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
各位同志,大家上午好!我今天想讲一个题目就是“用成熟的电池做第三代增程式电动汽车”。
大家可能清楚我是20年前、66岁开始研究电池、研究军用电池,后来扩展到在电动汽车,所以对于怎么发展电动汽车是从电池这个角度来考虑问题的。什么叫成熟的电池?我认为至少是安全的,不是试验的,而是像一个成年人一样。
最近大家可能很关注固态电池,实际上正确讲应该是全固态电池,但是现在把固态电池里面放一点少量的有机电解液,也叫做固态电池,实际上这个是有点不伦不类。真正的全固态电池安全性是高的,这个可能是10年以后的事情,把希望寄托在10年以后的电池,来发展当前的电动汽车,这是虚无缥渺。
现在补贴正在退坡,三年补贴就要退出,这三年日子怎么过?三年过了之后我们电动汽车怎么发展?我最近几年一直在考虑,补贴退坡之后电动汽车怎么发展的问题。今天我提出这个问题主要就是想来讨论在三年左右或者之后的电动汽车发展问题。
第一个问题,发展电动汽车,迈向汽车强国。习总书记讲过,新能源汽车是我国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发展电动汽车的目的是节油减排,不是为发展纯电动汽车或者是发展电动汽车而发展电动汽车,有一个很明确的目的是要节油减排,汽车强国必须依靠自主知识产权生产油耗最低、排放最少的电动汽车,要兼顾其他的性能。有的电动汽车只节油不减排,比如像特斯拉,在新加坡它被罚款,就是因为它追求长里程而多装电池,车子就重,耗电多,而发电当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所以在新加坡他被罚款。我们国家也有类似的车子,装700公斤的电池可以走300公里左右行驶里程,这也是不可取的。所以要切实对比各种电动汽车的节油减排。
第一个小问题,发展电动汽车解除“四大焦虑”。因为电动汽车国家补贴是最高的,大家也觉得它比较好做,所以发展的也最快。但是这种车第一个焦虑,里程焦虑。要多点电池依然怕断电,电池多了车子重、不节电,夏天、冬天的空调用电严重会缩短里程。第二个,安全焦虑。电池多,而且比能量要提高,所以危险性大,燃烧爆炸的事故就多。刚刚有讲到特斯拉,特斯拉已经烧掉十几辆车了,它的电池比能量比较高。现在我们国家也在推动高比能量电池,实际这个方向昨天我在闭门会上也讲到这个问题,到底应该怎么考虑电池的安全和比能量的关系问题,值得研究。第三个,充电的焦虑。充电桩要密、投资要大,仍然难以满足要求。第四个,价格焦虑。电池大、价格就高,补贴结束之后竞争力就降低了。所以当前纯电动汽车宜做耗电少的微小型纯电动汽车,在有补贴的时候可以发展特种车、物流车辆。补贴停止之后竞争力就会下降,所以发展纯电动汽车的问题不容乐观。
第二个,发展燃料电池的电动汽车还要经过长期的努力。燃料电池要解决五大难题,一个是氢高能效、低排放的制备。第二,氢的安全运输、储存,建加氢站很贵,现在一个加氢站要两三千万,满足几十辆车的加氢需求。所以每辆车在加氢站的建设负担上是相当重的,燃料电池的寿命不够长、价格高,还有一些关键的技术,像质子交换膜,这些材料技术还有待提高。
还有一个问题,燃料电池要用铂金做催化剂,铂金资源太少,要研究不用这个催化剂,这些问题要解决当前都需要时间,当前靠不上,不是三年、五年的问题,是十年、八年之后,研究是可以,但是把研究当成当前的、马上就可以解渴的水来对待,这是不行的。
燃料电池的功率响应慢,难以满足行车的速度变化,需要用电池来调节,实际上已经演变为用燃料电池增程,属于增程类的一种车子。
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这是大马拉小车,也就是说发动机很大,实际上并不需要那么大的动力。这个车子是两个系统,一个燃料系统、一个燃油系统,两大系统重量就重了,远距离之后是用内燃机,不节油减排,比较贵。当前是靠补贴、牌照吸引客户,我是从上海出来的,我知道上海有一些人把插电式的车子买回去之后,把电池拿掉了,减轻重量,少耗油,当纯油车来使用,甚至于还有个别的把电池卖掉,牌照又省了钱,电池补贴又拿到了,最后还收回了电池的钱,真是“一举多得”。所以插电式混合动力不是一个真正的电动汽车。
第四,纯深混。这种车子可以节油,以普锐斯为代表的可以节油百分之四五十,甚至可能更高。但是投资这样的车子风险比较大,因为新型齿轮加工要求高、加工费用高,丰田这个系列已经卖掉1千多万辆车,和它去竞争这种车子恐怕要有一定的胆量。
所以我的主张是,原则是要用好成熟的电池,发展安全节能减排的电动汽车,这是一个原则,不应该改变的。技术路线,要以微小型纯电动汽车为突破口,大中型车发展纯电驱动的增程式。这个发展路线我大概在十年前提出来的,我觉得电池的发展证明这两句话可能还是正确的。现在微小型纯电动汽车可以用安全成熟的铅酸电池,也可以用锂离子电池做高速车,由市场来决定。用增程式就可以解决纯电动汽车的四大焦虑问题。
我下面介绍一下增程式汽车,过去把它叫做串混,我把增程式车发展分为三代:
第一代的增程式是纯电动汽车上加装了一个增程器,这是一个纯电动汽车,上面加一个增程器,最典型的是宝马i3,单纯是为了增加行驶里程,等到电池原来的电用完之后,增程器就是发动机带电动机,启动了。这种增程器的电池比较重,因为是原来做纯电动汽车的电池,增程器的油耗高、车子加重,耗能更大。宝马i3加一个增程器要加15%的钱,百公里油耗大概是5.35升,所以油耗还不算太低,这是第一代的。
