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清洁低碳、高效智能。党的十八大以来,电力行业用实际行动演绎着转型与升级的铿锵脚步,演绎着市场中变革和创新的真谛。当希望的种子播撒,当辛勤的耕耘付出,当智慧的泉水灌溉,五年守候迎来的不仅是传统作物的丰收,更是众多优质新品种的培育。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当电力工业迎合时代的发展,摆脱煤电污染论的阴影,告别新能源消纳的瓶颈,实现华丽转身以后,行业发展也迎来了新的洞天。
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持续增强
从2011年的10亿千瓦到2016年的16.5亿千瓦,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电力工业以一贯的壮志豪情续写新的篇章。自2011年底我国发电装机达到10.6亿千瓦,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发电装机大国后,我国发电装机以平均每年增加1亿千瓦的速度继续前进,发电装机规模和发电量稳居世界第一。
截至2016年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达165051万千瓦。其中,水电33207万千瓦,火电106094万千瓦,核电3364万千瓦,并网风电14747万千瓦,并网太阳能发电7631万千瓦。2016年全国全口径发电量60228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4.9%。其中,水电11748亿千瓦时、增长5.6%,火电42273亿千瓦时、增长2.3%,核电2132亿千瓦时、增长24.4%,并网风电2409亿千瓦时、增长29.8%,太阳能发电665亿千瓦时、增长68.5%。
截至2016年底,全国人均装机规模达1.2千瓦,分别比上年和2010年提高1.7个百分点和9.5个百分点;年人均用电量约4321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79千瓦时,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截至2015年底,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中占比已达25.8%。
在电力建设步伐和发电量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国没有发生重大电力安全事故,没有发生较大电力设备事故,没有发生电力系统水电站大坝垮坝、漫坝以及对社会造成重大影响的事件。
2016年,全国10万千瓦及以上燃煤发电机组等效可用系数为92.77%,4万千瓦及以上水电机组等效可用系数为92.44%,核电机组等效可用系数为88.77%,各类型机组年平均非计划停运次数降至0.5次/台年以下。城市用户的年平均停电时间从10小时以上降到5小时左右,农村用户的年平均停电时间从30小时以上降到20小时左右;城市用户故障平均停电时间为1.75小时/户,已经与主要发达国家相当,其中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城市供电可靠性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全国220千伏及以上电网变压器、断路器、架空线路三类设施可用系数分别达到99.867%、99.958%和99.57%,指标普遍优于北美。
党的十八大以来,电力体制改革开启了新的篇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9号文)及相关配套文件相继出台,试点工作逐步开展,价格机制逐步完善,输配电价改革试点加快推进,增量配电业务开展试点,市场主体逐步培育,市场交易中心相继组建,交易规模逐步加大,电力市场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电力市场建设有效降低了社会企业用电成本,提高了用户用电体验。电力工业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电源结构和布局进一步优化
随着党的十八大以来清洁低碳、绿色发展号角的吹响,我国电力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电源结构不断优化,煤电比重下降,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发电比重明显上升。
电力行业持续推进燃煤机组淘汰落后产能和容量升级工作。2010~2015年,累计关停小火电机组超过2800万千瓦。2016年再次退役、关停火电机组容量571万千瓦。与此同时,一大批大容量、高参数、高效环保型机组登上历史舞台,截至2016年底,全国单机容量60万千瓦及以上火电机组容量占比达到43.4%,比2011年提高4.6个百分点;单机容量100万千瓦级火电机组达到96台,居世界首位,占全部火电机组装机容量的比例接近1/10。2016年全国火电机组平均单机容量13.19万千瓦,比上年增加0.3万千瓦。
与煤电投资下行相反,近年来,非化石能源发电则呈现了争奇斗艳的蓬勃发展态势。
2017年上半年,全国风电新增装机601万千瓦,保持稳步增长势头,中东部和南方地区占比超过50%,体现了风电布局进一步优化的趋势。截至6月底,全国风电累计装机1.54亿千瓦,其中中东部和南方地区占比上升至24%,“三北”地区占比下降至76%,布局更加科学合理有效。全国风电发电量149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平均利用小时数984小时,同比增加67小时。
党的十八大以来,太阳能发电加速发展。光伏领跑者计划、光伏扶贫计划全面启动,分布式光伏、“光伏+特色产业”获得快速发展。2017年上半年,全国新增光伏发电装机2440万千瓦,其中分布式光伏711万千瓦,同比增长2.9倍。截至6月底,全国光伏发电装机达到1.02亿千瓦,其中,光伏电站8439万千瓦,分布式光伏1743万千瓦。新增装机由西北地区向中东部地区转移的趋势更加明显。全国光伏发电量51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5%。与此同时,太阳能热发电第一批示范项目启动,首座规模化储能光热电站并网发电。
2017年上半年,各类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增装机3700万千瓦,约占全部新增发电装机的70%左右。截至目前,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突破6亿千瓦。除风电和光伏发电外,水电装机达到3.38亿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达到1330万千瓦。可再生能源已经进入了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目前,我国水电、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容量都已稳居全球首位。
