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清洁低碳、高效智能。党的十八大以来,电力行业用实际行动演绎着转型与升级的铿锵脚步,演绎着市场中变革和创新的真谛。当希望的种子播撒,当辛勤的耕耘付出,当智慧的泉水灌溉,五年守候迎来的不仅是传统作物的丰收,更是众多优质新品种的培育。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当电力工业迎合时代的发展,摆脱煤电污染论的阴影,告别新能源消纳的瓶颈,实现华丽转身以后,行业发展也迎来了新的洞天。
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持续增强
从2011年的10亿千瓦到2016年的16.5亿千瓦,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电力工业以一贯的壮志豪情续写新的篇章。自2011年底我国发电装机达到10.6亿千瓦,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发电装机大国后,我国发电装机以平均每年增加1亿千瓦的速度继续前进,发电装机规模和发电量稳居世界第一。
截至2016年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达165051万千瓦。其中,水电33207万千瓦,火电106094万千瓦,核电3364万千瓦,并网风电14747万千瓦,并网太阳能发电7631万千瓦。2016年全国全口径发电量60228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4.9%。其中,水电11748亿千瓦时、增长5.6%,火电42273亿千瓦时、增长2.3%,核电2132亿千瓦时、增长24.4%,并网风电2409亿千瓦时、增长29.8%,太阳能发电665亿千瓦时、增长68.5%。
截至2016年底,全国人均装机规模达1.2千瓦,分别比上年和2010年提高1.7个百分点和9.5个百分点;年人均用电量约4321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79千瓦时,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截至2015年底,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中占比已达25.8%。
在电力建设步伐和发电量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国没有发生重大电力安全事故,没有发生较大电力设备事故,没有发生电力系统水电站大坝垮坝、漫坝以及对社会造成重大影响的事件。
2016年,全国10万千瓦及以上燃煤发电机组等效可用系数为92.77%,4万千瓦及以上水电机组等效可用系数为92.44%,核电机组等效可用系数为88.77%,各类型机组年平均非计划停运次数降至0.5次/台年以下。城市用户的年平均停电时间从10小时以上降到5小时左右,农村用户的年平均停电时间从30小时以上降到20小时左右;城市用户故障平均停电时间为1.75小时/户,已经与主要发达国家相当,其中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城市供电可靠性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全国220千伏及以上电网变压器、断路器、架空线路三类设施可用系数分别达到99.867%、99.958%和99.57%,指标普遍优于北美。
党的十八大以来,电力体制改革开启了新的篇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9号文)及相关配套文件相继出台,试点工作逐步开展,价格机制逐步完善,输配电价改革试点加快推进,增量配电业务开展试点,市场主体逐步培育,市场交易中心相继组建,交易规模逐步加大,电力市场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电力市场建设有效降低了社会企业用电成本,提高了用户用电体验。电力工业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电源结构和布局进一步优化
随着党的十八大以来清洁低碳、绿色发展号角的吹响,我国电力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电源结构不断优化,煤电比重下降,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发电比重明显上升。
电力行业持续推进燃煤机组淘汰落后产能和容量升级工作。2010~2015年,累计关停小火电机组超过2800万千瓦。2016年再次退役、关停火电机组容量571万千瓦。与此同时,一大批大容量、高参数、高效环保型机组登上历史舞台,截至2016年底,全国单机容量60万千瓦及以上火电机组容量占比达到43.4%,比2011年提高4.6个百分点;单机容量100万千瓦级火电机组达到96台,居世界首位,占全部火电机组装机容量的比例接近1/10。2016年全国火电机组平均单机容量13.19万千瓦,比上年增加0.3万千瓦。
与煤电投资下行相反,近年来,非化石能源发电则呈现了争奇斗艳的蓬勃发展态势。
2017年上半年,全国风电新增装机601万千瓦,保持稳步增长势头,中东部和南方地区占比超过50%,体现了风电布局进一步优化的趋势。截至6月底,全国风电累计装机1.54亿千瓦,其中中东部和南方地区占比上升至24%,“三北”地区占比下降至76%,布局更加科学合理有效。全国风电发电量149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平均利用小时数984小时,同比增加67小时。
