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12月21日,中广核事故容错燃料(ATF)候选材料正式开始进入研究堆进行中子辐照测试,这是中国事故容错燃料研发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标志着中广核牵头的ATF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迈入新阶段。
21日,随着中国绵阳研究堆(CMRR)本年度最后一次开堆运行,中广核ATF候选材料正式开始研究堆中子辐照测试。本次入堆辐照是事故容错燃料研发的关键步骤,将通过中子辐照优选出事故容错燃料包壳与芯块的候选材料,获取大量宝贵的堆内性能数据,为后续研制以及入堆安全审查等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ATF堪称目前国际核燃料技术研发的风向标,是核能发展60年以来的重大变革,也是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的核能巨头正竞相争夺的核心领域。自2012年提出概念以来,ATF的研发历经5年迅猛发展,已从星星之火演变为燎原之势。
中国ATF研发始于2015年,由中广核牵头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事故容错燃料关键技术研究”,联合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组成ATF技术研发国家队。历经3年努力,中广核顺利完成了ATF燃料的概念设计与初步分析评价,突破了实验室规模先进包壳与芯块材料的成分设计与制备工艺,正在全力研发S2FTM(SuperSafeFuel)系列超级安全燃料。
按照规划,中广核将对现有体系下的核燃料材料分步实施替代,采用新型包壳与新型芯块组合成S2FTM系列燃料组件。这一新型超级安全燃料可在较长时间内抵抗严重核事故,延长反应堆事故工况下不干预时间,极大降低直至消除氢爆风险,明显缓解直至消除失去冷却水事故的后果,结合非能动系统实现轻水堆的极致安全,既可用于现役机组的燃料替换,也可用于第四代及更先进核能系统的设计。此外,该新型燃料还可以保持或提高正常工况下的运行性能。(完)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蔓越莓镇——2023年3月14日——西屋电气公司已获得美国核管理委员会(NRC)的批准,以在美国的压水反应堆(PWR)中使用其先进的掺杂芯块技术(ADOPT)的燃料芯块。该批准向美国核管会和反应堆安全保障高级委员会(ACRS)成功展示了采用ADOPT燃料后可显著提高压水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美国能
(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能源研究会核能专委会”编译自Platts)2022年7月11日,美国核管会(NRC)公布消息称,南方核运营公司(SouthernNuclearOperatingCo.)已提交许可修改申请,寻求在佐治亚州的沃格特勒(Vogtle)核电厂1、2号机组装载含有事故容错燃料的测试棒。如果获得批准,这将是美国现代轻
(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能源研究会核能专委会”编译自国际核工程)日前,美国光桥公司(Lightbridge)宣布,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已通过美国能源部(DOE)核能大学项目研发奖金(NuclearEnergyUniversityProgramRDAwards)获得80万美元资助,用于开展小型堆(SMR)事故容错燃料(ATF)研发工作。
2021年6月8日,美国南方核运营公司核燃料供应部门负责人RobSzollosy表示,该公司正在研发更高丰度和更高燃耗水平的事故容错燃料(ATF),最早在2026年秋季将沃格特勒(Vogtle)核电厂1、2号机组的换料周期从18个月延长至24个月。
3月24日,法国法马通公司(Framatome)发布声明称,该公司将为美国XcelEnergy公司旗下蒙蒂塞洛(Monticello)核电厂(691MWe,BWR)供应PROtect增强型事故容错燃料技术和ATRIUM11型核燃料。
3月4日,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Rosatom)宣布,原子反应堆研究所(NIIAR)已在MIR研究堆中利用VVER和压水堆燃料棒对实验燃料组件进行了第二轮辐照,标志着俄罗斯事故容错燃料(ATF)开发取得新进展。
近日,法国法马通公司(Framatome)GAIA增强型事故容错燃料(EATF)先导组件已在美国核电厂完成18个月燃料循环,标志着全球首个包含燃料芯块和包壳的标准长度EATF概念核燃料组件首次完成燃料循环。法马通表示,在2020年8月该核电厂换料大修期间,操纵员移除了4个先导燃料组件,并进行了检查,结果表明
日前,美国全球核燃料公司(GNF)宣布,该公司已在Exelon公司旗下克林顿(Clinton)核电厂成功装载事故容错燃料测试组件。GNF表示,该批先导测试组件采用ARMOR镀锆包壳及3种IronClad技术,是最早装载于商业机组的铁素体钢基包壳燃料组件。据了解,GNF共开发了两种事故容错燃料组件,一种名为“IronClad
