由于磷酸铁锂密度低,同等容量下重量更大,这就导致使用磷酸铁锂电池的纯电动车自重大,能耗高。比起北汽ev200百公里电耗14kwh,比亚迪e5百公里电耗要高一些在16kwh左右。
除此之外,乘用车日均行驶里程为46公里,比起公交车日均230公里,出租车日均400公里的行驶里程短太多,这就使得磷酸铁锂长寿命的特性发挥不出来,而三元电池寿命先对较短的劣势也不那么致命;
再就是安全性,私人乘用车对安全性要求不如公交车那么严苛,但这也并不是说可以对安全性不管不顾,特斯拉models的三元电池组之所以重达900kg,就是因为需要额外的保护装置保护电池组。
总之,在纯电动乘用车,两种电池路线又是一种胶着的状态。
由于百公里平均电耗大家日常都能感受到,降低能耗又是国家的要求和方向,所以,两种技术路线可能长期在纯电动领域长期并存,三元略占优。
总结以上五大应用场景,我们可以知道铁锂电池和三元电池在各自特定领域有着不同的优势:铁锂适合用储能和商用车;三元适合于插电混动车、乘用车、无人机等领域。
由于我国新能源车率先在商用车领域爆发,前些年使用铁锂电池更多一些;随着电动车革命的深入,乘用车销量的爆发,三元电池的占比会逐步提高。
但无论如何两者将长期共存,国内领先的电池企业也必将选择两条腿走路(同时生产三元电池和铁锂电池)的战略。
相关阅读:
五部委重拳推“储能” 指导性意见出台给锂电池产业又打一针强心剂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近期,多座储能电站获最新进展,北极星储能网特将2025年7月14日-2025年7月18日期间发布的储能项目动态整理如下:蓝晓科技陕西西安用户侧智慧储能项目正式投运7月11日,蓝晓科技用户侧智慧储能项目正式投运。该项目位于西安市高陵区渭阳九路999号蓝晓科技新材料有限公司园区内部。储能总装机0.875MW/1.7
广东灵活调节能力现状及提升路径分析——《新型电力系统下广东灵活调节能力分析及提升举措》摘编王雪辰/整理(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进程中,电力系统的运行特性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电网,导致电力系统的灵活调节需求急剧攀升,传统电力系统的灵活调节能
作者:刘佳辉卞伟翔李大伟单位:上海理工大学引用本文:刘佳辉,卞伟翔,李大伟.锂电池石墨复合电极力-电耦合性能原位测量分析[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5,14(6):2240-2247.DOI:10.19799/j.cnki.2095-4239.2024.1149本文亮点:1.使用石墨电极来进行原位测量实验设计与分析,开发原位测量手段对复合石墨电极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18日,工信部公示了第397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新产品,包括一款特斯拉新能源汽车,应该为Model3+“最长”续航版,预计最早9月上市。公告显示,该款车搭载的储能装置种类为三元锂离子电池,生产企业为爱尔集新能源(南京)有限公司。据了解,2019年8月,特斯拉曾
7月16日,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在北京开幕,会上,亨通集团新材料产业以其强大的创新实力成为焦点,展示了包括低氧/无氧铜材质的铜杆、铜丝、导体及电磁线等在内的一系列前沿产品。这些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电子、电力、5G、通讯、汽车和半导体等多个领域,充分体现了“中国智造”在新材料
近日,在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老窝铺乡石人梁村,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首个百千瓦级“水光储”微电网通过10千伏御道口线路西山分支线路并入电网,投入运行。10千伏御道口线路西山分支线路供电区域位于配电网末端,负荷分散,为单电源长距离供电。受地理环境限制,常规的电网改造升级方式难
7月16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电动交通与储能分会发布《电化学储能行业发展报告2025》(简称《报告》)。其中显示,2024年电化学储能运行效率与商业价值实现“双突破”,平均转换效率达88.75%。《报告》分析了9个省份独立储能运营模式,以江苏为例,“充放电价差+顶峰补贴+容量租赁+储能补贴”模式,50M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由北方稀土贮氢公司主导开发的氢能电动两轮车正式上线。记者走进该公司,率先一睹这款新车的独特风采。在北方稀土贮氢公司办公楼门前,一排排氢能电动两轮车整齐列队。蓝绿相间的车体色彩明快亮眼,车筐里的橙色头盔尤为醒目,车身一侧的包钢集团标志格外引人注目。车头嵌入的
磷酸铁锂赛道,韩系电池三巨头“攻势渐起”!起点锂电注意到,继LG新能源、三星SDI后,SKOn也公布了其在磷酸铁锂电池端的最新布局,剑指北美储能系统市场。01、下订磷酸铁锂,是蹭热度还是布局提速?眼看LG新能源、三星SDI频频发力磷酸铁锂,SKOn终于按耐不住,一纸合作下定磷酸铁锂材料。7月15日消息
7月15日凌晨三时许,由东方旭能(山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担任PC总承包的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润湖新能源50MW/100MWh储能电站项目成功并网,这不仅标志着淮安市迎来重大新能源基建发展成果,同时也体现出东方旭能为区域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力量,在贯彻绿色低碳转型的道路上又迈出坚定的一步。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16日,江苏南通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通市加快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的通知。文件明确,探索低碳节能服务发展路径。积极引进国内外权威认证组织在通设立分支(合作)机构,提供“一站式”涉碳类认证和咨询服务,推动重点产品碳足迹的国际衔接互认