党的十八大以来,太阳能发电加速发展。光伏领跑者计划、光伏扶贫计划全面启动,分布式光伏、“光伏+特色产业”获得快速发展。2017年上半年,全国新增光伏发电装机2440万千瓦,其中分布式光伏711万千瓦,同比增长2.9倍。截至6月底,全国光伏发电装机达到1.02亿千瓦,其中,光伏电站8439万千瓦,分布式光伏1743万千瓦。新增装机由西北地区向中东部地区转移的趋势更加明显。全国光伏发电量51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5%。与此同时,太阳能热发电第一批示范项目启动,首座规模化储能光热电站并网发电。
2017年上半年,各类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增装机3700万千瓦,约占全部新增发电装机的70%左右。截至目前,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突破6亿千瓦。除风电和光伏发电外,水电装机达到3.38亿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达到1330万千瓦。可再生能源已经进入了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目前,我国水电、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容量都已稳居全球首位。
5年来,我国也加快了安全高效核电建设步伐,2016年核电新投产7台机组合计720万千瓦。截至6月30日,我国投入商业运行的核电机组共36台,运行装机容量达到3472万千瓦。上半年,商运核电机组累计发电量为1155.33亿千瓦时,约占全国累计发电量的3.9%,在支撑能源结构优化、控制大气污染等方面作出了不小的贡献。
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合计5.6亿千瓦,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比从2010年的27%提高到35%;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从2010年的9.4%提高到12%。
随着火电机组结构升级和多种节能措施的有效推进,电力行业能效水平持续提高。2016年,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火电厂供电标准煤耗降至312克/千瓦时,比2011年的330克/千瓦时降低18克/千瓦时,煤电机组供电煤耗继续保持世界先进水平。上海外高桥三厂平均供电煤耗更是下降至276克/千瓦时。
在国家有关政策的严格要求下,电力行业实施严格的燃煤机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完善脱硫脱硝、除尘、超低排放等环保电价政策,大幅降低污染排放。截至2016年底,累计完成煤电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均超过4亿千瓦,其中,京津冀地区具备条件的煤电机组已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2016年,煤电节能改造规模超过2亿千瓦、超低排放改造规模超过1亿千瓦。现役煤电机组已全面实现脱硫,脱硝比例超过92%。
2012年以来,我国电力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及排放绩效均持续下降。2016年全国电力烟尘排放量约为35万吨,比2011年下降120万吨,比上年排放下降12.5%;全国电力二氧化硫排放量约为170万吨,比2011年下降743万吨,比上年下降约15%;全国电力氮氧化合物排放量约为155万吨,比2011年下降848万吨,比上年下降约13.9%。2016年,全国单位火电发电量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822克/千瓦时,比2005年下降21.6%。
电网优化配置资源能力明显提高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我国电网建设高速发展的五年。电网企业立足电网实际、发挥电网作用,通过发展特高压输电,提高电网智能化水平,提高系统平衡调节能力,推动标准建设和国际化,为中国新能源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我国在特高压技术、特高压标准、特高压重大装备等方面实现完全自主,从仅有3条特高压输电通道到投运14条、新建9条特高压输电大通道,线路长度超过3万千米。电压等级、输送容量、输送距离不断刷新世界纪录,基本形成了西电东送,北电南供的特高压输电网络,让中东部16个省份近9亿人用上来自西部的清洁能源。
随着特高压、跨大区电网、区域和省级电网主网架、城乡配电网建设统筹推进,电网结构得到改善,电网资源配置能力不足和“卡脖子”问题得到缓解。截至2016年底,全国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64.53万千米,220千伏及以上公用变电设备容量36.92亿千伏安,分别同比增长5.94%、9.69%。全国跨区输电能力达到8095万千瓦。其中,交直流联网跨区输电能力6751万千瓦,跨区点对网送电能力1344万千瓦。2016年特高压线路回路长度和变电设备容量分别比上年增长42.7%和66.5%,35~110千伏电压等级的配电设备容量增长11.8%。