5年来,我国也加快了安全高效核电建设步伐,2016年核电新投产7台机组合计720万千瓦。截至6月30日,我国投入商业运行的核电机组共36台,运行装机容量达到3472万千瓦。上半年,商运核电机组累计发电量为1155.33亿千瓦时,约占全国累计发电量的3.9%,在支撑能源结构优化、控制大气污染等方面作出了不小的贡献。
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合计5.6亿千瓦,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比从2010年的27%提高到35%;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从2010年的9.4%提高到12%。
随着火电机组结构升级和多种节能措施的有效推进,电力行业能效水平持续提高。2016年,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火电厂供电标准煤耗降至312克/千瓦时,比2011年的330克/千瓦时降低18克/千瓦时,煤电机组供电煤耗继续保持世界先进水平。上海外高桥三厂平均供电煤耗更是下降至276克/千瓦时。
在国家有关政策的严格要求下,电力行业实施严格的燃煤机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完善脱硫脱硝、除尘、超低排放等环保电价政策,大幅降低污染排放。截至2016年底,累计完成煤电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均超过4亿千瓦,其中,京津冀地区具备条件的煤电机组已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2016年,煤电节能改造规模超过2亿千瓦、超低排放改造规模超过1亿千瓦。现役煤电机组已全面实现脱硫,脱硝比例超过92%。
2012年以来,我国电力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及排放绩效均持续下降。2016年全国电力烟尘排放量约为35万吨,比2011年下降120万吨,比上年排放下降12.5%;全国电力二氧化硫排放量约为170万吨,比2011年下降743万吨,比上年下降约15%;全国电力氮氧化合物排放量约为155万吨,比2011年下降848万吨,比上年下降约13.9%。2016年,全国单位火电发电量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822克/千瓦时,比2005年下降21.6%。
电网优化配置资源能力明显提高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我国电网建设高速发展的五年。电网企业立足电网实际、发挥电网作用,通过发展特高压输电,提高电网智能化水平,提高系统平衡调节能力,推动标准建设和国际化,为中国新能源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我国在特高压技术、特高压标准、特高压重大装备等方面实现完全自主,从仅有3条特高压输电通道到投运14条、新建9条特高压输电大通道,线路长度超过3万千米。电压等级、输送容量、输送距离不断刷新世界纪录,基本形成了西电东送,北电南供的特高压输电网络,让中东部16个省份近9亿人用上来自西部的清洁能源。
随着特高压、跨大区电网、区域和省级电网主网架、城乡配电网建设统筹推进,电网结构得到改善,电网资源配置能力不足和“卡脖子”问题得到缓解。截至2016年底,全国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64.53万千米,220千伏及以上公用变电设备容量36.92亿千伏安,分别同比增长5.94%、9.69%。全国跨区输电能力达到8095万千瓦。其中,交直流联网跨区输电能力6751万千瓦,跨区点对网送电能力1344万千瓦。2016年特高压线路回路长度和变电设备容量分别比上年增长42.7%和66.5%,35~110千伏电压等级的配电设备容量增长11.8%。
华北、华中、华东、东北、西北、南方六个区域各级电网网架不断完善,配电网供电能力、供电质量和装备水平显著提升,农村用电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全面解决了无电人口用电问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和资源配置能力得到全面提高,有力地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用电需求。
新能源爆发式增长引发的消纳难问题也得到了有效缓解。截至2016年底,国家电网累计并网风电、光伏发电装机1.3亿千瓦和0.7亿千瓦,是全球新能源并网规模最大的电网。2017年上半年,风电弃风电量235亿千瓦时,同比减少91亿千瓦时,大部分弃风限电严重地区的形势均有所好转;全国弃光电量37亿千瓦时,弃光率同比下降4.5个百分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智能电网建设进入蓬勃发展阶段,电网企业以自主创新为驱动力,全面突破从发电到用电各技术领域的智能电网核心技术,推动我国电网技术在国际上实现由“跟随者”向“引领者”的转变。截至目前,国家电网累计安装智能电表4.27亿只,建成多端柔性直流、统一潮流控制器、国家风光储输等多项国际领先的智能电网示范工程。智能电网能够友好接纳和优化配置多种能源,实现大型能源基地和负荷中心的有效联系,从而全面构建安全、高效、清洁的现代能源保障体系,推动能源结构清洁化转型升级,推动可再生能源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效率的传输配置。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近日,国能日新自研「旷冥」大模型完成了自正式发布以来的首次迭代升级,迎来了「旷冥」2.0版本。本次升级,除了对模型稳定性和整体性能进行优化,更是在技术层面全效升级。首先在大模型技术方面,创新采用了多维度patching注意力机制架构,并显式嵌入了平流、对流方程,构建物理驱动的深度神经网络模
136号文(《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和394号文(《关于全面加快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工作的通知》)犹如两道耀眼的闪电划破夜空,照亮了新能源全面入市的道路,吹响了新能源市场化改革的号角,标志着新能源电价机制从“计划电”向“市场电”迈出了最关键的两步,预示
近日,重庆市经信委公开征求对《2025年重庆市电力需求响应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参与主体包括电网企业和电网企业经营区范围内的电力用户、虚拟电厂,按照本方案开展需求响应、削峰移峰。其中,电力用户自愿选择参与需求响应、削峰移峰,进行用户注册与响应能力申报,签订和履行协议;准确提
近日,国能日新自研「旷冥」大模型完成了自正式发布以来的首次迭代升级,迎来了「旷冥」2.0版本。本次升级,除了对模型稳定性和整体性能进行优化,更是在技术层面全效升级。首先在大模型技术方面,创新采用了多维度patching注意力机制架构,并显式嵌入了平流、对流方程,构建物理驱动的深度神经网络模