第二代的就有差别了,从图看不出来有差别,第一代增程和第二代增程,但是电力系统优化了,第一个是,发动机减少了,功率减少,第二是发动机能量优化,就是动态范围窄,在一个很窄的动态范围里提高发动机的效率。第三是电池减少了、成本就降低了,车子减轻,更加节能。第二代的增程式电动汽车是燃油车和电动汽车的融合,改变了第一代单纯延长续驶里程的局限性,能够节能减排。我们国家的华龙去年生产的12米电动客车,市区运动模式,它的百公里油耗是12升,公路上是16.3升。加拿大的PlanB做的增程式卡车,百公里油耗是17升,日产Note紧凑型的用的E—Power动力系统,这次展览会有展览,是很典型的增程式,就是发动机带发电机的系统,电池也是串联的。它是用的三缸1.3升的发动机,百公里油耗2.7升,电池1.5千瓦时,1.5度电,按照现在的价格大概三四千人民币。这样的车发展起来价格就不是很了,能够得到用户的欢迎。note在日本,前年11月份上市之后卖的非常好。第二代增程式电动汽车电力很充足,电池组不会过充和过放,寿命延长,安全性高,磷酸铁锂锂离子电池合用,安全性进一步提高。电池少,补贴突破取消的影响小,容易推销。增程行驶的时候必然有车节油50%,大为省钱,可以不外充电,免建充电桩,而且能够远距离行驶。如果有充电条件的城市,百公里油耗节油率可以到80%以上。100公里路程内,燃油车的生产,加油设施全集成,便于发展。解除了纯电动汽车的四大焦虑问题,避免了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大马拉小车的不节能问题,增程式轿车的运行成本比较低,引用一家公司的计算结果,全寿命运行可以节省27万元。还有免购置税的优惠政策。
第二代增程式也有美中不足的地方,一个是电池充电放电过程中有能量损耗,因为电主要是通过电池,第二是电池用量虽然比纯电动汽车少,大概是40%左右,因为功率要满足最高速度的要求,电池的用量仍然有纯电动汽车的40%,车价仍然高于燃油车。第三,电池比较多,重量比较大,有减轻重量的潜力。第四,电池始终在高负荷工作,影响电池的寿命。
最后一个问题,讲一讲创新的第三代增程式电动汽车。江苏公爵提出了一个新的模式,就是发动机发电直接驱动电动汽车,简称发电直驱电动汽车,就是第三代增程式车。它和第二代增程式不同,车上的发动机发的电不经过电池,而是直接驱动电动机,差别就在下面这条横线。发电机发出来的电在第三代是直接到电动机去,而原来的第二代要经过电池组,继承了第二代增程式的全部优点,克服了它的缺点,节油率可以到60%甚至更高。
优点是电池用量可以进一步减少、成本进一步降低,可以适用于各种车辆,均可以大量节能减排。有人可能会说,增程式还是要烧油,不是最终目标,我想有两点说明,第一个,如果我国的汽车油耗都降到一半以下,全国年节油1亿吨,我们这个汽车大国就变成汽车强国了,这是一个很大很大的进步。第二个,电动汽车最终未必是纯电动汽车,可以不烧油,而烧醇类要以节能减排为衡量标准,而不是以烧油不烧油作为考核技术路线。最近国外有些公司纷纷提出来什么时候禁售燃油车,实际上这个话不完整,禁售传统的燃油车,我觉得要讲的完整比较好,尤其我们媒体不要跟着瞎炒作。
发展电动汽车的目的是节能减排,凡是节能又减排的车都应该鼓励发展,最后由市场来裁决。凡是不利于节能又减排的政策规章,都应该改革,观念都应该更新。我对于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低碳电动汽车有个设想,就是由太阳能发出来的能量,来驱动增程式电动汽车,这个能量运动的路线,第一个是光伏发电和风能发电,这是白天、黑夜有差别,发的电给动力电池充电,这样能够安全长寿、资源丰富、节能、环境友好、用量最少,动力电池要达到这样的目的。
用太阳能制醇类或者制氢给燃料电池提供能量。太阳能生产植物秸秆来制醇类,这个醇类给内燃机提供燃料。告诉大家一个消息,秸秆制醇类的成本现在已经降到与粮食做酒精的成本很接近了,所以这条路将来发展下去,我们全国7亿吨的秸秆利用起来,就可以产生1亿吨的酒精。用这样的燃料,包括氢燃料或者醇燃料来做增程器,就是做燃料电池的能量,这样热效高、重量轻、不挑时、价格低、容易运行,这样组成一个由太阳能到增程式电动汽车的一个发展的链条。
最后我想几句结束语,第一,汽车企业要生产卖得出去的车,减少电池用量,主动消化补贴退坡的差额,确保不增加用户的支出。第二,增程式是电动汽车销售补贴退坡影响走向市场化的最佳技术路线,是建设汽车强国的利器。第三,发电直驱增程式电动汽车节能的关键是巧用电池和发动机,不苛求电池高比能量。我这里特别强调,不断的提高电池的比能量是一条非常危险的路。
最后我的一本文集最近出版了,80岁的时候出了一本《纵论电动汽车和化学蓄电》,现在出的是《续论电动汽车和化学蓄电》,这本书把最近五年我对电动汽车的观点,包括刚才的报告内容收录在里面,请大家指正。
