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配售电电力金融报道正文

发电企业开展碳交易面临的困难

2018-03-14 11:15来源:电联新媒作者:孙维本 梁庆源关键词:碳市场碳交易电力市场化改革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发电企业如何加强碳资产管理

全球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发展中所有国家不可避免的严峻问题,中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将其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之一,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2016年4月,中国政府正式签署了《巴黎气候变化协定》,向全世界作出了自愿减排承诺,并计划于2017年启动全国碳市场。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重点工作的通知》(发改办气候〔2016〕57号)要求各省、区完成重点排放企业历史碳排放量的核查工作,为碳配额分配和碳市场启动做好准备。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2017年12月18日印发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以下简称“方案”)。12月19日,国家发改委组织召开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启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就全面落实《方案》任务要求,推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做动员部署。《方案》印发标志着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正式启动,明确了我国碳市场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原则,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碳市场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这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重大创新实践,也是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迫切需要,有利于降低全社会减排成本,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实现绿色低碳和更高质量发展。

发电企业参与碳市场的意义

全国碳市场建设主要集中在碳排放监测、报告、核查制度,重点排放单位的配额管理制度和市场交易的相关制度三个方面的制度建设。同时进行碳排放的数据报送系统、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碳排放权交易系统和结算系统四个支撑系统建设。碳市场的管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制度准备、人才队伍的准备、能力建设和系统建设都需要在实践当中不断摸索完善。国家碳市场建设遵循稳中求进的总要求,在先期启动发电行业的基础上,进一步纳入其他高耗能、高排放行业。

中国是世界上第一大电力生产国和消费国,燃煤火电机组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比重为60%左右,而中国的能源结构是富煤、少气、缺油,能源结构决定了煤电在我国将长期占有主导地位。发电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行业, 2010年发电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接近全国排放总量的50%,因而发电行业实现低碳化发展是中国经济向低碳化转型的关键。随着国际国内温室气体减排任务日益艰巨,作为高耗能、高排放的发电行业面临着巨大的减排压力和责任。从世界范围来看,发电行业是碳排放和碳减排的重要领域,也是碳交易市场的主体之一,同时电力因具有特性相对统一、数据基础良好、碳排放量大且集中、易于计量和检测等特点,被公认为是参与碳交易行业的首选,因此《方案》将发电行业作为碳市场建设的突破口,按照国家分阶段、有步骤地推进碳市场建设的总体要求,在发电行业(含热电联产)率先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并提出了按照排放量将每年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1万吨标准煤综合能耗的企业纳入门槛。按照这个门槛,发电行业纳入企业达到1700多家,排放量超过30亿吨。随着碳市场成熟完善,未来还要进一步降低碳市场纳入门槛,把更多企业纳入到碳市场的管理范围。

碳市场的建立将对电力发展产生碳约束,并通过碳约束倒逼电力结构优化,提高水电、风电等清洁发电装机比例,刺激电力产业新技术开发和利用,推动火力发电清洁化和高效化,促进电力输送环节与清洁能源高速发展相适应,实现整个发电行业企业向绿色低碳发展方式转变。发电行业的绿色低碳化是中国经济转变增长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环节。

发电企业开展碳交易面临的困难

发电企业面临保增长和碳减排的双重压力。碳市场将对发电行业的发展方式、电源布局、生产运行等产生影响,给企业带来保增长和碳减排的双重压力。一方面,2002~2011年,我国GDP年均增长率为10.7%,全社会用电量年均增长率却达11.1%。虽然2012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用电增速大幅回落,用电结构进一步优化,用电格局进一步调整,但未来一段时期内,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我国发电行业需要加快发展以满足快速增长的电力需求。另一方面,来自国家的减排压力越来越大,我国已经提出至2020年和2030年的目标是单位国内GDP二氧化碳排放分别比2005年下降40%~45%和60%~65%约束性指标,以及在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的总量控制目标。发电企业在确保增长的同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将是未来发电行业面临的巨大挑战。

发电行业减排潜力深度挖掘面临较大难度。发电行业在改革开放的几十年中,尤其是近十多年,在发电效率和新能源等技术碳减排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根据中电联分析,2016年,全国火电单位发电量二氧化碳排放约822克/千瓦时,比2005年下降21.6%。到2016年底,我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5.7亿千瓦,约占全部电力装机的35%。2006~2016年,发电行业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94亿吨。要进一步发掘发电行业碳减排的技术潜力日益困难,通过强制性制定技术标准持续推进深度减碳已经难以为继。目前我国对发电行业减排已有较为严格的标准和要求、煤电机组供电煤耗和电网线损水平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节能减排空间逐步缩小,发展清洁能源及低碳技术是必然选择,但是碳减排技术发展尚不稳定,缺乏核心技术且成本过高,使得短期内还无法完全依靠低碳技术解决减排的问题。因此,充分考虑我国电力工业的减排潜力,设置合理的总量控制目标至关重要。

