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人们往往觉得负极材料的制造很简单,只需要把原材料往烧结炉里一扔,升高温度烧结就可以了,殊不知这种认识是很肤浅的。人造石墨的制备需要经过“破碎、造粒、石墨化、筛分”四个大工序和和许多小小工序,其中的造粒和石墨化两个环节都有很高的技术壁垒,并不是简简单单的烧结就可以了。下面从人造石墨的原材料开始讲起:
人造石墨的骨料分为煤系、石油系以及煤和石油混合系三大类。其中煤系针状焦、石油系针状焦以及石油焦应用最广,就目前市场而言,高端负极采用针状焦作为原材料,中低端负极采用价格便宜的石油焦作为原料;沥青则作为粘结剂起到将不同粒子粘结到一起的作用。
上图为某高端负极厂商的人造石墨生产工序图,首先是预处理工序,根据产品的需要,将石墨原料和沥青按照不同比例混合,然后进行气流磨粉,磨好的原材料进入造粒工序,其中,造粒工序又分为热解和球磨筛选工序,造粒的大小、分布、形貌等将直接影响着负极材料的性能,这在以前的专题中涉及过,在此不再详述;热解工序就是一个梯度加热以及搅拌的过程,可以的到中间产物,球磨筛选工序是一个机械球磨的过程,将大颗粒磨的更小,此时的产品进入石墨化工序,根据需要烧结到不同的温度,得到不同石墨化程度的产品,最后进行球磨筛分,中间还有很多小工序,各个厂家各有不同,在此不在赘述。
石墨化是把待制品置于石墨化炉内保护介质中加热到高温,使六角碳原子平面网格从二维空间的无序重叠转变为三维空间的有序重叠,且具有石墨结构的高温热处理过程,从上图中可以看出,随着烧结温度的提高,石墨结构的缺陷越来越少,石墨化程度也越来越高,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温度的分布往往是不均匀的,这就需要在设备上去想办法让温度的分布更加均匀一些,使得整个材料的受热更加均匀,提高产品的纯度。
2. 天然石墨的生产工艺
大的步骤也是破碎、造粒、石墨化、筛分这四个主要工序,由于天然石墨存在缺陷,所以还必须进行球形化处理、除磁性物质、表面包覆等步骤,也是为了提高天然石墨的物理性能以及电化学性能。
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天然石墨为原料的人造石墨的生产也在同时进行,毕竟我国地大物博,天然石墨储量丰富,但目前而言仍然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工艺路线以及相关技术仍在发展之中。
3. 中间相碳微球(MCMB)的生产工艺
沥青类化合物热处理时,发生热缩聚反应生成具有各向异性的中间相小球体,把中间相小球从沥青母体中分离出来形成的微米级球形碳材料就称为中间相炭微球。
它是一种球形颗粒,它能够紧密堆积而形成高密度电极;具有较低的表面积,减少了在充放电过程中发生的副反应;内部晶体结构呈径向排列,意味着其表面存在许多暴露着的石墨晶体边缘,从而使其能够大电流密度充放电,在功率型以及快充型锂离子电池上的到了广泛应用。
4. 其他石墨材料生产工艺
软碳:俗称易石墨化碳材料,在2000℃以下可石墨化的无定型碳材料,结晶度低,层间距大,首次放电不可逆容量高,无明显电压平台,可通过石油焦、针状焦烧结而成;
硬碳:俗称难石墨化碳材料,在3000℃以上也难以石墨化,一般树脂碳材料、乙炔黑等物质,其层间距合适,在充放电过程中无明显膨胀,具有很好的充放电性能,在日本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
随着负极生产工艺的进步,已经有厂家可以在人造石墨的表面包覆软碳或者硬碳材料,这样既保证了人造石墨充放电的高容量,也使得材料本身具有了大倍率充放电能能力和良好的高低温性能,但成本也会相应高一些。
小结:本文简单介绍了人造石墨、天然石墨、中间相碳微球的生产步骤和工艺,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独有的技术和生产工艺,相信随着技术的进步,更多高容量、高性能的负极材料也会慢慢的研发和批量生产出来,整个锂离子电池行业也会随之进步。
相关阅读:
探究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主力(三):石墨类材料在加工过程中的检测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0月14日晚间尚太科技公告,公司拟以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在马来西亚设立全资孙公司,并投资建设马来西亚年产5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项目(下称“马来西亚项目”)。据披露,上述马来西亚全资孙公司注册资本为1000林吉特或其他等值货币(后续拟进行增资),公司性质为私人有限责任公
8月7日,印尼贝特瑞年产16万吨负极材料一期(年产8万吨)项目正式投产,印尼总统佐科出席投产仪式。印尼有着较为完善的汽车产业基础,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电动汽车电池的重要原料镍的储量占世界总量的52%,使其成为镍的最大生产国之一。该项目的投产落成,有助于印尼创建完整的电动汽车生态系统。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2024年7月3日,贵州鑫茂年产14万吨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制造基地项目(一期)点火仪式举行。据悉,该项目占地面积约70万平方米,整体设计规模为年产10万吨石墨负极材料和年产4万吨正极材料;是全球唯一产业化的正负极材料物理法回收利用项目,也是符合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发展战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据内蒙古准格尔经济开发区消息,5月9日,内蒙古硅源新能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万吨硅碳负极材料项目在准格尔旗开工。该项目总投资22亿元,占地400亩,由常州硅源新能材料有限公司投资成立的内蒙古硅源新能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运营,规划总产能为2万吨/年硅碳负极材料,项目分三
据准格尔旗发布消息,近日,总投资27.15亿元的鄂尔多斯新创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8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项目进入投产倒计时。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27.15亿元,主要以石油焦、针状焦和固体沥青为原料,经磨粉、造粒、低温炭化等工艺流程,生产广泛应用于动力电池及储能领域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设计年
据长沙工信消息,4月18日,位于宁乡高新区的湖南阿斯米新材料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万吨级锂离子电池负极前驱体生产线正式启动,这是全球首台套万吨级锂离子电池负极前驱体连续自动化生产线。据了解,阿斯米公司投资30亿元建设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材料生产及相关设备制造基地项目,一期投资8亿元,设计年产
