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碳管家碳交易碳价报道正文

真实的中国碳市场:试点6年 、碳价偏低、履约率从96%升至99%

2017-12-21 08:59来源:能源评论·首席能源观关键词:碳市场碳交易发改委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如果说,此前让污染企业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只能动用行政手段的话,那么从昨天开始,一种通过市场化交易,让企业主动减排的方式,正式出现了!

12月19日,国家发改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

所谓碳市场,就是交易二氧化碳的市场,更通俗地说,即是把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视作商品,通过给予特定企业合法排放权利,让二氧化碳实现自由交易。

如果一家企业排放二氧化碳超过限额,就需要花钱,从别的企业手中购买碳排放,而相反,如果企业通过技术提高,减少了排放,那么就可以把手中的碳排放量出售,形成收入。

对于多数人来说,碳市场似乎闻所未闻,但事实上,相关试点已经进行了6年。2011年10月底,国家发改委开启碳交易首批试点,截止2017年9月,中国大陆地区的碳交易试点已经覆盖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福建及深圳等8地,碳排放量约12亿吨,占中国排放总量的10%左右、覆盖超过20多个行业。

当前,试点省市数量少,但覆盖面广、体量较大,因此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就参与企业而言,深圳最多,达到了810多家,在试点省市中,北京、上海和深圳的企业数量超过了300家。

就排放门槛而言,湖北门槛最高,年综合能耗在6万吨标煤及以上,即排放量在12万吨CO2当量及以上的企业全被划入市场交易范畴。

就覆盖行业来说,各个试点地区均覆盖了工业高能耗和高排放行业,包括电力、水泥、石化、钢铁等;北京、上海和深圳等地的碳市场,还加入服务业和大型公共建筑的排放。

(全球主要国家碳交易的定价情况,单位:美元/吨)

碳定价,即为每吨二氧化碳排放制定的价格。

当前,全球二氧化碳价格差异极大,波兰、乌克兰等的国家的碳价不足1美元/吨,而瑞典的碳价则高达126美元/吨。根据统计,全球超过3/4的国家或地区低于10美元/吨。而中国的8个试点城市,价格都在10美元/吨之下。

业内人士预计,全国碳市场建立之后,碳价格将介于10~60人民币/吨之间,但这仍然处于较低水平,也不能完全反映碳排放造成的影响。

履约,即各试点地区排放企业,能否按照年度排放指标完成碳配额的清缴。而履约率,则是入选评价试点城市的碳市场运行情况的直接表现。

2014年,深圳、上海、北京、广东和天津五个碳交易试点集中迎来了首个履约期,5个试点地区的最终履约率均在96%以上。北京尽管履约工作完成得较晚,但却是对未履约单位约束、惩罚力度最强的试点地区。

而到2017年上半年,除湖北和重庆外,其他6个碳市场的平均履约率已经达到99.11%,其中,上海、湖北、天津、广东四地的履约率最高。

可以说,前6年的试点,已经让中国碳市场走出了第一步,根据测算,全国碳市场启动后,纳入交易的碳排放量将是目前试点地区的四倍,而中国也将因此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

但未来要想走得更远、走得更好,相关部门仍需要在门槛、定价和履约方面继续细化、持续完善:

首先,碳市场的门槛不能太窄。

目前,纳入碳市场的企业仍然有限,而这也是多数人对这类市场闻所未闻的原因之一。

下一步,应该纳入更多对环境产生污染的企业,让这些高耗能产业获得市场化机制的约束,以有效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其次,碳定价需要持续调整。

只有参与企业多、且交易频繁,一个市场才能真正形成。而前提是,市场价格要保持在一个相对合理的水平。如果价格过低或过高,参与者都会失去交易的热情。

第三,谨防出现集中履约。

在考量履约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关注企业履约的数量,更需要注意履约的质量,特别是避免发生类似集中履约的情况。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碳市场在节能减排中发挥作用,而不是成为一项突击完成的任务。

相关阅读:

全国碳市场启动 1700多家电力企业率先纳入

原标题:告诉你真实的中国碳市场:试点6年,碳价偏低、履约率从96%升至99%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碳市场查看更多>碳交易查看更多>发改委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