7月1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5年上半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谢少锋,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陶青,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谢存出席发布会,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上半年工业和信息化事业发展态势良好新型工业化加快推进工业和信息化部总
作者:刘佳辉卞伟翔李大伟单位:上海理工大学引用本文:刘佳辉,卞伟翔,李大伟.锂电池石墨复合电极力-电耦合性能原位测量分析[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5,14(6):2240-2247.DOI:10.19799/j.cnki.2095-4239.2024.1149本文亮点:1.使用石墨电极来进行原位测量实验设计与分析,开发原位测量手段对复合石墨电极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17日消息,广元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布政协广元市第八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4号提案办理情况的函,提到,积极推动光伏与储能、动力电池等产业协同发展,成功签约四川中孚源网荷储一体化+AI虚拟电厂等项目2个,中科瑞能新型铝基负极锂离子电池项目即将竣工。提早布局退役光伏组件回收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17日,四川广元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布了关于政协广元市第八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4号提案办理情况的函,其中提到,大力发展光伏产业。依托工业硅产能优势,多次赴通威集团及其合作伙伴洽谈年产30GW光伏组件、光伏玻璃等项目,积极开展HJT异质结电池项目论证,加快布局太阳能电池及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17日消息,近日,通用汽车与电池回收企业RedwoodMaterials达成合作,将为其提供新旧动力电池,后者则将这些电池重新用于储能系统。此前,通用汽车的动力电池已成功应用于Redwood位于内华达州斯帕克斯总部的12MW/63MWh微电网项目中,为附近拥有2000个GPU的数据中心供电。今年6月,
7月16日,河北省工信厅发布关于《河北省先进制造业发展促进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告。文件指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推行工业节能节水,加强再生资源循环利用,推进光伏组件、风电机组叶片、废旧动力电池等新型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推动园区循环化改造
磷酸铁锂赛道,韩系电池三巨头“攻势渐起”!起点锂电注意到,继LG新能源、三星SDI后,SKOn也公布了其在磷酸铁锂电池端的最新布局,剑指北美储能系统市场。01、下订磷酸铁锂,是蹭热度还是布局提速?眼看LG新能源、三星SDI频频发力磷酸铁锂,SKOn终于按耐不住,一纸合作下定磷酸铁锂材料。7月15日消息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16日,华自科技披露,今年锂电业务增速明显,自去年12月以来,锂电新增订单近十亿元,主要客户包括宁德、赣锋、欣旺达、鹏辉等头部锂电厂商。目前,国内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领域的固态产线仍处于试验阶段,尚未有固态电池量产线落地。公司子公司精实机电一直在推进固态电池技术更
今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公布首批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的通知》,正式确定上海市、常州市、广州市等9个城市为首批试点城市,同步公布30个试点项目。《能源评论》派出多路记者,前往济南、成都、广州、深圳等地,实地探访车网互动项目,了解规模化试点的进展。在济南,我们来到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17日消息,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征求《重庆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渝链智擎”行动计划(2025—2027)》的意见。推动车路云一体化建设。制定《重庆市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工作方案》,构建全域覆盖、技术多元、标准统一、服务可靠的路侧基础设施体系。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16日,冠盛股份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合作伙伴吉林东驰核心技术团队是以谢海明教授带领的锂电研发团队为依托,拥有教育部“固态电池协同创新平台”和国家发改委“动力电池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资源。