近日,联投湖北工建三公司承建的全省首家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斯诺年产10万吨新能源动力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低温炭化车间成功进行点火试车,标志着该项目朝着建成投产目标又近一步。斯诺年产10万吨新能源动力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是随州市、随州高新区招商引资的新能源产业项目,总投
日前,日本松下集团旗下的松下新能源株式会社(PanasonicEnergyCo.,Ltd.)宣布与加利福尼亚州阿拉米达县的Sila纳米技术公司(SilaNanotechnologiesInc.以下简称“Sila”)签署协议,购买用于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的下一代电动汽车电池硅负极材料。松下方面表示,多年来,松下能源公司一直在积极开发掌握
11月22日,准格尔旗人民政府与常州硅源新能材料有限公司就年产2万吨硅碳负极材料项目举行签约仪式。项目总投资22亿元,建成后将成为世界规模最大、国内产能第一的硅碳负极材料项目。常州硅源新能材料有限公司是全球少数几家可以批量化生产硅碳负极材料的企业,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硅碳负极材料的研发、
近日,湖南铂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5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产业化项目建设即将完工,预计春节投产。据介绍,目前厂房、办公研发大楼和员工生活配套楼已基本封顶,主体工程现在进入装修阶段,车间将在未来一个月内完成硬化以及机器设备入场,在2023年12月份会进入预验收阶段。湖南铂威新能源科技有
璞泰来11月13日公告,本次完成非公开发行1.21亿股公司股份,发行价23.16元/股,募集资金28.21亿元,募集资金拟全部用于年产10万吨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建设项目、年产9.6亿平方米基膜涂覆一体化建设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财通基金、申万宏源等16名对象获配。
储能创造价值,市场牵引发展。历经2023年来行业疯狂“内卷”和价格血拼,我国储能产业逐渐从“卷价格”、“卷产能”,开始走向“卷技术”、“卷价值”的新型竞争轨道。低端劣质产能的市场出清加速,头部与二三线企业的行业分化加剧,电力市场改革推动的储能市场化盈利机制亦正在形成,云计算、AI人工智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近日,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人民政府发布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其中提到,2024年,乌兰察布绿电入京9.3亿度,绿算进京超2万P。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建设成效显著,新能源产业增加值增长35%,项目建设速度和并网容量居全区前列,全国首个“源网荷储”示范项目顺利并网。“源网荷储”技术试验
当地时间2月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暂停对墨西哥、加拿大商品加征关税,将其实施时间推迟到2025年3月4日。就在两天前,特朗普刚刚签署行政令,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10%关税,对进口自墨西哥、加拿大两国的商品加征25%的关税。据悉,特朗普2月3日曾与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墨西哥总统辛鲍姆通话,
近日,研究机构EVTank联合伊维经济研究院共同发布了《中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行业发展白皮书(2025年)》。白皮书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负极材料出货量达到220.6万吨,同比增长21.3%,其中中国负极材料出货量达到211.5万吨,全球占比进一步提升至95.9%。EVTank表示,由于天然石墨出口管制,部分海外客户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一则报道引起讨论,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庞全全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玻璃相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并采用该材料研制出具有优异快充性能和超长循环寿命的全固态锂硫电池,该项研究成果已于1月16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固态电池又迎来一轮热度。据统计,2025年以来,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杉杉股份1月17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已开发针对固态电池用的石墨产品和硅碳产品,并已在客户处进行多轮测试;公司固态电解质复合型负极材料正在开发当中;公司正在自主建立固态电池负极材料评测体系,加速固态电池专用新型负极材料研发。
北极星电池网获悉,1月16日,中科电气发布2024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4年实现净利润盈利28780万元-32534万元,较去年的4171万元同比增长590%-680%。据悉,中科电气主营产品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应用于动力类、储能类、消费类锂离子电池等领域,并与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亿纬锂能、瑞浦兰钧、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月14日,贝特瑞发布公告,公司董事长贺雪琴夫妇因涉嫌违法违规内幕交易“龙蟠科技”,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公告显示,涉嫌违法违规的事实为:因贺雪琴内幕交易“龙蟠科技”及贺雪琴、罗某某共同内幕交易“龙蟠科技”的行为违反了《证券法》第五十条、第五
铅碳电池行业相关概述铅碳电池,又称铅炭电池,是一种创新的超级电池技术,它将巧妙地将传统铅酸电池的成熟性与超级电容器的卓越性能融为一体。这种独特的结合既发挥了超级电容瞬间大容量充电的优点,也发挥了铅酸电池的比能量优势,且拥有非常好的充放电性能——90分钟就可充满电(铅酸电池若这样充、
过去一年,包括硅氧、传统研磨硅碳、新型多孔硅碳等在内的硅基负极,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消费电子端渗透率有所提升,动力电池端示范项目相继落地,产业链上下游也积极扩产。然而,在需求释放、性能突破与产能爬坡的多重推动下,行业仍面临着诸多掣肘与现实考验,有待进一步厘清其背后的驱动逻辑。与
