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2017年前三季度,我国光伏发电量857亿千瓦时,弃光电量51亿千瓦时,风力发电2128亿千瓦时,弃风电量295.5亿千瓦时。如何破解弃风弃光难题依然是能源领域科研人员的研究热点。
面对上述难题,以可再生能源与氢能融合的能源利用新思路顺势而出。中国电科院为探求多种能源融合的发展前景,开展了《利用多能源转换技术推进清洁替代的可行性》项目研究,对可再生能源与氢能在电力系统的有机结合进行了前瞻性研究,对多能融合的诸多疑问进行了解答。
国内外有哪些可再生能源与氢能融合的研究实践?
耦合可再生能源与氢能的多能源系统工程可追溯到2004年建成的位于挪威阿奇若岛的风氢能源示范项目,该系统主要由600千瓦风机、产氢能力为10标准立方米/时的电解制氢装置、储氢容量为2400标准立方米的高压储氢罐、55千瓦氢气内燃机及10千瓦燃料电池组成,最多可满足岛上10户家庭2~3天的用电需求。
德国大力发展氢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并提出了氢能发展路线图及“Power to Gas”发展战略。2011年德国E.ON和Greenpeace Energy等能源公司在德国建立6兆瓦的风—氢示范项目,在用电需求高峰时段,优先将风电全部并入电网,在电力需求低谷时段,将风电转化为氢气存储起来,然后再通过天然气管网掺氢输送至附近热电厂进行热电联供。此外,Audi公司于2013年在德国建成了6兆瓦的“光伏—氢—甲烷”项目(E—Gas项目),通过光伏发电制取氢气,再与二氧化碳重整制成甲烷,年产甲烷能力达到1000吨。
耦合可再生能源与氢能的多能源转换系统已成为多个国家的战略抉择与目标。作为全球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增幅最大的国家,我国开展以氢能为核心的多能源转换系统意义重大。2015年,我国启动了一项由河北建投集团与德国McRhy、Encon等公司合作的风电制氢工程项目,计划在河北省沽源县建设200兆瓦风电场、10兆瓦电解水制氢系统及氢气综合利用系统,制取的氢气可用于工业生产,并为未来氢能源动力汽车产业进行资源储备,现一期200兆瓦风电场已并网发电。
如何实现可再生能源与氢能的转换?
实现可再生能源与氢能转换是将可再生能源发电产生的电能用于电解水,产生氢气与氧气,这一电—氢能源转换过程的实现离不开一个关键的设备——电解槽。根据电解槽中电解质的不同,可以分为碱性、质子交换膜以及固体氧化物三种电解制氢类型。
碱性电解制氢是目前电解制氢中最成熟和最经济的方式,适用于大规模与高负荷制氢的工况,碱性电解槽是一种低温电解技术,工作温度一般范围为70~90摄氏度,制取的氢气纯度较高;质子交换膜电解制氢采用纯水电解,工作温度约为55~80摄氏度,可更好地适应负载功率波动性,但由于其成本较高,使其目前仅在军工和航天工程上实现商业化应用;固体氧化物电解制氢属于高温电解类型,工作温度高达700~900摄氏度,总体效率非常高,但较高的工作温度也使其在爬坡速率、黑启动和负载变化上的灵活性较低。
碱性电解制氢由于技术成熟度高、寿命和成本均能满足可再生能源发电制氢需要的优势,是目前可再生能源电解制氢方式的首选,但随着质子交换膜电解制氢成本的逐步降低及工作寿命的延长,将会凭借其可灵活适应输入功率波动的性能,具备在可再生能源制氢领域规模化应用的潜力。
可再生能源电解制取的氢气应用场景有哪些?
氢气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在传统应用方面,用量最大的行业是石油化工业,用于生产合成氨、甲醇以及石油炼制过程中的加氢反应。此外,氢气在电子工业、冶金工业等领域也有应用。除传统应用外,氢气可作为能源加以利用,如氢燃料电池,将成为未来重要的氢气利用发展方向。根据氢能终端应用途径的不同,可以将可再生能源与氢能融合系统的应用模式分为以下五种场景:
电—氢—燃料电池发电:将可再生能源电解产生的氢能经压缩储存后,在用电高峰时供给燃料电池系统发电,回送电量至电网,若将燃料电池的热能回收再利用,综合能效可达60%以上。
电—氢—混合燃气:此应用模式下制取的氢气经过压缩与高压输运后按照一定比例与天然气混掺,可送至燃气轮机电站进行发电或供其他工业和民用使用。
电—氢—甲烷—燃气:电解产生氢气需再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转换为甲烷,甲烷经过压缩,运输到燃气轮机电站进行发电或注入天然气管网用于各行各业。
电—氢—移动发电:氢能经储存、输运及加注过程,最后在交通运输领域作为燃料电池类交通工具燃料使用,全环节的能源转换效率约为16%~31%,这种方式最大的意义在于既有利于可再生能源的高比例应用,同时又能推动氢燃料电池交通工具产业化的快速发展。
电—氢—化工原料:制取的氢气直接被用于传统用氢产业,作为反应原料使用,如合成氨、煤气化、煤化工等产业。
可再生能源与氢能融合的潜力如何?