引起发电企业短期内发电成本上升。加入全国碳市场后,短期内可能使发电企业的发电成本呈现上升趋势。由于电力需求的增加必然会导致更多的二氧化碳排放,而发电企业为了履行政府下达的碳排放配额指标,同时保证电力供应,需要通过采取电厂技术升级改造、清洁能源发电技术、碳捕集技术或者通过碳交易实现减排目标,这无疑都会增加发电企业的运行成本。发电企业特别是火电企业目前已经处在高负债和亏损的困境中,成本的增加无疑将加重其生产负担,随着碳配额价格的波动,配额分配趋紧以及有偿配额的比例增大,发电企业的经营压力将逐步增大。对于发电企业而言,碳排放成本将逐渐成为其生产成本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目前电力行业的市场化程度较低,发电企业的成本并不能顺利向下游传导。

发电企业目前存在碳价难以传导、发电量难以自主确定。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上网电价与售电价仍由政府批复,电力价格还不是完全由市场决定。碳价不能反映电价,无法体现不同机组减排技术水平、减排成本的差异。发电计划由政府制定的,发电企业还不能完全按照市场化方式自主确定发电量。发电行业是作为首批纳入的碳交易行业,根据国务院批准的配额总量设定和分配方案,在发电行业都是采用基准线法,在基准线的配额分配体系下,管理水平高、单位产品排放强度比相应基准线低的发电企业配额会有富余,随着碳市场的实施,企业发电越多,获得的配额就越多,竞争优势就越来越明显,随着电力体制改革不断深入,获得的发电机会市场空间越来越大;管理水平比较低、技术装备水平比较低,单位产品排放强度比相应基准线高的发电企业配额会缺少,可能在未来市场的竞争中处于劣势,但是在目前发电计划由政府制定的时期,企业面临有富余配额却不能多发电,没有富余配额但必须完成计划电量的矛盾。目前,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正在推进之中,提出逐步取消发电计划、推进发电侧和销售侧电价市场化,但改革到位还需要个过程。

如何加强碳资产管理

积极参与全国碳市场的建设和运营。发电行业是碳排放和碳减排的重要领域,同时发电行业具有多种优先纳入全国碳市场的特点,因此《方案》将发电行业作为碳市场建设的突破口。从全国碳市场启动新闻发布会来看,当前全国碳市场建设坚持求稳基调,分基础建设期(一年左右完成全国统一的数据报送系统、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建设)、模拟运行期(一年左右开展发电行业配额模拟交易)、深化完善期(在发电行业交易主体间开展配额现货交易)三个阶段稳步推进碳市场建设工作。发电企业应正确认识全国碳市场,改变被动参与碳交易市场旧的观念认识,充分把握碳市场机遇,将低碳发展理念融入到行业和企业发展当中。积极主动参与碳市场建设,在碳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第三方核查机构等领域作出贡献。

建立健全碳排放管理体系。碳排放管理是一项专业化很强的工作,涉及碳排放核算、碳资产管理和交易等专业技术工作。发电企业开展碳排放管理工作涉及到燃料管理、生产运行、煤质检测、计划经营、资金结算等多个方面,并需要协调不同的管理部门,因此建立内部碳排放管理体系十分必要,包括规章制度、组织机构、工作机制等,保证碳排放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强化碳排放精细化管理。发电企业碳排放管理涉及的参数多、数据量大,而且部分与碳排放计算相关数据容易缺失,可能会导致计算的碳排放量增大,增加发电企业发电成本。因此对碳排放相关数据要进行精细化管理,自主的梳理、保存排放数据和配套资料,在符合碳排放核算规则的前提下,使用有利于发电企业利益的排放数据核算方式。

加强碳排放大数据的应用。碳市场配额分配的基础性数据来自于发电企业的排放数据,因此,深入挖掘这些数据,全面分析、深刻总结、发现规律,全面揭示数据背后的问题,可以为发电企业碳排放管理体系制定提供直接依据;结合排放数据,根据配额分配方法,测算企业的配额缺口情况,提早预判形势、采取对策,为企业优化发电结构、节能技改乃至发展战略提出建议,最大程度保障发电企业的履约工作,实现配额和CCER交易效益最大化。

深入挖掘碳资产价值。进行碳资产管理可以在保证履约的前提下,降低履约成本、实现碳资产保值增值,并拓宽融资渠道。因此要研究推动碳资产管理和碳金融创新,充分利用碳资产和碳交易的内在金融化属性,积极探索碳债券、碳质押、碳借贷、碳托管、碳期货等碳金融形式,实现碳资产保值增值。

加强碳排放管理能力建设。目前各控排企业普遍存在碳排放及碳资产管理相关能力不足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应对国内启动的碳市场,减少碳核算数据统计、报送等环节出现的任何问题,避免给企业带来损失,发电企业每年应自行开展碳排放数据管理、碳排放权交易等多层次的能力建设活动;同时委派相关人员参加国家和地方组织的统一培训。

总的来看,从目前国家碳市场启动到未来开展实质的货币交易还有一段时间,为发电企业以及其他行业提供了缓冲期和学习期,有利于降低政策风险。发电企业应充分借鉴国家碳试点区域碳市场的实践经验,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尽快熟悉国家碳市场的相关规则,做好低碳技术储备,充分利用碳市场,引领发电企业朝着低碳化的方向稳步前进,为推动能源行业的清洁低碳发展,提高能源安全水平作出应有的贡献。

本文刊载于《中国电力企业管理》(上旬)2018年第2期。

原标题:关注 | 发电企业如何加强碳资产管理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碳市场查看更多>碳交易查看更多>电力市场化改革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