据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投促局消息,12月27日,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与矽立科新能源(上海)有限公司签署20,000吨硅碳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投资合作协议。资料显示,矽立科新能源(上海)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高端CVD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原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科技公司。
2024年12月14日,第二届能源电子产业创新大赛重点终端应用赛道决赛及颁奖活动在广州盛大开幕。本次大赛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发展促进中心与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联合主办,旨在推动能源电子产业的创新发展,推动技术应用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效能提升,为绿色降碳领域提供解决方案和应用案例。大赛以应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1月19日,北京市经信局发布了《北京市石墨烯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根据方案,到2025年,北京石墨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突破5~10项关键共性技术,面向航空航天、新能源、人工智能领域开发出不少于10类典型产品,形成30项以上高质量专利和10项标准,引进和培育5家以上
备受瞩目的2024(十一届)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于11月1日至3日在宁波成功举行并圆满落下帷幕。本届大会以“烯创未来,赋能发展”为主题,旨在以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新材料领域的技术创新、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推进基础材料从研发、应用、到需求相融合、相匹配,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石
时间:2024年11月1日-3日地点:宁波湖畔凯悦尚萃酒店(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同源路600号)展会简介国内最专业的先进碳材料应用方向博览会国际最专业的石墨烯材料应用方向博览会国家石墨烯创新中心石墨烯联盟(CGIA)指定展会70000+参会人数30+与会国家1400+报告专家5000+参会单位2000+参会项目博览会展区包括
日前,正泰在出席配电相关会议上发表了题为“石墨烯创新技术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实践”的主题演讲,深刻剖析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背景下,正泰石墨烯产业的创新应用,吸引了众多行业伙伴前来咨询和探讨,寻求更多共同发展机会。高效电力传输:石墨烯“超导铜”引领节能新纪元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
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践行国家新材料自立自强新战略,着力解决关键战略材料领域的“卡脖子”核心问题,以及新材料研发、应用、需求脱节的问题,进一步促进石墨烯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由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CGIA)和国家石墨烯创新中心联合主办的“2024年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将于2024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获悉,10月12日,大同新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与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科技大学合作共建新型光伏材料联合实验室及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工艺及设备开发项目签约揭牌仪式举行。大同新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立足企业创新发展,依托产业优势、专业人才和设备优势,与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合作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8月18日,福建龙岩永定区石墨烯动力(储能)锂离子电池生产项目签约。据悉,该项目总投资18亿,由深圳宁迪新能源有限公司投建,项目年产4GWh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分两期建设。约定一期项目投产后3年内达产,实现年产值8亿元以上、年纳税5000万元以上。
5月11日,镇江500千伏访仙变电站室外5号主变500千伏侧5042开关汇控柜,喷涂了新型纳米陶瓷散热材料,柜体温度半小时内从26.5℃降到了20.8℃。此次采用的纳米远红外陶瓷材料与高品质石墨烯组合“降温服”,可以大幅提升热管理效率,在不需要外部任何能源、不占用额外体积、不增加设备的情况下,以“零能
“目前,单层石墨烯的市场公价是每克近千元,通过我们的特殊提取技术,可以使成本下降至目前的百分之一。”日前,在参观北京旭华时代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旭华”)研发车间时,该公司董事长崔旭指着玻璃容器内的黑棕色液体向记者如此介绍。该公司曲面石墨烯已量产下线,当前产量达20吨;预计年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复组建国家石墨烯创新中心、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国家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等3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石墨烯创新中心依托宁波石墨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组建,建设地位于浙江宁波,股东单位充分汇聚了浙江、江苏、广东等14个省份的行业创新力量。国家石墨烯创新中心面向石墨烯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