《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基本规则》(下文简称《规则》)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随着新能源占比不断提高,电力系统对调频、备用等资源的需求大幅增加,需要通过市场化手段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电网调节能力,确保电力供应的安全与高效。《规则》的实施不仅有助于完善全国统一电力市场
4月20日,新疆办市场监管处发布关于公开征求《新疆电力中长期交易实施细则部分条款修订稿》意见的通知。关于公开征求《新疆电力中长期交易实施细则部分条款修订稿》意见的通知为贯彻落实党中央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重要精神,进一步规范新疆电力中长期市场运营管理,维护市场经营
我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要求公司推动构建多层次统一电力市场体系,促进能源电力资源和相关要素市场化配置,助力畅通国内大循环,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发展格局下全国统一大市场需要加快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加快全国统
在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背景下,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正崛起成为我国电力系统的主力电源。2025年以来,新能源全面入市步伐加快,灵活调节能力强的新型经营主体也纷纷入市,电力市场竞争格局发生变化,电力市场步入“3.0”全新时代!2025年4月24日-25日,由中关村华电能源电力产业联盟、
新型电力体制改革浪潮翻涌,市场形势复杂多变。面对挑战,国家电投集团河南公司持续深化改革,扎实开展“一分钱”提质增效专项工作,从“五个强化”全面发力,一季度同比增利1.52亿元。强化市场营销。面对省内电力需求疲软、全产业电价下调的严峻挑战,河南公司积极求变,深化国家电投集团“113”营销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积极推动虚拟电厂因地制宜发展,针对省级、地市级电力调节需要,培育不同特点的虚拟电厂主体,完善虚拟电厂发展体系。此前,多地已针对虚拟电厂建设和运营开展了积极探索。为了解当前虚拟电厂建设情况,中能传媒记者
在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战略指引下,2024年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部委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纲领性政策和建设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加强电网调峰储能、智能化调度、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等各电力关键环节的指导意见,强调要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统筹发挥源网荷储各类调节资源作用,加快
自2015年3月《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号)(以下简称“电改9号文”)发布以来,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已走过十载峥嵘岁月。这份被誉为“新电改”纲领的文件,系统提出了“全面实施国家能源战略,加快构建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和市场体系,形成主要由市场决定能源价格的机制”
市场主体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作为社会生产力的基本载体,市场主体是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作用举足轻重。人才是最活跃的先进生产力,市场的基石则在于培育先进的市场主体。当发电企业开始研究负荷曲线,当售电公司开始重视天气预测,当
2023年5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第三监管周期省级电网输配电价及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为新一轮输配电价改革吹响了号角。在新发布的分电压等级输配电价表中不再包含线损折价,而是将上网环节线损单列,按综合线损率计算用户应采购的线损电量,以其实际购电价格承担线损费用。《通知
当前,面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性日益增强,以及各国政府对低碳经济的承诺,电力市场与电碳协同的议题变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深入理解电力市场机制如何通过与碳排放权交易的有效结合,以实现电力系统经济性与环保目标的双重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电力市场与电碳协同的理论基础,构建电力系统
2025年,我国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迎来第十个春秋。这场电力行业的系统性变革,以"管住中间、放开两头"为核心理念,重构电力行业的运行逻辑。十年间,市场交易规模倍涨,市场主体数量激增,“能涨能跌”的市场化电价机制初步建立,多层次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雏形初现……一系列成果凸显出我国电力体制改
2025年,迟迟未能推进的绿电直供、隔墙售电或将迎来规模化落地。新能源消纳问题愈发严峻,出海贸易绿色壁垒逐渐高筑,在绿电供给和需求方迫切寻求匹配的情况下,绿电直供的呼声高涨,从中央文件强调,到地方试点,新能源和电网的博弈开始有了突破。2月13日,江苏省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创新开展绿电直
当前,面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性日益增强,以及各国政府对低碳经济的承诺,电力市场与电碳协同的议题变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深入理解电力市场机制如何通过与碳排放权交易的有效结合,以实现电力系统经济性与环保目标的双重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电力市场与电碳协同的理论基础,构建电力系统