谢谢!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8日,工信部发布2025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其中提出,分析评估前沿技术发展趋势和潜在应用场景,识别研判未来汽车标准化发展方向,推动制定及发布车用人工智能、固态电池、电动汽车换电等标准子体系,启动数据治理及应用等新领域标准体系建设,超前开展飞行汽车等新业态标准化
4月28日,2025年“中国航天日”青浦区分会场活动在青浦区东航技术应用研发中心举行,以“青天揽星河浦江共逐梦”为主题,聚焦商业航天、空间信息与低空经济融合创新,汇聚政企学研各界代表,共绘长三角低空经济发展新图景。活动中,四个标志性项目集中签约。“一电航空生产制造基地项目”聚焦无人机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能源保障和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是须臾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随着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深入推进,电力系统发生深刻变化,国家电网公司加快电网高质量发展,积极应对能源转型带来的挑战,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调度系统作为电网运行的指挥中枢,亟需推动管理革新与技术创新,破解转型发
在“双碳”目标驱动下,浙江省作为能源消费大省,正加速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推动能源结构从“源随荷动”向“源荷互动”转变。用户侧资源的高效聚合与调控成为关键,而虚拟电厂作为聚合分布式能源的数字化管理平台,被赋予重要使命。浙能集团积极响应国家能源局《2025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以“云—
全球最大石油公司沙特阿美正加速布局可再生能源合成燃料领域。尽管电动汽车转型浪潮席卷全球,这家沙特能源巨头仍坚信传统内燃机将继续在交通领域扮演重要角色。(来源:能源新媒文/能源杂志)公司高管艾哈迈德·阿尔·霍韦特在受访时直言,从气候角度出发,在煤电占比超五成的中国等化石能源依赖型国
4月28日,国家能源局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一季度能源形势、一季度可再生能源并网运行情况,解读《国家能源局关于促进能源领域民营经济发展若干举措的通知》《中国氢能发展报告(2025)》,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上,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副司长邢翼腾回复了2025年一季度用电量增速相关问题。记者:我
2025年4月,交通运输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部门发布的《关于推动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不仅是一份政策文件,更是中国在“双碳”目标下的一场系统性变革的宣言。这份文件以交通与能源的深度融合为核心,试图打破行业壁垒,重塑产业链条,为中国乃至全球的绿
国际能源研报(2025年4月)(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作者:杨永明)(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本期核心观点►在经历了一段相对平静的时期后,4月以来,国际石油市场因一系列贸易关税政策的发布而陷入动荡。4月初,贸易争端引发油市震荡,布伦特油价盘中一度跌破60美元/桶。随后,受美国对伊朗施压
据中央空管办有关负责人介绍,全国实名登记注册的无人驾驶航空器目前已超220万架,通用航空器超3200架;2024年,空管系统共保障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3.4亿余架次、2600万余小时,保障通用航空飞行120万余小时,运行态势处于历史高位,后续还将呈现持续快速增长势头。作为低空领域的重要载具,多家车企旗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27日,安徽省能源局发布关于征询社会公众对《安徽省电力迎峰度夏(冬)管理办法(二次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其中提到,支持各类经营性电力用户参与需求响应,有序引导具备响应能力的非经营性电力用户参与需求响应,鼓励公共机构、储能设施、分布式电源、电动汽车、楼宇空调
国源电力宝清煤电化公司600MW机组低负荷能效提升技术研究服务公开招标项目招标公告1.招标条件本招标项目名称为:国源电力宝清煤电化公司600MW机组低负荷能效提升技术研究服务公开招标,项目招标编号为:CEZB250003723,招标人为国能宝清煤电化有限公司,项目单位为:国能宝清煤电化有限公司,资金来源