可再生能源制氢系统是构建电—气—冷—热多能互补一体化集成系统的基础及重要环节,为能源消费和供需的协调配合构建了桥梁和纽带。采用可再生能源与氢能融合,一方面,摆脱了传统化石燃料制氢对环境的影响,为氢能的制取开辟了更清洁、更环保的新途径,推进清洁替代的实现,为氢能经济的到来奠定环保绿色的技术基础;另一方面,整合各类能源发展,提升能源系统的资源利用率,为构建多能源互补集成系统夯实基础环节,显著提高社会、资源、经济、环境等方面的综合效益。
为定量评估采用可再生能源电解制氢缓解弃风现象的潜力,以氢气通过管道输送为前提条件,对利用的弃风电量进行估算。我国西气东输年累计输送天然气量约为590亿立方米,其中西一线240亿立方米,西二线350亿立方米,按照氢气以5%的比例混掺到天然气作为计算依据,则西气东输可输送氢气量为29.5亿立方米,由于制取1标准立方米氢气需耗电4.5~5.0千瓦时,按照最大耗电量计算用电量,通过管道输送氢气具备消纳147.5亿千瓦时弃风电量的潜力。我国2016年全年弃风电量497亿千瓦时,可有效利用29.68%的弃风电量。由此可见,可再生能源与氢能的融合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弃风电量浪费的问题。
未来可再生能源与氢能融合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目前,采用风能、太阳能等波动性电源制氢存在的最大挑战是两种技术融合后的经济性和季节匹配性,在未来融合技术的研究中应重点关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提高系统能源利用率,进一步带动氢气制取成本的降低,目前可再生能源制氢的成本相对其他常规方式仍较高,但差距正在逐步缩小,未来应进一步提高融合技术的成熟度,使可再生能源电解制氢成本具备市场竞争力。
二是开展可再生能源制氢系统耦合电网的控制策略研究,在满足制氢系统并网安全稳定性的前提下,实现制氢系统与电网的最佳匹配容量运行,进一步提升系统弃风、弃光电量的利用率。
三是打通产氢和用氢产业链,对接燃料电池等新兴用氢产业,实现从产—储—输—用一条龙的氢能经济,实用化程度大幅提升。
四是开展氢能、天然气与风电的季节匹配性研究,由于我国天然气利用与风力发电同样存在季节性供需矛盾突出的特点,且两者的供需时间呈现互补特性,统筹天然气和风力发电,是解决能源连续稳定供应的有效手段之一。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中国电科院适应能源互联网的发展潮流,对可再生能源与氢能融合开展了前期探索,从技术、经济、能效等方面对可行性进行了评估,并依托合作单位在张北建立的风电制氢示范工程,对电解槽特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为后续开展可再生能源与氢能融合的工程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为构建以安全发展、高效发展、清洁发展为目标的现代能源保障体系提供了决策支撑。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近日,由中国电力科学院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5千伏/60千伏安双极三端中压直流实证系统通过壳牌石油公司(Shell)与荷兰埃因霍温理工大学的联合验收。该系统通过了50余项现场试验,各项性能指标均符合要求,获得业主方高度认可。三端中压直流实证系统为欧盟于2021年启动的柔性离岸风电制氢动力装置模块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7月15日上午,上海电气洮南市风电耦合生物质绿色甲醇一体化示范项目投产仪式在吉林省洮南市举行,在吉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蔡东,省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吴靖平,白城市委书记李洪慈,市委副书记、市长杨大勇,上海电气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吴磊等领导的共同见证下,首批绿色甲
7月7日上午,第三十一届兰洽会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投资发展对接推介活动在兰举办。本次推介会共签约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招商引资项目175个,签约总额1298.12亿元;签约贸易合同项目1个,签约金额2.5亿美元。据悉,兰州市新能源客户服务数据中心项目、天水市独立共享储能项目、张掖市电网
7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习近平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时强调,要做强做优做大海洋产业,推动海上风电规范有序建设,发展现代化远洋捕捞,发展海洋生物医药、生物制品,打造海洋特色文化和旅游目的地,推动海运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为中国经济发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6月24日,上海市海洋局发布关于公开征求《上海市海洋产业发展规划(2025-2035)(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文件指出,大力支持新能源船舶的研发和应用以及传统船舶的低碳化转型,加快研制新一代双燃料环保船、液氢运输船和电动船舶,加快LNG、甲醇、液氨、氢等燃料动力船型的研制
各地氢能发展虽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涉及基础设施、成本、技术等多个方面,这些方面往往相互交织,有时互为因果。来源:电联新媒作者:郑平近年来,国内多地将发展氢能作为促进产业发展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抓手,推出不同层面的氢能发展规划,并投入大量资源推动具体
