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美国国家太空委员会1号令,为今后的载人登陆火星做好充分的技术准备,但要解决人类在火星上生活的首要问题就是供电。
去年12月11日,特朗普正式签署了国家太空委员会1号令,指令的核心内容为:将力促让人类重返月球,并且为今后的载人登陆火星做好充分的技术准备。进军火星涉及重型运载、落火、返回等诸多关键技术,但要解决人类在火星上生活的首要问题就是供电。
▲特朗普签署国家太空委员会一号令
人类要实现在火星等外星球长期驻扎,一个可靠而有效的电力系统是必不可少的:日常生活必需的照明、饮水、供氧等都需要电力,完成特定的太空实验和生产返程用的燃料等更离不开稳定、持续的电力系统。
现有供电系统的电能来源主要有三种:化学能、太阳能和核能,他们有着各自的优势,并分别适用于不同的任务需求。化学能电池更适用于短期、高功率任务。化学电池能够在小时级任务中,提供高达6万kW的电功率,但当任务周期延长至1个月时,其只能提供千瓦以下电功率,因此化学电池通常用于执行短期任务的返回式航天器上。太阳能电池适用于中长期、中低功率任务。太阳能本身不能提供瞬间大功率输出,能量密度也有限,其在10~50kW功率量级时效率最高,同时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因此太阳能电池通常服务于光照条件良好、中等功率水平的中长期任务,例如绝大多数长期任务的卫星多数都采用太阳能电池提供电力。
核能电源包括两种:一种是是放射性同位素电池,另一种是空间核反应堆电源。放射性同位素电池输出电功率较小,通常在百瓦级以下,但可长周期连续提供电力,特别适合于光照条件不好、功率需求不高的长周期无人深空探测及星表探测任务,例如NASA的卡西尼号、新地平线号、好奇号火星车等伟大成就都依赖于放射性同位素电池。空间核反应堆电源则可以为不同功率需求的任务提供长期电力供给,然而考虑到综合效费比,通常将其应用在中高功率(大于10kWe)需求的航天任务。据计算,在30Kw功率以上,空间核反应堆的能量密度优势得以体现,能够比同等功率的太阳能电池板具有更低的发射质量。
火星探索是长期的航天任务,排除了仅用于短期任务的化学能,只剩下太阳能电池和核能有施展的空间。但是在火星上,太阳能在各个季节变化很大,不能提供稳定的电能来源;火星上频繁的沙尘暴可能持续数月,沙尘覆盖在太阳能电池板的表面将直接影响发电效率;火星的夜晚会超过12个小时,昼夜交替也限制了太阳能电池板的应用。跟火星类似的是,月球上长达14个地球日的月夜也会严重影响到太阳能的利用。
与太阳能电池相比较,空间核反应堆电源的优势在于其为自主电源,不依赖于阳光等外界条件,能够从容应对火星上复杂的气候环境,可以全天时、全天候工作。其次,适用功率范围广,可以覆盖千瓦至兆瓦级功率输出,可以有效满足航天任务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另外,功率密度大,质量功率比随功率增长而降低,且功率越大,质量优势越明显,非常适合于火星长期驻扎这种大功率的航天任务。不过,空间核反应堆电源也具有技术复杂、研发周期长、投资高的特点,存在并需要解决辐射防护和核安全等特殊问题。
2018年1月18日,NASA在内华达州开展的Kilopower紧凑型核电源测试取得成功。Kilopower是NASA、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Y12国家安全综合体等机构联合研发的小型核反应堆,使用U235作为核燃料,可产生1-10千瓦的电力,并可连续使用十年之久。1个Kilopower电源能够满足两个普通家庭连续使用10年的供电需求,四个该型电源就能支撑建立一个火星基地了。
该反应堆电源使用铀钼合金堆芯,反应堆热量通过无源钠热管传递,由斯特林发动机进行热电转换,将热能转化为电力。其主要结构如下图示,最下方的堆芯包裹在氧化铍制成的中子反射层中间,由碳化硼控制棒进行反应堆启停控制,控制棒移出堆芯后,快中子反应堆的裂变反应开始进行并放出热量。
▲Kilopower结构示意图
堆的上方是由氢化锂和钨制成的影子屏蔽体,能有效屏蔽堆芯辐射,将核反应堆产生的辐射剂量减弱至有效载荷和宇航员可接受的水平。堆中的热量通过无源钠热管传到上方的八台斯特林发动机,驱动斯特林发动机转动发电。
▲Kilopower斯特林发动机外观图
发电剩余的热量则通过最上方能够展开的钛水热管辐射散热器散出。辐射器在政策工作时是需要展开的,以增大面积,提高散热效率,下图是辐射散热器展开过程中的状态图。
目前,NASA正在与美国能源部合作进行测试,测试将持续到明年年初。今年3月底将进行连续约28小时的满功率测试,以解决诸多技术问题,并将技术成熟度提升至第5级。
美国空间核反应堆电源的发展历程可分为几个不同阶段:
第1阶段是20世纪50—70年代的初创阶段。美国在这个时期以核辅助电源系统计划(SNAP)为中心开展了大量的概念设计和技术研发活动。1965年4月,美国将电功率为500W的SNAP-10A成功送入太空,运行43天后被永久关闭。SNAP-10A是世界上第一个发射至空间的核反应堆电源,也是迄今美国唯一发射的空间核反应堆电源。由于国防需求不明确以及太空任务优先顺序的调整,美国政府于1973年终止了空间核反应堆电源的大规模开发投入。
第2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的复兴阶段。在「星球大战」计划及太空探索倡议计划的支持下,美国空间核反应堆电源研究开发得以复苏,开展了以SP-100计划为主的研发工作,后因政府优先任务再次调整和投资削减再次陷入低潮。
