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评论正文

从三方面看储能行业的瓶颈与痛点:成本、技术、投融资

2018-03-23 08:49来源:北极星储能网整理关键词:储能储能行业储能市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关于对储能行业的认识,可以把光伏拿出来做一个比较,光伏行业是非常有意思的。在光伏行业,有1万亿的资产,存量的光伏电站达到100G的资产;每年的电费现金流达到了1千亿;每年新增的资产超过了千亿规模,今年可能达40到50GW,增量资产有2000多亿;股市定增差不多有70多笔,从股市上拿到了1000亿。

那么光伏和储能有什么共同点和区别?

在政策方面,光伏是非常典型的政策推动的产业,因为政策的推动,每一轮政策调整,会带来光伏在细分领域非常典型的短周期现象。最开始是从国外光伏补贴政策,到我们国家出台的初始造价补贴,到后来的上网电价补贴。第一轮拉动的是设备出口,催生了当时光伏行业的中国首富,到现在的扶贫、领跑者,再到分布式。业内企业对于细分跑道的判断失误,一方面在市场切换的时候,会留下一批所谓的问题资产、项目,还有就是在细分的领域里,一家公司是很难从头到尾能领跑、成为行业龙头的。

光伏这样一个万亿级的产业,现在又站到一个十字路口,在后续分布式项目中,到底是美国为代表的自持模式主导,还是国内之前的第三方投资模式主导,值得拭目以待。我们预判到明年光伏的组件有可能跌破2.5元/瓦,光伏的系统造价有可能跌破5元甚至更低,光伏的市场和龙头企业会出现进一步的转型和细分,会出现更多的一站式的服务企业,在技术上跟储能捆绑,在服务上从备案,到电网接入,到融资都能够提供。

储能行业在做政策的顶层架构设计的时候,非常重视培育、推动市场化为主导的长周期产业发展,保证储能企业在市场当中更客观、更持续的去做发展战略、判断和布局,《指导意见》发布之后,几个区域里,已经开始有省级和地市级的政府,开始出台区域性补贴政策,这是非常利好的消息。

还有国家电网和南网,对储能的应用,特别是《指导意见》发布之后,做示范和试点项目的积极性非常高。可以预测随着政策的出台,第一大类储能市场的爆发是电力公司、电网公司的自投项目,可能会出台一大批节能技改、试点示范项目,这将给储能的产业,在设备销售,工程服务上面提供一个全新的规模化市场。

在细分领域,一些峰谷价差比较高的区域值得关注,会出现在用电侧、电网侧的储能应用市场,这些项目更多需要储能行业的电池制造商、EPC集成商等第三方来投资,而不是电力公司和电网公司进行自持型的投资。

对于瓶颈和痛点,主要从三方面谈:成本、技术、投融资。

成本包括开发成本、建设成本、融资成本、运营成本。开发成本需要关注储能项目开发过程当中隐性成本,包括时间、费用。现在社会、企业对于储能的认识,还有很多误区。比如说高铁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交通工具,高铁的广播当中,对锂电池和充电宝就有可能夸大了风险的提示,所以,从项目开发来讲,社会的推广和企业的教育,还是需要行业一起来推动。

目前电池厂开始做资源回收、投资锂矿等,这弥补了之前的产业链不封闭、铅和锂等原材料价格的波动风险,这是能观察到的一个可喜的产业发展方向。

还有核心设备的成本,这块各家区别非常大,目前主流的电池供应来源,从成本倒推,一是梯次利用电池,第二类是B类电池,然后是没有上电动车的库存电池,还有传统的铅炭电池,这四类电池的成本,有相当一批已经接近、达到经济性测算的临界点。

还有工程的成本,现场的管理成本,还有系统的运行效率能否达到预估的,特别是运营半年、一年之后,我们也在实际案例中发现了一批问题。我们也呼吁大家能够把工程、实际案例当中碰到的问题,拿出来在行业内部一起分享,共同克服。