一边是海上风电超长的产业链系统,一边是有雄厚基础的国家老牌工业基地。当辽宁省绿色发展与海上风电产业相互碰撞,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在日前召开的2025海上风电大会上,辽宁省发改委主任周轶赢指出:辽宁将发挥工业基础优势,争做世界风电产业中心先进装备制造领跑者,为全球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辽宁
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运达股份”),是国内最早从事风电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的大型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智慧能源技术解决方案供应商,拥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浙江省海上风电技术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专家工作站、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等多个高能级创新平台,承担
在张家口市崇礼区,兴蓝风电自主研发的3.4MW永磁直驱直流风力发电机组基于高效柔性绿化氢基的整体解决方案已连续稳定运行超三年。作为国内首例直流微网风光储互补制氢系统的核心装备,该机组不仅为崇礼大规模风光储多能互补制氢关键技术与应用示范项目持续输送稳定绿色能源,更凭借其独特优势,成功助
6月7日,由明阳集团自主研发设计的全球首台风渔融合一体化智能装备“明渔一号”成功完成第三季度养殖示范投苗。此次成功投苗标志着“明渔一号”将再启新征程,开展高附加值鱼种探索,搭建高端品牌营销产业链,为“绿色能源+蓝色粮仓”创新模式进一步提供关键技术支撑和实践样本示范。作为全球风渔融合
6月11日,被誉为全球光伏行业“风向标”的第十八届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大会暨展览会(以下简称“SNEC”)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盛大启幕。在这场汇聚全球智慧与顶尖科技的能源盛会上,上海电气电站集团代表上海电气,以“光、储、氢”全场景装备与解决方案矩阵重磅亮相,不仅生动展现了对未来能源发
7月17日,山东省发改委、工信部、能源局联合印发《山东省零碳园区建设方案》,并在附件提出省级零碳园区14项指标:1、整体目标坚持“高标准、少而精”原则,加强政策、资金、技术支持和要素保障,分期分批,有序推进我省零碳园区建设,逐步达到国家级零碳园区标准要求。到2027年,全省建成15个左右省级
7月15日,国家能源局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召开2025年第二次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上半年乡村振兴、定点帮扶和对口支援工作成效,研究部署下半年工作。国家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乡村振兴工作
2025年5月21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有序推动绿电直连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发改能源〔2025〕650号,以下简称“650号文”),从国家层面明确绿电直连的定义与适用范围,规范了绿电直连相关主体的权责范围和相关要求,并从落地层面指导绿电直连在微观层面的有序发展。650号文总体体现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7月17日,山东省发改委、工信部、能源局联合印发《山东省零碳园区建设方案》,方案明确:坚持“高标准、少而精”原则,加强政策、资金、技术支持和要素保障,分期分批,有序推进我省零碳园区建设,逐步达到国家级零碳园区标准要求。到2027年,全省建成15个左右省级零碳园区,形成
广东灵活调节能力现状及提升路径分析——《新型电力系统下广东灵活调节能力分析及提升举措》摘编王雪辰/整理(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进程中,电力系统的运行特性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电网,导致电力系统的灵活调节需求急剧攀升,传统电力系统的灵活调节能
当前,我国现有工业园区数量超1.5万个,国家级和省级园区超过2500个,贡献了全国工业产值的50%以上,碳排放量占全国总量的30%以上。作为产业聚集的载体,零碳园区对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实现有着重要意义。7月8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明确
节能降碳是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重要抓手。“十四五”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各地区、各部门持续提升重点领域能源利用效率,大力推进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节能降碳取得新成效。2024年,全国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同比分别降低3.8%、3.4%,“十四五
众所周知,电灯的发明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但电灯的背后却隐藏着一场激烈的世纪电流之战。这场战争的主角,爱迪生和特斯拉为“直流电还是交流电更适合输电”吵得不可开交,他们一个坚持直流,一个力推交流。结果呢?这场大战以交流电胜出告终,但直流也没下岗,爱迪生成为电灯之父,直流、交流各
近日,由中国电力科学院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5千伏/60千伏安双极三端中压直流实证系统通过壳牌石油公司(Shell)与荷兰埃因霍温理工大学的联合验收。该系统通过了50余项现场试验,各项性能指标均符合要求,获得业主方高度认可。三端中压直流实证系统为欧盟于2021年启动的柔性离岸风电制氢动力装置模块