近日,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Rosatom)旗下核燃料元件公司(TVEL)在俄罗斯原子反应堆研究所(RIAR)完成了事故容错燃料(ATF)首阶段堆内测试。(来源:中国能源研究会核能专委会编译自WNA)2019年1月,两组实验性事故容错燃料组件与俄制VVER燃料棒和西方国家制PWR燃料棒一同载入MIR研究堆中。每组事
1月20日,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与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中广核研究院”)的共同见证下,由中国广核集团(简称“中广核”)自主研发设计的S2FPI-A型事故容错燃料(简称“ATF”)小棒,顺利载入研究堆,正式开始辐照考验工作。本次燃料小棒入堆,是国内首次实现ATF燃料堆内辐照
2019年1月18日美国时间–西屋电气公司宣布,已获得美国能源部提供的9360万美元资金,用于其事故容错燃料计划--encore燃料的研发。(来源:微信公众号“西屋核能”ID:wecchinanuclear)Encore燃料计划包括两部分,即具备先进的安全性能、增强燃料循环和经济优势的短期和长期产品的研发。该计划的第一阶
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获悉,由中核集团组织推动,原子能院主导制定的《核燃料循环样品中铀含量的测定L-吸收边光谱法》《工业无损检测用电子直线加速器修正案第1版》两项国际标准正式发布。
近日,原子能院承担的环形燃料组件临界热流密度(CHF)试验取得重大技术突破,成功获得首批非均匀加热全长棒束CHF数据,为评价和开发适用于环形燃料的CHF关系式、支持环形燃料先导组件入堆考验等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本次试验采用5×5环形燃料非均匀加热全长棒束,棒束轴向功率分布采用与反应堆中实际情况较接近的截断余弦分布,在国内外均属首次。
2021年6月25日,美国能源部(DOE)发布消息称,将向微堆开发商Oklo公司提供100万美元资金,用于先进燃料循环和制造技术商业化。
2021年3月2日,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Rosatom)发布声明称,该公司已基于铀钚氮化物燃料为Brest-OD-300快堆开发了一种新型燃料棒设计。Rosatom将在西伯利亚化工厂的试点示范能源综合设施进行新型燃料棒的商业制造。目前,该设施仍在建设之中,Rosatom并未透露将于何时完工,以及Brest-OD-300快堆具体
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宣布,美国人在核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他们一改过往使用放射性的二氧化铀作为核燃料的方法,使用一种新的“燃烧合成”工艺,生产出安全的锕系核燃料。研究结果最近发表在《无机化学》杂志上。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研究人员说:“在目前的发电系统中,锕系氮化物燃料可能是一种
[据世界核新闻网站2020年4月27日报道]美国核能研究所表示,美国核燃料工作组4月下旬发布《恢复美国核能竞争优势》报告,该报告概述了对开发下一代技术和先进核燃料的支持,将使美国在这一领域保持竞争力。森图斯能源公司表示,立即采取行动恢复美国核燃料循环前段的活力,以支持示范高丰度低浓铀核燃料
2020年3月31日,计划已久的俄罗斯巴拉科沃(Balakovo)核电厂3号机组(950MWe,VVER)大修项目结束。期间,该机组设备实施了现代化改造,以提升可靠性和安全性,并更换了两台蒸发器,以提升机组的热工水力特性。(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能源研究会核能专委会”编译自国际核工程ID:CERS-NEPC)目前,该
中核北方重水堆核燃料元件生产线是我国国内目前唯一条CANDU-6型重水堆核燃料元件生产线,按照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工业公司的统一部署,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积极组织重水堆核燃料元件生产线复工复产,做到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工作,两手抓、两不误。截止目前
[据美国雅虎新闻网站2020年3月11日报道]2020年3月11日,美国BWX技术公司宣布,下属的核运营集团公司已从能源部橡树岭国家实验室获得制造三层各向同性碳包覆核燃料合同,以支持“转型挑战反应堆”的持续开发。BWX技术公司此前曾宣布重新启动位于弗吉尼亚州林奇堡的三层各向同性碳包覆核燃料生产线。重启
近日,国家电投集团中央研究院成功完成UO2电磁感应熔炼,使用冷坩埚熔融法制备出晶粒直径100~500μm的UO2单晶大颗粒,标志着集团公司高导热核燃料芯块制备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燃料芯块的导热性能决定了燃料芯块内部温度分布特征,对燃料芯块服役性能和安全特征有重要影响,以UO2单晶为基础开发高导热核
俄罗斯托木斯克理工大学科学家找到一种无需更换燃料,就能将核反应堆运行时间延长75%的方法,这将大幅提高安全性并降低偏远地区核电站的运行成本。专家认为,在难以到达的地区,如极北地区,实现发展的关键是确保稳定的能源供应。通常唯一的解决办法是使用低功率核电站。该校核燃料循环分部副教授弗拉