华北、华中、华东、东北、西北、南方六个区域各级电网网架不断完善,配电网供电能力、供电质量和装备水平显著提升,农村用电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全面解决了无电人口用电问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和资源配置能力得到全面提高,有力地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用电需求。
新能源爆发式增长引发的消纳难问题也得到了有效缓解。截至2016年底,国家电网累计并网风电、光伏发电装机1.3亿千瓦和0.7亿千瓦,是全球新能源并网规模最大的电网。2017年上半年,风电弃风电量235亿千瓦时,同比减少91亿千瓦时,大部分弃风限电严重地区的形势均有所好转;全国弃光电量37亿千瓦时,弃光率同比下降4.5个百分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智能电网建设进入蓬勃发展阶段,电网企业以自主创新为驱动力,全面突破从发电到用电各技术领域的智能电网核心技术,推动我国电网技术在国际上实现由“跟随者”向“引领者”的转变。截至目前,国家电网累计安装智能电表4.27亿只,建成多端柔性直流、统一潮流控制器、国家风光储输等多项国际领先的智能电网示范工程。智能电网能够友好接纳和优化配置多种能源,实现大型能源基地和负荷中心的有效联系,从而全面构建安全、高效、清洁的现代能源保障体系,推动能源结构清洁化转型升级,推动可再生能源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效率的传输配置。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7月11日,南方电网公司召开2025年年中工作会议,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围绕“决胜十四五、准备十五五”,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参会代表
7月11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特高压外送新能源三期项目配套送出工程(蒙东锡盟泰富140万千瓦500千伏送出工程)核准获批。一、为满足锡林郭勒盟特高压外送新能源三期泰富140万千瓦新能源项目送出需求,同意建设锡林郭勒盟特高压外送新能源三期项目配套送出工程(蒙东锡盟泰富140万千瓦500千伏送出工程),
受近期高温天气影响,7月15日12时43分,河南全网用电负荷达到8976万千瓦,年内第四次创历史新高,较去年最大负荷8124万千瓦增加852万千瓦,增幅10.5%。对此,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全力应对高温大负荷,保障全省人民清凉度夏。7月3日以来,河南省持续出现大范围高温天气,尤其是7月14、15日,全省多地最高
随着以风、光为主的新能源装机规模持续高速增长,其特性让电力系统的平稳运行和大范围资源配置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一背景下,电网作为能源转型的坚实基础,特高压正日益成为优化全国乃至跨区域能源资源配置、支撑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关键基础设施和重要保障。2025年上半年,我国特高压建设延续
夏季高温,且是台风、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多发季节,保供电形势严峻复杂。国家电网公司持续推进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创新,不断丰富应用场景。在各地,科技保供手段不断涌现,提升了负荷预测、灾害预警、电网巡检及抢险救灾质效,为迎峰度夏保供电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未雨绸缪精准预测天气负荷变化准
“命是空调给的”这句话,想必是每个浙江人最近的真实写照。外面热浪滚滚,屋里空调续命。当你我都在惬意享受着清凉时,浙江电网正在经历一场“年度大考”。就在今天中午12时40分,浙江全社会用电负荷飙升至1.26亿千瓦!是的,创历史新高了!先给大家吃颗定心丸:别慌,问题不大,电网稳稳的!你的空调
发挥省间市场作用筑牢电力保供基石——访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党总支书记、副总经理常青当前,我国多地电力负荷持续攀升,能源资源逆向分布的国情与新能源波动性、负荷尖峰化带来的供需挑战交织,省区电力资源调配作用的重要性凸显。作为推动全国电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关键平台,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如何利用省间
从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了解到,7月16日中午12时40分许,浙江全社会用电负荷达到1.26亿千瓦,创历史新高。目前,全省电力供应平稳有序。出梅后,高温无缝衔接。在经济企稳向好等因素共同影响下,浙江全省用电需求迎来快速、大幅增长。截至7月16日,今夏浙江已经28天用电负荷超过1亿千瓦,浙江电网正