在融资成本方面,光伏已经走的很畅通了,目前有些租赁公司对储能的项目非常积极。

最后是运营成本,既包括基于安全考虑的投入、后续运营过程中人工、管理的成本。总而言之,把四个成本综合起来考虑,储能应用成本挖潜的空间非常大。

第二、技术的因素。目前储能电池的技术已经在突飞猛进的发展,现在在系统集成方面,在系统控制方面,可能会有短板。举一个光伏技术创新的例子,金刚线技术的推广,一个细小的技术突破,对整个光伏行业的影响之大,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一是在整个装备的投入方面大大降低成本,二是硅片生产效率迅速提升、产能快速释放,三是显著降低硅片、电池片成本。一个看似当年非常不起眼的技术突破、创新,对整个行业从装备、产能、核心设备成本,都带来了颠覆性的变革,对原有行业龙头的地位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借这个例子,想说明未来在储能领域,不管在电池技术,还是在集成技术,进步创新空间都会非常之大,如果一个好的关键技术,快速放量推广,相信对整个储能市场化会起到显著加速的作用。

第三、在投融资方面,首先是在商务模式方面,怎样用一个好的商业模式把合同结构搭得清晰,例如在发电侧调频,让业主能认可项目公司的地位和价值,通过三方合同约定合作关键条款,这在光伏领域是比较常见的。在储能领域,尤其是大家推广试点项目的时候,不管在调频领域、还是在用电侧领域,都可以考虑采用三方合同的架构。可以规避掉很多后续融资环节的麻烦。

还有就是标准合同,光伏领域的核心合同,不管是跟业主签订的能源管理合同,EPC合同,还是居间合同、运维合同,都已经非常标准化,核心条款一致性很高,所以不同的项目在后续证券化时比较畅通,建议在细分领域,在调频、用电侧的削峰填谷都可以尝试推广标准合同。

在此基础上,足够体量、规模大储能项目,租赁公司也非常积极。租赁模式后面是产业基金。光伏领域,只要有一个成规模、合规性完备的项目包,比如一个区域有20兆瓦的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不用担心卖不出去。现在光伏融资的痛点在于分布式项目的建设期融资,特别是对于体量较小的分布式项目,所以在光伏领域积极推进建设期基金。在储能领域,可以在以发电侧调频项目为试点,去推BT基金、长期持有型的基金模式。

展望:

第一、非常看好与大型光伏、风电结合的促进新能源消纳的储能项目。但是这个更多的经济测算取决于电力公司,目前对于第三方投资来讲,模式还不是特别清晰。

从第三方投资来讲,第一个看好的是发电侧的储能调频,经过过去几年,不管是技术的模式论证,还是商务模式论证,已经非常成熟了。

第二、用电侧的削峰填谷。如果是用集装箱的方案来做,不仅能实现时间上的电量转移,也能在空间上的电量转移做非常好的部署。给大家举一个例子,调研的时候,有一个地方的城投公司,这个城投公司每年10几个工业园区的项目同时开工,在园区的建设过程中,为了解决临时的变压器、临时增容和临时用电,成本达到百万级规模,业主说如果能够拿上几十个集装箱储能的解决方案,他觉得很有吸引力。除了传统的固定的工商业用户之外,未来可能还有类似移动的用电需求。分别对铅炭和锂电池的经济性做了测算,对边界条件做了一定的预估,可以初步判断是目前达到了盈利的临界点。

第三、看好蓄热蓄冷项目,特别是对京津冀,在治理环境、治霾的大背景下,现在有大量燃气的项目,包括电极锅炉项目,收益率非常好,这块也是近期被认为的一个爆发点。

第四、电动车。动力电池是一个非常大的领域,一批企业已经开始在电动车运营方面尝试进行电动车的融资,电动车退役之后梯次利用电池储能的应用可以形成一个闭环。

(整理自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投资专委会秘书长万琳发表的《储能电站投融资分析与展望》演讲)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储能查看更多>储能行业查看更多>储能市场查看更多>