第3阶段是21世纪初至今的新时代。进入21世纪后,美国吸取以往经验,更加注重于利用已有成熟技术降低成本和风险,并缩短研发周期。其重点计划包括为未来星球基地供电的「经济可承受星表裂变电源计划(AFSPS)」以及「千瓦级电源计划Kilopower」。2013年,美国完成了AFSPS的部件和子系统的研制与测试,2015年完成了非核集成演示工作。Kilopower则作为同位素电池的备用以及填补同位素电池(千瓦以下)和AFSPS(数十千瓦级)之间的功率空当,目前已经取得了原型堆测试的初步成功。
Kilopower原型堆测试的成功,标志着美国空间核反应堆的发展螺旋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这个阶段中,美国抛弃了与苏联恶性竞争、盲目拼指标的发展理念,更加注重降低成本和风险,并同步推进两个不同功率级别的空间核反应堆研究,以应对未来同位素电池的减产,同时满足未来不同功率级别的航天任务需求。随着特朗普重返月球、进军火星战略的实施,太空委员会发挥主导作用逐渐显现,美国的空间核反应堆技术必将迎来下一个发展的黄金时期。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日前举行的“报国讲坛”上获悉,我国第四代核能技术获重要突破,目前全球唯一的钍基熔盐堆已在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建成运行,正积极与骨干企业合作,加快推进钍基熔盐堆工业应用。曾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所长、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先导专项负责人徐洪杰研究员,在题为
“核电巨无霸”系列这次迎来新的重量级成员,来自陆丰核电的百吨“钢锅”。4月9日7时56分,中广核广东陆丰核电项目1号机组首个大型模块钢制安全壳(CV)底封头精准吊装就位,这个钢制底封头可不简单,吊装总重量约843吨,封头呈半球状,高11.4米,最大内径39.6米,是守护核岛的关键“盾牌”,想知道这
数据中心正在寻找传统电网之外的电力来源,以满足支持先进人工智能所需的电力需求。尽管引入了新的可再生能源发电,但现有的电网基础设施仍难以跟上多个领域急剧上升的需求,尤其是数据中心对电力需求增长迅速。当前的电网无法承载这种扩张的规模和速度。仅是审批新的大型输电项目和并网就可能耗时长达
4月10日14时48分,华能海南昌江核电二期工程项目3号机组冷态性能试验圆满成功,一回路压力边界完整、密封良好,标志着核电机组由安装阶段全面转入调试阶段,为机组后续的热试、反应堆装料及并网发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冷态性能试验,俗称“冷试”,是核电站工程建设的重要里程碑节点之一,主要目的是全
AI的能源悖论——是“耗电巨兽”还是“转型利器”?过去两年,ChatGPT和DeepSeek的爆火让全球见证了人工智能(AI)的颠覆性潜力。但鲜少有人意识到,每一次AI对话、视频生成或自动驾驶的背后,都是海量电力在支撑。国际能源署(IEA)最新发布的《能源与人工智能》特别报告首次全面揭示:AI既是能源消耗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中国广核近日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运营情况的公告。根据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之统计,2025年1月至3月份,本公司及其子公司(以下简称“本集团”)运营管理的核电机组总发电量约为601.74亿千瓦时,较去年同期增长9.25%。总上网电量约为566.89亿千瓦时,较去
4月8日6时16分,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项目中核集团漳州核电2号机组热态性能试验顺利完成,为后续机组核燃料装载、并网发电等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热试是通过主泵运转和稳压器电加热器投用,使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升温升压,并在各特定试验平台执行一系列调试试验、运行定期试验的综合性试验。该阶段在尽可能
我国能源领域民营企业发展现状与建议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作者:邱丽静(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油气勘探、核电开发、新能源基建等环节持续向民企开放,为民营企业开辟了大规模的增
4月6日4点6分,由中核五公司承建的漳州核电2号机组汽轮发动机首次冲转至1500转/分并稳定运行,标志着非核冲转试验圆满完成,为后续机组核蒸汽冲转和并网发电奠定坚实的基础!2号机组汽轮发电机组在冲转过程中利用反应堆冷却剂泵和稳压器电加热器的能量使一回路升压升温,使蒸汽发生器二次侧产生饱和蒸
2025年4月2日,法国电力市场再度刷新纪录——盘中电价暴跌至每兆瓦时-413欧元,创下欧洲电力市场新低。这一现象的直接推手是春季充沛的日照与激增的太阳能装机量:法国今年新增太阳能产能预计达4.8吉瓦,且彭博新能源财经预测该增长势头将持续至2035年。数据显示,3月法国太阳能发电量超出预期17%,叠