作为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近年来,我国电价机制改革向整体和纵深推进,取得一系列积极成效。在国家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背景下,电价机制改革面临新形势、新要求。本文围绕未来一段时期适应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的电价机制改革重点问题开展研究,并形成对改革方向和思路的初步思考。(来源:微
在全球能源转型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大潮中,源网荷储一体化、虚拟电厂、微电网作为三大关键概念,正逐渐成为行业内的热点话题。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作用,又相互关联、协同工作,共同推动着能源行业的变革与发展。本文将探讨这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及它们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角色与重要性。(来源:
电网输配电业务是典型的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核定独立的输配电价,一方面建立了对电网企业的激励约束机制,由政府核定独立输配电价,统筹兼顾电网投资、电量、价格的关系;另一方面奠定了电力市场化的基础,将过去的电力统购统销转变为由发电企业、电力用户等市场主体通过竞争形成的电价。2015年启动的
2023年7月1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关于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指导意见》指出,要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用以推动能源低碳转型,促进新能源资源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加快实现“双碳”
为集聚源网荷储优势资源,建立行业协同创新机制,联合攻克关键共性技术难题,推进能源企业在源网荷储、综合能源服务的数字化智能化协同发展,拟在业内发起成立“源网荷储数智化发展产业联盟”。联盟宗旨开放合作互利共赢联盟作用集聚优势交流互鉴信息共享发起单位北极星电力网、周口市元坤供电有限公司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5月6日,河南内乡县产业集聚区增量配电运维服务项目中标结果公布,中标人是河南锦冠电力工程有限公司,中标价格是584.973万元。本次运维项目内容包括:内乡县产业集聚区增量配电项目已建设完成110kV变电站2座,110kV输电线路16.59千米,10kV开闭所4座,10kV输电线路42千米;光伏电站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29日,中钢洛耐3MW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招标公告,项目资金来源为国有资金884.497123万元,招标人为洛阳伊碳新能源有限公司。本项目已具备招标条件,现招标方式为公开招标。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5月6日,中国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发布荣荣50MW风电、11MW光伏源网荷储一体化总体EPC项目结果公示,中标人为河南瑞和电力工程有限公司,中标价:勘察设计费0.80%,工程费98.5%。详情如下:
4月27日,作为国家首批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单位的宿迁运河港配售电有限公司,正式完成虚拟电厂注册,开启增量配电网转型发展新纪元。通过数智化技术聚合分布式能源、储能及可控负荷,成功构建起“源网荷储”协同互动的虚拟电厂运营体系,实现传统配电业务与新兴能源服务的深度融合,为新型电力系统建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新疆和布克赛尔县增量配电网项目一期EPC总承包(一标段)公开招标,预算金额3.35亿元,招标人为中食寰纪(和布克赛尔)能源发展有限公司。详情如下:活动推荐:第五届智能配电网建设研讨会在能源革命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的背景下,智能配电网不仅是能源互联网的“神经末梢”,更是实
4月28日,海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公开征求《关于增量配电网配电价格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文件明确,经充分考虑省现行电价政策,并结合海南经济发展需求,决定采取如下定价方法制定海南省增量配电网配电价格:(一)最高限价法。对于非招标方式确定投资主体的增量配电网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25日,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科尔沁左翼后旗自主创新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增量配电网项目投资运营主体优选结果公示,项目投资运营主体为通辽市广通新能源有限公司。项目建设内容:配电区域内规划建设一座220千伏变电站、三座66千伏变电站及配网等。项目配电区域
为进一步推进福建省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近日,福建能源监管办主要负责人带队赴江阴工业园区,调研督导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项目建设运营情况。调研组一行实地查看了增量配电园区内220kV盛华变电站及其集控中心,听取了变电站运行管理、线路互联互通等情况介绍,并就增量配电业务改革中电价机制、新能源
巩义中孚实业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一期)勘察设计(二次)中标结果公告现将巩义中孚实业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一期)勘察设计(二次)中标结果公告如下: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16日,河南省鹤壁豫能综合能源有限公司宝山增量配电网6MW/18MWh储能项目电化学储能集成系统采购公告发布,项目招标人为鹤壁豫能综合能源有限公司。鹤壁豫能综合能源有限公司宝山增量配电网6MW/18MWh储能项目本项目位于鹤壁宝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内,该项目距离107国道约16公里,通过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