北极星电力网整理了2025年6月火电项目动态,共54个项目取得重要进展。本月,共有6×1000+2×660MW项目核准,4个项目开工,6个项目并网,9个项目机组投产。江苏省核准了3个煤电项目,四川省核准一个煤电项目。位于江苏扬州的国信扬电三期2×100万千瓦扩建项目将建设2台100万千瓦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燃煤发
日前,内蒙古电力集团根据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与国家电网公司签署的备忘录相关协议,从电网发展和人才培养战略着眼,与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达成特高压人才培养合作意向,并由内蒙古超高压供电公司与山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签订合作协议,旨在加快特高压高层次管理、技术人才培养等。7月10日,内蒙古电力集团
在河北省怀来县,一座大数据产业基地已然成型。科技感十足的园区内,密集部署的服务器为京津冀的互联网、金融、医疗等企业提供了安全高效的数据存储与计算能力保障。“园区供电设备已验收合格,具备送电条件,服务器随时可以启动。”5月23日,在位于怀来县的阿里云计算数据中心110千伏用户变电站内,张
7月17日,山东省发改委、工信部、能源局联合印发《山东省零碳园区建设方案》,并在附件提出省级零碳园区14项指标:1、整体目标坚持“高标准、少而精”原则,加强政策、资金、技术支持和要素保障,分期分批,有序推进我省零碳园区建设,逐步达到国家级零碳园区标准要求。到2027年,全省建成15个左右省级
2025年5月21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有序推动绿电直连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发改能源〔2025〕650号,以下简称“650号文”),从国家层面明确绿电直连的定义与适用范围,规范了绿电直连相关主体的权责范围和相关要求,并从落地层面指导绿电直连在微观层面的有序发展。650号文总体体现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7月17日,山东省发改委、工信部、能源局联合印发《山东省零碳园区建设方案》,方案明确:坚持“高标准、少而精”原则,加强政策、资金、技术支持和要素保障,分期分批,有序推进我省零碳园区建设,逐步达到国家级零碳园区标准要求。到2027年,全省建成15个左右省级零碳园区,形成
7月14日,河南许昌2025年第二批电网项目核准获批。一、为加快许昌电网建设步伐,保持电网和电源协调发展,提高电网供电能力和安全可靠性,满足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安全用电需要,同意建设10千伏及以下配电网项目共58项,其中市辖区28项、建安区30项(详见附件1)。二、本次核准项目建设总规模为新建
7月17日,贵州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能源局关于组织申报国家级零碳园区的通知(发改环资〔2025〕910号)。通知指出,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要求,将开展首批国家级零碳园区建设遴选工作。请你们对照要求,认真组织符合要求的园区申报,每
对于全部上网电量即将参与市场交易的分布式光伏,存量和增量项目要区别看待。(来源:微信公众号“黄师傅说电”)存量项目,全额(多数地区)纳入机制电量,而且同地区单个市场主体的实时交易均价与整个地区同类项目的实时交易均价不会相差太大,虽然在新政下收益虽然会被拆分成场内的实时价格结算和场外
7月,广东天气进入“蒸笼模式”,电网全面进入迎峰度夏电力保供的“战时”阶段。7月4日,广东电网公司发布城中村“战时”保供八条核心举措(以下简称“八条核心举措”),以梳理整治城中村的供电薄弱环节、配齐配足驻点抢修人员和物资等手段,确保打赢城中村民生保供硬仗。建立高温联动应急响应机制“为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今年上半年,国网新疆电力累计为2216户乡村用电客户办理充电桩接电业务,数量同比增长628.95%。今年上半年,新疆电网供电营业区内,乡村客户办理充电桩报装容量达到3.56万千瓦,同比增长1033.86%;乡村充电设施用电量1167.81万千瓦时,同比增长359.32%。截至2025年6月底,新疆电网
近日,株洲“十五五”电网规划成果已基本形成,此次规划聚焦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围绕提升供电能力、优化电网结构、加速能源转型展开。据了解,株洲“十五五”电网规划将大力提升电网的供电能力和稳定性。此次“十五五”电网规划聚焦城乡配电网改造和供电可靠性提升,将大力改造老旧高耗能配变及老旧隐患
近日,国网宁波杭湾供电分公司顺利完成最后一条双回路线路的上线工作。至此,宁波前湾新区城区配电线路“全自动FA”实现100%覆盖,标志着配电网故障处置正式迈入“秒级自愈”时代。据悉,全自愈智能电网是指电网系统具备自主诊断、隔离故障并快速恢复供电的能力。通过先进的FA系统,电网可在故障发生时
近日,在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老窝铺乡石人梁村,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首个百千瓦级“水光储”微电网通过10千伏御道口线路西山分支线路并入电网,投入运行。10千伏御道口线路西山分支线路供电区域位于配电网末端,负荷分散,为单电源长距离供电。受地理环境限制,常规的电网改造升级方式难
