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国际正文

文字还原福岛核事故现场

2018-03-12 09:52来源:中国核能关键词:福岛核事故核电站福岛核电厂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地震里氏9.0级地震,引发的海啸导致福岛核电发生7级核事故,后果触目惊心。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福岛核事故应引起每一位核电从业者的警钟长鸣。今天,小编和生产一线的同仁们一起重温福岛教训。

1.迟来的紧急事态宣布

强震一小时后,浪高15米的海啸袭击了福岛第一核电站,致使柴油发电机和电池浸水无法使用。此时,一号机堆芯冷却手段全部失效。

东电意识到这一危机并上报日本原子能安全保安院,已是下午4:45,此时,东电还乐观的认为冷却功能仍有部分可用。直到晚上7时,日本政府才宣布了紧急事态。距离海啸发生足足过去了三个多小时。

核安全文化要求建立透明的反馈机制,在核事故发生时第一时间(原则上不超过15分钟)报告上层。

2.准备不足,唯一对策失效

东电认为利用电源车可恢复冷却功能。于是日本政府立即从各地调配了约50辆电源车赶赴福岛第一核电站现场。晚上9时,第一批电源车赶到,然而,意想不到的情况接连出现:接头不匹配,电源线长度不够……直到晚上10时,才有少部分电源车接上。

但谁也没想到,现场电气设备因为浸水,已无法使用。忙了大半天人们才发现,利用电源车恢复冷却这条路早已彻底堵死。更要命的是,谁也没有准备第二套方案。东电常务董事小森明生得知后,只说了一句话:

东电多年来被“核安全”的神话蒙蔽了双眼,核安全观念麻木,对此类严重事故没有考虑富余的方案。敬畏核安全,应时刻践行!

3.致命的释压延迟

冷却失效,有堆芯熔化的风险。此时若及时打开安全阀释压,配合低压冷却水冷却,虽会导致放射性物质外泄,造成附近居民的辐射污染,但仍可避免堆芯熔化,酿成更大惨剧。3月12日凌晨3时,经产省和东电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将立即释压。释压已是万不得已的非常手段,此前还从未有核电站采取过同样措施。得知要释压的消息,有的东电员工甚至表示:

但即使是万不得已的释压也未能立即进行,当工程师们翻看释压操作手册,发现只写有有电时操作方法。如何在失电情况下操作,没人知道,只能找出图纸,从零讨论。就这样,直到上午9时4分,才由六名操作人员进入现场交替工作,手动释压。在高放射性条件下,有人吃到106mSv的超高剂量。

虽然释压延迟,但东电仍乐观的认为不会发生爆炸。可事与愿违,下午3时36分,一号机发生氢气爆炸,大量放射性物质飞散空中。

面对危机,福岛核电厂应急预案明显准备不足,人员技能匮乏。核电生产技术一线的筒子们应引以为戒,持续提升技能,为机组安全运行保驾护航!

4.危机管理不足,事故接连发生

真正的危机才刚刚开始,3月13日上午5时10分,三号机冷却功能丧失,岌岌可危。中午11时,日本政府和东电才想起来召集各方专家商讨对策,决定由自卫队向三号机灌水冷却。但14日中午11时1分,自卫队刚刚赶到,三号机也发生的氢爆。

直到3月15日,日本政府在东电设立了指挥部,双方才开始共享情报。此时距事故发生,已过去了五天。这天,二号及四号机组也分别发生了爆炸。五天来,事态不断恶化,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8.8万人被迫撤离。时至今日,辐射的阴云仍笼罩在福岛的土地上。

应急演习能使应急响应人员保持警惕状态,熟悉应急设施、设备情况,熟练掌握应急响应程序,真正做到常备不懈,有备无患。

福岛核事故为何如此严重?当我们回顾2011年3月11日至15日五天来东电、日本原子能院、日本政府等几个当事方的所作所为不难发现,对意外情况的疏于准备,对重要情形下职责无人担当,是酿成福岛核事故的根本原因。四十年的核安全神话麻痹了人们的安全文化观,大家都忽略了紧急情况下安全措施。

当事故真正发生了,又都觉得肯定有其他人能担起责任。却忽略了核安全文化中最重要的一条,每个人都是核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

福岛核事故看似天灾,实为人祸;看似偶发,实为必然。核安全文化不仅要留在纸面,更应时时印在我们核电人的心里。我们要以丰富的技能,谦虚谨慎的态度,沉着冷静的判断和高度的责任感践行核安全文化,用核安全文化推动核能行业的持续发展。经验反馈专项组(宣)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福岛核事故查看更多>核电站查看更多>福岛核电厂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