固态电池协同创新平台是唯一由政府主导的固态电池创新联合体,率先推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17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印发《关于调整超豪华小汽车消费税政策的公告》,其中明确超豪华小汽车征收范围调整为零售价格90万元(不含增值税)及以上的各种动力类型乘用车和中轻型商用客车,其中包含含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等动力类型。据悉,此前超豪华小汽车消费税起征点为130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7月15日,安徽省第三批氢能环卫车批量投运交付仪式在六安市金安区举行。本批共交付8辆18吨氢能环卫洗扫车,开创了安徽省氢能环卫批量化运营的新局面。运营车辆为18吨燃料电池洗扫车,由明天氢能联合中联重科盈峰环境联合开发,搭载明天氢能公司101kW高性能燃料电池系统,百公里氢耗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由北方稀土贮氢公司主导开发的氢能电动两轮车正式上线。记者走进该公司,率先一睹这款新车的独特风采。在北方稀土贮氢公司办公楼门前,一排排氢能电动两轮车整齐列队。蓝绿相间的车体色彩明快亮眼,车筐里的橙色头盔尤为醒目,车身一侧的包钢集团标志格外引人注目。车头嵌入的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15日,工信部发布《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第396批)以及经商国家税务总局同意的《享受车船税减免优惠的节约能源使用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七十五批)、《减免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十九批)。据统计,《减免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十九批
2015年7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由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和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合并重组而成的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在北京正式挂牌。这一天,两大能源央企的整合完成,不仅开创了我国能源产业体制改革的先河,也为中国能源转型提供了新的动力支撑。国家电投集团成立之初,就成为国内唯一同时拥有火电、水
2015年7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由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和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合并重组而成的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在北京正式挂牌。这一天,两大能源央企的整合完成,不仅开创了我国能源产业体制改革的先河,也为中国能源转型提供了新的动力支撑。国家电投集团成立之初,就成为国内唯一同时拥有火电、水
国华投资国华(赤城)风电有限公司氢气运输服务公开招标项目中标候选人公示国华投资河北分公司赤城制氢厂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赤城县经济开发区,该项目用自有新能源电源开展电解水制氢,项目总氢气产能为4000Nm/h,一期建设2000Nm/h(折合4272kg/d),二期预留用地(规模2000Nm/h)。产品氢纯度为99.999
十年蜕变——国家电投重组成立以来改革发展成就综述2015年7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由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和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合并重组而成的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家电投”),在北京正式挂牌。这一天,两大能源央企的整合完成,不仅开创了我国能源产业体制改革的先河,也为中国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10日,科力远披露,公司目前已取得储能项目建设所需批准备案、即将投建的有河北省合计400MW/1000MWh规模、山东省合计400MW/800MW规模、内蒙古合300MW/1200MWh规模、广东100MW/200MWh规模的8个独立储能及共享储能项目。预计将于今年3-4季度逐步释放。另有各类型储能应用场景储备项
继4月交通运输部与国家发改委等十部门联合印发了交能融合指导意见之后,交通运输部再次携手此前十部门中的三部委,出台与交能融合相关细分领域的规划建设文件。7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交通运输部办公厅联合编制的《关于促进大功率充电设施科学规划建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4日,深圳坪山区人民政府发布《深圳市坪山区落实“双碳”战略进一步推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其中指出,支持企业建设新型电池及储能、充电设施、光伏、氢能、智能电网和综合能源服务等领域中试生产线,对项目总投资额(不含土建)在500万元以上的,按设备投资额的1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