2月14日,国家电投中央研究院与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工程公司”)在京签署《核电耦合热泵储能调峰技术意向合作协议》并举行工作会商。中央研究院党委书记、董事长樊胜,工程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宁小平代表双方签署合作协议,并就进一步深化合作进行交流。中央研究院改革领导小组副
中国广核公告称,2月1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审核委员会召开2025年第3次上市审核委员会审议会议,对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向不特定对象发行A股可转换公司债券的申请进行了审核。根据会议审核结果,公司本次向不特定对象发行A股可转换公司债券的申请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和信
近日,中广核AI大模型完成了DeepSeek的全面接入,实现了DeepSeek模型在集团的本地化部署。通过DeepSeek的强大技术能力,助力中广核在各领域智能化升级与可持续发展。在集团公司科技数字化部牵头下,中广核数科将DeepSeek与集团现有基础大模型进行集成,基于国产算力底座,实现DeepSeek模型稳定运行,提
2月12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博白六皮、海边、那卜、新田风电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举行。据了解,中广核新能源玉林博白风电项目是玉林龙潭产业园区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工程,总装机容量400兆瓦,总投资约195869.46万元,建成后预计年上网电量89543万千瓦时,年营业收入25072万元,对优化博白县能源结构、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中广核太阳能开发有限公司海南区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成功获批,批复文件要求2025年7月开工,2026年7月投产。该项目为内蒙古乌海市低碳产业园首个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计划投资14.87亿元,新能源规模为30万千瓦(风电4万千瓦、光伏26万千瓦),设计制氢能力1.03万吨/年,储氢能
中广核太阳能开发有限公司海南区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成功获批。2025年2月8日,自治区能源局印发《关于实施中广核太阳能开发有限公司海南区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的通知》。该项目为乌海市低碳产业园首个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计划投资14.87亿元,新能源规模为30万千瓦(风电4万千瓦、光伏26万千瓦),设计制
2月13日,中广核新能源披露2025年1月发电量。根据公司初步统计,2025年1月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按合并报表口径完成发电量1527.6吉瓦时,较2024年同比减少7.5%。其中,中国风电项目增加9.4%,中国太阳能项目增加18.2%,中国热电联产及燃气项目减少5.1%,中国水电项目减少3.3%及韩国项目减少34%。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2月12日,中广核技发布公告,董事长李勇因工作调整申请辞职,辞去公司董事长、董事及董事会战略委员会主任委员职务,辞职后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李勇的辞职报告自送达公司董事会之日起生效,其辞职不会导致公司董事会成员低于法定最低人数,也不会影响董事会的正常运作。
近日,中广核“伏羲一号”风渔融合网箱平台通过中国船级社(CCS)组织的建造检验,获颁国内首份风渔融合网箱平台CCS入级证书。中国船级社颁发的入级证书在国际上具有广泛的认可度,入级中国船级社意味着“伏羲一号”在设计、建造、维护、管理等方面已经通过了严格的检验和认证。全球单体最大抗台型风渔
新年伊始,中广核清洁能源业务满弓发力、如箭离弦,在各领域实现快速推进。折射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活力与韧性,顺利实现新年“开门红”。新能源项目遍地开花中广核新能源辽宁分公司喜迎“开门红”,获取葫芦岛市省管海域8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指标;河南公司获取濮阳绿色甲醇项目42万千瓦风电开发指标;云
2025年2月10日,中广核新能源2025年度光伏组件设备框采中标结果公布,本次招标分2个包件,共计分为7个标段,总规模为10.5GW。中标企业有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国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景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环晟光伏(江苏)有限公司、协鑫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