2025年4月10日,由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中国能源研究会、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共同主办的第八届储能前沿技术大会主论坛在北京首都国际会展中心举行,论坛汇聚国内外8位院士及行业顶尖专家,聚焦新型储能关键材料、储能系统安全保护、储能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氢能发展战略等前沿议题展开深度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8日,工信部发布2025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其中提出,分析评估前沿技术发展趋势和潜在应用场景,识别研判未来汽车标准化发展方向,推动制定及发布车用人工智能、固态电池、电动汽车换电等标准子体系,启动数据治理及应用等新领域标准体系建设,超前开展飞行汽车等新业态标准化
据中央空管办有关负责人介绍,全国实名登记注册的无人驾驶航空器目前已超220万架,通用航空器超3200架;2024年,空管系统共保障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3.4亿余架次、2600万余小时,保障通用航空飞行120万余小时,运行态势处于历史高位,后续还将呈现持续快速增长势头。作为低空领域的重要载具,多家车企旗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6日,南都电源在投资者关系活动中表示,公司2024年营业业绩较上年度变动较大,主要原因有回收板块废旧电池价格持续处于高位,产品毛利率持续下降;同时受国家政策影响,地方奖补政策存在不确定性,影响了第四季度回收业务的盈利能力,公司进行减产,营业收入大幅下降,单体亏损
2024年以来,固态电池产业化按下“加速键”。其中,装备与技术的深度协同是最为明显的表现。4月22日,逸飞激光与金羽新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基于此前的固态电池合作,围绕全极耳固态电池、方形铝壳固态电池的设备研发、工艺优化、市场推广、产业链协同等方面进一步展开全方位的战略合作。此前,
2025年4月22日,逸飞激光与金羽新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前期全固态电池合作开发的基础上,围绕全极耳固态电池、方形铝壳固态电池的设备研发、工艺优化、市场推广、产业链协同等方面展开全方位的战略合作。飞激光董事长吴轩、金羽新能董事长黄杜斌等出席仪式,双方团队就固态电池技术发展与双方
作为极具前景的下一代电池技术,固态电池具备令人惊叹的能量密度和优异的高安全性能,未来市场应用潜力巨大,已成为全球新能源企业技术竞逐的焦点。截至目前,包括比亚迪、长安、东风、吉利、蔚来、上汽、广汽、丰田、现代等车企,以及宁德时代、亿纬锂能、LG新能源、国轩高科、欣旺达、正力新能、孚能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2日,长安汽车发布消息,其金钟罩全固态电池、天衡智能底盘将亮相上海。另外,其包含长安引力、长安启源、长安凯程、深蓝汽车、阿维塔等全品牌也将集体亮相。据了解,此前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上,长安汽车副总裁、深蓝汽车CEO邓承浩透露,今年长安搭载全固态电池的样车
近日,又一则利好消息从宁德时代传出。宁德时代昨日宣布,公司与金华市交通投资集团于4月18日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以加快实现产业零碳发展为总目标,围绕零碳陆港、新能源公交车、物流仓储服务、重卡电动化及换电业务等方面的合作,共同构建零碳能源补给生态链。双方合作主要围绕三大方向展开: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15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了一项名为一种全固态电池及其制备方法的专利,申请人为广州巨湾技研有限公司,专利内容涉及一种全固态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电池技术领域,该全固态电池包括共烧结的正极层、固态电解质层和负极层;正极层包括正极活性材料和第一固态电解质;固态电解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17日晚间,亿纬锂能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显示,2024年,亿纬锂能实现营业总收入486.15亿元,同比下降0.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0.76亿元,同比上升0.6%;其中,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31.62亿元,同比增长14.76%。亿纬锂能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5元(