据新华社消息,4月2日,各民主党派中央、无党派人士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工作座谈会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统战部部长李干杰主持会议。李干杰,男,汉族,1964年11月生,湖南长沙人,1989年7月参加工作,198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清华大学核能技术研究所核反应堆工程与安全专业毕业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方向,强调要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新型电力系统是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能源高效可靠消纳的主要载体。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积极落实《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立足浙江“一
编者按:4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在严监管、确保绝对安全前提下有序发展核电。对经全面评估审查、已纳入国家规划的浙江三门、山东海阳、广东陆丰三个核电新建机组项目予以核准。这是自2021年4月以来,首次有新核电项目获批。双碳目标下,应如何推动核电高质量发展?(来源:微信公众号“能源杂志
8月28日至29日,由国家能源快堆工程研发(试验)中心主办,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承办的首届铅铋快堆共性技术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主题为“交流铅铋快堆共性技术,推动新型核能高效发展”。来自国家能源局、国防科工局、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核集团、中国科学院、东方电气、上海电气、清华大
2019年10月9日,我国首座铅铋合金零功率反应堆——启明星Ⅲ号,在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实现首次临界,并正式启动我国铅铋堆芯核特性物理实验,这标志着我国在铅铋快堆领域的研发跨出实质性一步,进入工程化阶段。对此,观察者网专访了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铅铋反应堆及零功率实验项目
这一周的时间,核电行业有哪些动态要闻呢?小编精心整理了核电相关要闻,详情如下:日媒:日本维新会建议将福岛一核处理水排放入海因核电站事故产生的核污水正在净化,但由于放射性物质氚无法去除,目前作为处理水进行保管,政府等正在探讨处置方法。日本维新会7日在国会内召开有关东京电力公司福岛第
2019年10月9日上午11:05分,随着控制棒缓缓升起,我国首座铅铋合金零功率反应堆——启明星Ⅲ号,在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实现首次临界,并正式启动我国铅铋堆芯核特性物理实验,这标志着我国在铅铋快堆领域的研发跨出实质性一步,进入工程化阶段。同时也意味着我国在铅铋快堆研发领域已跻身国际
昨天,这张图刷爆了各大媒体网站和新闻客户端。一片光秃秃的星球地表土地,竟是人类从来没有涉足过的月之背面。这一刻,对于地球人来说,注定是一个载入史册的时刻!更令人激动的是,这一创举是由中国人带来的~1月3日10时26分,中国的嫦娥四号探测器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
世界核能协会发布和谐目标,即《和谐-电力的未来和核能传递的潜力》。(来源:ERR能研微讯)新的建设,新的国家25年内最高的建设水平:全球范围内58个反应堆2018:核加速发展(1)新的国家和供应链;(2)阿联酋的第一个核电站;(3)核增长创25年新高;(4)清洁、可靠电力需求的驱动。电力持续增长和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压力下,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正逐步向清洁化转型。以光伏、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风生水起,作为解决可再生分布式能源接入和管理问题的重要技术方案,微电网也迎来了黄金发展期。如何因地制宜地发展微电网?本文借鉴日本能源政策衍变及微电网的发展,为我国建设微电网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近日,中国铅基快中子反应堆研发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应用此项技术,未来我国还将率先推出迷你型核电源装置核电宝。不过香港媒体首先将核电宝与中国的南海岛礁联系在一起,并表示部署在南海将可能影响环境。不过,专家表示,进行安全风险和环境评估是任何一国建设核电站都要进行的最基本的工作。有意夸大
4月15日,中核二三举行漳州核电3、4号机组核岛安装及BOP配套建安工程开工动员会,标志着3号机组开始进入核岛系统设备安装阶段。动员会以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为契机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论述,坚决践行“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进一步强化核安全