7月15日晚,国务院总理李强与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共同出席第八届中澳工商界首席执行官圆桌会议。会议聚焦中澳经贸合作新机遇,特别是在绿色经济、清洁能源、产业协同等领域的深入合作。金风科技董事长武钢受邀出席,与中澳两国近30位工商界领袖就未来合作进行了充分交流与探讨。两
7月17日,从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了解到,截至6月30日,浙江省内电源装机达到1.65亿千瓦,其中可再生能源装机8567万千瓦,占电源总装机比超过50%;光伏装机5947万千瓦,超过煤电成为浙江第一大电源,较去年同期增长53.4%。浙江省目前规模最大的农光互补光伏项目——金华风凌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600兆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7月17日,中国电力发布公告称,公司、中电国际、平煤神马新疆、新疆能源及托里发电订立了一份股权转让协议,据此公司已同意收购及新疆能源已同意出售托里发电31%的股权,代价合共人民币3.1亿元(约相等于3.41亿港元)。托里发电为一家于2023年六月在中国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并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近日,大唐重庆新能源事业部石柱枫木风电项目成功实现首台风机并网发电,标志着该项目取得了阶段性重大进展,为后续实现全容量并网奠定坚实基础。该项目位于重庆市石柱县沙子镇和枫木镇,总装机容量106.25兆瓦,拟安装17台单机容量6.25兆瓦的风电机组。全面投产后,预计年发电量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近日,中广核华建天恒(新疆)传动有限公司20万千瓦新能源项目陆上钢塔筒采购项目中标公示。公示显示,该项目中标人为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投标报价:70,925,127.00元。据悉,该项目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十三间房,风电场与哈密市的公路里程约为165km,场址海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7月15日,武宣东乡风电场项目顺利完成首台风机基础浇筑,标志着项目建设取得重要进展。该节点工程的完成为后续风机吊装及并网发电创造了有利条件。此次浇筑的首台风机基础采用了钢筋混凝土圆形拓展结构,基础直径达22米,混凝土浇筑量超过800立方米,钢筋用量达74吨。混凝土选用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近日,秦皇岛风浴新能源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丁超,注册资本为107万元,经营范围包含:太阳能发电技术服务;海上风电相关系统研发;海上风电相关装备销售;风力发电技术服务;发电技术服务等。企查查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由金风科技间接全资持股。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在乌拉特后旗潮格温都尔镇以东约5公里处,随着最后一台风机调试完毕,徐徐转动,国内单体规模最大的陆上风电项目—内蒙古能源乌拉特后旗100万千瓦风储基地保障性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该项目总投资约33.18亿元,建设用地65.48公顷,建设内容包括安装100台10MW风机及其配套工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近日,云南禄劝县“千乡万村驭风行动”马鹿塘乡麻科作村(1.875万千瓦风电)试点项目竞争性比选公告发布。公告显示,麻科作村风电场位于禄劝县马鹿塘乡南部一带的山脉山脊上,项目规划装机容量18.75MW,主要由3台单机容量6.25MW,叶轮直径200m,轮毂高度120m的风机机组组成。场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7月17日,宁夏自治区发改委发布“关于废止一批新能源项目的公告”。文件提出,对9个共449.3MW新能源项目予以废止。其中风电项目有6个,合计规模149.3MW,6个项目均是分散式风电项目。光伏项目有3个,合计规模300MW。风电被废止的项目涉及的单位包括大唐集团、中化集团、水发能源
我国的海岸线长、可利用海域面积广,在发展海上风电方面有着天然地理资源优势。在全球积极推进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我国海上风电发展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近年来,随着对深远海风电项目的不断探索开发,海上风电输变电系统创新开始聚焦于输电距离长且投资成本相对可控的柔性直流与低频输电技术上。目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7月17日,在澳大利亚风能大会期间,全球领先的绿色科技企业远景能源与澳大利亚可再生能源开发商FERAAustralia签署合作协议,宣布双方将在澳大利亚国家电力市场(NEM)联合开发大型混合可再生能源项目。这一合作标志着澳大利亚首个此类合作框架的达成,项目目标总装机容量达1GW风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近日,由新疆电建承建的国电投哈密北100万千瓦项目总承包工程,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巴里坤县东北部117千米,主要施工范围涵盖风电场道路的铺设、30台8.34兆瓦风机基础与箱变基础、安装、35千伏集电线路和调试工作。此项目浇筑的风力发电机组基础,型式为圆形扩展基础,均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