2月17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3)专家媒体交流会在京举办,特邀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出席,并就行业关注的动力电池产能与电池原材料价格走势、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趋势和技术路线等热点问题回答记者提问,以下根据现场内容摘要整理。(本文来源:
在双碳目标驱动的交通电动化加速转型过程中,动力电池装机量攀升,带动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崛起,预计2025年我国动力电池退役量将超过60GWh,市场规模达百亿。同时,动力电池回收也是解决环保问题和补充上游资源的重要手段。(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电动汽车百人会ID:ChinaEV100)01动力电池回收市场未来
12月17日,GIV2022全球智能汽车产业峰会举办期间召开了以“科技企业深度赋能汽车产业”为主题的闭门会,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主任安庆衡应邀就该主题发表观点看法,以下根据发言内容整理。(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电动汽车百人会ID:ChinaEV100)一、中国的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从关键技术研究开始的回
忧虑与喜悦并存的2022年即将画上句号。忧的是疫情的疯狂。卷土重来从年头疯到年尾,众多汽车重镇遭袭,众多城市进入静默。生产停滞、物流受阻、销售不畅,汽车业受到严重冲击。喜的是新能源汽车的好收成。今年前11个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606.7万辆,增长100.6%,继续保持世界第一,占全球市场份额超
2021年全球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乘联会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狭义新能源乘用车销量623万辆,同比增长118%,市场渗透率达到7%。在全球减碳行动的压力下,欧美等国陆续提出目标激进、配套有力、系统性强的战略与政策,极大程度上加速了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的步伐,并对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格局产生了深刻影
全国各大能源企业也都在各个地方投资,整县整市推进可再生能源与智慧能源。以电动汽车为核心的电池储能和光、储、充一体化的智慧能源系统很快就会在全国逐步展开。
据统计,中国动力电池规划产能2023年达10亿千瓦时,2025年接近25亿千瓦时。当然规划产能会大于动力电池的年产量,同时年产量中除了新能源汽车电池外还有储能电池等一系列其它用途,我们估计2025年电池总出货量在10亿千瓦时左右。
当然现在日本等国家在大力发展下一代全固态电池,这方面我们还是有差距的。但是全固态电池技术产业化并对市场格局产生重要影响估计还要10年左右,我国电池领域研发队伍规模在全球遥遥领先。
全球减碳行动之下,汽车行业向新能源转型已成为行业共识。在政策、技术与市场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之下,汽车产业正形成动力技术多元化、多技术路线共存的发展格局。如何定位不同发展阶段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的关系,各技术路线的竞争力以及技术创新的突破方向在哪里,政策、产业该如何引导动力技术多元化,企业又该如何选择与布局。
全面总结了新能源动力系统、新能源电力系统和智慧能源系统方面的创新成果,勾画了由新能源汽车引领的以系统智能化、动力电动化和能源低碳化三大革命主导的未来交通装备与能源化工相关产业的变革前景。
作为新能源汽车三大核心部件,动力电池的重要性堪比人体心脏。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逐步进入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前期装载的动力电池已基本走完阶段性生命周期,2020年后,废旧动力电池迎来集中退役的高峰。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