英国能源智库“未烧尽的煤”日前发布最新报告说,2024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实现创纪录增长,助推清洁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发电量在全球发电总量中占比超过40%。这份题为《2025年全球电力评论》的报告分析了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电力数据,包括占全球电力需求90%以上的8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
4月15日,中越发表《联合声明》,其中提出,努力将科技合作打造成为两国合作新亮点,探讨开展人工智能、半导体、核能等领域合作,落实好中越科技合作协定,继续发挥好科技合作联委会作用,深化科技创新政策对接,在医药卫生、防灾减灾、清洁能源、绿色农业等领域开展联合研究,加强中越科技人文交流,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日前举行的“报国讲坛”上获悉,我国第四代核能技术获重要突破,目前全球唯一的钍基熔盐堆已在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建成运行,正积极与骨干企业合作,加快推进钍基熔盐堆工业应用。曾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所长、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先导专项负责人徐洪杰研究员,在题为
4月15日,国务院国资委发布654家“科改企业”名单,详情如下:“科改企业”名单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1.中核武汉核电运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中核第七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3.中国同辐股份有限公司4.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5.中核能源科技有限公司6.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7.中国
数据中心正在寻找传统电网之外的电力来源,以满足支持先进人工智能所需的电力需求。尽管引入了新的可再生能源发电,但现有的电网基础设施仍难以跟上多个领域急剧上升的需求,尤其是数据中心对电力需求增长迅速。当前的电网无法承载这种扩张的规模和速度。仅是审批新的大型输电项目和并网就可能耗时长达
4月11日,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温枢刚在集团公司总部会见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罗西一行。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张涛、李启钊,国际原子能机构副总干事刘华参加会见。温枢刚对格罗西一行的到访表示欢迎,感谢国际原子能机构给予中国华能的支持和帮助,并简要介绍了华能生产经营
4月11日,中国中原召开干部大会,宣布集团公司党组关于中国中原领导班子调整的有关决定。集团公司董事、党组副书记刘建平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中原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永革主持会议。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副主任孙占辉宣读了任免决定:推荐毛亚蔚任中国中原对外工程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王
AI的能源悖论——是“耗电巨兽”还是“转型利器”?过去两年,ChatGPT和DeepSeek的爆火让全球见证了人工智能(AI)的颠覆性潜力。但鲜少有人意识到,每一次AI对话、视频生成或自动驾驶的背后,都是海量电力在支撑。国际能源署(IEA)最新发布的《能源与人工智能》特别报告首次全面揭示:AI既是能源消耗
近日,我国最大核能供热商用示范工程——国家电投“暖核一号”完成第六个供暖季任务,有力保障了山东烟台、威海城区40万居民清洁温暖过冬。从2019年首次投运以来,“暖核一号”供热能力不断提升,清洁效益不断放大,关键技术不断突破。本供暖季,“暖核一号”供热能力进一步增强,总供热面积近1300万平
4月9日,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主任单忠德在京会见来访的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拉斐尔·马里亚诺·格罗西,双方签署有关合作文件,并就进一步深化和平利用核能领域技术创新、应用推广和人才培养等合作,共同推动原子造福全球南方进行深入交流。单忠德表示,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三大全球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