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储能储能电池锂电池市场正文

全球固态电池产业现状解析

2018-01-04 15:04来源:建约车评作者:燕十七关键词:固态电池锂离子电池锂电池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进入视线的固态电池虽然看似比较靠谱,但却还存在着许多难以攻克的技术难题,距离其大规模量产也还需要一段时间。

但这依旧难以扑灭全球上百家各式机构疯狂进军固态电池的热情。在这些机构中,既包括传统汽车巨头、新进造车公司,汽车零部件巨头,电池生产企业和上游原料商,还有有着学术背景的科研院校,有着政府背景的研究所,甚至是军方资助的神秘机构。

不管怎样,全球数百上千位物理学、化学、电学的顶级专家学者,在成千万上亿美金的研发资金的支撑下,围绕着固态电池这一战略制高点,从技术研发到商业量产,展开了一场争夺战。

日本

以丰田为首,日本在固态电池领域有着领先于世界的布局,包括本田、松下在内的公司都宣称将下一代电池研发的重点放在固态电池上。

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因为日本岛国的封闭性思维,他们不愿意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而是选择最大化自己技术路线的商业利益(例如燃料电池专利开放只有几年的时间窗口,刚好够其他国家和公司开发产品,等量产的时候他们就来收割)。

有了这方面的“历史教训”,中国一般都会选择不会跟着日本的路线走,比如移动通信制式、HEV的技术路线等,我国都明显表现出有意避开日本技术路线的意图。

丰田:固态电池的狂热拥趸

今年7月,日本媒体爆出一记重磅消息,丰田计划在2022年推出固态电池量产汽车。随后,一位丰田发言人表示,不会立即就此事发表评论。

5个月后的12月,丰田方面突然宣布:计划在2020年推出10款电动车,并将下一代固态电池商业化。随后,这一消息也在丰田负责材料工程的高管Shigeki  Suzuki处得到证实:丰田将于2020年全面实现全固态电池商业化。

这意味着,丰田又单方面将固态电池的商业化提前了2年。

这是相当大胆的行为,特别是发生在谨慎保守的丰田身上,则更加令人不可思议。

业内人士分析,以丰田以往的性格,如果其看好固态电池路线,基本上就意味着丰田已经攻克了这条技术路线中的绝大多数难题,比较有把握量产了。

实际上,至少在十几、二十年前,丰田就已经秘密组织了一支上百人的顶尖人才团队进行固态电池、空气电池的研发工作。这一支囊括了土田靖、小谷幸成、上野幸义、滨重规、中本博文、长濑浩、神谷正人、布赖恩˙海登、蒂里˙勒盖尔、邓肯˙史密斯、克里斯托弗˙李在内的专家队伍默默研发了十几年时间,为丰田申请了多达30项专利(至今丰田在固态电池方面的专利数量遥遥领先)。

囿于商业保密,外界对丰田在这一领域的具体进展不得而知。虽然丰田一直低调进行,保持神秘,但是业界依然公认其技术进度应该排世界第一。

按照电解液形态划分,固态电池分为全固态和准固态(介于固态和液态之间的妥协路线)。根据电解液的材质不同,全固态又有着氧化物、硫化物和聚合物之分,而丰田走的就是全固态中的硫化物材质路线。

就目前已知的是,丰田不仅获得了固体电解质材料、固态电池的制造技术等方面的专利,甚至还研发了一整套的正极材料和硫化物固体电解质材料回收的技术路线和回收工序。

2010年,丰田正式推出硫化物固态电池,到2014年,其实验室中的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已经达到400Wh/kg。

欧洲

长期以来,一直占据全球产业链的顶端而谋取高额利润的欧洲发达国家都认为锂电池产业是一个低附加值行业(这种低端产业应该由亚洲人来做),而没有对电池产业形成足够的重视。这就造成今天欧洲缺乏规模化的锂电企业,锂电产业链也一直都没能建立起来的局面(不过,比利时的Umicore优美科公司一直是全球正极材料巨头,这算个例外)。

所以,在这一轮的动力电池大潮中,欧洲被踢出局的命运早已被注定。但作为传统汽车强国和车企巨头的聚集地,欧洲的车企巨头也只能奋起直追。例如大众计划投入500亿欧元的巨资用于固态电池的研发,宝马也选择与美国电池制造商Solid  Power合作,开发新一代固态电池技术,并把量产时间定在2026年。

纵观欧洲在固态电池领域的布局,其最大的特点就在于由于缺乏当地薄弱的产业链条的支撑,所以大多数公司只能选择与亚洲或美国的各地合作,或者干脆开启买买买的模式。

法国的Bolloré

在欧洲,法国的望族Bolloré(博洛雷)家族掌控之下的子公司BatScap是世界公认的在固态电池领域有着深度布局的代表,只是和丰田不同,BatScap选择全固态中的聚合物技术路线。BatScap的固态电池由于负极材料采用金属锂,电解质采用聚合物薄膜,因此又被称为金属锂聚合物电池。

BatScap的电池的最大优势是已经接受了量产和市场的实地检验,得益于1822年就成立了的Bolloré集团在交通、运输、能源等方面不计投入的长远布局,使得BatScap的电池可以迅速地落地。

早在2011年10月,Bolloré就开始利用自主开发的电动汽车“Bluecar”和电动巴士“Bluebus”在法国巴黎及其郊外提供汽车共享服务“Autolib”。几年来已累计投入了3000辆搭载30kWh的由BatScap制造的固态电池,并在当地建立了900座服务站和4500台充电设备,累计用户近20万人,每天的利用次数约为1.8万次,由此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和运营经验。

但是,需要特别指出的是Bolloré虽然成为第一家将固态电池进行规模商业化的公司,但是实际输出能量密度仍然较低,其能量密度仅为100Wh/kg,远低于其理论水平。

原标题:固态电池的战争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固态电池查看更多>锂离子电池查看更多>锂电池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