广东灵活调节能力现状及提升路径分析——《新型电力系统下广东灵活调节能力分析及提升举措》摘编王雪辰/整理(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进程中,电力系统的运行特性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电网,导致电力系统的灵活调节需求急剧攀升,传统电力系统的灵活调节能
7月16-20日,以“链接世界、共创未来”为主题,由中国贸促会主办的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在北京盛大召开。75个国家和地区651家企业和机构参展,集中展示各链条上中下游关键环节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亨通携电力、通信、新材料领域全链路产品矩阵精彩亮相本次展会。在电力领域,亨通此次
7月11日,贵安供电局在新区供电辖区全面启动工业园区、居民小区“一户一表”改造项目,全力打造全国首个“零转供电”示范区。2024年,贵安供电局在全省率先出台《工业园区供电抄表到户升级改造实施方案》,在贵安综合保税区率先推行企业装表到户,实现从“一园一表”到“一企一表”的升级突破,助力园
近日,国网宁波杭湾供电分公司顺利完成最后一条双回路线路的上线工作。至此,宁波前湾新区城区配电线路“全自动FA”实现100%覆盖,标志着配电网故障处置正式迈入“秒级自愈”时代。据悉,全自愈智能电网是指电网系统具备自主诊断、隔离故障并快速恢复供电的能力。通过先进的FA系统,电网可在故障发生时
7月9日,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关于印发《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的通知,其中提到,面向太阳能、风能、核能、氢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领域,围绕关键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化发展、能源生产储运基础设施建设、储能系统及相关装备研究及产业化等方向计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9日,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关于印发《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的通知(国市监计量发〔2025〕59号),其中提到,面向太阳能、风能、核能、氢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领域,围绕关键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化发展、能源生产储运基础设
自2024年7月组建以来,国网电力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开展技术攻关,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发展。牵头获批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山区基础施工和舞动研究“任务制”项目、抗冰防舞框架项目,锻造重大工程建设和电网安全运行核心技术;在特高压工程建设环保水保管理中全面推广电力遥感技术
7月的浙江热浪袭人,电网负荷曲线持续攀升。7月4日,浙江全省最高用电负荷达12173万千瓦,冲破1.2亿千瓦大关的时间较去年提前了整整15天,杭州、绍兴等地电网负荷更是刷新历史纪录。据浙江省能源局预测,今夏浙江午峰和晚峰最高负荷将分别达到1.33亿千瓦和1.17亿千瓦,同比增长7.8%,电力保供面临“用
7月10日,青岛市人民政府印发《青岛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施方案》。文件提出,积极稳妥发展非化石能源。积极布局海洋新能源,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即墨区海域集中开发海上风电,加快深远海海上风电项目和即墨区海上光伏项目建设,谋划储备远海漂浮式光伏项目,力争2030年建成千万千瓦级海上
受持续高温天气影响,7月7日,位于广东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综合能源区域、科学城、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区的用电负荷出现较大波动。得益于近期投产的全国首个基于混频调制技术的紧凑化经济型多端柔性交流配电互联工程,该区域多回20千伏配电线路自动启用互相调剂负荷功能,在短短30秒内,负荷已控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10日,山东青岛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青岛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统筹本地电网结构优化和互联输电通道建设,推进琅琊、寨里等500千伏骨干电网工程。加快微电网、虚拟电厂、源网荷储一体化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